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材料 > 正文内容

高校校长讲话汇编(30篇)

2025-01-03441

在全市科技创新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张建慧

发布时间:2020年11月16日

来源:市政府办公室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科技创新工作推进会,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创新发展的重要论述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表彰奖励2019年度科技创新先进单位,安排部署我市科技创新工作。刚才,玉民同志宣读了2019年度被省级以上认定的各类科技创新平台、基地、园区等奖励名单。在这里,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对获得表彰的单位表示热烈的祝贺,希望大家再接再厉,继续坚定创新发展目标,保持战略定力,努力在创新发展上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和更佳的业绩。民权县和4家企业作了发言,讲的都很好,充分体现了我市大力支持创新发展的鲜明导向。近年来,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民权县围绕主导产业奋力创新突破,加快建设创新平台,积极构建科技创新体系,科技创新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建成了国家级科技孵化器,投资15.5亿元建设了“中国冷谷双创生态园”,建立了北京大学中国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河南(民权)研究基地等4个博士后研发基地,现拥有博士后工作站5个、博士后流动工作站1个,“河南省科技小巨人”企业2家、“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4家,引进科技人才1500余名,组建了民权籍500余名成员的“博士团”,开创了全国县级组织博士团的先例;2019年企业新增发明专利9项、实用新型专利112项、外观设计专利129件。其中,自主研发的冰箱冷柜用压缩机填补了河南省空白,国内首辆太阳能冷藏车获得6项国家专利。民权县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做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示范性、实用性,希望大家认真学习借鉴。商丘美兰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由一个疫苗生产企业发展成为有研发团队、研发平台、省级重点实验室的全产业链兽用生物制品企业,主要得益于企业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重视创新人才引进和培育,注重创新平台建设,促进产品创新、技术创新。河南力量钻石股份有限公司能够在众多钻石加工企业中异军突起、加快成长,核心原因也是依靠科技创新,引进创新团队,联合创新机构创新研发了工业级金刚石、多用途金刚石微粉、特种金刚石、首饰级合成钻石产品,实现了产品创新。河南金振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在国际经济形势发生变化,一些产业实现转移,销售和生产出现波动的情况下,坚持以“精密加工技术、智能终端应用、信息化智能制造”为重点研发对象,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加快设备更新、技术创新,提升产品质量,迅速占领了国内市场,实现了产品由主要供应苹果向供应华为、苹果、小米和联想等多家企业转变。上海现代哈森(商丘)药业公司不断加大创新投入力度,注重创新人才引进和新产品研发,依托商丘及周边市场推动创新发展,迅速由上海现代哈森在商丘的一个生产基地转变为集药品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法人机构,在今年疫情期间实现了逆势增长、快速发展。这些企业的发展实践证明,创新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的第一动力,也是企业的效益所在。希望参加今天会议的各位企业家能够从中感悟到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找到发展的目标,向榜样和标杆学习,结合自身实际,立足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加强科技创新组织领导,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增强创新发展的决心,形成全社会共同推动科技创新的强大合力,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创新发展的重要论述。借此机会,我讲三点意见。 

一、在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中强化创新发展的责任担当

随着疫情带来的国际国内形势新变化,党中央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提出了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高质量发展和科技创新工作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重要观点、重大判断和重大举措,为我们做好新时代科技创新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从中感悟创新发展要求,进一步加深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创新发展的重要论述,坚持把企业发展和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建立在创新发展之上。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是党中央在重要历史节点召开的一次具有全局性、历史性意义的重要会议,全会通过的规划建议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纲领性文件,是今后5年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指南。规划建议把创新放在了新时期12项重点任务的首位,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完成这些任务靠什么?靠科技创新。只有通过科技创新,才能建成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一个时期以来,我们与国外的小到家电、剃须刀,大到汽车、机械设备等产品质量差距在什么地方?差在工艺、差在材料、差在设计。要弥补这些差距靠什么?靠科技创新。我们要清醒认识到,科技发展到今天,已经没有了大范围、宽领域的引进吸收消化的条件和基础,最主要还是靠企业的自主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9月16日至18日考察调研河南时强调,要立足省情实际,扬长避短,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近期,省委省政府也将研究出台一系列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这为我们推动以企业为主的科技创新提供了难得机遇。

一方面,全市各级党委政府要强化创新发展的责任担当,强化创新引领意识,构建创新生态链,营造创新发展浓厚氛围,积极支持扶持各类创新主体在创新中大显身手,以创新引领企业发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要旗帜鲜明地倡导和鼓励以企业为主的各类创新主体坚持创新发展,在人才引进、创新扶持、平台建设以及新产品研发与投入方面加大支持与扶持力度,多出创新成果,形成推动商丘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要为创新发展创造条件,为企业创新助一把力,对于设立省级以上创新技术中心的企业,要落实好各项奖励和支持政策。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力争在实体经济发展中有所作为。同时,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抓实体经济一定要抓好制造业。要落实好省、市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推动食品、装备制造、纺织服装、制药等主导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今年7月份,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激励科技创新的实施意见》,主要目的就是加大对企业创新的支持力度,以创新发展引领商丘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从目前来看,我市还没到国家重大创新研发、国家重大基础性科技创新研究的发展阶段。当前,我们一定要紧紧围绕服务企业等各类创新主体开展工作,大力支持帮助企业创新发展。这是结合商丘发展实际推动科技创新的现实需要,是推动商丘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另一方面,企业要认清发展新形势,把握发展新阶段,坚持高质量发展根本要求,以创新发展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要推动不同行业、不同层次、不同方面、不同环节创新,开展技术创新、生产环节创新、产品创新、降低成本创新、提升安全创新等。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引导企业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在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坚持走好创新发展之路,担当起民族复兴的责任。今年9月份,我们对睢县、柘城县、永城市和夏邑县重点工作推进情况进行了观摩,参观了足力健等企业,目的就是让大家认清企业未来发展方向、发展业态,坚持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从今天发言的几家企业发展情况看,未来企业发展是信息化支撑下的智能化发展,是各种层次、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全面创新的发展。我们要深刻全面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创新发展的重要论述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不断强化创新发展的责任担当。

二、在肯定成绩中坚定创新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尽管我市目前产业发展基础薄弱,产业规模不够大,产业体系不够完善,但我们始终坚持创新引领发展,坚持走好特色发展、创新发展之路,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目前,我市持续加快“四个一批”建设,建成国家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6家,居全省第1位;省级高新区4家,居全省1位;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5家,居全省第1位;国家级科技孵化器5家,居全省第3位。同时,我市还建成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1家、省级农业科技园区5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4家;建立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8家、国家级星创天地3家、省级星创天地6家、国家级众创空间1个、省级众创空间1个、省备案新型研发机构3家、省级重点实验室2家、院士工作站5家。另外,我市还发展高新技术企业135家,国家备案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59家,省级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示范企业16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44.7%,居全省第3位。2016年全市没有一个县(区)财政收入超10亿元;截至2019年底,全市有6个县(区)财政收入超过10亿元。从今年发展态势看,除宁陵县之外,其他县(区)财政收入都有望接近或超过10亿元。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创新引领发展的成果,也是企业质量效益提升的成果。

回顾我市特色产业发展历程,可以清楚地看到,我们之所以能够从一个加工车间发展到地方法人机构,再发展成为生产基地、分拨中心、结算中心,不断把特色企业、特色板块经济推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主要原因就在于市委市政府以创新的思路和举措积极构建创新生态链,不断加大创新投入力度,鼓励引导企业创新发展,就在于各县(市、区)在招商引资中奋发有为、敢于突破、善于创新。比如,我市近三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平均增幅达37.46%,高于全省平均增幅(16.57%)20多个百分点,居全省第3位。今年前三季度,我市经济总量位居全省第6位,财政收入位居全省第5位。从目前增速看,到今年年底我市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将双双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实现我们多年的梦想,取得与我市区位交通和人口总量相匹配的发展地位。我们迈出这样坚实的步伐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创新,靠的就是一批创新型企业引领发展。在产业集聚区发展中,我们在坚持质量效益第一的情况下,推动创新引领发展,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发展质量不断提升,取得了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效。我们一定要坚定加快创新发展的信心和决心,进一步落实各项创新举措,鼓励支持企业创新发展,不断在增量上实现新突破、在存量上实现新提升,从而推动我市现代经济体系构建、实体经济发展迈出更加有力的步伐。

三、在实施“四个一批”中推动创新引领发展

(一)搭建一批创新发展平台,加快“双创”综合体建设。栽好“梧桐树”,才能引来“金凤凰”。要让更多的前沿科研院所落户商丘,就必须搭建“双创”载体。各县(市、区)要围绕产业集聚区和县域特色主导产业,加强与国内外前沿科研院所的联系,按照绘制的产业发展图谱,建立完善人才柔性引进机制和弹性工作机制,搭建集科研成果研发、孵化中试、转化于一体,与主导产业转型升级需要、企业创新需求紧密结合的创新平台。创新平台要提供必要的住宿场所、研发实验室、研发工作基地和研发装备,确保科技研发团队能够安心入驻。这不仅是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具体行动,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抢占未来发展先机、推动创新引领发展的必然要求。各县(市、区)要高度重视,及早谋划实施,大力推进“双创”综合体建设,确保明年年底前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率先建成“双创”综合体,力争其他产业集聚区“双创”综合体全部建成投用。  

(二)持续培育一批创新引领型企业。高质量发展首先是创新的发展,是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发展。各县(市、区)要把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与招引作为工作的主攻方向、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和提升发展质量的工作重点。一要培育和招引一批数字经济创新企业和创新型互联网企业。二要扶持现有企业建立一批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和技术研发中心。市科技局要把此项工作列入年度目标,作为产业集聚区创新发展的考核内容,进一步树立创新发展的鲜明导向。  

(三)引进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各县(市、区)、各产业集聚区要坚持高质量发展根本要求,围绕这一目标谋划工作。  

(四)培育一批“十百千”科技型企业。要深入实施“十百千”转型升级创新专项,重点做好“十百千”创新人才、创新团队的引进和创新成果的应用与转化,以及企业创新产品的培育。同时,今天会上还印发了《商丘市关于加强创新创业综合体建设的实施意见》《商丘市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指导意见》《商丘市“十百千”转型升级示范专项实施意见》《关于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打造创新型城市的实施意见》等4个征求意见稿,希望大家认真审阅,积极提出修改意见。  

会后,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提升对创新发展的认识,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加强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创新发展重要论述的学习和领悟,切实在学习中增强创新发展的理论自觉和行动自觉。同时,要结合商丘发展实际,着力实体经济创新发展,以“有为政府”营造创新发展的良好生态环境,进一步助力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在高质量发展中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2020年11月4日,根据录音整理)

