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课在线教学调研报告
高校思政课在线教学调研报告
随着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深入实施,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的融合程度不断加深,思政课在线教学的重要性更加凸显。近年来,尽管思政课在线学习资源的数量甚为可观,但多数在线学习资源仍旧以教师为中心,缺乏面向学习者的设计,导致出现了难以匹配学习者个性化学习需求、教学互动性支持不强等问题。因此,亟需对高校思政课在线学习资源开发、建设与管理予以重新审视,推进思政课在线教学高质量发展。
一、思政课在线学习资源建设的问题
1.思政课在线学习资源建设与应用脱节,致使二者之间缺乏有机联系。综观现有的思政课在线学习资源,大多是线下学习资源的简单延续,即直接套用线下教学资源设计思路的模板,或是线下学习资源的再版、翻版。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尧学在其专访中提道:“我们通常把一门资源看得很简单,花一两万块钱,把在传统课堂上讲课的内容简单处理一下,就放到网上去了。”因为大班制授课的线下学习资源一般是以教师为中心,这与以学生为中心的在线教学的逻辑相悖。质言之,思政课在线学习资源因缺乏有效的教学设计,难以和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建立有效的关联,这些学习资源往往需要通过思政课教师“二传手”解释,才能为学生所学习使用。
2.思政课在线学习资源供给力量单一,致使学习资源内容陈旧与质量反馈机制失灵并存。现有的思政课在线学习资源平台建设主要依靠高校及思政课教师进行。但因线下科研与教学任务较为繁重,部分思政课教师开展线上教学的意愿及热情不足。而一些有强烈意愿进行线上教学和线上学习资源建设的思政课教师,又往往把自己视为线上学习资源建设的主体,把大学生视为学习资源的消费者而非资源的生产者。这就导致理应是在线学习资源生产主体和评价主体的大学生缺席了线上学习资源的建设和反馈,致使思政课教师预先设定的学习资源建设质量反馈机制失灵,学习资源更新逐渐缓慢。
3.思政课在线学习资源建设缺乏“用户体验”视角,难以满足思政课师生数字化学习需要。思政课在线学习资源的质量评估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用户体验”,构建以“学习成效”为导向的学习资源建设体系。思政课在线学习资源的体验一般可分为本能层的使用体验,行为层的功能体验、交互体验、生成体验,以及反思层的情感体验。从本能层的使用体验来看,在线学习资源的界面沉浸感和多模态融合感知等还有待提升,其页面设计的视觉、听觉要素较少,难以使大学生产生沉浸式体验。从行为层的体验来看,在线学习资源存在功能体验不佳、交互体验严重不足、生成体验匮乏的问题。在线学习资源平台普遍缺乏对大学生在线学习需求的评估功能。交互体验则是思政课在线学习资源行为层体验的重灾区,不论是学生与学习资源平台界面之间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方面的互动体验,还是思政课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往互动,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因交互体验的不足,导致对学生在思政课平台学习过程的持续追踪相当困难,残缺不全的学习数据反映了大学生在线学习生成体验的匮乏。
二、思政课在线学习资源建设的原则遵循
1.思政课在线学习资源建设需遵循系统性与整体性原则。思政课在线学习资源是一个复杂的网络系统,不仅其内部要素之间是普遍关联、相互作用的,而且它自身又和思政课在线教学的理念、载体、方法、评价等其他子系统要素相互联系。从系统论的观点看,系统中各个要素之间特定的相互关系与作用形成该系统的结构。思政课在线教学系统由其教学理念、方法、内容、载体等要素组合和排列形成其教学空间结构。从思政课在线教学空间结构来看,主要有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学习资源、教师与教学方法及技术、学生与学习资源、学生与教学方法及技术、学习资源与教学技术等关系。可见,思政课在线教学空间结构除了包含人与人的关系之外,“人技关系”也显得尤为重要,即思政课教师与技术的关系、学生与技术的关系。以“人技关系”为依据对教学结构作划分,又可分为以教师为中心、以技术为中心(这里主要指在线教学平台媒介)、以学生为中心等。思政课在线学习资源建设具有系统性,应重点关注制约在线学习资源要素的教学结构,更加突出思政课教师在教学结构中的主导作用。