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材料 > 正文内容

XX学校三年、五年发展规划

2025-01-03745

XX学校三年、五年发展规划

为促进学校持续、和谐、健康地发展,让学生健康成长,深化课程改革,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校办学品味,在认真总结过去办学经验的基础上,寻找新的发展点和突破口,特制定适合我校发展需要的三年(近期)规划,以指导学校工作。

一、办学思想

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推进素质教育为中心,实施以人为本,管理兴校,科研兴校,育人成才的发展思路,坚持以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教育为首,以培养学生会生活、会学习为重点,以提高育人质量为根本,以落实素质教育为目标,抓好师德建设和学校文化建设,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成长的育人环境。注重用现代教育理论,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创建平安文明校园,培养“自主、合作、探究、实践”的学习思想,造就“会学、会做、会创新”的一代新人。让师生在共同的创造性教育教学活动中得到主动和谐发展。

二、学校基本现状分析

XX县XX学校位于XX县双河镇中心地带,北倚闻名于三省七县的千年古观——双河道观;东接被誉为“皖西小黄山”的悬剑山;南纳碧波荡漾的双河水,西连红色教育基地“洪学智故居”。距合武高速15公里之遥,离沪汉蓉高铁XX站40公里之远,210省道穿境而过。这里群山环绕,绿水相依,环境优雅,人杰地灵;这里历史文化厚重,红色资源丰富。

XX学校前身为新民小学,已有90多年办学历史,是开国两膺上将洪学智的母校,旧址在双河大庙。1976年2月升级为初级中学,1988年9月迁至原双河林业站旧址,2014年8月迁入现址,命名为XX县双河初级中学。

2021年8月,双河初级中学和原双河中心小学合并成立了XX学校。在编在职教师111人,学历达标100%,在校学生986人。下辖一个小学部、一个初中部、2个教学点、一个中心幼儿园,辐射面积112平方公里,服务于全镇两万六千多人口。全校主要是由小学部、初中部、中心幼儿园三部分组成。学校占地面积66054平方米,建筑面积27015平方米。运动场面积19400平方米。有图书2万余册;教师人均电脑达到一台,学生机120余台,师网络空间开通应用率达100%;30余个班级全部配置有班班通,学生和教师全部配置有平板电脑,实现了智慧课堂教学全覆盖;学校有科学探究室、计算机教室、图书室、阅览室、音乐室、舞蹈室、美术室等多种功能室,幼儿园还设有400平方米的种植园,儿童游乐沙池。可谓教学设备一流,师资力量雄厚。

学校秉承“厚德博学尚美求是”办学理念,凝聚成了“民主和谐与时俱进”的校风;“严谨务实勤奋求精”的教风;“乐学多思探索求新”的学风,内强管理,外树形象,筚路蓝缕,开拓创新,正在全力打造平安校园、书香校园、红色校园、和谐校园、智慧校园。

XX学校不但环境优雅,人杰地灵,而且办学有方,成绩斐然。初中部2016年,被评为“六安市基础教育先进单位”;六安市“依法治校先进单位”;学校足球队在全县中学生足球联赛中取得亚军;学校合唱队报送的节目被评为县一等奖。2017年,学校被评为“职校招生先进单位”;“六安市文明学校”,近几年学校教学质量一直位于农村学校前列。小学部2001年荣获县级示范小学称号;2002年、2003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县级文明单位”;2008年被被省文明委授予“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示范学校”;2010年荣获市级“家长示范学校”;2015年荣获“XX县五好关工委”称号;2016年被县教育局授予“红色建设先进单位”;2020年被六安市教育局授予“市级平安校园”“市级文明校园”“市级示范食堂”的光荣称号;2021年被县政府授予“脱贫攻坚先进单位”。双河镇中心幼儿园2014年早操活动我园的《快乐的一天开始了》参加了县级评比,并获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2015年由教育局组织的“娃娃乐”故事会活动我园的《迷路的小鸭子》荣获县二等奖;2016年同类活动中《大灰狼和小白兔》节目荣获了县第一名并报送参加了市级评选获得第三名的好成绩……一份份殊荣,一块块奖牌见证了XX学校领导和全体师生披荆斩棘、奋勇开拓、发展壮大的艰辛历程!