中国政法大学校长致辞

巍巍学府,苒苒风华。中国政法大学是以法学为特色和优势,兼有文学、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理学、工学等多学科的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1952年,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燕京大学和辅仁大学四校的法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组合而成的北京政法学院正式成立,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写了校名,新中国的法学教育从此掀开了新的篇章。1978年,在文革中停办的北京政法学院浴火重生;1979年,恢复招收本科生,开始招收研究生;1983年,北京政法学院与中央政法干校合并,组建成立中国政法大学,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了校名;1985年,在昌平开辟新校区;1987年,昌平新校区投入使用;2000年,中国政法大学划归教育部;2005年,中国政法大学进入“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行列;2007年,法学一级学科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重点学科”;2011年,学校成为“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大学;2013年,由中国政法大学牵头组建的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被首批认定为国家“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2014年,“证据科学创新引智基地”获准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即“111计划”)立项,是全国唯一获批的法学类引智基地。

薪火相传,硕果累累。六十余载,一代代法大人秉承“厚德、明法、格物、致公”的校训精神,坚持“学术立校、人才强校、质量兴校、特色办校、依法治校”的办学理念,始终与共和国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以卓越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推动国家法治昌明、政治民主、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和谐及生态文明为己任,追求公平正义、崇尚学术自由,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大力开展学术研究,积极参与国家立法和普法宣传,主动服务执法司法实践,始终活跃在国家法治建设的最前列,始终奋进在高等教育的最高端,探索走出了一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开放发展、国际发展、和谐发展的强校之路。学校先后培养了20余万各类高级专门人才,涌现出一大批学术名师、政法英才,创造了一系列有价值、有影响的学术研究成果,为推进法治国家建设、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学校目前已成为中国法学教育中心、法学研究中心、法学图书资料信息中心、国家立法与决策咨询服务中心和法律文化交流中心,被誉为“中国法学教育的最高学府”、“中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学术重镇”。

弘扬传统,与时俱进。当今时代,经济社会发展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高等教育迎来瞄准“双一流”目标、全面提高质量、创新驱动发展的崭新阶段,这为学校发展带来了全新机遇,也提出了严峻挑战。学校将遵循国家教育方针和高等教育规律,以建设开放式、国际化、多科性、创新型的世界一流法科强校为目标,汇聚优质办学资源,建立协同融合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法治国家建设培养优秀人才和提供智力支持。

凝心聚智,再创辉煌。今天的法大正以强劲的发展势头和昂扬的精神面貌继续书写着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崭新篇章。我们相信,全体法大人一定能够精诚团结,众志成城,抢抓机遇,迎接挑战,立足中国大地办好独具特色的高水平大学和培养人格健全、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在繁荣高等教育事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进程中,实现学校更好更快的发展!

在学校2020级学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张会轩

(2020年10月18日)

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长春工业大学迎来了6757名2020级新同学。在此,我谨代表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向来自祖国各地的全体新同学致以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诚挚的祝贺!

孟子说:人生有三乐。那就是:第一乐,家庭平安;第二乐,问心无愧;第三乐,教书育人。尤其是这个第三乐,孟子的原话是“得天下英才而教之”,只有我们这些做老师的人才能享受到。今天开学典礼这个场合,就是“得天下英才而教之”。此时此刻,我们感到无比高兴、无比自豪。

我们长春工业大学始建于1952年,是一所有着光荣历史和优良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的大学。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的老校长郭力先生,为了筹建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在1952年初创办了我们学校的前身——长春汽车工业学校。经过68年的发展壮大,我校现已成为拥有在校生23000人,拥有5个一级学科博士点,拥有百万平米校园的省属重点大学。

同学们,刚刚经历了十余年的寒窗苦读,对于刚刚步入大学生活的你们来说,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不虚度大学时光,如何使大学生活更有意义。在这里我想和大家讲几句话:

第一,我们要懂得感恩,珍惜这来之不易的上大学机会。同学们,我们要感谢国家,感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制度。如果没有社会主义制度,很多一般家庭的孩子就没有条件上大学。同时,我们要感谢父母、家人和老师,没有父母含辛茹苦的养育,没有爷爷奶奶、姥爷姥姥早晚接送上下学的那份辛苦,没有这一路来老师们的殷切期望和辛勤培育,哪里会有同学们今天的美好大学生活?所以我们应该带着感恩的心情来上大学,我们要带着感恩的心情立志成才、报效祖国、回报亲人和老师。

第二,我们要有信心,热爱自己的老师和自己的学校,相信自己一定能够成才。有的同学可能觉得自己高考没考好,觉得长春工业大学不是自己理想中的大学。虽然你没有考上双一流大学的本科生,但是你在长春工业大学努力学习,四年之后你还可以考上双一流大学的研究生。我们学校曾经有过考研究生数学成绩打满分150的学生,也有过几位考取清华大学研究生的学生,考上双一流大学的那就更多了。我们长春工业大学,在68年的办学历程中,形成了“自强不息、志在一流”的长春工大精神,这种精神时刻激励着我们勇往直前。

学校的办学条件越来越好,大家都看到了,我们学校正在进行大规模校园建设,新的图书馆、新的运动场马上就要投入使用了。我们学校的教师,多数都拥有博士学位。我们的南湖和北湖两个校园都非常美丽。南湖校园里面最大的那颗柳树,要三个人才能合抱,足以见证我们学校的长久历史。今年年初,我校被吉林省遴选特色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现在,我校的研究生招生规模超过了1200人/年,到你们毕业的时候,我校的硕士研究生规模将达到1500人/年,博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将达到100人/年。我们有这样高水平的教师,有这么好的深造发展机会,你们就努力学吧!我们学校曾经培养出来过中国科学院院士,在北京大学当教授,希望在你们这些同学当中,也能够有人成长为院士。

第三,我们要有担当,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要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要立志成为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教导:“珍惜学习时光,心无旁骛求知问学,增长见识,丰富学识,沿着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的方向前进。树立高远志向,历练敢于担当、不懈奋斗的精神,具有勇于奋斗的精神状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做到刚健有为、自强不息”。

大学期间,同学们将会面对的各种游戏和玩乐的诱惑,社会上和校园内各种披着华丽外衣的读书无用论也会时刻诱使学生们迷失方向。大家应该明白,“出来混,迟早要还的”,如果你混日子过,将来耽误的还是你自己。大家应该知道,读大学是不容易的,如果读大学那么容易,大学文凭就不值钱了。我们一定要振作,我们一定要踏实,我们时刻都不能懈怠,我们要上好每一堂课,我们要完成好每一次作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元帅,在送儿子上大学的时候,写诗嘱咐:“应知学问难,在乎点滴勤,尤其难上难,锻炼品德纯”。1978年,我上大学的时候,学校用这首诗来教育我。今天,我再用这首诗来教育你们。

肆虐全球的新冠疫情,让我们认识到生命可贵,健康的重要,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同学们要加强体育锻炼,做好个人防护,以强健的体魄,健康的身心,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

同学们: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你们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来到长春工大,你们是工大发展的新生力量,生逢其时,肩负重任。希望同学们在“自强不息、志在一流”的长春工大精神激励下,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不辜负父母的养育之恩,不辜负老师的培养,勤奋充实地完成大学学业,成为担当得起民族复兴伟大重任的优秀人才!

在磨砺中成长

——在武汉科技大学2020年本科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武汉科技大学校长 倪红卫

(2020年9月30日)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

大家好!

今天,对于同学们和武汉科技大学来说,都是一个特殊而又难忘的日子。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共同见证2020级6262名本科生新同学加入武汉科技大学。首先,我代表学校和全体师生员工,向2020级本科生新同学以优异的成绩进入学校学习,表示诚挚的祝贺和热烈的欢迎!向陪伴你们成长的父母和老师,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给同学们的学习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幸运的是,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夺取了全国抗疫斗争重大战略成果,创造了人类同疾病斗争史上又一个英勇壮举!同学们出生于非典、高考于新冠,是在磨砺中成长的一代人。同学们为梦想执着坚守、不懈追求,克服了重重困难,经受住了种种考验,从五湖四海来到了武汉这座英雄的城市,来到了武汉科技大学这所百年老校,江城武汉欢迎你!沁水青山拥抱你!

如果说,经历疫情、感悟生死是一种磨砺,线上学习、居家备考是一种磨砺,独立生活、异地求学是一种磨砺。那么,在人生的征程中,我们还要经历各种各样的磨砺。今天,开学典礼的第一课,作为校长,我想以在磨砺中成长为题,与大家交流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如何定义磨砺: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

磨砺始终与中华民族不断走向复兴的伟大历程相伴相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1911年的辛亥革命;从1937年的抗日战争,到1950年的抗美援朝战争;从2003年的非典疫情,到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纵观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无不伴随着艰难曲折。在这伟大历程中,武科大人从未缺席:标志着辛亥革命胜利的铁血十八星旗,由我们的校友赵师梅、赵学诗和陈磊三人共同绘制;98岁的退休老教师赵德欣、丁岩在抗日战争的纷飞战火中敢打敢拼,是共和国的功臣;我校附属天佑医院刘莉敏,校友冯永文、魏兆勇、罗光伟等8名武科大人,不惧生死、主动战疫,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荣誉称号。武科大人用实际行动彰显了为国家民族分忧解难的责任担当。中华民族的精神正是在一次次磨砺中,得以凝练和升华,汇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磨砺见证了武汉科技大学122年育人初心的矢志不渝。1898年,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朝政府批准成立工艺学堂,开启了武汉科技大学的办学育人之路。学校历经传承与发展,1958年组建武汉钢铁学院。1995年,隶属于原冶金工业部的武汉钢铁学院等三所学校合并组建武汉冶金科技大学。1999年,更名为武汉科技大学。学校曾经颠沛流离、几经更名、几度搬迁,可谓经历了重重磨砺。从为实现工业救国、兴学强国而创办的湖北工艺学堂,到如今的武汉科技大学,学校立德树人初心矢志不渝、崇实理念一以贯之。1964届校友刘玠院士,在任鞍钢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期间,建成了中国第一条拥有全部自主知识产权的,1700中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为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提供了宝贵经验;1976届校友苏义脑院士,创造性地把工程控制论和航天制导技术引入钻井工程,有效攻克了重大工程技术难题;我校首席教授李楠老师,五十年如一日,在耐火材料原料综合利用等方面取得重大成果,是我国在国际耐火材料领域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122年来,武科大始终与国家民族的命运同频共振,始终与时代社会的发展同向同行。今天,武汉科技大学已经成为省部部共建的地方高水平大学,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入选高校和湖北省双一流重点建设高校。学校位列校友会2020中国大学排行榜100名,成为首个入围全国百强的湖北省属高校。我们有理由为成为一名武科大人而骄傲自豪!