因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政课在线教学结构对教师的要求比“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更高,思政课教师不仅是组织者、指导者,更是大学生学习困惑的解答者及学习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以学生为中心”意味着学习资源的建设要和学生的学习要求、方式、场景等相适应。此外,由于在线学习资源具有整体性,这就需要将思政课在线学习资源与面对面教学视为有机的整体。这二者之间的有机统一表现为在遵循大学生认知特点和规律的前提下,由线上教学和面对面教学等若干必不可少的环节所组成的多维度的师生互动。
2.思政课在线学习资源建设的立足点在于激发大学生的深度学习。思政课在线教学的重点是促进大学生深度学习。要实现深度学习,大学生的内因起根本性作用,而学习环境与资源在推进大学生深度学习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读图时代”的到来使大学生的注意力被形形色色的图片、视频所吸引,碎片化、肤浅、不严谨甚至是错误的信息往往会对大学生造成严重影响。拒绝学习资源同质化、单一化、庸俗化,除了加强思政课教师的引导之外,也离不开平台技术工程师的深度支持。思政课在线深度学习是“学习科学视阈中对信息深度加工过程、教师深度引导过程、技术深度支持过程三者的最优整合”。因而,如何趋近思政课在线学习系统的最优解成了学习资源建设与优化的落脚点。值得注意的是,趋近思政课在线学习系统的最优组合的路径,同面对面的课堂深度学习路径差异较大:一是课程载体不同,前者主要是数字化文本,后者主要是书写文本;二是存在的时空不同,前者教学的时间空间可以不同步,后者的教学时间则是一致的;三是对思政课教师的素养及技术支持要求不同,前者受思政课教师的信息素养和技术人员的教育素养影响较大,后者则影响不大。
三、思政课在线学习资源建设的路径探讨
1.深化以数字思政课教材为代表的核心类学习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思政课在线学习资源质量的整体提升。现代信息技术极大地推动了教材形态的转变,教材从单一的纸本呈现向动态的、交互性的数字化形态转变。思政课在线数字化教材除了承载思政课的知识内容外,还包含演示文本的工具、交流工具及教师工具等。因而,其具有知识更新快、学习内容丰富、学习环境可交互等特点。首先,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准入机制,提升以思政课数字教材为代表的在线学习资源建设的成熟度。这离不开严格的思政课数字教材内容审定标准。教育主管部门需要出台与思政课数字教材内容选择、组织与呈现标准等相关的方向性指导文件,以便各高校加强对思政课在线学习资源的监管。思政课数字教材标准要具有政治性、创新性、支撑性。政治性是思政课数字教材的首要属性,思政课数字教材必须反映国家意志、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创新性即思政课数字教材要走出以线下纸质教材为代表的学习资源的“镜像化”,借助信息技术的深度赋能,实现思政课数字教材功能的智能化与个性化。支撑性是指思政课数字教材不是孤立存在的,它需要学习平台、学习终端、学习指导与服务等方面的配套与支持。提升思政课线上学习资源的配套与支撑,既要注重硬件建设,也要加强对思政课教师等主体信息素养的针对性培训。其次,思政课数字教材既要与信息技术相融合,又要处理好与信息技术的关系。一方面,思政课数字教材要与信息技术相融合,以适应“‘00后’数字土著”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及学习方式。“‘00后’数字土著”已不再仅仅依赖于纸质的思政课教材,而是更加偏爱超链接、人机交互等提供的数字学习资源。另一方面,要处理好思政课数字教材与信息技术的关系。思政课数字教材本质上仍旧是教材,必须符合教材的本质意蕴和价值特征。最后,要在总结思政课教学实践经验基础上,不断优化思政课数字教材与纸质教材的“合作方式”,促进思政课线上线下学习资源的协同发展。一方面,两种不同形态的思政课教材建设不能同质化,思政课数字教材需要跳出纸质教材为纲的研发思路,厘清与纸质教材的差异,形成互补优势。另一方面,思政课教师要根据自身教学水平和学生发展水平,选择合适的思政课数字教材与纸质教材“合作模式”。