三、目前学校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丰厚的校园文化尚未形成,品牌概念意识不强。搬迁到现在校园后,校舍面积和质量都能满足办学要求,运动场和信息化建设完成后,办学条件在全县农村中学中将是最好的。但是,学校的发展也应开始由粗放型发展向提升内涵型转变,这种转变要求我们实事求是的分析学校自身优势与不足,形成学校的个性化,打造学校品牌。在过去的工作中,虽然初步形成了学生乐学、教师敬业的优良传统,学校也具有一定的文化底蕴。但没有充分发扬、利用,缺乏对文化积淀整合的创新意识。还没能够形成丰富的校园文化。

2、学校质量内涵的个性还不够鲜明。质量内涵应当由学校结合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经济发展的需要、学生实际现状与发展需要而提出,并不断改进,最终形成富有学校个性化特色。在以往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学校缺少这一方面的理性思考。

3、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学校引领作用的发挥不充分。教育改革以来,学校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改革模式,积累办学经验,形成了一些有价值的成果。但学校还没有充分发挥深入研究探索、实验的功能,改革基本上是一种被动行为,多是按照上级部门的有关要求去进行,甚至这样的教研活动有的还开展的不够好。只有形成良好的理念与实践变革的互动关系,学校才能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不断发展。

4、教师专业化发展不足。

随着教育改革的纵深发展,教育模式、育人方式呈现多样化,以适应学生多元化发展需求。由于以前“应试”教育较为注重学科知识,忽视学生其它能力,以致于限制教师的发展。因此,很难适应今天的教育。只有突破以往教师专业结构,才能促进教师素质的全面提升。特别是音、体、美、科学、地方课程等引领学生特长发展、个性发展的项目太少。

5、教师、学生素养的提升与时代发展不相适应。教师的责任心、课堂教学水平近几年虽有明显提高,但由于历史的原因,教师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还需进一步加强,教育理论素养还应该进一步提升,这主要体现在集体备课上还没有自觉化、日常化,教师应该除了在固定的时间进行备课外,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自觉的随时的进行教育教学的探讨。学生没有完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一些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缺乏积极进取的动力。部分教师和学生的这些品质已不能够当前教育教学的新形势。

不难看出,尽管学校发展面临着不少问题,但学校的外部环境和内在优势,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上述问题,是学校欲求进一步发展、提升学校办学质量、打造学校品牌所应高度重视的。

三、工作目标:

总体目标:通过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经过三年的努力工作,把双河初建设成为教育理念先进,办学特色鲜明,教学环境人文化,师资队伍高素质,管理体制科学化、人格化,具有优势学科和知名教师,教育教学质量一流,办成学生喜欢、家长满意、领导放心、社会认可的XX县知名学校。即达到办学综合实力的四个一流:一流的管理水平、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教育教学质量、一流的育人环境。

近期目标(2023年——2025年):

完成今年和明后年的学校标准化建设目标和任务,争取信息化建设达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施以人为本、科研兴校发展思路,优化校园环境,提升学校文化品位,提高师资水平,培养一支有一定科研能力的教师队伍。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新的突破,实施发展性教育有初步著成效,教育教学和各项管理充满活力。

1、学域内应接受初中学段义务教育学生入学率达100%。

2、确保学生无流失,巩固率达100%。

3、强化培优辅差工作,及格率达100%,优秀率达30%以上。

4、办好特长兴趣小组,注重建设与过程管理。

5、高中段升学率达97%。

6、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培养,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通过“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教育,使学生行为习惯合格率达80%。

7、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和监测,使不良心理矫正率达90%。

8、开展文明班、文明学生评选活动。文明学生达70%以上,文明学生标兵达10%以上。

9、继续认真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件》、《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认真施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加强体育卫生器材的配备。