磨砺会成为同学们成长路上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正值青春年华的我们,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挫折,需要大家去勇敢面对。在武科大校园里,有许许多多不惧风雨、逆风而行的同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袁鑫同学,因为车祸失去了右臂,但他用自强不息、积极向上,书写励志传奇,获得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入选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200强。文法与经济学院的黄雅慧同学,把每一次经历都当作最好的历练,担任学生干部、组织志愿活动、参加学科竞赛,在一次次紧张忙碌中充实自己,2020年7月,她成功入选全国青马工程高校班,成为湖北省属高校首次入选的学子。还有,就在我们身边的2020级新生,恒大管理学院的关淑婧同学,因为患有脆骨病,只能坐在轮椅上求学,然而她用坚毅和刚强,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成功地成为我们大家庭中的一员。我们要为她鼓掌!同学们,经历了生活的磨砺,我们会遇见更好的自己!

二、如何看待磨砺: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用正确的态度看待磨砺。不少同学在面对高考时可以踌躇满志,在面对大学生活时却容易陷入迷茫:普通话似乎不够标准,发表演讲时还有点胆怯,没有特别拿得出手的才艺,不像学长学姐那样阳光自信,甚至不太好意思主动与老师同学交流……同学们,五个手指头伸出来,长短胖瘦不一,但每一个指头都不可或缺。差异客观存在,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对自身、对他人、对事物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我们才能找到努力的方向。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磨砺。人生是一场长跑,获胜的关键不在于一时的成败,而是看谁能抵达最后的终点。同学们,不管你来自农村还是城市,有着什么样的生活习惯、家庭背景和爱好特长,希望大家把成长与发展看得更远一些。在武科大这个宽广的舞台上,我们将用心呵护每一位学子,将你培养、伴你成长、助你远航。

用辩证的思维看待磨砺。经常有同学问我:老师,你说是考研好,还是就业好?我通常这样回答,你考了哪个学校的研究生,签约了哪个工作单位?只有考上了研究生、签订了就业协议书,我们才真正面临选择。我们常常会站在十字路口,如何做出正确的抉择,是经常会遇到的问题。可能你还在为没有录取到心仪的专业而耿耿于怀,可能你会因为现实与理想大学的差距而暗自神伤,可能你还会为暂时没能适应大学生活而心烦焦虑……但是,有阳光的地方就会有阴影,任何选择都存在得与失。选择是权利与义务的结合,需要建立在能力基础之上。我们要做的,唯有加倍努力,做更好的自己。

三、如何在磨砺中成长: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坚定民族复兴的理想,心中永远有信仰。希望同学们怀揣共产主义信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把自己的成长同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复兴紧密联系在一起,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锻炼云淡风轻的心智,眼里永远有远方。在专业学习的焦头烂额中,我们会感受掌握方法的乐趣;在人际交往的磕磕绊绊中,我们会收获珍贵的同窗情谊。同学们,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关键要看心境。我们要坚定信心,在磨砺中淬炼心智。

涵养舍我其谁的气魄,肩上永远有责任。党的十九大提出,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同学们今年十八九岁;2035年,你们三十三四岁;2050年,你们四十八九岁。届时,大家正是年富力强的一代!同学们要认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非我莫属,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成之功必定有我,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创造无愧于祖国、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辉煌业绩。

厚植为国为民的情怀,胸中永远有激情。意大利众议长菲科问习近平,当选中国国家主席时是什么心情。他回答,这么大一个国家,责任非常重、工作非常艰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无我,是习近平主席无私忘我、无愧真我的为国为民情怀。金庸先生在武侠小说里面说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希望同学们始终拥有家国情怀,做还是从前那个少年的侠客,做激情满满的侠客,做建设社会主义的侠客。

铸就锲而不舍的坚持,脚下永远有力量。歌曲《我是一条小河》中唱到,绕过高山,穿越大漠,征途上还有无尽的跋涉,不要说道路坎坎坷坷,酸甜苦辣都是歌……小河奔流不息,不是因为小河自身的强大,而是由于昼夜不停地奔流,产生了强大的力量,方能抵达大海。这,就是坚持的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在今后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我们还会遇到更多的风雨、更大的风浪。然而,经历了磨砺,我们会更好地成长。

同学们,不知道曾经为热干面加油的你们,吃上了南北苑食堂的热干面没有?曾经相约武汉赏樱的你们,明年三月会在黄家湖畔见到樱花的烂漫缤纷。相信经历了磨砺的你们,一定能够用优异的成绩续写武科大新的辉煌,用奋斗的青春奏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华彩乐章!

最后,祝愿同学们不负青春、不负韶华、不负时代!

谢谢大家!

以力行铸就璀璨青春

——在黄冈师范学院2020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陈向军

(2020年9月14日)

尊敬的各位来宾,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

大家好!

很高兴,在这金秋时节,美丽的黄师如期迎来了来自海内外的5464名本科生、209名研究生、45名留学生。祝贺你们经受住了疫情和升学的双重考验,交出了青春的第一张合格答卷。我谨代表全体师生员工、代表立兵书记,对你们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向培养你们,伴随你们一路走过的亲人、老师、同学和朋友们表示最诚挚的问候和衷心的感谢!

2020年是极其不平凡的一年,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大家学习生活的节奏,大家历经了“史上最特殊”高考季的拼搏洗礼。中国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风雨同舟、众志成城,广大医务人员白衣为甲、逆行出征,广大科研人员日夜不停、奋力攻关,广大教师线上线下、坚守讲台,数百万快递员冒疫奔忙、保障供应,千万志愿者默默风险、无私付出,共同演绎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谱写了一曲“力行”的时代赞歌。作为位于曾经一度是全国仅次于武汉的疫情重灾区黄冈的高校,黄师面对百年未遇的新冠肺炎疫情和洪涝灾害,全校上下战疫情、斗洪魔,全力应对防疫、防汛叠加“双考”,全校2万多名师生员工无一人因疫情、灾情而掉队,校园平安稳定。正是有了他们的“力行”,我们才能如期在校园相遇。

同学们:黄师是一所有着光荣历史传统、深厚历史积淀和良好社会声誉的高等学府。这所由张之洞创建于1905年的“黄州府师范学堂”,历经百年,薪火相继。115年来,一代代黄师人,不忘初心,扎根中国大地服务桑梓;一代代黄师人,砥砺耕耘,坚守教育的梦想与信仰;一代代黄师人,与时俱进,肩负时代的使命与责任。学校被誉为国内最低调的百年高校之一,人才培养质量深得社会认同,这里拥有一流的教风学风校风,志存高远追求卓越是全体师生的共识,刻苦钻研勤奋学习是全体学子的标配。近年来,黄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己任,大力实施“个十百千万亿”工程,事业发展按下了快进键,在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发布的校友会2020中国大学排名榜单中,学校排名第385位,在湖北省属师范院校中位居第1位。为了能让大家享有更高质量的学习经历,我们对宿舍、食堂进行大范围维修改造,打造了“黄师校训”“黄师足迹”景观石、黄师版荷塘月色、明珠湖、明珠山等一批校园景观,移栽了一批百年“哺育”老树。今天的黄师,教师更优了、学生更好了、宿舍更亮了、校园更美了,软硬件越来越好,与实现“申硕”“更名大学”的目标越来越近。

“厚德、博学、力行、致远”是黄师的校训,在去年的开学典礼上,我和2019级新生谈了“博学”,今天我想同大家谈谈“力行”,作为开启你们大学生活的第一课。“力行”语出《礼记·中庸》:“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就是说爱好学习就接近于智,努力实践就接近于仁,知道羞耻就接近于勇。其核心是知行合一,要求我们探索跨越知识边界之处和运用知识力量之途,这是成人成才成事的必由之路。今天,进入黄师就是你们再奋斗的起点,怎样度过大学四年时光,我认为要弘扬“力行”精神,做理想信念的坚守者、本领过硬的行动者、担当有为的奋斗者、怀揣梦想的实干者。

第一,要树立力行的思想,做理想信念的坚守者。思想显示高度,理想指引方向,信念决定成败。只有理想信念坚定的人,才能始终不渝、百折不挠,不论风吹雨打,不怕千难万险,坚定不移为实现既定目标而奋斗。前不久被国家授予“人民英雄”荣誉称号的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虽身患渐冻症,却冻不住他坚定向前的决心,在祖国、人民需要的时候,毅然决然与病毒抢命。他说“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病人”。是什么支撑他“面对挫折而愈益奋励”?皆因怀揣兼济天下的梦想与信仰。希望同学们树立力行的思想,秉承家国情怀,不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把人生梦想汇入时代洪流,让蓬勃青春与家国情怀共振,在人生大道上行稳致远。

第二,要提升力行的能力,做本领过硬的行动者。“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丰富的知识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基础。软肩膀挑不起硬担子,无论是干事创业还是攻坚克难,不仅需要政治过硬,也需要本领高强;不仅需要宽肩膀,也需要铁肩膀。当前,5G、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日新月异、竞相涌现,智能化进程加速,要求我们必须与时间赛跑,毫不停歇地增强能力、磨砺本领,以探索世界奥秘的好奇心来驱动,攻破“卡脖子”技术问题。刚刚被授予“共和国勋章”的钟南山,“人民英雄”称号的张伯礼、张定宇、陈薇,哪一个不是才高八斗、专业强悍。希望同学们倍加珍惜大学学习时光,用韦编三绝的毅力、凿壁借光的劲头,在读懂有字之书、领悟无字之书中提升力行的能力、练就过硬本领,努力成为腹有诗书、胸怀锦绣、内心充盈的时代新人。

第三,要锤炼力行的精神,做担当有为的奋斗者。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指出:“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精神就如同一个人的骨架,一个人如果没有骨架的支撑,就会萎靡不振,而有之则会“神采飞扬”。力行路上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专业学习的压力、科学研究的难题、人际情感的困惑、就业创业的不确定性,都可能会猝不及防地来到你们的面前。这就需要我们锤炼力行的精神,发扬斗争精神,经历筚路蓝缕、手胼(pián)足胝(zhī)的艰苦奋斗。刚刚获得2020年“荆楚好老师”荣誉称号的项俊老师,把《植物学》讲成了金课,学生普遍反映“事例鲜活,听得进,学得好,用得着”,被学生亲切地称为“方便面教授”、“贴心老棉袄”。这背后,是他数十年如一日遍寻大别山的林海松涛、积累丰富教学素材的结果,是奋斗力行的典范。大学是放飞青春梦想的最佳场所,奋斗不仅是当代大学生最令人称道的青春底色,也是幸福人生的不竭源泉。希望同学们坚持拼搏进取的奋斗精神,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持之以恒的毅力,知行合一、知行并进,谱写出精彩的青春华章。

第四,要实现力行的目标,做怀揣梦想的实干者。梦想熠熠,使命灼灼。无论是学校发展目标还是个人梦想的实现,都离不开所处的时代。怀揣梦想、责任担当,是黄师的优良传统。我校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2020届毕业生严国顺,在新冠疫情爆发时,告别父母,踏上前往武汉的征程,成为“火神山”万千志愿者中的一员;从隔离区回来后,疲惫的他并未停歇,而是成为村子里的疫情防护员,守卫自己心爱的家乡。当前,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今中国最鲜明的时代主题。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再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同你们学习成长和追梦圆梦之路高度契合。作为实现民族复兴伟大梦想的亲历者、见证者和建设者,希望同学们做怀揣梦想的实干者,理性认识大学,科学规划大学,以“我的大学我做主”的青春豪迈,高扬“强国一代”的青春风帆,奏响无愧时代、引领未来的青春赞歌。

同学们:作为新时代的黄师人,你们出生于祖国腾飞之时,成长于民族复兴的历程之中!希望你们始终谨记“厚德、博学、力行、致远”校训,以有为之身、展鸿鹄之志,用青春与汗水、知识与毅力,在力行中铸就璀璨青春,焕发出耀眼的光辉!我相信,美丽的黄师一定会因你们而更加精彩,你们的青春足迹也一定将为黄师铭记!

