建立“132”工作机制 打造“洛有所思”思政教育品牌
XX聚焦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充分调研、工作实践、总结提升,建立了思想政治教育“132”工作机制,以系统化部署、全方位推动逐步形成“洛有所思”特色思政教育品牌,推动思政教育制度化、特色化、常态化,更好发挥思政育人的整体性和有效性。
聚焦顶层设计,机制建设走实
健全党委统一领导、部门齐抓共管、学校各负其责、社会共同参与的体制机制,凝聚“大思政”的强大合力。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区委常委会专题研究思政教育工作,成立区委领导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明确领导小组牵头抓总,宣传部、教育局共同推进、有关部门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制定《关于建立“洛有所思”思想政治教育“132”工作机制的通知》,紧扣“强化青少年思政教育”这一目标、从“区级、部门、学校”三个层面、“学习”与“实践”两个途径,明确思政教育工作谁来做、做什么、怎么做。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带队深入辖区15所中小学开展专题调研,覆盖辖区80%以上的中小学,有针对性组织开展3场专题调度会,有效调动各方力量。二是强化学校主责。注重配齐建强师资队伍,打造特色思政课程。数次公开招聘补充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师,不断充实思政教育工作队伍。近年来新招聘19人,目前全区专职思政教师82人,实现每所学校均配备专职思政教师。加大思政教师培育力度,成立思政名师工作室2个,遴选名优思政教师12名,连续举办十期“立德修身”教师成长营师德培训班,800多名教师参加培训。指导各学校打造思政教育“一校一品”。比如,市实小洛江校区打造“四名文化”项目、河市中心小学打造“俞家棍传习”品牌、河市中学打造国防教育品牌。三是强化社会参与。打破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孤立性,坚持开门办思政课,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建好“大师资”,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和资源,引导社会参与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成有效示范带动作用。鼓励支持中小学与派出所、报社媒体、高校等校外单位开展结对共建,通过宣传进校园、单位开放日等形式,进一步拓宽育人途径,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比如,与《海峡都市报》《东南早报》联手成立小记者站,与检察院、派出所等开展法治宣传进校园活动,与高校开展中国结艺等非遗项目教学研究。
聚焦多元融合,价值引导走新
寓思想政治教育于常态化、多样化的课程和活动之中,把思政教育办得喜闻乐见、生动活泼、触动心灵。一是与校园课程相结合。开足开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课程,创设推广《俞家棍》等特色课程,既用党的创新理论照亮学生成长之路,又让优秀传统文化为青少年注入文化自信之根。聚焦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积极开展思政课教研,共开展省、市、区各级思政课题18个,组织课题研究活动4场,不断创新思政课教学改革内容。近年来,1个案例入选福建省“一校一案”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典型案例,9个项目入选省市中小学学科德育精品项目,13个项目课程获评市思政精品课案例、思想政治理论课示范课。二是与重大主题相结合。牢牢把握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建团百年等重大主题主线,开展短视频大赛、红色经典诵读、红歌比赛等形式多样的教育实践活动,切实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凝聚效应,不断夯实青少年的信仰根基。紧抓开学第一天、五四青年节、国庆节等节点,紧扣国家安全教育、国防教育等重要主题,常态化开展“永远跟党走”“强国复兴有我”等主题活动200多场,连续5年推动“开学季”爱国主题教育活动。比如,举办洛江区“强国复兴有我”开学季系列活动,获得了学生的广泛好评,并在“学习强国”平台刊发。三是与研学体验相结合。一方面,把思想政治教育“搬”到“实景课堂”,通过盘活纪念馆、文物古迹、传统村落、自然风光等本土资源,结合研学、参观、体验等方式,开展“行走的思政课”等研学体验活动200多场,覆盖学生8000多名,推动青少年感受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另一方面,不断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评选新一批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获评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家,推动全区6个思政教育阵地建设。截至目前,全区共有12个省市区国防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面落实向未成年人免费开放,成为未成年人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场所。
聚焦阵地管理,育人效果走深
通过多阵地同频共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由单向输出转为双向互动,有效提升主流价值引导质效。一是搭建交流实践平台。以学生为主体,组织党政领导、专家学者、优秀名师、学生骨干等,走进校园开展宣讲交流活动60多场,推动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比如,泉州第十一中学依托少年团校、青年论坛等,开展青少年政治素养提升、形势任务教育等巡回讲学。组建学生社团、志愿服务队伍等,引导学生积极展现自我、服务他人、奉献社会。比如,持续组织开展“最好的家教——带着孩子做公益”志愿服务活动631期,超10000人次参与该项实践活动;区实验小学“红树林”小导游讲解团成员定期在世遗点洛阳桥义务讲解宣传世遗文化、家乡文化。二是夯实网络宣教平台。运用互联网手段宣传发声,开展指尖上的思想政治工作。利用公众号、微信、QQ、钉钉等网络技术平台,常态化推送党和国家的重要政策、时事热点信息,引导青少年关心国家大事,树立“主人翁”意识,扩大思政教育工作覆盖面和影响力。以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青年大学习”为载体,积极组织青少年聆听网上主题团课,共享学习教育直播课程、开展云上交流等。组建网络文明志愿服务队,广泛动员青少年参与,常态化通过网络开展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等网络文明传播活动,有效提升网络思政育人实效。三是用活媒体宣传平台。紧扣青少年行为特点和话语体系,让思政教育触网入云。开设刊发《洛有所思》思政教育专栏6期,开展线上主题活动13场,摄制《学而思思而行 泉州市洛江区“洛有所思”特色思政教育品牌综述》专题宣传片。大力选树宣传新时代好少年、学雷锋岗位标兵等先进典型137个,充分利用公众号、门户网站等平台进行宣传展示,让广大青少年从身边榜样中汲取精神力量。集中开展“洛有所思”思政教育宣传推广,相关机制做法在央视网、中国网、海博TV、泉州通等中央、省市媒体平台推出报道20余篇,形成浓厚的宣传氛围。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