10、认真研究各种体育卫生教育活动,提高学生身心素质和健康水平。

11、根据学生的爱好和特长,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教育活动。

12、加大音、体、美器材配备力度,达到上级规定的标准。

13、全体教师学历合格率达100%,胜任教师达100%。

14、认真实施教育局的“名师工程”,开展“名师”评选活动,使各级教学能手、教学新秀、学科带头人、优秀教师等占专任教师的比例达20%以上。

15、加强师德建设,开展师德建设先进个人、师德标兵,优秀班主任评选活动。

16、培养特长学生,特长生达15%以上,九年级报考特长生人数达20%。

17、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校园文化的品位。

长期目标(2023年——2027年)

不断完善现代化教育设施,建设一支有一定教学风格和科研水平的优秀教师队伍,培养出在本县有声誉的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成为有一定特色的农村初中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居全县前列。

1、加大校园美化、绿化、硬化的力度,校园全部绿化、硬化。

2、加强校园网建设,建成校园内班班通网,力争增设一口微机室。

3、加强学校的建设与管理,使学校逐年进入全县同类学校优秀的行列。

4、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和监测,使不良心理矫正率达100%。

5、开展文明班、文明学生评选活动。文明学生达90%以上,文明学生标兵达20%以上。

6、认真实施教育局的“名师工程”,开展“名师”评选活动,使各极骨干教师、教学新秀、教学标兵、学科带头人、十佳教师等占专任教师的比例达30%以上。

7、培养特长学生,特长生达25%以上。

四、具体措施

(一)学校管理工作:

加强师德建设、以人为本、依法治校、师生共进、和谐发展。根据学校发展的总体目标,学校的管理和制度建设是实施目标的有力保障。学校通过强有力的管理和制度建设,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修养,增强教师的责任意识,从而使教师的自我价值得以实现。

1、完善校长负责制为核心的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党支部的监督保证作用。完善校级领导、职能处室、教研组(年级组)三级管理体制,提高工作效率。

2、逐步建立一支步调一致,职责分工明确,高效务实的中层管理队伍。

3、教导处要善于利用各种教育契机引导教研组开展工作,组织好教学研究、教学改革、课程开发、质量把关、教师培养等工作,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4、在以校长负责制为核心的管理体制下,完善教代会等管理形式,施行校务公开制度,畅通民主管理渠道。

5、健全、完善、修订学校工作各方面的在关规定和制度,实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工作局面,使学校各项工作在良好的状态下运行。做到健全、完善的学校规章制度汇编人手一册,加强监督,及时反馈和调控。

6、进一步修订完善学校工作的评估体系。如《教师工作量化考核方案》、《班级工作量化考核方案》等。

7、学校所有工作必须围绕“学校发展规划”规定的目标,逐年制定学年度工作计划及实施的具体措施。各处室、教研组要有学期工作计划,学期结束,检查计划落实情况,写出书面总结,对过去工作出现的不足务必要在下一阶段的工作中杜绝。

(二)勤奋学习,建一流师资队伍。

培养和造就一支具有现代管理理念,熟悉现代管理规则,应用现代化管理手段的干部队伍和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是实现:“学校规划”的核心内容,也是“以教师发展为本”的管理理念的具体体现。

1、干部队伍建设

1)结合新一轮的课改实践及领导干部岗位培训,自觉学习,精通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业务,要具有较强的科研意识,做专家型的领导干部。

(2)坚持校长负责制,贯彻民主集中制,实行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提高管理效能。

(3)按照岗位职责,严格自律,强化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保持班子的整体性和一致性。以领导集体的高尚的人格力量和积极的工作态度,影响和带动全校教师一道工作,实现“以德治校”。

(4)继续实行周工作例会制,领导带班值日制,根据校学期工作计划,具体确定周工作重点,真抓实干,做出成绩。

2、教师队伍建设

(1)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推行“教师读书计划”。因为教师的终身学习与否,决定着学校的校风乃至教学质量,所以学校要组织广大教师有目的系统的学习,既要学习专业知识,又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养的道德文章和书籍。鼓励教师做:“学习型的教师”,使教师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

