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材料 > 正文内容

牡丹江师范学院党委书记王志浩:在庆祝第40个教师节大会上的致辞:新时代续谱华章

2025-01-03693

在庆祝第40个教师节大会上的致辞:新时代续谱华章

牡丹江师范学院党委书记王志浩

(2024年9月10日)

各位老师,同志们,同学们:

桃红流丹,李熟飘香。在这风清露白、草木含烟的日子,第40个教师节如约而至。今天,我们在此隆重集会,表彰先进典型、交流经验收获、共话昔日荣光、展望美好未来、凝聚奋进力量。首先,我代表学校,向长期以来辛勤耕耘、默默奉献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管理服务各个岗位上的全校教职员工和从事教育工作的校友致以节日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祝大家节日快乐!

四十年春华秋实,四十年桃李沁香。牡丹江师范学院走过了66年的光辉历程。抚今追昔,一幅幅奋进的画面,一曲曲奉献的凯歌,一张张无悔的脸庞,定格成为终生难忘的瞬间。

——1985年9月10日,牡师人在“大荒地”迎来了第一个教师节,办学条件异常艰苦,却铸就了“艰苦奋斗、无私奉献、自强不息、励志图新”的“大荒地”精神,为我们事业发展提供了不竭的精神动力。

——1995年9月10日,在第11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学校结束了长达37年的农村办学,搬迁到牡丹江市区,学校发展迎来重大转机,为我们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2006年9月10日,在欢庆第22个教师节之际,全校师生员工共同沉浸在“申硕”成功的喜悦中,实现了学校办学层次的跃升,为我们事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每一场重大胜利的背后,无不镌刻着几代牡师院人奋斗以成的足迹。校史不会忘记那一个个闪光的名字:刘东辉、张凤、修朋月、刘俊三、高志忠、宋德胤……一代代开拓者、奋进者,他们用自己的智慧与汗水书写了学校发展的篇章,用自己的奉献与坚守描绘了发展的蓝图,用自己的赤诚与担当践行了“心有大我、言为士则、启智润心、勤学笃行、乐教爱生、胸怀天下”的教育家精神,成为了学校砥砺前行的重要基石,引领教育事业不断前进。让我们再次以热烈掌声表达由衷的敬意敬佩和感谢之情!

事业发展进入新时代,时针指向2019年第35个教师节,围绕落实高等院校内涵发展、综合改革等相关要求,学校党委认真研判所处的历史方位,立足当前,审时度势,着眼长远,提出了“12346”发展战略(“建设一个符合现代教育内涵要求的应用型、有特色、高水平师范大学”的办学目标,推进“更名大学”和“申博”两项规划,重点建设政治生态、育人生态、发展生态“三个生态”,坚持突出师范教育、乡村教育、红色教育、向北开放“四个特色”,系统实施学科振兴、一流人才培养、内部治理结构和治理体系提升、干部队伍建设和作风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和民生保障“六项工程”),在全校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各项事业上规模、上层次、上水平、创佳绩,社会声誉和办学形象显著变化,学校政治生态和教职员工精神状态焕然一新。

一、矢志不渝,铸就辉煌,办学实力大幅跃升。学校党委汇聚力量、持续发力、勇毅前行,综合实力得到前所未有提升。一是对上争取项目实现历史性突破。我们顶住压力、担当作为,争取1600万元地方政府债券支持,超短时间、超常举措建成8900平方米的16号学生公寓楼;2020年,我们超前谋划、积极争取,在省内第一个获得“教育强国”中央基建投资项目,建成2.2万平方米的一体化、数智化、现代化的教师教育实训楼,是建校历史上国家预算内资金投资最大项目,现已成为龙江铸魂强师新地标,校园网红打卡地。小蜜蜂1.94万平方米征地工作,已取得实质性进展。五年来,固定资产增加2.2亿元、新建基础设施3万多平方米,学校资产总值从10亿元直接跃升至12亿元。二是办学规模与效益实现双提升。2020年,我们紧紧抓住研究生、专升本扩招的难得机遇,在校生规模从1.5万人跃增至1.9万人。学校财务年可支配资金由3.6亿元增至4.8亿元,为学校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三是师资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近五年,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比从17.25%增长为20.88%,超过更名大学20%的指标要求;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教师占比从80.88%增长为87.82%。五年引进博士26名、总数达184人,省级高层次人才达11人,二级教授达12人,省级教学名师达14人。人才满意度测评上升12位,增幅全省第一。学校综合评价和办学形象持续向好。2023软科排名由原来的500余名提升至现在的432名。