最后,祝愿同学们学习顺利、生活愉快!

谢谢大家!

担当有为 砥砺前行

——在2020年毕业典礼上的演讲

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林忠钦

2020年7月12日

亲爱的2020届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因疫情防控需要,今天,我们通过线上与线下结合,本科生与研究生共享的方式,召开一场前所未有,也是别开生面的毕业典礼。首先,我要代表学校向各位同学的顺利毕业表示衷心的祝贺!

正可谓“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过去的半年转瞬即逝,又值得铭记。寒假伊始,新冠疫情不期而至。每日新增病例、医疗救护信息、亲朋好友近况,特别是身处湖北地区师生的安危与需求,时时刻刻牵动着大家的心,焦虑与紧张也在所难免。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共克时艰,凝聚起战疫必胜的信心与力量,驱散了疫情的阴霾。大家渐渐习惯了口罩、额温枪、健康码……忐忑不安的情绪转变为更加有序高效的行动。春季学期到来之时,我们无法相聚在校园,上课、升学、求职的主战场从线下转到了线上。在老师们的悉心指导下,同学们迅速切换频道,史无前例地完成了“云毕设”“云答辩”,以及“云复试”“云应聘”,为这一阶段的大学生活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为了给大家留下难忘的毕业回忆,带走满满的爱与祝福,母校提前两个月开始精心策划这场“云毕业典礼”。对于不能现场参与今天学位授予的同学,我要代表学校向大家郑重承诺:母校将永远为你们保留现场参加毕业典礼的机会!在明年125周年校庆之际,母校也将设立2020届专属毕业纪念服务。母校永远为你们守候,欢迎你们再次回到校园,重温美好时光!

这半年非同寻常的经历,让我们充分感受到:像疫情这样的历史性重大事件,既是“试金石”,也是“炼钢炉”。面对疫情,我们国家交出了有目共睹的“高分答卷”,充分展现了中国的大国担当与民族精神,让我们对制度优势和国家未来的发展更加充满自信。对于个人而言,这既是人生历练,更是精神洗礼。电院毕业生彭至鹤同学对此深有感触,“种种经历和耳濡目染,让我彻底改变了,学习只是为了工作、人生就是赚钱花钱的想法。只要能够报效国家,奉献社会,哪怕做一颗小小的螺丝钉都是值得骄傲的!”而国家和民族的进步,以及个人理想和价值的实现,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轻松可得的。时局之下、变局之中,我们也深切体会到,中国的发展还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国际上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逆全球化思潮与新冠疫情叠加影响,要想应对挑战迎难而上、抓住机遇逆势而起,离不开也迫切需要当代青年的贡献作为!从交大毕业,你们要有主动担当的品格,也要有创新图强的精神,还要有开放包容的胸怀和脚踏实地的作风。其中,担当是你们首先要具备的品质。因此,作为校长,在这毕业的时刻,我想和大家谈谈担当。

担当,就是关键时刻要站得出。“大事难事看担当,顺境逆境看襟度”。越是在急难险重之时,越需要我们有担当。在抗击新冠疫情中,面对前所未遇的病毒、复杂严峻的形势,我们国家有一批逆行者不顾个人安危,勇敢地挺身而出,诠释了他们的担当精神。交大的570名援鄂医务工作者就是其中的代表。他们在疫情爆发之初就提前取消休假、主动请战,做好奔赴前线的一切准备。接到国家命令之后,不到两小时就完成数百人的组队,先后有八批白衣勇士整建制驰援武汉。第三批上海援鄂医疗队领队、附属瑞金医院的陈尔真副院长在出征前说:“疫情面前,我们绝不退缩,一起去,一起回”。在一线战斗的55天里,他带领队员们不畏艰险、勇往直前,治愈近300名患者的同时,出征人员全部安全返回。回程路上,武汉市民自发送别、热情鼓掌,发自肺腑地齐声高喊,“武汉人民感谢你们!”,让人热泪盈眶。附属仁济医院呼吸科的查琼芳医生,不仅用精湛的医术治疗疾病,最长持续值班工作15个小时;而且还在极度忙碌之余,坚持写下了67篇日记,用真实的点滴还原了医务工作者一线抗疫的图景,也向社会、向世界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善良勇敢、无私无畏。陈尔真医生和查琼芳医生是交大“战疫英雄”的缩影。在这场全民战疫中,交大还有许许多多的医生、护士、老师、学生、校友,以所学专长担起重任,凝聚起团结一心、向上向善的强大力量。交大人的担当,源于信念、化为行动,感染和鼓舞着更多的人,在危难时刻选择挺身而出,而不是趋利避害。世间从来没有天生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普通人。“选择交大,就选择了责任”是交大人共同的价值追求。身为交大毕业生,我希望你们内心深处时刻葆有一种舍我其谁的精神和从不犹疑退缩的勇气,用交大人特有的坚定、务实、奋进,迎接暴风骤雨的洗礼,为这个社会、这个世界传递更多的光与热!

担当,就是攻坚克难要拿得下。担当需要勇气,更加需要知识和能力。建国初期,正是以钱学森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攻克“两弹一星”,我们才有和平稳定发展的底气。改革开放以来,各行各业的建设者们奋起直追,拿下北斗、高铁、跨海大桥等一系列举世瞩目的重大工程,推动中华民族实现历史性飞跃。七十年的经历告诉我们,国家的发展从来不是等来的,更不是别人恩赐的,而是一代又一代人拼出来、干出来的。在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我们学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项目, “挖泥船”背后的故事。二十年前,我们国家没有独立设计和制造大型现代化挖泥船的能力,只能从国外进口整船。别人给什么,我们就只能买什么。有时重金购买回来,发现设计存在缺陷,要求对方修改,就会被索取天价的修改费。为了让核心技术不再受制于人,谭家华教授带领团队白手起家,相继完成“航绞2001号”“天鲸号” “新海旭”等63艘海上大型绞吸疏浚装备的研制。这一系列国之重器,在复杂的海况中立得稳、挖得快、排得远,一条船一天的挖掘、输送量可以把一个足球场堆高18米,为建设海洋强国,维护国家主权,做出了不可或缺的贡献。同学们,正所谓“自古雄才多磨难”,要想在时代中有所作为,就要练就一身攻坚克难的本领,乐于接受成长之中困难的磨练。“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希望你们做好充分的准备,非但要“不怕难”,还要“怕不难”。要在实战中主动发现问题、善于思考问题、勇于突破知识边界,不断挑战自我、攀登高峰,从而在更大的事业舞台上展现才华、贡献力量!

担当,就是人生之根要扎得牢。一个人在青年时期,满怀理想与热血,有担当重任的强烈意愿,颇为难得;历经沧桑洗礼,不易初心,不忘使命,始终持守这份担当,则更加可贵。几十年奋斗的漫长历程并不见得每一段都能得到回报,平淡时期更需要扎根与坚守。只有在扎根中生长,才能真正成就大器之才。今年年初,我和交大的老师们一起参加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场的所有人都为黄旭华学长深深感动。1958年,黄旭华学长接到通知前往北京出差,到达后才知道自己被“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的核潜艇工程选中。临行前,组织谈了三条:一是“你被选中,说明党和国家信任你”;二是“这项工作保密性强,这个工作领域进去了就出不来”;三是“一辈子出不了名,当无名英雄”。黄旭华学长毫不犹豫地接下任务,从此在荒岛扎根。30年时间,他都只能通过北京信箱邮寄生活费,维持和父母的联系;一直到核潜艇面世,才回到老家,与93岁白发苍苍的老母亲团聚。尽管如此,黄学长从未有过半点彷徨。他的人生,正如他所研制的潜艇,深潜无声却力量无穷!在人民大会堂,当黄旭华学长掷地有声地说出:“誓干惊天动地事,甘做隐姓埋名人。我和我的同事们,此生属于祖国,此生没有虚度,此生无怨无悔。”全场都深深为之动容。这是交大的荣耀,也是交大人共同的榜样!同学们,希望你们,既要有一时之担当,更要有一生之担当,为国家而担当!当下,国家的发展亟需前沿科学领域的创新,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以及国际话语权、影响力的提升,更加迫切需要你们接过历史的接力棒,把根扎住,把根扎牢,把根牢牢扎在祖国大地上。希望大家都能够义不容辞地肩负起这份责任,扎根奋斗三十年,一定能够成为行业翘楚,为我们的强国梦做出贡献!

同学们,担当才能有为,实干胜于空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代一代青年矢志奋斗。要想夯实挺身而出的底气,练就攻坚克难的本领,并且在扎根中生长,就要脚踏实地、砥砺前行。在这里,我想和杨振斌书记一起送给大家三句寄语,希望对大家未来的人生之路有所启发:

第一,要坚持终身学习。腹有诗书气自华。学习既是终生的需要,也最能涵养一个人的品格。继续深造的同学要珍惜在学校宝贵的学习机会,不能仅仅满足于拿学位,要敢于做有挑战性的学问。走上工作岗位的同学,要利用业余时间充实自己,把学习与实践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在学习中不断成长进步。

第二,要勇于开拓创新。人生是一场长跑,追求卓越的道路永远没有终点。作为交大人,不能满足于个人生活安逸,也不能止步于阶段性成功,要发挥“与日俱进、敢为人先”的交大精神,在创新上持续下功夫,敢闯无人区、能啃硬骨头,争取在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和产出原创成果上取得重要突破。

第三,要善于团结合作。独木不成林。只有团结合作,才能成就大事业。无论身处何地,交大人都要开放包容,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吸纳他人的意见,不断完善自己。要不怕吃亏,以诚待人,寻求集体的最大利益。如果参天大树都能根根相连,必将成为抵御风沙、生机盎然的广袤森林。

同学们,从今天起,你们即将从交大的学生转身成为交大最年轻的校友。你们将成为母校永远的牵挂,而母校也将成为你们永远的故乡。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愿每一位毕业生,都能不畏艰难险阻,勇担时代使命,做担当有为的交大人,在砥砺前行中成国之栋梁!