(2)立足校本培训,抓好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在全校教师之中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根据省市县各级教师继续教育内容的统一安排,结合学校的具体实际,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有重点、有步骤、层次清晰的培训。帮助教师提高师德修养和业务素质。

(3)建立校本科研制度。确立以反思为前提,把学校教学上存在的问题转化为课题,以解决学校的实际问题为目的,以教师的体验性学习、实践性学习和反思性学习为特点的教科研思想。

(4)加大对优秀教师培养力度,致力于学科带头人队伍建设。教导处每学期都要为思想端正、业务精良、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做好培训工作,并为其成长搭建平台。在教学活动中锻炼,反复雕琢。同时,搞好协作区教研教学合作工作,提供取人之长的机会。积极参与上级教科研部门的活动,推动学校教科研工作。

(5)改革教师管理体制,健全教师评价制度。实行定性与定量、过程与结果、领导评价与教师自评相结合的评价模式,对教师进行德、能、勤、绩等的综合考核。鼓励教师在教学上的创新,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激励、竞争的机制。

(6)实行好教师全员聘任制和绩效工资制度,增强教师对教育事业的责任感,对教师职业的危机感。

(三)锐意改革,创教育教学质量一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使每个学生逐步形成适应学习型社会需要的终身学习的能力,即使学生生动活泼、和谐的发展,又使他们的发展需要与社会发展需要相结合。这是实现“学校办学规划”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更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办学理念的集中体现。

1、德育工作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文明习惯养成教育和劳动技术教育为基础,全面提高思想品德教育质量。

(1)健全以校长为统领、分管校长负责、班主任与思品学科教师组织实施的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

(2)针对目前班主任队伍现状,实施有计划、有目的的在职班主任和后备班主任培训。以班主任为主体,实行全员管理,全员教育。让学生从进校门到出校门,无论在学校内何时何处都能严格按照基础文明的要求办事,形成习惯,受益终身。

(3)积极创造条件,大力推行综合实践活动课教育,注重校本课程的开发,使学生在社会实践锻炼中,增强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突显学校在育人质量的特色。

(4)加强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影响的研究,加强心理咨询室的建设,积极开展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把心理教育列入课程计划,采用讲座、心理咨询等形式,把心理教育和心理疏导等有机结合起来,帮助学生矫正心理问题,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竞争的心理承受能力。

(5)加强对共青团、学生会的领导,放手让他们独立、自主地开展各项活动。加强周值勤工作,让学生在维护校园卫生和良好秩序的生活学习中,增强“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社会责任意识,实现全体学生的自主管理,自我教育。

(6)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网络。进一步加强学校与家庭、社会的联系,及时沟通家校之间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和教育信息,构建良性、畅通的德育工作网络。定期召开家长会和开办讲座,加强对家长进行教育思想、教育方式、方法等方面的宣传教育工作,使家长懂得如何正确教育子女。经常征求家长对学校工作的建议和意见,及时听取家长、社会对学校教育的意见和建议,努力使学校与家庭教育配合默契,互相促进,使家庭教育落到实处。

(7)建立并完善与德育目标导向相适应的评价机制。将学生的行为规范具体落实到学生的行为中去,结合学生的“三好评优”和“三好班级”评比,修订学生个人和班集体的评优体系,开展好学校德育工作分年级、分段教育。

