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思政课创新改革,打造高水平思政“金课”
近年来,XX学院始终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自觉对照“六要”“八个相统一”标准要求,以加强队伍建设为基础,以提升教学质量为关键,着力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举全校之力打造高水平思政“金课”。
一、加强组织引领,形成同心同向的大思政工作格局
学校党委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始终把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第一学院”、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作为“第一学科”、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第一课程”来重点建设,明确将思政课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发展写进学校“十四五”规划和年度工作要点当中,持续强化优化思政课师资招聘、课程建设、职称评聘、教学管理等方面的体制机制,激励教师队伍打磨提升课堂品质,力争打造精品课程,凝聚全校之力办好思政课。学校党委专门制定《中共XX学院委员会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实施方案》《XX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实施方案》《XX学院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实施细则》,对全校思政课建设作出全方位规划、制度化安排,推动学校思政课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学校党委班子成员每学期坚持走进课堂听思政课讲思政课,带头联系思政课教师,全面了解、重点解决思政课建设存在的问题,确保统筹谋划和科学决策符合实际。把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作为学校党委的政治责任,提升为“一把手”工程,由学校党委书记直接挂包联系。
二、聚焦铸魂育人,构建立体式多元化的思政课程体系
学校按照“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相结合、课程教学与自选讲座相结合、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的思路,持续开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讲好《中国共产党历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四门“四史”教育公共选修课程,充分利用思政“云”讲堂平台,不断完善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必修+选修”课程体系,其中3门思政课获批省级思政“金课”,3门课程获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获批省一流专业建设点。学校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深入发挥“第二课堂”育人作用,侧重专业实践(社会调查、志愿服务、革命遗迹考察)与教育实践(中学支教、技能大赛、第二课堂等)相结合,力求将XX文化的思政元素有机融入思政课教学,推动“思政课程”与“情境教学”的互联互嵌、同频共振和融合共生。学校先后与万里纪念馆、泰安革命史展览馆、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纪念馆、肥城市陆房突围胜利纪念馆等二十余家单位合作,为学生搭建大思政课实践教学、红色教育实践、青年志愿服务等专题教育实践基地,并专题组织庆祝建党100周年暨马院建院40周年“概论”课项目化实践教学展演、第三届“体验?感悟?追寻”历史情景剧大赛暨“纲要”课实践教学成果展演、“宪法日”志愿宣传活动实践教学项目展演等七次大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展演活动。
三、坚持固本强基,打造高水平专业化的思政课教师队伍
近年来,学校从政治素养、教学能力、科研创新、社会服务等方面入手,做细做优思政课教师培育工作,不断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着力打造即为“经师”又为“人师”的思政课“大先生”。做足做全引才工作,注入新力与活水。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加强专职思政课教师引进力度,常态化开展人才招聘,不间断引进优秀博士毕业生和高水平人才,推动校内符合条件的相关学科教师转岗担任思政课教师。5年来,先后从国内知名高校引进优秀博士生15人,从校内优秀教师、党政干部和辅导员中转入30名骨干力量扩充到思政课教师队伍中,进一步优化年龄、专业和学缘结构。学校积极探索兼职思政课教师工作机制,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合作导师、特聘教师来校开展示范教学和专题讲座。学校通过优秀教师“传帮带”、思政课程“大练兵”、“周末理论大讲堂”“比课件、比微课、比讲课”等特色活动以及集体备课磨课、专题培训、实地教学、比赛观摩等方式,针对性提升思政课教师教学素养。5年来,3名思政课教师被评为“山东学校优秀思政课教师”,4名教师入选山东省基础教育培训专家库专家,1名教师入选全省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名教师教学设计入选教育部“同城大课堂”教学展示。在首届全省学校思政课教学设计大赛中,1人获“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设计特等奖,3人分别获“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道德与法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设计一等奖,2人获“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设计二等奖。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