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材料 > 正文内容

聚合资源推进大思政课建设

2025-01-03390

XX学院聚焦新时代思政育人改革实践,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思政教育工作规律,聚合“红色校史、校内场馆、校外基地、社会服务”特色资源,以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为引领,准确把握大思政课的契合点,创新活动载体,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密切融合,构建大思政课协同育人格局。

一是用好“红岩村办学”的红色基因,开展红岩思政。结合学校“红岩村办学”校史,通过推动教学科研、融入实践教学、创作校园剧等形式,让红色校史资源活起来、用起来、动起来。立项建设校史馆,打造“馆课一体”的大思政课新阵地,开展新生入学教育“第一课”,“大思政课”重要一课和毕业生离校“最后一课”,厚植学生红岩基因。常态化开展红岩文化实践研学,规范化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创新化开展主题党团日活动、重要纪念日主题活动,激励学生赓续红色血脉。学校与红岩历史文化中心开展红岩村办学历程溯源,共建“党建与思政实践教学基地”“红岩文化推广基地”,共研红岩精神育人,共讲红岩味思政大课,共创正能量校园剧,助推红岩精神代代相传。广泛开展理论阐释和微宣讲,2名教师入选共青团XX市委“青年讲师团”,宣讲短视频在“XX日报·理响青年”展播4期,涵养了学生爱国情报国志。实践教学活动中,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围绕红岩英烈的故事创作红色故事、绘画作品、录制活动微视频,形成了“传承红岩精神?赓续红色血脉”的良好氛围,师生作品获国家级、省部级奖励20余项。

二是转化“校内场馆、文化品牌”资源,打造场所矩阵。立足建筑院校办学优势,打造“多馆(校史馆、建筑思政馆、图书馆、工程体验馆)、一廊(廉政文化长廊)、一园(实训公园)”协同育人文化场景,形成大思政课育人场所矩阵。学校依托校园百年古黄桷树打造“黄桷树下话征程”活动品牌;依托校区山地湖泊打造“清源·建筑”大讲堂文化品牌;依托校内场馆和文化品牌,推出校园版“行走的思政课”研学路线图。针对低学段群体,打造“走近建筑学党史”大思政课。针对中学段群体,定期举办“学建筑、讲建筑、绘建筑、看建筑——红色建筑里的党史”大思政课。针对高学段群体,邀请行业专家、建筑大师、行家能手讲述行业发展成就、产业前沿动态,讲好建筑领域的中国故事,将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螺旋式融入大思政课,引导学生做爱国奋斗的新时代青年。

三是依托立项“大思政课”基地,创新活动载体。以立项建设的XX市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立项建设的南岸区人文社会科学普基地为载体,联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开展育人活动。举办“鲁班技能文化节”“建工新时代 我是建设者”“寻找最美建筑”等系列活动,组织师生到市内重点工程、在建项目学习观摩,通过手绘、模型制作等形式描绘XX最美建筑,感受新时代中国建造的辉煌成就。学校“筑梦未来 点亮童心”实践活动获中央电视台推广。学校多次组织南非、马来西亚、尼泊尔、孟加拉、东帝汶、坦桑尼亚等国家留学生参加“走进建筑看发展”大思政课,帮助留学生读懂中国。

四是以学校乡村振兴学院为载体,开展服务社会。推动大学生暑期三下乡、“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红旅赛道等社会实践项目有机融入大思政课,展示乡村振兴成就、推动乡村建设发展,为乡村传统建筑保护建言献策。学校依托乡村振兴学院,联动长生桥中学、磨子土家族乡中心小学、长生小学、大兴场小学,开展《智能建造?装配未来》特色大思政课。学校通过大思政课推动社会服务项目,师生为万盛区绿水村墙壁彩绘、綦江区旅游民宿装修设计,用专业所长助力乡村振兴。学校教师在2023金砖国家职业技能大赛获一等奖。学生多次荣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重磅奖项,切实发挥了大思政课的育人作用。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本文链接:https://aaghb.com/?id=573

分享给朋友:

“聚合资源推进大思政课建设” 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