谢谢大家!

在2020届“云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西南交大校长 杨丹

2020-06-30

亲爱的2020届毕业生们:

大家上午好!

交大校园阳光正好,花儿正艳,三三两两毕业生们在扬华墙前、蓝花楹下定格着青春最美的记忆。在这个收获学业与播种人生的季节,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学校、特别代表王顺洪书记,向2020届全体本、研毕业生表示热烈的祝贺!同时,也请你们和我一起,向辛苦养育你们的父母和辛勤培育你们的老师衷心地说一声谢谢!

刚刚过完124岁生日的交大,第一次通过网络典礼的形式来送别她的毕业生们。这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改变了很多事情,小到咱们这个毕业典礼,大到经济社会的发展甚至世界格局,都在发生或大或小的变化。

在经历这样一个时代巨变的过程中,很多事情都在引发我们的思考。在今天这样一个特别的时刻,我想给大家分享几点感悟。

第一个感悟:静水流深,实干兴邦。

疫情爆发以来,交大师生们都宅在家中,很多事情仿佛都停摆了。但大家可否注意到,学校网站主页上的喜讯接连不断:总投资5.8亿元、最高试验速度达每小时1500公里的多态耦合轨道交通动模试验平台大科学装置正是开工建设,这是交大人将创造的新的世界第一;在全国创新争先奖评选中,我校张卫华、王开云两位教授荣获全国创新争先奖状,获奖人数位居全国第14位,张卫华教授作为“复兴号动车组研发创新团队”核心成员还获得全国创新争先团队奖;在2020年度“最美铁道科技工作者”评选中,我校又有10位校友和教师获此殊荣,占到全部当选者的三分之一。老师、校友们奋勇争先,学生们也不甘落后,经管学院袁韵同学在导师贾建民教授指导下在《自然》(Nature)在线发表了有关新冠疫情的论文。上个周我参加了几个学院的本科毕业论文抽样答辩,同学们展示了很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作为校长,看到这些显性成果自然是非常开心,但是,我知道还有许许多多交大师生在以自己的方式在疫情之下努力作为,比如这学期进行的网课学习,又比如为了迎接毕业年级返校而做的大量准备工作,还有在世界各地开展的众多交通工程建设,就像平静的水面下奔涌的水流,他们做的很多事情并不为人所知,但正是这些努力才能让交大发展的步伐永不停歇。

同学们,你们中有的人会选择继续深造,有的人会走上工作岗位。无论是从事科学研究还是从事其他各种各样的工作,无论你是身处台前,还是躬耕于幕后,要始终牢记自己所应担当的使命与责任。就像此次疫情,医护人员冲在最前线,他们的责任最重压力也最大,可是我们还有很多在社区在乡间服务的志愿者,他们虽然不在第一线,但所做的工作同样非常重要。正是因为每个人都在自己的位置坚守自己的责任,担负自己的使命,才让我们的疫情得到了控制。“竢实扬华,自强不息”,无论何时何地,实干才是王道,每个岗位都有设置它的理由和需要,把自己的岗位职责扎扎实实履行好,你的付出一定会有回报。也因为每一个人的实干,才有国家的繁荣发展。

第二个感悟:同心同向,众志成城。

就像汶川大地震中各省援助四川一样,这次新冠疫情中,全国累计共有344支医疗队共42000多名医务人员驰援湖北,我校附属医院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也派出了医疗队。随着疫情好转,从3月17日开始,援鄂医疗队开始有序撤离。那天,我在朋友圈看到一段感人的视频,一名中年男子以磕头跪拜的方式向返程中的医疗队车队表示感谢。据报道,该男子一家11口人全部感染,正是在这些白衣天使的精心救治之下,才得以转危为安。由于医务人员们都穿着隔离服,他甚至都不知道他们一家人的救命恩人们姓甚名谁长什么样,所以就用这样的方式表达感谢。

在这场疫情中,除了医护人员们,我们要感谢的人还有很多,我们要感谢夜以继日修建雷神山、火神山医院以及改建方舱医院的建设者们,我们要感谢同样冒着生命危险为医生们送盒饭的师傅们、接送上下班的司机们,我们也要感谢春节期间坚守岗位生产口罩、防护服的工人们,我们还要感谢腾讯、钉钉、ZOOM和智慧树、超星、雨课堂等在线办公教学平台们,而且,我们自己也值得感谢,谁都没想到,“老老实实待在家,就是对社会最大的贡献”。

同学们,社会就是这样的一个极复杂的有机组合,它的有序运转,有赖于成千上万种职业去分担不同种类的分工。无论是哪个职业,首先应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这是各行各业劳动人民的共同身份,亦是共同的价值取向。所有力量同心同向,才能汇聚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正如马云先生最近讲的:过去的时代是自我主义,让自己变得更强才能活得更好;而现在的时代变成了利他主义,只有让别人好我们才会更好。我们赞扬所有职业中积极的建设者,反对反向的破坏者;我们鼓励大家做将小我融入国家大我的奉献者,反对将小我利益凌驾于大我之上的自私者;我们提倡大家做平凡岗位上的真诚勤勉的发光者,反对做不劳而获投机取巧的精致利己主义者。

第三个感悟:玉汝于成,苦难辉煌。

寒假里翻看校史,我被交大124年弦歌不辍的播迁史所震撼。抗日战争中,学校南迁湖南湘潭、贵州平越等地近十年,师生们在漫天烽火中孜孜以学,在那个最困难的时期竟然培养出“两弹一星”元勋、两院院士28位之多,其中1943届矿冶班一个班就产生了三个院士,和学校1933届土木系一个班产生四个院士之事交相辉映,堪称中国教育史上的传奇。20世纪60年代,中央开展“大三线”建设以稳固后方,学校响应国家号召,数千名交大师生,携带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从河北唐山搬迁到四川峨眉,开荒拓土,自力更生,在一片山林中建起了教学楼、图书馆和实验室。那个时候,学校远离城市、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生活清贫,师生们求学之心却愈加强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轨道交通领域当选的两院院士几乎都曾求学于此。

同学们,这就是“苦难辉煌”,一个学校的办学史如此,咱们的国家的发展亦如此。从98抗洪、03非典、08汶川地震到今年的新冠战疫,任何困难都压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而且多难兴邦,每一次大难后我们的民族向心力更强,我们国家的发展也会再上台阶。历史告诉我们,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雄气概,早已成为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文化基因。在这一场疫情中,我们新时代的年轻人们也发扬了这样的精神,正如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回信讲的那样:广大青年用行动证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

同学们!你们要明白一个道理,当集体遭受灾难,没有哪个个体可以独善其身,个人的力量只有在与集体之力同心同向时,才能发挥其最大作用。如果不能将自己化作时代洪流中的一滴水珠,又如何能在浪奔浪涌中挺立潮头?

同学们,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There is nothing permanent except change.(世间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 )疫情之下,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一幕幕上演,智能化引领的创新驱动正日益加速变化的趋势。身处其中的我们,有人“乱花渐欲迷人眼”,有人“柳暗花明又一村”。世事变幻中,我们如何应对这些变化?唯有不断创新,才能坦然应对各种变化。“不要问客户需要什么,因为创造未来不是客户的职责,应当是我的工作。”这是史蒂夫.乔布斯的经典哲学之一。正是不断地创新创造成就了乔布斯的苹果帝国。在变化中定住心神、砥砺奋进,人生的难反就变成你人生之帆,驱动着你一往无前。

同学们!有着124年光荣历史的西南交大,因路而生、因路而兴,从诞生之日起就与祖国的命运紧紧相连,正在向着建设交通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不断奋进。今日之中国,犹如一艘驶向深蓝的巨舰,我们就像这艘巨轮上的船员,虽然前面有浪奔浪涌的未知与挑战,但只要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努力做好自己,中华巨舰必将劈风斩浪,实现伟大复兴。

后浪奔涌,未来可期。最后,祝福我们每一位毕业生生活幸福、事业通达,欢迎你们常回家看看!

青春扬帆再启航不负时代筑未来

——在2020届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校长 严余松

2020年6月19日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家长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九洲荷花映日红,三千学子聚云空。今年因为疫情的影响,我们只能邀请部分返校同学来到现场,用线上联合线下这种特殊的方式,让身处天南地北的同学们“云端”相会,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共同见证2900余名同学们圆满完成学业。在此,我代表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向同学们顺利毕业,即将开启人生新篇章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向辛勤耕耘,帮助你们成长成才的老师和家长们致以最诚挚的感谢和最崇高的敬意!

同学们,2020年注定是一个与众不同的毕业季。十几天前大家还在欢呼返校复课,转眼就到了毕业告别。你们不能和往届的毕业生一样,和你们最亲的室友、朋友们吃一顿难忘的“散伙饭”;也不能从容地在校园里拍下数也数不完的毕业照片,有的同学在学校大门口拍了一条“再见成都工业学院,我会想你”的抖音,便在匆忙之间各奔东西。今年的毕业仪式虽然在云端,但形式仍然隆重、情意仍然浓烈。尽管大家没能在校园里参加毕业典礼,授位仪式,但我相信“云端”聚会带给我们同样的温馨,别样的精彩。为了保证同学们的参与度,学校做了很多新的尝试和努力,今天的毕业典礼在网络实时直播,学校的领导,每个学院都给你们录制了祝福视频,给你们准备了各具特色的毕业礼物。这些都承载了学校对你们最诚挚的祝福!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青春的你们与奋进的成都工业学院如约而遇,同风雨、齐奋斗、共担当,见证了属于彼此的成长与收获。四年来,你们见证成工院在大学排行榜持续进位,学校声誉日益提升。见证了实训大楼、创新大数拔地而起,见证学校顺利通过本科教学合格评估,见证了“机械电子工程”“物流管理”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微电子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等 6个专业获批省级应用本科专业,见证了智能制造学院的《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成为教育部首批国际在线课程。今天的成都工业学院越来越好,与应用型本科示范校的目标越来越近,你们是成都工业学院发展的见证者、也是建设者。

春华秋实,桃熟流丹。四年前你们怀着对大学的憧憬和对知识的渴求来到这里,开始了一段美好的青春岁月和值得记忆的大学生活,也为这所百年老校注入了勃勃生机与活力。教室里留下了你们学习的身影、争辩的回声,九洲湖畔记忆了你们徘徊的脚步、青春的笑容,图书馆里你们孜孜求学、运动场上你们健步如飞,实验室的辛苦付出,网络答辩、“云端”求职时的沉着冷静……四年里,你们不负青春与梦想,书写了属于自己的华彩篇章。你们当中,有96人将赴浙江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等高校继续学习;有的积极为抗疫募集资金、捐赠物品;有的在竞赛场上闯关夺获;有的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有的积极参军入伍为实现伟大强军梦贡献力量。你们用自己的青春实践,为奋进的成工院增添了一道又一道夺目的光彩!这一纸毕业证书正是你们的拼搏与努力,付出与心血的最好见证。

佳木秀而繁荫,人才众而校兴,正是因为有了一代一代像你们这样的优秀学子,成都工业学院这棵大树才会枝繁叶茂、桃李芬芳。我由衷地为你们的选择感到自豪,为你们的成长感到欣喜,为你们的成绩感到骄傲!

