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学院:多措并举进行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
近年来,在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的正确领导下,XX学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出的系列重要批示指示,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树立“育人必先育心”的工作理念,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统一。2018年,学校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为依据,制定《XX学院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实施办法》,现将学校心理危机四级预警防控体系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四级管理机制
第一级心理危机预警防控机制:成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主管学生工作的校党委副书记担任组长,由主管教学和学生工作的副校长任副组长,办公室设在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以下简称心理中心)。全面规划和领导学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及危机干预工作。通过综合调度,保障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的有效性。第二级心理危机预警防控机制:各二级学院成立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学生工作的领导任组长,所有辅导员为成员;建设二级心理辅导站,安排专职教师任二级心理辅导站站长,负责落实各学院心理危机预警防控机制的具体落实。第三级心理危机预警防控机制:以各学院班级心理委员为主。建立同辈间的心理危机干预层级,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辅导员、班主任报告。第四级心理危机预警防控机制:以学生所在宿舍为主,设置心理信息员,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辅导员、班主任报告。
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网络管理模式
1.早期预警
建立心理健康筛查机制,实行全覆盖筛查,对排查出来的学生建档立卡。每年4月-5月,心理中心利用问卷星对开展全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研,并形成《XX学院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研报告》。10月使用教育部推广的系统,对全校新生开展心理普查。每学期开学各二级学院开展异常学生心理排查。建立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库,对有严重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的学生建立专门的心理健康档案,对其进行定期跟踪和动态管理。针对重点关注学生,二级学院定期开展专题会议,研判帮扶方案,做到一生一策,制定切实可行的跟踪教育计划。
2.危机干预
支持体系:学校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依托咨询师、任课教师、辅导员、班级心理委员、宿舍心理信息员等相关人员及时发现、关怀、帮助有心理困扰的学生。开展家长课堂,持续面向学生家长发布《家庭中的正面管教》系列公益视频22期,《教室中的正面管教》系列视频10余期,不断畅通家校沟通渠道,提高家长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意识。
咨询、治疗体系:开通24小时阳光心理援助热线,设立心理咨询信箱,网络QQ在线咨询、心理咨询网络预约软件等平台为学生提供线上线下咨询服务。近3年来,共接待个体心理咨询1900余人次,未发生极端心理事件和责任事故。对于超过心理咨询范围的学生或疑似精神障碍的学生,应第一时间通知该生所在学院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由其与家长及时沟通,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应及时将学生转介到专业的精神卫生机构治疗。
监护体系:各学院对有心理危机的学生在校期间进行心理监护,心理中心给予指导。心理危机程度较轻,能在校正常学习者,由学院成立不少于三人的学生监护小组,及时了解该生的心理及行为状况并及时向学院心理健康工作领导小组汇报。心理危机严重者,由学生所在学院通知家长并建议将该生送至专业精神卫生机构治疗;如回家休养有利于其心理康复,通知家长并建议将其带回家休养治疗;学生所在学院与家长进行安全责任移交之前,成立学生监护小组对危机学生进行 24 小时特别监护。行为失控者,由相关部门、相关学院和校医疗机构进行特别监护或临时控制,家长到达后由家长进行监护,学校给予协助;经医院认定,因为严重心理疾病不能坚持正常学习的学生,要办理休学手续,休学治疗。
救助体系:学生正在实施自伤、自毁或他伤事件时,学生所在学院的专职学生工作者需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并迅速向校、院学生工作领导小组报告,党委学工部(学生处)、保卫处、相关学院、校医疗机构等部门在接到通知后派人立即赶到现场进行紧急援救。特殊情况下,学院可先将学生紧急送医院治疗,然后向主管领导和有关部门汇报。
后期跟踪:因心理危机而休学的学生申请复学时,除按《XX学院学籍管理规定》办理外,需要出具由三级甲等医院或者市级精神卫生专科医院的心理疾病康复证明,学校组成危机危机鉴定与干预专家小组对复学学生进行复学评估。学生复学后,对其学习、生活进行妥善安排,学院安排班级心理委员和宿舍心理信息员对其密切关注,了解其心理变化情况。辅导员、班主任对其进行跟踪观察与辅导。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根据学院提供的情况,以定期预约咨询或随机咨询的形式,对其心理健康情况进行评估。
下一步建设目标与发展方向
加强危机干预网络平台建设。充分运用心理健康大数据平台,建立“预防教育—心理测试—危机干预服务”三位一体的心理危机干预的网络平台,运用大数据思维实现资源整合,扩大心理危机预警覆盖面,提升心理危机干预服务的有效性和时效性。
不断提高心理危机事件干预处置能力。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培训力度,强化与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合作,有效及时化解学生心理危机。
健全家—校联动的心理危机工作模式。将家长作为心理危机干预的主体之一,利用互联网开展家长心理危机及心理素养培训,提升家长的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相关知识,将家长纳入学生心理素养保障队伍。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