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文 > 正文内容

XX市教育系统2025年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工作总结

1个月前 (06-12)803

XX市教育系统2025年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工作总结

一、工作开展基本情况

(一)多维创新形式,构建立体化教育体系

一是“云端+线下”双轨并进,提升教育覆盖面。XX大学开发安全教育微课,覆盖交通安全、网络安全等24个类别,120节课程通过H5动画、VR模拟等形式呈现,新生参与率达98.33%,考试通过率99.62%。XX职校通过“国家安全知识闯关”小程序实现家校联动,1.2万份《致家长的一封信》带动3.5万个家庭参与线上答题,家庭参与率达92%。XX职业院校利用“千万师生同上一堂国家安全教育课”直播,吸引超5000人次在线学习,单场活动弹幕互动超5万条。

二是主题实践活动深化认知,增强行动自觉。XX高级中学通过“国家安全主题班会”,结合8个真实校园案例,使学生对国家安全领域的认知从4类扩展至12类,行为转化率提升47%。XX学校组织100名师生参与国家安全教育主题公园互动体验,当日线上直播观看量突破3万人次,发放《青少年国家安全知识手册》230余份。XX学院举办“国家安全主题展”,通过VR技术模拟网络安全攻防场景,吸引8000余名师生参观,配套设置法律问答区和应急装备体验区。

三是竞赛驱动教育实效,激发学习热情。XX学院在全省“XX杯”国家安全知识竞赛中,学生参与率达98.7%,平均分92.3分,两项指标均列全省民办高校第一。XX学校“国家安全知识竞赛”覆盖1.2万人次,学生提交“我为国家安全献一策”金点子187条,涵盖实验室管理、数据安全等实践领域。XX大学开发《总体国家安全观概论》慕课,选送《护航新时代》微电影等5件作品入围省级决赛,教学视频获评“优秀案例”。

(二)强化协同联动,形成教育合力

一是校地联动筑牢防线,提升教育权威性。XX大学联合公安机关开展反恐防暴应急演练,与XX国安局共建实训基地,邀请政法干警、高校学者组成“国家安全宣讲团”。XX县教育局与县委国安办联合开展主题公园宣传活动,建立“周调度、月考核”机制,将国家安全教育完成率纳入学校年度考核。XX法院法治班主任走进XX三中,通过典型案例讲解、知识竞答等,覆盖师生500余人,发放宣传手册1000余份。

二是家校社协同育人,拓展教育半径。XX县推出“小手拉大手”模式,通过学生带动家庭参与,回收有效反馈1200余份,形成“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的闭环。XX小学设计“国家安全思维导图”创作活动,学生作品张贴于校园显眼处,家长通过手机端同步查看学习进度,实现“家校共育”。XX中学联合社区开展国家安全法治课,覆盖80余万中小学生,通过微电影《少年防线之反谍行动》等作品强化社会参与。

三是长效机制保障,夯实教育根基。XX县统一编写《青少年国家安全教育读本》,分学段设计12个专题课程,完成教师培训300人次,建立实践基地轮值制度。XX大学构建“三位一体”保障机制(教育行政部门指导、专家团队研发、技术企业运维),设置3次考试机会及在线答疑服务,保障学习质量。XX学校将国家安全教育纳入教职工集中学习,通过专题会议解读《国家安全法》,要求教师将安全意识融入日常教学。

(三)深化实践育人,提升安全素养

一是沉浸式体验强化实操能力。XX大学VR虚拟实景演练覆盖7444名新生,应急疏散演练使学生实战能力提升显著,满分率达2.8%。XX职业院校投入200万元建设国家安全VR体验馆,开发《智能制造安全操作指南》等校企合作教材15部。XX县举办“国家安全主题绘画展”,30余幅学生作品涵盖军事安全、生态安全等主题,以艺术形式深化认知。

二是课程体系科学化,覆盖全学段。XX县将国家安全纳入地方课程,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设置专题模块,开发《XX少年话安全》微课12节。XX学院将国家安全元素嵌入52门专业课程,如计算机学院开设网络安全攻防技术实践课,服装艺术学院举办“国家安全主题服饰设计赛”。XX县教育局建设“一体化资源库”,共享优质课程2000余节,推动国家安全教育全域覆盖。

三是队伍建设专业化,确保教育质量。XX县组建由政法干警、非遗传承人等组成的“国家安全宣讲团”,开展进校园活动200余场,覆盖50万人次。XX大学聘请5位国家安全领域专家担任客座教授,组建跨学科团队开发情景模拟课程,获2项省级教改课题立项。XX小学通过“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双轨制,培养教师成为国家安全教育“宣讲骨干”。

二、存在问题

一是互动性不足,教育效果存在差异。部分学校仍以单向灌输为主,如XX大学专家建议需增加学员互动环节,部分农村地区VR设备覆盖率不足,影响实践效果。

二是区域发展不平衡,资源分配不均。城乡学校在师资、硬件投入上差异显著,如XX县城乡学校师资配置差异系数达0.15,部分偏远地区依赖基础宣讲,缺乏创新形式。

三是长效性不足,成果转化待加强。部分活动局限于“4·15”集中宣传,如XX县虽建立考核机制,但日常教育渗透不足,学生行为转化率未达预期。

三、下步计划

(一)提质增效,深化互动式教育模式

一是推广“案例+情景模拟”教学。在中小学推行“国家安全角色扮演”课堂,如模拟境外问卷调查场景,提升风险识别能力。

二是扩大VR技术覆盖范围。争取财政支持,为农村学校配备VR设备,开发“网络安全攻防”“反恐演练”等模块化课程。

三是建立“学分制”激励机制。将国家安全教育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如XX学校优秀率达82%,拟推广至全省。

(二)统筹资源,推进区域均衡发展

一是构建“城乡结对”帮扶机制。由教育强校牵头组建“国家安全教育联盟”,共享课程资源、师资培训,缩小城乡差距。

二是开发“菜单式”课程包。针对不同学段需求,设计标准化课程模块,如小学侧重生活安全,高中融入法治案例。

三是强化基层队伍建设。开展“国家安全教育骨干教师轮训计划”,每年培训1000人次,提升基层教师专业素养。

(三)长效巩固,推动教育常态化

一是设立“国家安全教育月”。每年4月开展系列主题活动,如XX职业院校已将校园安全文化月制度化,持续强化意识。

二是建立“红黄蓝”预警机制。对学校教育落实情况动态评估,对薄弱环节限期整改,确保考核机制落地见效。

三是深化“大思政课”融合。将国家安全教育与专业课程、社会实践结合,如XX学院拟与XX国安局共建实训基地,培养“专业+安全”复合型人才。

2025年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通过创新形式、协同联动、实践深化,取得显著成效,但需以问题为导向,持续优化机制、均衡资源、强化长效,为筑牢国家安全人民防线提供坚实教育支撑。

如有疑问,请通过微信:BiGengRen联系。
标签: 总结教育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