同学们,你们所处的这个时代,是一个变革与创新的时代,既是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代,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代。对你们来说,这是人生的际遇,也是时代的挑战。毕业不是学习的终结,而是新的学习的开始,在社会的大课堂里,你们将进入从未经历的社会考场,将会面对更为复杂的生活考验。

临别之际,我有三点期望与大家共勉:

一是初心如磐,坚守家国情怀。在时代发展的洪流中,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和社会命运从来融合在一起。就像今年这个特殊的春节,在这个史上最长的寒假里,我们一起亲历并见证了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战“疫”历程,我们的国家彰显了大国担当和人民至上的情怀。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我们看到了跟你们一样的90后,带着稚气却又勇敢践行“中国保护人”,在挥汗如雨中脱胎换骨,在逆境挑战中顶天立地。在抗疫中,成工人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成工力量”,我们看到了成工教职工的尽责与奉献、情怀与担当,让我们看到了成工学子的可爱与优秀、勇毅与果敢。我相信这次疫情,虽然给你们的毕业和就业带来了诸多不便,但是带给你们的感悟和锤炼,将是你们一生的宝贵财富。今后,无论你们是步入社会还是继续求学,希望你们都能传承成工人的家国情怀,有担当,强责任,明使命,将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将个人发展和国家前途同频共振。

二是追求卓越,坚定理想信念。国家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一个蕴含无限可能、充满无限挑战的大时代。我相信你们必将成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对于将来选择一条怎样的人生路,我希望你们不要纠结于当下的利益得失,不要局限在囿于一方的坐进观天。我希望你们独立而不盲从,懂得最值得热爱的是我们脚下的土地,更加明白自己存在的价值和追求目标的意义。在全国一盘棋的抗疫中,我们深刻地理解了崇高、勇敢,深刻思考着什么是成败、得失。我希望你们用创新思维去发现新世界,用坦然勇气去打开新世界,用恒久坚持去拥抱新世界,勇于批判,大胆探索,为人生美好,为这个伟大的时代而努力坚持。

三是深学笃行,坚持青春奋斗。伟大梦想不能仅停留在“诗和远方”的空中楼阁,大道至简,实干为要。我们学校从建校之初就秉承实业兴国,实干兴校,百年来始终坚持,从未停止过奋斗。也正是学校不断的奋斗,才有了从中专到本科,从本科新兵到应用型本科排头兵的发展。面对未来,我希望你们能继承发扬学校实干,实际,应用的基因,为了将来你们有可怀念的青春,现在就要开始青春的奋斗。我希望你们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勇气,有深入行业企业、专业领域深学笃行、历练才能的坚持,保持勤奋不懈的学习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奋勇进取的思想动力,心有所守、学有所用,以实干为舟、以奋斗作桨、勇毅笃行,不负青春韶华,成为奔涌不息的后浪,在广阔的人生舞台上演绎自己的精彩篇章。

同学们,今天你们即将从成工毕业,你们面前,通往成功的道路正在延展,青春的画卷如何去描绘,未来的梦想如何去实现,人生的历史如何去书写,大家都期待你们在奋斗和拼搏中交出满意的答卷!我真诚地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在艰苦奋斗中砥砺前行,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才干,不惧风雨、勇挑重担,以此回报国家、社会和学校对你们的哺育和培养。我相信,只要把家国情怀作为人生前进的重要基石,把追求卓越、深入实践作为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把奉献社会作为坚持不懈的追求,你们一定会在改革创新、科学发展和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业绩,成就无悔的人生,成为善良正义、担当尽责的青年才俊,成为睿智创新、务实开拓的一代成工新人。

同学们,未来的你们后浪奔涌,母校将在这里为你们守望祝福,静待你们的佳音。希望同学们也常回母校看看,感受校园的变化,听听老师慈爱的声音,叙叙同窗难舍的友情,今年的毕业遗憾,学校也将在以后的毕业典礼上为你们永远虚位以待。

还要嘱咐大家,现在疫情防控虽然进入常态化,但希望大家能继续做好自身防护。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我们坚信疫情终将过去,生活依然美好。

最后,我想以一首来不及打磨的仿写小诗,赠送给成工学子,以表达我此时的心情。

赠成工学子

来时懵懂今绝聪,倚月晨读五更钟。

逐梦久别征程唤,摧泪留影忆思浓。

蜡照塘荷金翡翠,校熏百载镀英童。

成功不惧蓬山远,闯过蓬山一万重。

祝福同学们毕业快乐,前程似锦!

谢谢大家!

在平凡中创造不凡

——在2020届学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校长 计金标

日期:2020-06-18

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在特殊的时期,我们用一种特别的形式,来记录你们即将阔别校园的重要时刻,以此见证你们求学生涯的丰收,见证你们人生新篇章的开启。首先,我代表学校,向2020届毕业生致以最热烈的祝贺!向辛勤养育你们的家长致以诚挚的问候!

这是我第一次在毕业典礼上对着镜头,而不是身着学位服的你们,还真是有点不习惯,也不知镜头另一端的你们是胖了还是瘦了。虽然看不见你们,但我每次走在校园,同学们忙碌穿梭、有说有笑的场景却历历在目。你们拖着行李箱第一天到二外,还充满稚气的笑脸;左手抱着书,右手拎着豆浆急忙忙赶往教室的步伐;为了国庆方阵一遍遍排练,略带疲惫却坚毅的眼神;在跨年晚会上,你们亲切地叫我“标哥”。这一切对我来说,仿佛就发生在昨天。标哥确实想你们了。

由于疫情,让今年的毕业季,显得有些仓促。本想着等到春天海棠花开、梧桐树绿,一定能和同学们相聚,可没想到还没开学就要毕业了。我知道你们这一届“太难了”,本该穿着一身正装出现在职场,没想到珊瑚绒睡衣一穿就是半年;本该在图书馆为论文码字,却不得不在家陪爸妈研究电饭锅蛋糕。但这么多特别的经历似乎也昭示着,你们是“特别”的一届毕业生。

去年夏天,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的群众游行和广场合唱中,你们身负考研、就业压力,挥洒汗水、尽情欢笑。疫情防控期间,面对未知的挑战,你们挺身而出、紧急驰援,成为最勇敢的逆行者。从天安门到新国展,从为祖国歌唱到为祖国站岗,变化的是时空与心境,不变的是你们作为二外人的赤子初心。你们无愧“明德勤学、求是竞先”的二外校训,无愧“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谆谆教诲。

你们嘴上说着“我太‘南’了”,但却都校准罗盘,迎“南”而上,在逆势中收获了累累硕果。今天是网络直播,我干脆也当一回“主播”,利用这个机会最后一次给你们隔空“点个名”。赵越、陈思远、何珊,你们几十名同学主动报名“西部计划”,投入到建设祖国西部的伟大征程中;荆鹏祺同学,你主动报名参军入伍,陈明珠同学,你从部队光荣归来,你们都是我二外走出去的“最可爱的人”;张文睿、阮亦豪、邢智、刘昆、张亦婳等同学,你们即将入职外交部、中联部,刚开始肯定是接触一些基础工作,但任何细小的助力也是对大国外交卓著的贡献;林雨欣、宋睿怡、赖梦丽、李皓婷、张红丽等同学,我听说你们签约了字节跳动、港中旅、格兰仕等公司,企业性质各不相同,却都为国家经济高速前进提供着非凡的动力;6号公寓A717、B932、C878,我得知你们三个宿舍的同学很多都考上了研究生,而且还都是知名高校,科研的道路注定艰苦,但我祝愿你们下一次毕业也能像今天一样获得丰收的喜悦,当然一定不再是参加在线毕业典礼了!潘书昊同学,我听说你大学四年每天坚持跑步,总里程已经超过了一万公里,非常了不起!我要向你学习,希望你毕业后继续坚持!胡荻、王萌萌、邹启迪等同学,你们虽然不是英语专业的同学,但却在英语专四考试中拿到了“优秀”,英语专业的同学表示惹不起惹不起!包苏日娜、向阳蓓蕾、金骆湫、周心曌等同学,你们虽然不是专业艺术生,但你们竟然多次获得了全国和北京市大学生艺术类竞赛金奖,也得给你们点个赞!我点到的这些同学只是我们两千多名毕业生的一个缩影,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你们必将以梦为马,开启各自不平凡的前程!

今年,在按原定方案你们返校之前,我曾让你们的老师对同学们的返校意愿做过一次统计调研,愿意返校的同学超过了毕业生总数的85%。看到这个数据我十分感动。感动的是这数字大大超出了我们的预期,你们的要求如此朴实,尽管如果不返校,学校也会安排好同学们毕业各环节的手续,但你们甘愿冒着酷暑,自掏腰包,想着回校参加毕业典礼,这洋溢着你们对母校的热爱,谢谢同学们!然而自上周开始北京连续出现新增本地确诊病例,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已进入非常时期。本来学校已经为迎接同学们返校做了大量的筹备工作,精心布置的各类毕业季景观、焕然一新的文化橱窗、全面消杀调整后的宿舍食堂,以及反复研判慎重设计的学位授予仪式等等,里面饱含了我们对同学们的期盼和思念。此前我给学工团队提出的工作要求是,要以最精细的准备、最大的热情和最深的感情为今年这届毕业生,也就是你们各位,献上母校最高的礼遇。However!但是,现在根据疫情防控的要求,为了大家的安全,同学们渴望亲临毕业典礼现场的心愿不能实现了,这多少给你们的整个大学生涯留下了遗憾。前天早晨我特地去操场感受了一下毕业典礼的氛围,今天一早我在求是楼大台阶前发了一会儿呆,布置得真是好,想到你们不能回来在这拍照,我有些心酸!今年营造的氛围本来你们一定会喜欢的!但是我向大家保证,明年毕业季你们可以回到母校补上毕业典礼!学校将为你们开设专门的通道,那时我再为你们拨穗!

同学们!受今年疫情和经济下行的双重影响,我知道你们承受了很多,大学校园的美好时光不仅在时间上打了折扣,还要面临就业的压力。有的同学说根本顾不上毕业季的伤感,因为自己一边准备着考研的复试,另一边还准备着春招的面试;有的同学虽然已经拿到了国外知名大学的offer,但能否如期正常出国心里还没有底;还有的同学面试遇到了挫折,自己背着父母偷偷地哭,但擦干眼泪,还是昂首挺胸赶往下一场招聘!作为老师,同学们背负的压力,我们看在眼里,感同身受。正如我之前所说,特别的经历让你们这一届同学显得如此“特殊”,我也向你们承诺,你们也将得到来自母校更多的关怀和帮助。我们的服务不会随着你们的毕业就此“断线”,学校将用足用好各项政策,为大家接续助力!