2.以思政课在线教学整体性变革推动学习资源建设。首先,以思政课在线课程学习目标的转变促进思政课在线学习资源的重新设计。思政课的视频制作、参考资料、课程章节的导学、考评内容等学习资源需根据在线教育教学规律与特点加以重新设计。制作思政课视频前应有相应的脚本,根据学习目标和教学要点安排教学知识点的教学顺序与教学重点。参考资料作为思政课教师推荐给大学生的阅读资料,要与教学内容、线上主题讨论等结合,激发大学生广泛阅读的主动性。思政课每章的导学设计同样是大学生重要的学习资源,导学是让大学生明白章节学习内容、重难点以及学习方法的指导,能够帮助大学生完成线上学习任务。考核评价的内容设计不仅应包括线上思政课主题设置,还应包括线下分组讨论的主题设置,以及思政课实践主题的选择及方式等,考核评价的内容设计目的要始终围绕大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其次,思政课在线泛在学习环境促使学习资源优化。思政课在线泛在学习环境特点决定了思政课学习资源既要满足个性化需求,又要增强实效性。一方面,要有效识别大学生的思政课在线学习需求,建立大学生学习资源个性化服务的评估指标,确立可行的学习资源个性化服务策略等。另一方面,要重视推进思政课在线学习资源内容的有序优化、关联优化等。思政课在线学习资源要满足不同大学生的学习需求,需要汇聚群体智慧,采取“协同建构”模式实现学习资源的生成与版本的持续更迭。协同建构是指思政课教师或学生个人,利用在线学习平台或通讯平台,创建个体账户并在上面分享自己的知识和见解,再根据其他学习者的理解和评论不断加以修正,协商形成共识,最后达成价值共识的过程。此外,思政课在线学习资源外部结构的持续更新与完善的关系进化同样很重要,关系进化是指学习资源在产生过程中不断与其他资源实体建立语义关系的过程。思政课在线学习资源在产生过程中会与其他专业类课程学习资源之间建立某种语义联系,如包含关系、等价关系、上下位的关系等。具有高度相似语义关系的在线学习资源依据特定的聚合机制形成主题资源圈,而它们依据的是资源语义之间关联信息的资源组织,这些相互关联的学习资源成为资源网络空间中的一个个联结点,正是在这种动态的关联中实现其自我发展。最后,思政课在线学习评价变革要求适应性学习资源支撑。思政课在线学习评价是指在坚持思政课学习统一性要求的前提下,允许大学生自主决定与设置相应的学习评价标准、学习时间、学习过程。个性化色彩较为浓厚的学习评价,要求打破固化的学习资源供给,满足大学生不断增长的高品质、个性化学习资源需求。一方面,学习资源建设要更加注重社会性。“知识在某种尺度上是社会的产物”,线上思政课除了考虑师生作为物化的学习资源的生产者与消费者两种角色外,还要考虑师生所具有的社会性因素,实现物化的学习资源与思政课师生社会人际学习资源的贯通。因为人际网络的构建是思政课有效学习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汇聚特定的思政课学习内容背后相关的学习伙伴、权威的思政课专家网络,既方便大学生进行及时沟通,又能降低大学生思政课在线学习的孤独感。另一方面,构建情境化的思政课在线学习资源供给。情境是一切认知活动产生的基础,是产生有意义学习的前提条件。因而,既需要挖掘思政课数字化教材、实践学习活动等学习资源中的情境要素,也要借助情境感知技术获取思政课在线学习过程中大学生所处的学习情境信息,实现二者的匹配,帮助大学生理解不同情境下的思政课学习内容。
3.思政课在线学习资源建设需坚持以用为先,重视“用户体验”导向并不断完善。思政课在线学习资源注重“用户体验”,主要是指大学生使用思政课在线学习资源过程中的主观心理感受,包括在线学习资源是否有助于大学生学习目标的实现、大学生借助在线学习资源是否增强了思政课的获得感、在线学习资源使用过程中可有挫折、在线学习资源的开发及建设的参与中可有成就感、在线学习资源的使用中可有意外的惊喜等等。思政课在线学习资源建设以“用户体验”为导向,应把在线学习资源的“应用价值”作为体验的核心。在线学习资源的“应用价值”,主要具备五个方面的体验特征:一是精准性,思政课在线学习资源“应用价值”的出发点应该是具有差异性的大学生个体。思政课在线学习资源要从“大水漫灌”的泛化学习资源变为“精准投放”,做到“因人而施”,实现大学生在线思政课的个性化学习,个性化学习需要思政课在线学习资源的精准投放和靶向推送。二是引导性,思政课在线学习平台中的数字化学习资源不仅要具有“易寻性”,而且还要将“易寻性”提升为“引导性”,例如,在思政课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内容上,要具有高质量的学习指南、知识地图、思维地图。三是交互性,一方面是思政课在线学习资源的人机交互操作符合大学生群体的认知习惯和操作习惯,能为大学生思政课在线学习资源建设与使用带来良好的操作体验;另一方面是思政课在线学习资源需提供多种类型的人际交互,同步抑或异步的师生交互模式,文本、音频、视频等交互介体,互动平台、微信、QQ等社交类软件的交互工具。四是泛在性,思政课在线学习资源不仅要支持多种网络和智能终端,还要能满足大学生思政课泛在学习的需要。五是可靠性,面对海量的思政课在线学习资源,不仅需要加以精心编排,更要对其来源加以审查,确保安全可靠,知识版权无争议,学习资源建设要符合技术规范。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