66载厚植黑土,励精图治,继往开来,我们将一所地处偏远、扎根乡村的师范院校,发展成为全国师范类百强院校。这是几代“牡师人”前赴后继、共同奋斗的结果,我们都是这项伟大事业的见证者、参与者、建设者。

二、栉风沐雨、追求卓越,学科建设、科研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学校党委牢固树立人才培养中心地位,主动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坚持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实力、科研创新水平和服务社会能力得到全面提升。一是学科建设水平大幅提升。近五年,新增教育学、区域国别学2个学硕、艺术、音乐、文物3个专硕,新增省级“双一流”优势特色学科2个,学科支撑平台2个,实现了教育学学硕和教育专硕的全覆盖,有力支撑了学校师范教育特色,开创学科建设新历史。研究生招生规模翻一番,在校研究生规模达1700人,位居哈外高校前列,一举改变了研究生招生点多、招生数少、办学成本高的局面。研究生占比达9.04%,超过了“更名大学”5%的指标要求。二是科技创新实现突破。近五年,新增国家级推广基地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学术交流基地1个;新增国家级项目11项、省部级项目99项、省级“双一流协同成果创新项目”3项;新增省级科普基地1个和省级高端外国专家引进项目2项,填补了我校空白;首次引进2个俄罗斯院士团队和5名俄罗斯院士;新增科研经费5000余万元。三是服务社会卓有成效。建校以来,我们为国家培养了10余万人才,其中有3万多名教师。今年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86.22%,超过省平均水平,留省就业2289人,占比54.5%,留牡就业670人。积极推进产教融合,年均获得专利30项左右,成果转化技术服务项目从无到有,技术服务额度达到350余万元,年均增幅50%以上。入选文化和旅游部“2024—2025年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参与院校”,为我省唯一入选的省属高校。

学校在发展面临诸多挑战的情况下,把握住了机遇,实现了规模扩张,优化了学科布局,增强了服务能力,填补了多项空白,占据了发展阵地,得到了社会认可,赢得了各界美誉,我们用这些卓越的成绩兑现了向党和社会的庄严承诺。

三、培根铸魂、深耕边疆,办学底色和特色充分彰显。学校依托66年师范教育底色,37年农村办学经验,东北抗联红色文化优势,面向基层、扎根边疆,持续擦亮师范教育、乡村教育、红色教育、向北开放等金字招牌。一是擦亮师范教育底色。作为省内唯一教育部师范教育协同提质重点支持高校,在国内N类院校中保持领跑地位,被教育部选为全国72所协同提质高校的4个经典案例之一。四年时间,完成14个师范类专业第二级认证,实现高条件专业认证全覆盖。从无到有,一次性获批9门国家级一流课程,全国排名181。新增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实现零的突破,新增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2个。实施“智课出海”,向海外14所高校推介AI中俄双语智课。五年来,招收公费师范生及优师计划近千人。二是扮靓乡村教育特色。成立黑龙江省乡村教师教育发展学院、教育部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黑龙江分中心,获批省乡村教育特色师范教育基地、乡村教育学省级“双一流”优势特色学科。2010年以来,承担教育部“国培计划”项目,培训2万余名乡村中小学(幼儿园)管理者和骨干教师,覆盖全省13个地市和国内部分省份;实施“双能双挂”,选送29名教师到5个县市乡村学校、企业挂职。今日,新华社每日电讯以《“北疆红烛”以教育之力守边疆》为题整版进行了深入报道。三是打造红色教育亮色。构建“六搭建六融入”思政育人体系,将东北抗联精神融入思政育人实践,开发系列在线课程,全国选课学校120所,覆盖5.17万人,“雪原英魂”入选省首批高校党建品牌,歌舞史诗《永不磨灭的信念》国内巡演近50场次。先后获批国家抗联研究中心、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示范高校、省东北抗联研究学术交流基地、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等殊荣,传承红色基因、厚植爱国情怀成为我校办学的红色名片。