同学们,不管形势有多难,只要大家坚持住,就一定能迎来转机。所以我要为所有同学加油,为所有同学鼓劲!我想在你们毕业前再多嘱咐几句,讲三点希望:

一是希望你们能逆风起飞,在风雨中积蓄力量。同学们,时间不会为任何人停留,你们前行的道路,也不会只有一个方向。很多同学可能已经初步体会到生活的艰辛,我也丝毫不想去为你们遮掩生活的不易。找到工作以后,你们可能还会面临住房、通勤等诸多的困难,工作的压力、人际的关系,无不考验着初入职场的你们。但这些就是真实的生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一代代国人正是在不断地攻坚克难中一路走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第二年的时候,爆发朝鲜战争,我们没有退缩;五九年苏联撤回所有援建专家,我们没有气馁;改革开放前西方对我国几乎全线封锁,我们无所畏惧;到如今面对贸易、金融、科技等各领域的外部打压,我们依然勇往直前。回顾共和国的历史,就是一部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各族人民万众一心,不断化解外部危机,自强不息的奋斗史。希望同学们能从我们伟大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中汲取前进的力量。我相信,广阔的中华大地提供了足够大的舞台,等待着同学们去建功立业。遇到困难了,不要紧,中华民族的复兴正蓄势待发,正如你们的人生才刚刚开始,我对此充满信心!哪一天,真到了不知是该向左还是向右走的时候,标哥告诉你,就大胆地主动向前走一步吧!

二是希望你们能仰望苍穹,在平凡中收获不凡。一些同学对毕业后如何面对现实的琐碎,如何接受一个平凡的自己感到失落。有时候不得不承认,我们中的大部分人将平凡地度过这一生。但是平凡和不凡的界限却并不是那么不可逾越。刚毕业的你们,如果已经可以自食其力,甚至能独立撑起自己的一个小家,那我会为你们感到骄傲;即使没有实现当初立下的宏大理想,但仍然踏实认真地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我会为你们感到欣慰;从来没有出现在灯光聚焦的中心,但为了整个系统流畅运转,默默坚守在幕后的岗位,我仍会为你们感到自豪。奋战在教育一线的特岗教师、正在保家卫国的边防战士、文化旅游事业的建设者、中外文明交流的翻译员,他们平凡到我们很难记住他们的名字,但是他们值得我们所有人最高的敬意。平凡不是卑微,更不是平庸,即使平凡,那也是唯一的,正如刚才我点到的和没点到的我们广大毕业生一样,整个历史的推进,其中有你的一份力量。同学们,当你对自己产生怀疑时,不妨平静内心,看看星空,那里有古往今来平凡的、伟大的人物汇聚的星光,如果你仍然心怀远大,那他们将给予你力量。

三是希望你们能历尽千帆,仍不改少年热血。成长在00年代的你们思维活跃,富有创意,但我也知道,简单用一两个标签去代表你们,既不准确,也没有必要。就像如果有人说60后守旧、刻板,那我也是不太服气的。去年毕业典礼我就对你们的师兄师姐说,我这个岁数和新生相约奥森10公里,和你们比赛英语单词量,我眉头都不皱一下。今年我也和你们约定,如果屏幕前的同学们觉得自己英语单词背得差不多了,或者打桥牌已经达到王者段位,等疫情结束了可以回母校来找我挑战。其实,我就是希望同学们不管到了人生哪一个阶段,都能保持你们在校园时的那一丝“少年气”,不惧挑战、不畏艰难、不知疲倦。为了做好一个presentation,熬成了熊猫眼;为了在“无冬之夜”展现最好的自己,与同伴彻夜排练;为了穿上喜欢的衣服,疯狂健身怒减十多斤。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们就会发现,年少时质朴的情感、简单的对错、天真的愿望和自带BGM的热血,在越来越复杂的世界就越发显得弥足珍贵,这些将成为你们离开校园前最宝贵的财富。我祝愿你们有一天在历经世事、千帆阅尽后,仍能热爱生活,依旧热泪盈眶,仍然棱角分明。

同学们,送君千里,终须一别。今年的离别如此特别,以至于不能去你们喜欢的档口再点一份喜欢的套餐;不能和你们的同学通宵卧谈、一一道别;也不能回到学校的操场,再来一场夕阳下的奔跑。但即便时光匆匆,二外也将永远保留着你们最初的梦想,珍藏着你们最难忘的青春,请你们鼓起勇气,满怀信心地出发吧!无论你们去往何方,走得多远,二外永远是你们温暖的港湾,你们永远在母校的心里!

最后,祝全体毕业生健康平安,前程远大,梦想成真!

谢谢大家!

在2020届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校长 宋希云

时间:2020-06-18

来源:党政办公室

亲爱的2020届毕业生们:

大家好!风吹麦浪,骊歌声响,曾以为遥遥无期的毕业时刻,已经悄无声息地来到了你们面前。受疫情影响,今年我不能亲手为每一个青春的你拨流苏,和每一个灿烂的你拍合影,我们只能相聚云端,举行这次特殊的毕业典礼。在这终生难忘的时刻,我衷心祝贺大家顺利完成学业,开启人生新征程!同时向辛勤培养你们的家人、悉心教导你们的老师表示诚挚的感谢!

在刚刚过去的几个月里,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大考,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14亿中国人民众志成城,团结一心,向世界交出了一份圆满的答卷,让每一个人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精神、中国智慧、中国速度和中国力量。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全体青岛农大人以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在这期间,既有克服一切困难奔赴农业生产一线解难题的专家教授,更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你们:管理学院朱云飞同学自建物流体系售卖滞销蔬菜,为本地村民解燃眉之急;农学院向山镇同学主动承担家乡玫瑰田的养护管理,为农业生产破春耕之困;艺术学院李润同学吃住在街道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志愿服务一个多月……一封又一封的感谢信从祖国各地纷至沓来,彰显了新一代青农学子的抗疫力量,让学校倍感骄傲和自豪。

相见时难别亦难。回望在青岛农大度过的时光,才发现满眼都是自己青春的影子。翻开你们的“农大日历”,上面写满了你们的青农印记:报到那天的惊喜,是素未谋面的班助一下就叫出了你的名字;军训那晚的快乐,是教官用你的被子做示范讲解;那一次的紧张,是“推新人、展特长”的登台表演;那一次的慌乱,是导师对你毕业论文的突然关心。还有那些为期末考试占过的座,为科研实验熬过的夜,为“三下乡”实践流过的汗,为“挑战杯”竞赛操过的心,这些都成了你们独一无二的青春记忆……所有的念念不忘,如今已成为求学路上的青春回响,青农的四季流转早已住进了你的眼眸,这里的晨昏交替早已刻进了你的心房。

同学们,我们用整个青春时光来准备毕业,此刻却依然觉得猝不及防。特别是今年的毕业季,没有集体毕业照,没有散伙饭,没有跳蚤市场升腾出的烟火人间,没有毕业晚会唱不完的青春礼赞,甚至没有跟同学好好说句再见。可人生本来就不是一场十全十美的旅行,正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所有的遗憾都是另一种成全,让我们在失去中体会圆满,在不能拥有时学会怀念,在寻常岁月中懂得珍惜。

此时此刻,作为校长,我要把最诚恳的叮咛和最真挚的祝福赠予你们,希望大家今后不论身处何地,都能脚沾泥土、仰望苍穹,眼中有诗、心向远方,把人生绘成大写的模样!

希望大家树雄心,提升人生的高度。“雄心志四海,万里望风尘。”志向的高度决定着人生的高度,“会当凌绝顶”后方可“一览众山小”,眼望星辰大海,才会直挂云帆、笑傲人生。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此时此刻,我们正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交汇点上。愿风华正茂的你们,把凌云壮志融入新时代的澎湃洪流,一心向党,忠心爱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建功立业、奉献青春。

希望大家守初心,探索人生的深度。“眠云机尚在,未忍负初心。”意气风发的开始时常沦为心血来潮,不忘初心的坚守愈显弥足珍贵。每个优秀的人,都有一段沉默的扎根时光,坚持的路上需要克服无数困难,熬过许多考验,才会迎来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如果没有袁隆平对水稻的不懈研究,也许就没有杂交水稻创造的丰收神话;如果没有屠呦呦四十余年的坚守,也许就没有青蒿素带来的健康奇迹。心之所向,就是对的方向。正如林深时见鹿,海蓝时见鲸,奋斗时才能看见真正的自己。希望大家攀登时别辜负山,跋涉时别辜负路,始终相信这世上最好的一种坚持,叫未来可期。

希望大家留暖心,增加人生的温度。“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有温度的人生是“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也是“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这种温暖,就像87级校友李朝阳第一时间向学校捐赠防疫物品的大爱与无私,还像管理学院江雨桐同学把奖学金全部捐给湖北的责任与情怀,每一种都直抵人心。希望大家都有能力爱自己,有余力爱别人,在感受岁月静好中,不忘为他人负重前行,在遭遇凄风冷雨时,依然选择热爱和希望。也许前路漫漫无人应和,但我们也可以是那最动人的歌;也许越过山坡不见灯火,但我们也可以成为最温暖的光。

同学们,初来青农时,大家未必一见倾心,而离开青农后,相信大家必是再见情浓。2021年,学校将迎来70华诞。在这里,我代表学校,向包括你们在内的所有毕业生发出诚挚邀请:明年金秋,我们农大再相逢!

同学们,虽然一段不远的昨天即将成为记忆中的永远,但你们的每一个明天都将有母校深情的祝愿。愿前程可奔赴,岁月可回头,世间美好永远与你们环环相扣,你们是青农永不断线的风筝!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同学们,此时千川江海阔,此刻风好正扬帆,那就载着梦想和希望,从青岛农大的港湾,勇敢出发吧!祝大家一路顺风,鹏程万里!

同学们,再见!

在2020届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校长 郝德永

日期:2020/06/07

亲爱的同学们,各位老师、同志们,大家好!

受疫情影响,今年,我们只能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2020届毕业生举行一场特殊的毕业典礼。首先,我代表全校广大教职员工向圆满完成学业的4901名本科生、1170名研究生和64名留学生表示祝贺!向所有关心、支持、帮助过你们的亲人、朋友表示感谢!

同学们,夏天是沈师最美丽的季节。今夏的校园,依旧鸟语花香、风景如画,但却明显缺少生机与活力,让人感到格外寂寞与冷清。百鸟虽鸣叫,声音却有些嘶哑,因为你们不在,它们无以争鸣;百花虽盛开,颜色却有些暗淡,因为你们不在,它们无以争艳。美丽的大学校园,你们才是最美的风景。半年多来,你们克服种种不适应、不习惯、不方便,自觉居家隔离、主动配合体温检测与出行管控、积极投入线上学习,使学校疫情防控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在此,我向你们表示真诚谢意、表达诚挚问候!