学校德育主题菜单

a.生活习惯学习方法理想教育

b.学习习惯同学交往合作与竞争

c.集体荣誉感法制教育心理健康

d.孝心教育人生观教育民族精神

e.创新精神生命教育机遇与选择

f.其它自选主题

2、教学工作总体目标: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发展要从三个方面把握:一是全面发展,即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得到主动、全面和谐的发展。二是个性发展,即发现学生的潜能,发展其个性,发展其特长,同时根据学生基础和程度等不同,使其分层发展。三是可持续发展,即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1)以学生发展为本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着眼点和落脚点,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根本。为此要做好“四个调整”:①调整课堂教学目标。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鼓励学生质疑,赞赏学生具有独特性和富有个性的理解和表达。使课堂教学的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目标在课堂教学中的整合。②调整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建立共同发展的民主、平等、合作的新型的师生关系。重点要实现三个重新定位:一是师生关系定位为交往,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通过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共识。二是教师定位为主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的传授者,而是课堂教学的策划者、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三是学生定位也是主体,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不再是教学的被动者或知识的接受者,而是课堂教学的主动参与者,学习的主人,在课堂得到充分发展的主体。③调整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在实践中学习;关注个性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做到充分的发展。同时,教师也要指导和帮助学生调整好学习方式,积极倡导主动、探究、合作学习。④调整课堂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在继续发挥传统的教学媒体(黑板、粉笔、挂图、模型、录音机、幻灯机等)积极作用的同时,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的整合,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学习资源。努力挖掘所有教学技术手段的使用价值,促进各种教学技术手段之间的协同互补,从而促进教学技术体系整体协调发展。

(2)探索有效教学途径,打造全新课堂教学模式。在全体教师中广泛开展现代教育理论、现代教学论、有效教学理论与实践知识和信息技术理论知识,深入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打造优质高效课堂。新教学模式应该体现以下特点:①教学目标科学准确。教学目标要具有层次性,符合各类学生的实际情况。课堂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目标要统领教学各个环节,贯穿教学活动始终。②课堂氛围民主和谐。教师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师生之间的关系民主、平等。课堂气氛既是紧张和严肃的,又是和谐和愉快的;课堂内既有大量的信息交流,又有充分的情感交流和体验。课堂充满生气,充满活力。③教学过程生动活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指导学生开展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学习活动,形成学生独立学习、同学间合作学习和师生间共同学习的动态组合。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积极主动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④学习方式明显转变。教师要努力倡导学生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要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究和解决学习方法。教师要尽量给学生提供开展科学探究的机会,让学生通过手脑并用的探究活动,体验探究的过程。

(3)转变教学观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树立全面发展的质量观。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学生的发展。坚持学生全面发展,同时要注意学生和谐发展、学生有个性地发展和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又是自身发展的主体。其主体性(包括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差异性应受到充分的尊重,潜能得到充分发挥。树立民主合作的教学观。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是师生之间多向、多形式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积极互动的过程。学生尊敬教师,教师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形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使教学活动成为师生共同探究、共同享受成功喜悦、实现师生共同发展的活动。

(4)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实现高效率教学。引导教师树立优质高效的效益观,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是以尽可能少的时间投入和精力消耗,让学生收到尽可能多的实效。①广泛开展教学研究,打好理论基础。充分发挥年级集体备课组作用,根据教学设计的思想和要求,制定学年、学期、单元教学目标,研究教学内容,确定教学重点难点,交流教学设计,开展示课、评课等活动。每个教师都必须在认真参加集体备课活动的基础上,设计出符合教学实际的、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流程。②科学设计教学流程,体现风格特色。教学设计是在把握学生的知识、能力、思想、情感等实际的基础上,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教学内容,确定恰当的教学起点和标高,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式教学方案的过程。教学目标设计:认真研究课程标准、教材和分析学生认知水平、生理心理特点、所学内容的心理认同程度以及学校情况和社区课程资源,查阅相关资料,精心设计出既全面具体、又重点突出的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

(5)加强校本课程开发,完善学校课程体系。校本课程以科技、体育、艺术、社会实践为主要学习领域,在每个学习领域中由学科课程或课程价值相近的科目中开发和建设具有系列性的校本课程。同时结合学校文化建设,围绕人文关怀和涵养人文主题,开发和建设具有XX县文化特色的校本课程。

