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材料 > 正文内容

在宁波工程学院2022届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2025-01-03432

3962

2022年

履践致远,笃行不怠

在宁波工程学院2022届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2022年6月14日)

亲爱的2022届毕业生,各位来宾、各位家长、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

四年前,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们汇聚在宁工的轨道上运行,彼此形成相近的时空交集。四年来,在风华校园的十二座桥上擦肩而过,在鹭林河畔追拍着夕阳余辉,在阳明报告厅里听着“宁工大讲堂”,在足球场和体育馆的核酸检测队伍中一起排队……我们同样因获得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和在“互联网+”国赛中获得多项金奖而分享喜悦,也会因为面对学校的艰难时刻而怀揣担忧,我们有宁工人一听就懂而外人永远弄不懂的“宁工密码”。同学们,你们就要离开学校了,在你们心底里会留下点点滴滴,我想除了学识与本领,最多的应该是大学文化,我希望你们能够始终怀揣着,一直坚守着。

2008年春节我在美国的一所大学里访学,当我看到国内因为冰冻而造成大量回家过年旅客滞留的画面时,不禁泪流满面,至今无法忘怀;当看到冬奥会冠军谷爱凌采访时的京腔和吃包子的样子很“中国”时,大概能明白国人因何而喜爱;看到在上海工作的台湾资深演员李立群拍得短视频很“火”,也无非是家长里短做菜吃饭,却得到几十万上百万的点赞,我想这些流量的背后体现了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的认可与热爱。习近平总书记说:“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认为中华民族是融合的民族,民族的发展过程是融合过程,所以他提出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主张。今天,我们国家还命名了很多高科技和代表国之重器的名字,如嫦娥、蛟龙、祝融、天问、天宫,还有玉兔、鲲鹏、夸父等各类计划……这既展示了祖国的日益强大,又体现了文化自信与文化认同的写意。

同学们对大学的归属感、认同感,许多是来自校园环境与文化载体。大学四年,不知同学们是否曾留心脚下走过的每一条校园路。风华校园里的小路“九经六纬”,与宛若祥龙横贯东西的鹭林河相映生辉,共同构成滋养宁工人学习生活的精神家园。如果说“高专路、交通路、亚琛路、天工路、百工路、善工路、精工路、考工路、名工路”九条经路诉说着学校的过去、现在与未来,那么“知行路、团结路、创新路、讲实路、求精路、合一路”六条纬路指向的便是学校办学理念中传统文化与开拓精神的交融与碰撞。

“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立文之本源也”是《文心雕龙》中阐述的行文典范;而宁工人将“经正、理定”作为做人做事的价值判断,纵横交错间于无声处编译着宁工校园“知行合一”“讲实求精”的文化密码。《礼记?中庸》有“行远自迩,笃行不怠”,走远路必从近处走起,登高山必从低处起步,希望同学们今后一路前行中始终心系图书馆前棒书沉思的阳明先生和风华校园、杭州湾校园、翠柏校园里的悠悠岁月,并能始终成为同学们履践致远的灯塔和整装休憩的港湾。

诗经有云,“周虽旧邦,其命维新”,革故鼎新是中华民族的主流思想之一。文化历久弥新的生命力,既来自于沉淀积蓄的文化基因与一代代人的薪火传承,更得益于生生不息的自我更新能力,它应该有新的文化基因。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已经拥有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浓厚氛围,形成了以“创新、创业、创造”三创精神为主导的育人文化,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展示着旺盛的生命力。去年我校在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取得三金四银的好成绩,金牌数位列全国前20名;今年在省第十三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取得4金6银8铜的好成绩,金牌数列全省第九位,荣膺“最佳进步奖”,这些成绩的背后都是老师和同学们的汗水,在座的同学们,你们不仅是参与者,更是历史的创造者。吴泓均老师带领下的魔音科技团队不仅获得互联网+国赛金奖和挑战杯省赛金奖,更是培养了全国百名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优秀代表陆鼎同学等一批优秀的学生。杜莹老师带领的团队以“夏小满——文博历史新表达的创新者”获得互联网+国赛金奖和最佳创意奖,杜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将历史、传播和画画结合,以漫画形式讲述国宝故事和宁波故事。省挑战杯竞赛中还涌现了将中医药传承创新和乡村振兴相结合的“杜仲女孩”创业团队,将人工智能与传统绘图技术相结合以科技赋能文化产业的“画新智能”创新团队。巧的是这些成绩的背后都是以现代科技的方式传播着传统的中华文化。机器人学院勇挑新工科教育改革的艰巨任务,今年更是迎来了98位首届毕业生。改革涉及到多学科融合和项目化教学,难度非常大,师生们共同努力以高分答卷完成了第一个版本的改革,接下来将实施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2.0版本。学院也涌现了优秀的创业团队,刘凯与他的五位同学一起的创业项目已经进入了天使轮的融资。

宁工的校标是蔚蓝色的,地球也是蔚蓝色的,蔚蓝色代表着星辰大海,代表着新兴科技。作为一所以理工科见长的大学,科技也理应成为我们大学的文化,要培育出科学家精神。十天前,杨为佑老师率领的团队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发表了能源存储器件的持续研究进展,这是他们团队在一年左右时间内第3次在PNAS上发表原创性论文。他自2005年从清华大学博士毕业后即来校工作,从零起步建团队,取得了杰出的学术业绩,并且被推选成为乌克兰工程院外籍院士、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这是我们自己培养的科学家。杨老师说“开辟任何科研创新道路,就像在荒野中独自前行,需要克服极大的障碍”,而创新意识、创新勇气、创新能力陪伴着他一路砥砺前行,突破技术瓶颈,成功攻下一个个科研难题的山头。现在他更是带领团队一手抓基础研究、一手抓产业化应用,为突破卡脖子的关键技术而努力。所以,我希望同学们走出宁工之前应该怀揣“胸怀祖国、服务人民、勇攀高峰、永不言败、敢为人先”的科学家精神走上工作岗位或继续求学深造。

同学们,四年后的今天你们完成了本科学业,我想说的是你们取得的知识体系仍不完整,技能与创新能力也还不足,但你们终将离开宁工。宁工,不止于也永远无法做到教会你们一切,而在于为你们埋下一颗种子,一颗“讲实求精”的种子、一颗“知行合一”的种子、一颗“止于至善”的种子、一颗“创新创业”的种子、一颗“拥有科学家精神”的种子,让你们准备好以有益的理性质疑和认同方式来应对飞速的发展、文化的冲击、激烈的竞争。今天以后,以宁工校友身份,你们有责任将你们在宁工锻造的讲实求精的精神带向更广的天地;有责任坚持将知行合一的态度推出接受的舒适圈,赓续传统创新求变;有责任带着你们通过个人研究和广泛讨论而追求真才实学的工匠精神发扬光大,奋勇向前。

同学们,在时代的限制和生活的琐碎中,我希望你们寻找一种平衡,在限制中找到光彩,多看看,多想想,多走走。如果你们只顾低头拾起地上的六便士,而忘记抬头看看天上的月亮和浩淼星空,便会失去未来的想象力与灵感。最后,希望你们要以前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赋予中华传统文化和大学文化以新的时代内涵和表达方式,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脉传承,弦歌不辍。

祝愿同学们事业有成,家庭幸福!

谢谢!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本文链接:https://aaghb.com/?id=5312

分享给朋友:

“在宁波工程学院2022届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