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材料 > 正文内容

关于对南京市龙潭中心小学素质教育综合督导的报告

2025-01-031096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教育督导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依据《江苏省中小学校素质教育督导考核实施细则》和《考核标准(小学)》要求,?2022年6月1日-2日,栖霞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与区教育局相关科室、区教师发展中心小学研训处组成督导组对南京市龙潭中心小学进行了为期两天的素质教育综合督导。具体报告如下:

一、督导基本情况

在本次为期两天的督导过程中,评估组成员本着“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注重发展”的原则,通过听、查、看、访、谈、问卷等方式对南京市龙潭中心小学的办学思想、制度建设、规范办学、德育与活动、课堂教学、办学成效、队伍建设等七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评估与督导。

根据督导规程要求,督导组听取了陈志军校长做的《脚踏实地?办好家门口的名校》工作汇报,察看了校容校貌,进行了听课交流,观摩了学校特色教育展演,查阅了台账资料,分别召开了教师、学生、家长、社区代表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161份;个别访谈学校领导、教师、家长代表共计30余人,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学校近三年依法办学、积极实施素质教育的发展状况。

二、督导基本结论

根据《标准》及现场督导情况,督导组广泛采集信息,认真梳理汇总,一致认为,龙潭中心小学能够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强化依法治校,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三、主要成绩和亮点

南京市龙潭中心小学始建于1921年,学校坐落于南京栖霞东郊,扬子江畔,作为一所有着百年建校史和悠久文化底蕴的远郊学校,学校始终秉持“平民教育”初心,坚持办有温度的教育,形成了“灵美教育”理念。“灵美教育”,即以“灵秀校园、灵慧教师、灵动课堂、灵气龙娃”建设为主线,“福生每个”,即以“健康每一个、快乐每一个、自主每一个、适性每一个”为育人主张。教育集团下设龙岸花园、江畔人家、靖安小学和长江小学等4个校区,在“灵美·福生”教育理念的统领下,和而不同,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目前,集团校拥有市级特色文化示范校和区级特色学校各1所,区级特色项目8个,区级特色教师6名。其中:长江小学获评南京市特色文化建设示范校。靖安小学依托“雨荷诗汇”特色项目,被授予“中国冰心文学创作基地”“江苏省诗歌联盟学校”“江苏省成语研究基地”。

近年来,集团校先后获得江苏省和谐校园、江苏省文明校园、江苏省优秀少先队集体、江苏省少先队文化建设品牌项目,南京市园林式校园、南京市星光计划特色项目示范学校、南京市师德建设先进群体、南京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学校、南京市示范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南京市禁毒知识示范学校等称号;在栖霞区学校综合评估以及第三方办学满意度测评中连续多年位列全区第一方阵,被誉为“龙潭教育现象”,成为老百姓认可的家门口好学校。

(一)党建工作与队伍建设有新亮点

强化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党组织“核心引擎”作用,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学校治理效能,努力做到“一个评四个一”,即:每月通报“学习强国”积分,评比当月“学习之星”;各支部书记每年上一次党课;每月开展一次支部活动;每月开展一次“灵美星”行动,安排党员送教上门;每学期召开一次党建工作专题总结会,切实提升学校党总支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党建课题《以党员教师“三亮三比三评”行动提升教学质量的实践研究 》获得市级立项;“一校一品”党建文化品牌项目获评区二等奖;成功创建区教育系统党建文化品牌示范项目,两次获评区“五星级基层党组织”。

强化队伍建设。注重师德师能协同提升,召开专题会议,与每名教师签订师德师风承诺书;开展“青年教师成长营”活动,组织新教师作专题汇报,定期邀请省、市专家开展研训指导。近年来,教师培养取得丰硕成果:吴兴林被评为中国好人、市级学科带头人,嵇娟平、杨艳被评为南京市德育学科带头人,包璇被评为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张雪乐获南京市优质课评比和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一等奖,康璇获南京市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一等奖,此外,还有6名教师获评栖霞区学科带头人,11名教师获评栖霞区优秀青年教师,12名教师获评栖霞区教坛新秀,3名教师入选栖霞区“511”拔尖人才培养对象等。

(二)灵动课堂与教育科研有新成效

在“灵美教育”的文化引领下,学校以“灵动课堂”为总要求,强化课堂范式建设,目前,各校区已形成富有本校特色的课堂文化,如:龙潭中心小学悦动课堂、靖安小学书院课堂、长江小学源活课堂。抓实常态课堂,严格保障每课时5-10分钟的练习时间。强化“五项管理”,出台相关方案,利用课后服务时段,对困境儿童进行个别辅导,化解作业难点,以减负增效促质量提升。聚焦学程设计和幼小科学衔接,加大集体备课力度,以教学研究促教学效率提升。聚焦示范引领,开展骨干教师示范课教学,聚焦课堂练兵,开展“潭之韵”课堂教学竞赛,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水平。