我们用北疆的“红烛精神”、用教育者的赤诚与情怀,不断在黑土地书写教育佳话;我们用教育者的品格与担当,努力在丹江沃土绘就教育蓝图;我们用教育者的信仰与力量,持续铸造教育辉煌。

四、锐意进取、踔厉奋发,发展生态持续改善。学校党委直面历史遗留问题,众志成城、攻坚破难,带领全校教职员工全力推进内涵建设,让广大教职工共享学校事业发展红利,改革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一是政治生态根本好转。我校八年被巡视4次,政治生态考核连续三年被评为一般档次,今年我们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省委给予我们的评价是:学校党委班子是“勤勉”的、班子合力持续提升,终于从沼泽中走出来了,实现了从一般到良好的跃升,彻底扭转了被动局面。近五年,学校共培养2名正厅级干部、6名副厅级干部;加大年轻干部选拔任用,40岁左右处级干部占比达31%,居省属高校前列。今年,省委给我们配备3名副厅级干部,其中2名为本校提拔重用,领导班子结构得到全面优化。二是育人生态持续向优。成功完成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试点”“打样”任务,专家组评价我校“领导班子担当尽责、无私奉献,党员干部团结务实、励志图新,教职员工积极向上、自强不息,全体牡师人扎根边疆、立足龙江、贴近乡村,培养了大批具有社会责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健康身心、专门知识的基础教育教师和服务地方的应用型人才”。哈师大、东北石油、河北工大等20余所省内外院校与我校开展学习交流,育人生态得到广泛认可和赞誉。三是发展生态稳中向好。连续开展四年能力作风建设,广大干部职工能力作风明显提升,加班加点的人多了、干事创业的氛围浓了,无论是急难险重工作,还是攻坚克难项目,大家都能勇担重任、迎难而上,全校上下形成了强烈的命运共同体意识。创先争优的积极性越来越强,成效日益凸显,仅上半年创先争优上榜事项达到777项,超过去年全年总和。

如今的牡丹江师范学院风清气正,心齐气顺,人心所向,朝气蓬勃。我们迎来了学校发展的最好时期,我们唯有以更加炽热的情怀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以更加顽强的意志承担起社会寄予的厚望,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接续起师生给予的重托。