(6)教学工作具体措施:以教育科研为主线,以建立学科教学特色为基础,以教育手段现代化为辅助,全面提高育人水平。①严格执行课程标准,开齐学科,开足课时,凡开设的课程必须规范认真的上好,达到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②确定教育科研的先导地位,用教育科研促进教研和教改。以某个学科科研课题为切入点,全面启动科研工作,完成一批县级以上科研课题。③加强教研组建设,建立五环节教研模式,教研活动中采取五环节活动法,即“集体备课-个人主备-个人上课-集体评课-共同研课”模式,要求每位教师参与到每个环节中去,依次轮流在备课、主讲、评课中发言。④规范教学常规、强化对日常教学流程的全程监、控、管力度。以集体备课为基础,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突破口,充分利用好网络资源,不断引入新的教学设计理念,能将集体智慧整理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尽量采用微机生成教案,自制较高水平的课件。⑤培养特色学科,各学科都要用一种教育理论,指导一个课题,实践一种新的模式,特别是语、数、外三个基础学科,要在学科特色和教学模式的研究中发挥“龙头”作用。⑥以设疑激趣为先导,构建和完善“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拓展延伸”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思考,探究发现,交流合作,使之在自主研究中学会学习,培养研究性学习的能力。⑦加强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及实用性的研究,建立动态的学生学习状态数据库(特别是分层教学中的分组),为教师的针对性教学,提供较为科学的依据。⑧严格考试流程管理,在监考、统分、分析、反馈方面严格把关,以好的考风带动好的教风、学风的形成。

(四)提升品位,创校园文化建设一流。

总体要求:今后三年要以构建和谐校园为统领,以创建“特色学校”为载体,把校园文化建设与教育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提升学校发展的精神文化境界。校园不同区域设计符合学校特点,具有学校自己特色,体现良好的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注重班级文化建设,班级内卫生整洁,秩序好,各班都有符合班级特点的班训和班规,教室内的板报健康向上。

1、设计文化情境,创造文化氛围。

(1)整合、把握、总结和提升学校的传统和文化积淀,确立学校的校风、教风和学风,把“三风”建设目标上墙,使文字醒目,增强艺术性和观赏性。

(2)对校园的布局进行科学规划,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绿化和美化,以期实现校园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加强宣传栏、阅报栏、光荣榜等橱窗设施的管理与使用,进一步完成走廊的艺术化设计。

(4)动员全体师生共同构建温馨倡导性的校园提示语体系,增加校园的人文色彩和人情味,使校园提示语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5)实现办公室、教室的窗明几净,透射出勤劳洁净、布置得当的文化气息。

(6)增加图书室、阅览室向师生开放的时间,班级建立图书角,积极筹划校刊的编撰工作。做好校园网站建设工作,为师生间、生生间平等对话和交流搭建平台。

2、组织文化活动,陶冶道德情操。

(1)开好艺术欣赏课,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力,提高艺术修养。

(2)注重校园体育文化的积累,在培养学生身体素质的前提下,从构建校园文化的高度认识广播操、体育课等体育活动对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和良好意志品质的重要作用。

(3)开展以集体主义、和谐文明校园等为主题的演讲、读书报告,富有纪念意义的歌咏比赛、诗歌朗诵。使学生看到自己的人生价值,唤起对国家、社会、民族的责任感。

(4)开展课外阅读,组织各种活动小组,根据个人兴趣,开展学科竞赛活动,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题中之旨。五、实施与监控学校将组织教职工学习《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理解和认同规划中所提出的思路目标和措施,并转化为各部门、个人的工作思路、工作目标,制定好各部门具体的工作目标和工作措施计划。在积极组织实施的基础上,每学年学校对阶段性目标完成情况作出阶段小结、评价。根据反馈效果和实际操作结果,将不断修订不切实际、过高或过低的目标,建立符合教育发展规律和学校实际的目标。学校将进一步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教研部门的指导、教育督导部门的督导、检查、评价和指导,听取社会、家长、教师、学生的评价,努力实现学校新的三年五年发展规划。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本文链接:https://aaghb.com/?id=6550

分享给朋友:

“XX学校三年、五年发展规划” 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