学校形成了适性可见的“灵慧科研”新主张。近三年来,学校被授予南京市乡村教育研究中心基地学校,适性科研示范学校等称号。学校现有省级规划课题5项,其中省级重点规划课题3项;省级课题《带着梦想启航:师生共建“大江情韵”系列社团的实践研究》已顺利结题;市级规划课题10项,结题4项;区级以上教师个人课题覆盖面达90%以上,论文发表及论文、案例、教育叙事获奖达165篇,有6位老师在区教科研素养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三)灵美德育与综合素养有新发展

依托名师工作室打造德育梯队建设。成立家长学校,开设“灵美讲堂”,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服务;开展“红领巾寻访+研究性学习”“少科院+小手拉大手”等德育品牌活动。德育特色工作在江苏省少科院年会上做经验分享,《快乐小农夫》获得市级德育课程一等奖,潘朋晶老师被评为南京市“百年党史我来说”青年讲师团骨干讲师,陶若佳队员被评为南京市小小红色志愿讲解员。注重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其中,一百多人次在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模型大赛、金钥匙苏台青少年科技创意创新大赛、南京中小学生科技创意制作挑战赛荣获一、二等奖。学生女足荣获栖霞区“区长杯”足球联赛女乙团体一等奖;“魅力扬剧”登上南京市少儿春晚舞台,并获得“金牌节目”称号。

四、发展建议

(一)文化内涵还需进一步丰富滋养

学校“灵美·福生”文化内涵的挖掘还不够深入,文化体系还不够健全,文化理念的丰富性有待加强。学校工作总结与工作计划中的量化工作目标还不能做到一一对应,缺少师生知晓率、认同度等材料。学校“灵美”文化特色成果的层次及社会影响力有待提升。

建议:

1.挖掘学校文化特质。修订和完善“灵美·福生”文化谱系,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凝练办学理念,精准打造“灵美·福生”教育品牌。科学制定“学校学期工作计划”,善于用“计划”引领学校工作,以“总结”回应计划落实和完成情况,推进学校良性发展。

2.完善学校制度文化。制度是管理的保障,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要强力推进学校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形成学校章程统领下的内部管理制度体系。积极探索现代化管理手段,深入推进教育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全面实现学校上下交流、内外沟通、各方面参与管理的高效管理模式。

3.丰富学校办学内涵。强化校园环境建设,充分利用板报、橱窗、走廊、墙壁、地面等进行文化建设,使校园内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体现教育的引导和熏陶;坚持“一校一理念”“一校一特色”,推进校本课程研发,打造特色鲜明的课程文化;充分利用纪念日、节庆日等精心设计各种大型活动,打造丰富多彩的活动文化;广泛开展社团活动,将社团建设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主要载体,打造精彩纷呈的社团文化;加强仪式教育,举办入学仪式、毕业仪式、成人仪式等有特殊意义的仪式活动,以鲜明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以积极向上的力量激励学生,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二)课堂质量还需进一步提质增效

学校教与学的内容和形式还不够丰富,部分学科课堂未能真正体现“灵动课堂”教学特色。“三活”、“六多”、“两要素”体现不够充分(课堂活动、学生活泼、思维活跃;学生发言人数多、自主学习时间多、合作分享机会多、获得信息反馈多、得到认可欣赏多、接受个别辅导多;目标导学、有效读写);课堂教学中对特殊儿童的关注和指导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建议:

1.强化班级建设过程监管。不仅要做到起点的分班均衡,更要关注过程的发展均衡。要持续关注各个班级在学生发展、学业质量等方面的变化情况,通过建立班级档案,及时干预指导,努力做到均衡发展。积极建立常态化睡眠管理、作业负担等监控和干预机制,加强家长学校建设,指导家长树立全面的教育观,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加大对特殊儿童的帮扶力度,通过多种形式给予他们的更多的关爱和指导。

2.深化课堂教学范式研究。课堂作为教学实践的主阵地,是教育活动的生命线,只有牢牢抓住课堂这个核心地带,教育才能得到真正发展。学校要进一步把“灵动课堂”教学范式要求落实落细到课堂中的每个环节,并通过不定期跟踪听课、评课及时反馈“灵动课堂”教学范式的执行情况,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打造高效课堂。