五、初心不改、忠诚担当,党的领导坚强有力。学校党委集中智慧、抓住机遇、科学谋划、果断决策,通过抓“更名”、抓党建引领、抓改革、抓人才队伍建设、抓作风、抓民生、抓校园文化,使很多原本不敢想象的事情,变成了实实在在的成就。一是高质发展跑出“牡师速度”。坚持以“更名”为引领,规划目标、重点推进,2022年年末通过教育部“十四五”院校设置规划。目前,更名大学指标体系中的27项二级核心指标,已经达标22项,在“人地奖”制约学校发展的核心指标上做了制度安排,建立周汇报制度,全力破解难题,获得省教育厅2000万专项资金支持。二是党建引领形成“牡师品牌”。创新实施党建“五化”,100%设立党员之家,100%选配“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100%培训基层党务工作者。目前,学校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2个、省级党建工作样板支部1个、省“百优党支部”2个、省先进基层党组织1个。三是改革攻坚激发“牡师动力”。高质量完成处级领导班子换届工作,调整处科级干部230余人次,公示期间实现“零举报”;全省首批完成职称改革,在职数紧张的情况下,晋升职称48人,3名教师通过绿色通道晋升教授。四是全面从严治党铸造担当奉献“牡师作风”。坚决扛起巡视整改政治责任,把巡视整改与重点难点工作相结合。目前,我校反馈的185个问题,已经完成整改151项,完成率达81.6%,通过巡视整改弥补了短板弱项、重塑了政治生态。五是民生改善共生爱校如家“牡师情怀”。近五年,学校累计投入资金9800余万元,推进建设了63个后勤改造项目,办学条件大幅改善。学校克服资金紧张困难,从2020年,每年筹措2500万元保证教职工绩效发放,教职工福利待遇增幅实现“四连涨”,我校教职工平均收入排在省属高校前列。我们的校园亮了、腰包鼓了、房屋暖了、楼宇新了、管网通了、设施设备好了,真正让大家共享发展成果。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16号公寓、实训大楼、小蜜蜂征地、人才五条、博士和人才队伍壮大、“双一流”优势特色学科、学位点增加、研究生招生翻番、专升本学生集中培养、国家级平台项目突破、就业率提升、协同提质、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师范认证、国家级省级一流专业、9门一流课程、乡村红色教育特色彰显、政治生态扭转、“更名大学”辛勤付出、“三项改革”攻坚、巡视整改推进、办学条件改善……一项项新成果记录着牡师人的奋斗身影,一份份新答卷彰显着牡师人的信念品格,一个个闪光点诠释着牡师人的家国情怀。是我们用生命、热血、赤诚铸就了教育者的担当和情怀,师生不会忘记,校史定会书写,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感谢大家的辛勤付出!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成绩的取得,在于我们始终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响应党的号召,扎根边疆、扎根农村,培养了大批基础教育教师和服务地方的应用型人才。成绩的取得,在于我们始终坚持以师生为本的发展理念,急师生所急、想师生所想,千方百计改善办学条件,在解决师生急难愁盼问题中,凝聚了共识、汇聚了力量。成绩的取得,在于我们始终敢于担当、攻坚克难,面对更名大学核心指标、政治生态建设翻身仗、巡视整改攻坚战等重点工作、重大项目勇担重担,在直面问题、破解难题中推动发展。成绩的取得,在于校院两级班子勤勉担当、一代又一代的教职员工不忘初心、团结奋进,特别是已经退休的老教师、老领导,你们把最美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学校,奉献给了挚爱的教育事业,为学校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正因为有了你们的无私奉献、无悔付出,才有了牡丹江师范学院今天的蓬勃发展。在此,我代表学校党委向所有关心支持学校发展的领导们、同事们、校友们、朋友们,致以诚挚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面对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面对学校区域高水平应用型师范大学建设的发展任务,面对全体师生、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对学校发展的热切期盼,我们更迫切地需要把思想统一在学校发展上、信心坚定在学校发展上、力量凝聚在学校发展上、行动聚焦到学校发展上。让我们自觉践行教育家精神。教育家精神是教育事业的灵魂,是推动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强大动力,希望大家向优秀的教师代表和团队学习,坚守职业信念,当好师者榜样,做好教育家精神的传播者和实践者,以实际行动投身教育强国建设的生动实践。让我们更加珍视“人民教师”光荣称号。师泽若水,润物无声;师泽若光,微以致远。“人民教师”不仅仅是一个职业的标识,更是一份责任的象征,一份对社会、对国家、对民族的深沉承诺。希望大家肩负传承文明、塑造未来的重要使命,立德树人,以身治教,争当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人师。让我们更加努力建好共同家园。我们在座的每位同志与学校都是休戚与共、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许多同志要在这里工作、生活一辈子,有些同志几代人都为学校发展奉献了青春。希望大家共同呵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爱校如家,爱生如子,关心学校发展,心系学校未来。让我们更加坚定攻坚克难的勇气。现在学校所有容易的工作,容易的事情都已经完成了,剩下的工作都是难事,我们要以真抓实干的作风,敢试、敢闯、敢拼、敢干,破解发展道路上的一切难题。让我们始终保持誓不罢休的韧劲。万里青云展开路,只待鲲鹏奋搏起。发展蓝图已经绘就,发展目标已经明确。我们要咬定目标,以钉钉子精神、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韧劲,全力推进高水平师范大学建设。

老师们、同志们、同学们!今天是我们共同的节日,我们在祝福声中感受师者荣光,也倍感责任重大、使命艰巨。让我们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好老师作为奋斗目标,守好师范院校教师教育第一职责,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格局,履行好“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奋力谱写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新篇章,为科教强省、教育强国建设贡献更多“牡师力量”。

最后,再次衷心祝愿全校教职员工教师节快乐、身体健康、工作顺利、桃李满园!

祝同学们健康成长、学业进步!

谢谢大家!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本文链接:https://aaghb.com/?id=405

分享给朋友:

“牡丹江师范学院党委书记王志浩:在庆祝第40个教师节大会上的致辞:新时代续谱华章” 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