3.健全作业管理机制。全面落实国家关于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有关规定,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完善作业管理办法,加强学科组、年级组作业统筹,合理调控作业结构,确保难度不超国家课标。建立作业校内公示制度,加强质量监督,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发挥作业诊断、巩固、学情分析等功能,鼓励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加强作业完成指导,指导小学生在校内基本完成书面作业,及时做好反馈,加强面批讲解,认真分析学情,做好答疑辅导。

(三)课程品质还需进一步优化升级

学校精品化校本课程数量较少,与学校高质量发展还不相适应。班本课程、师本课程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校本课程落实情况还略显薄弱。德育创新以及达成德育目标的有效路径还较为缺乏。

建议:

1.坚持育人立场,提升课程育人功效。不断优化校本课程内容,改进课程实施过程,加强课程实施的常态监测和检查指导,强化学科教研,提高课程实施水平。

2.强化特色建设,提升学生综合素养。进一步挖掘整合龙潭地区的教育资源,如:多肉种植基地、农耕文化、金箔文化等,强化特色建设,打造精品社团,不断满足学生个性特长发展需要,切实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3.加强德育创新,提升德育工作实效。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贯彻落实好《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为抓手,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不断推进德育理念创新、工作创新、载体创新、增强德育合力;加强德育专业化引领,把握规律,落细、落小、落实德育工作重点任务,提升德育工作实效。

(四)名优骨干还需进一步培养突破

目前,由于各方面原因,部分学科缺少领军人物,市级以上学科类骨干教师偏少,学科团队发展还存在一定短板。师德建设活动在形式和内容上有待丰富和创新。

建议:

1.推动师德建设常态长效化。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是师德师风。要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创新师德教育,完善师德规范,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要积极发掘师德典型、讲好师德故事,加强引领,注重感召,弘扬楷模,形成强大正能量。注重加强对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强化师德考评,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统一、言传与身教相统一,争做“四有”好教师,全心全意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2.教师梯队培养突出针对性。实施精准施培,分类分级为教师量身定制培养方案。针对“教学新苗”培养开展“师徒结对”活动,为教育教学工作起好步。针对“骨干教师”培养,通过专家指导、课题研究、实践磨砺、学术交流等方式促进其稳步成长。针对“名优班主任”培养,通过培训全面加强班主任的班级建设能力、指导个体发展能力、心理健康教育能力。针对“中层干部”培养,通过以老带新、研修培训等提高思想素质、执行力、管理能力和研究能力,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储备后备人才。

3.完善名优骨干培养保障体系。“名师”成长的背后是一整套务实管用的保障体系。学校要完善名优骨干教师培养保障体系,制定相应的支持和配套措施,强化过程监控与评价考核,为名师骨干培养提供强有力的后勤保障。

(五)教育评价还需进一步提升实效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及标准还不够清晰,“优秀龙娃”的评价标准界定有待进一步明确,学生评价的社会参与面有待扩大,五育融合的评价效果还未能充分彰显。

建议:

1.树立科学理念。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科学理念,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创新德智体美劳过程性评价办法,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增强学生综合素质。

2.加强整体规划。制定整体规划,明确目标,细化要求,分专题、系列化推进,让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家长、社会等多方参与学生评价,打造教育合力,共同营造关爱学生成长的社会氛围。

3.完善德育评价。根据学生不同阶段身心特点,科学设计各级各类德育目标要求,引导学生养成良好思想道德、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传承红色基因,增强“四个自信”。通过信息化等手段,探索学生、家长、教师以及社区等参与评价的有效方式,客观记录学生日常表现和突出表现,特别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况,将其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结合新时代育人要求,进一步修订?“三好学生”及“优秀龙娃”评选内容,改进评分标准,优化评审流程,提升评价实效。

4.优化劳育评价。实施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明确不同学段、不同年级劳动教育的目标要求,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探索建立劳动清单制度,明确学生参加劳动的具体内容和要求,让学生在实践中养成劳动习惯,学会劳动、学会勤俭。加强过程性评价,将参与劳动教育课程学习和实践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

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过:“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在未来的征程中,希望龙潭中心小学在特色化、专业化办学之路上留下更坚实的足迹,在立德树人的教育蓝图中,唱响“栖霞教育”最强音,谱写新时代高品质学校建设新篇章!

阅读剩余的55%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本文链接:https://aaghb.com/?id=6145

“关于对南京市龙潭中心小学素质教育综合督导的报告” 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