同学们,在抗击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特大疫情过程中,中国人民众志成城、守望相助、共克时艰,使中国成为最果断迅速、最富有成效控制疫情的国家,并成为全球抗疫的引领者、指导者、支撑者。这场抗疫大战,不仅再一次刷新了中国速度、中国力度与中国温度,而且充分展示了中国能力、中国实力与中国魅力,特别是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英雄主义、牺牲奉献、遵规守纪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再一次得到全新阐释、鲜活展示与完美升华。这些伟大精神是你们人生最宝贵的财富,希望你们带着伟大的抗疫精神迈出校门、走向社会。

同学们,疫情终究会被战胜。特别是在中国,疫情也必然会被战胜。不论是大洪水、大雪灾、大地震,中国从来没被压垮过、从来没被打败过。所以,非常时期必将过去,我们的生活必将进入“新常态”。即使需要我们同病毒做长期斗争,那也只能是改变一些我们的生活理念、生活方式、生活习惯,却不能成为我们的精神负累、不能成为我们的心理负担,更不能成为我们追求美好生活的阻碍,更不能成为我们成就辉煌事业的阻力。今天,我们远隔千山万水相聚云端,我当然要提示你们继续严格、严谨、严肃地对待疫情,但我更想与你们共叙师生情谊、畅想美丽人生。迈出校门,意味着开启崭新的人生旅程,需要你们认真思考人生意味问题。人生意味着什么?这个问题显然没有标准答案,事实上也不存在模板化人生,但这不等于人生没有基本坐标、没有基本路标。如果要对人生的基本坐标、基本路标进行筛选与排序的话,我认为有5个要素堪称第一,不可或缺、不可替代,即梦想是人生第一要诀、学习是人生第一要务、本领是人生第一要件、奋斗是人生第一要领、担当是人生第一要义。下面,我简单谈谈我对这5个人生关键要素的理解。

一、梦想是第一要诀

成功源于梦想,没有梦想的人没有未来。未来不是将来,每个人都有将来,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未来。从古至今,未来只属于有梦想的人。首先,梦想使人拥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使人心无旁骛,持之以恒,奋发图强,力争上游。如哲学家艾默生所言:“一心向着自己目标前进的人,整个世界都会给他让路。”其次,梦想使人拥有强劲的动力和坚强的意志,使人不畏艰难、不惧险阻,披荆斩棘,所向披靡。如古人所言:“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显然,梦想决定人生的态度与状态,有志者生龙活虎、朝气蓬勃,无志者老气横秋、萎靡不振;有志者自有千计万计,无志者只感千难万难;有志者乐享人生、珍爱生活,无志者慨叹人生没有意义、生活没有意思。希望同学们志存高远,追求卓越,做追梦人、做挑战者。

二、学习是第一要务

学习不仅是学生的本分,更是人生的基本方式。不论多好的学校、多高的学历都不能让人拥有一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30多年工作经历,使我得出这样两点体会:一是学校中学到的知识远不够用,而且也不可能够用。学校教给人最有用的东西是持续学习的能力与态度。二是工作不仅是做工,更是学习。从古至今,任何一项工作都是通过学习来进行的,都是通过学习来完成的。而且,时代越是向前,工作的技术含量越高,越需要持续学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的报告中指出:“那种想在早年时期一劳永逸地获得一套终身有用的知识或技术的想法已经过时了。”在我看来,学好一个专业、精通一门技术就可以一劳永逸做好一份工作的时代,从来不曾存在过,未来更不可想象。请大家记住,不断升级与变局,是当今时代最主要特点。只有持续学习,才能自如应对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希望同学们坚持学习、持续学习,使学习成为一种人生态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三、本领是第一要件

成功缘于梦想,但不决定于梦想,而决定于本领。没有过硬的本领,任何梦想都是空想、幻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既要有高尚品德,又要有真才实学。显然,只有拥有过硬的本领,才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同时,你们还要看到,你们所生活的时代是一个竞争异常激烈的时代。竞争将成为你们生活的常态,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在激烈的竞争中,没有过硬的本领,就没有竞争资本,一争就败,甚至不争自败。请大家记住,你所遭遇的一切挫败皆源于你不够优秀,解决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使自己出类拔萃。希望同学们勤学苦练,练就过硬本领、练就过硬功夫。不论做什么工作,都要有过人之处,而不是干啥都不行;不论供职于什么单位,都要当领头雁、做先锋,而不是跟班者、跑龙套。

四、奋斗是第一要领

奋斗是人生的底色。人生如同长征,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无不需要奋斗。关于奋斗,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系列著名论断,如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特别是在十九大报告中,总书记提出一句至理名言: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这些深刻论述,充分揭示这样一个道理:人生的一切进步都需要拼搏,哪怕是一小步;人生的一切成功都需要奋斗,哪怕是一点点。希望同学们弘扬奋斗精神、坚定奋斗意志、激发奋斗激情,克难攻坚不畏惧、爬坡过坎不止步。

五、担当是第一要义

担当是一个人立世之道。没有担当,即便是天才、奇才,也难有用武之地,难有用才之机。担当的关键在于忠诚、奉献。首先,忠诚是担当的前提,没有忠诚就谈不上担当。古人说:“天下至德,莫大乎忠”。正是因为忠诚,才有了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蔺相如以命相搏完璧归赵、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荆轲刺秦王等悲壮故事。作为新时代青年,你们更需要锤炼忠诚品质,要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祖国、忠于事业、忠于家庭,不能成为一个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人。其次,奉献是担当的要义,没有奉献就做不到担当。现在有些年轻人讲名利、讲功利、讲势力,就是不讲奉献。他们精致利己,只扫门前雪,没有一丝奉献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年轻人如果急功近利、患得患失、投机取巧、见风使舵,或者搞自我包装、花里胡哨、花拳绣腿,那是没有前途的!希望同学们养成任劳任怨、恪尽职守、克己奉公的精神品质,使牺牲奉献不计较、履职尽责不懈怠、困难矛盾不回避成为人生常态。

以上是我和同学们交流的几点粗浅认识与看法,供你们参考。同学们,送君千里,终有一别。纵有难解之缘、纵有难舍之情,但漫漫人生路,我们也只能送到这里。此去一别,山高路远,日久年深,母校期待着你们载誉归来的那一刻。再见了,同学们,祝你们身体健康,事业有成,生活幸福!

2020年校庆致辞

校长 马怀德

发布时间:2020-05-15

5月16日,原本是一个平常的日子,但对法大人而言,却十分特别。在全国上下经过艰苦卓绝努力,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的特殊时候,我们迎来了母校第68个生日。在此,我代表学校,向海内外广大校友及全体师生员工致以诚挚的问候,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和帮助中国政法大学建设与发展的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六十八载长歌奋进,六十八载砥砺前行。在共和国发展史上,法大始终与国家民主法治建设同呼吸、共命运,秉承“经国纬政、法治天下”的办学使命,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引领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治人才培养,为全面依法治国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了法大智慧和法大力量。

过去一年,学校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我校重要讲话精神,围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抓深化、围绕全面从严治党主责抓推进、围绕建设法科强校主业抓改革、围绕教育部党组政治巡视整改抓落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效实施目标责任制,敢于担当、积极作为,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在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法科强校的道路上阔步向前。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群众游行队伍中,以法大师生为主体的“民主法治”方阵光荣地接受了党和人民的检阅,又一次共同见证了新中国的伟大时刻,再一次展现了法大人矢志为法治中国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精神风貌和坚定信念。

——学科专业建设成效显著。过去一年,学校新增2个本科专业;6个本科专业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法学、政治学与行政学获批北京高校“重点建设一流专业”,证据科学入选“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建设项目”;博士后流动站增至4个;成功入选北京市首批重点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名单;法学学科在2019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位列全国第一,在昨天刚刚发布的2020年中国大学排名中,我校又位列政法类大学榜首。

——实践育人成果丰硕。过去一年,学校牵头成立“北京卓越法治人才培养联盟”;启动首批85门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工作;与国家体育总局以及多地法院、检察院等单位共建实习实践基地;与世界银行签订学生实习项目协议,实现研究生在国际高端组织有规模实习的突破;学生就业率保持较高水平,在国内外赛事中表现优异。

——科研发展势头强劲。过去一年,学校共获纵向科研立项近百项,国家社科基金法学年度项目立项数与司法部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立项数均位列全国第一;横向科研项目经费大幅增长;智库成果显著增加;权威期刊和重要核心期刊论文数量与质量大幅增长;与最高人民检察院等单位共建6个高端研究基地。

——人才队伍建设力度空前。过去一年,学校出台《建设一流人才队伍行动方案》,各项改革措施陆续推出。引进高层次人才18人,有2人荣获“全国杰出资深法学家”、5人入选部级优秀人才计划及青年人才计划、1人荣获“北京教学名师奖”、2人荣获“宝钢教育奖”优秀教师奖;继续实施“钱端升杰出学者支持计划”;推动高等教育管理研究系列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实现管理干部队伍职务职级和专业技术职务“双线”晋升;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和激励政策;出台《中国政法大学与实务部门人员交流互聘办法》、《青年教师实务部门实践锻炼管理办法》,着力提高教师实践能力。

——国际合作交流水平实现跃升。过去一年,学校与牛津大学圣艾德蒙学院等著名院校签署合作协议,合作高校及国际组织和机构总数增至267所,合作国家和地区增至54个;与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合作办学项目获教育部批准。学校再次获评国家“孔子学院先进中方合作机构”。

——服务师生新举措频频出台。过去一年,学校通过启用“一张表考核”系统、建设共享办公室、新增网上办事大厅业务等多种方式为师生提供便利;开放教育收入和教育基金会筹资再创新高;教职工福利待遇进一步提高;学院路校区老一、二、三号楼入选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予以保留;设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投诉建议中心,实现“师生有所呼,学校有所应”;积极争取支持,解决青年教职工住房困难和子女入学等问题有了实质性进展。

新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汹汹来袭。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学校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迅速响应教育部、北京市的疫情防控要求,周密部署、强化责任,扎实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合理调整教学模式,开设了1674门线上课堂,确保“停课不停学”,凝聚全方位力量助力毕业生就业创业,积极发挥学科优势为依法防控、依法治理提供智力支撑。广大校友和师生加入疫情防控志愿者队伍,勇于担当,热情奉献。可以说,在疫情面前,法大人与全国人民一道同舟共济、共克时艰,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书写着责任与担当。在此,我代表学校,向疫情防控工作中做出贡献的全体法大人致以最诚挚的问候和最衷心的感谢!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之年,也是学校世界一流法科强校建设的关键之年。虽然疫情期间我们无法在校共度校庆,但通过“云校庆”的方式,依然可以共享喜悦、共话情谊,依然可以感受生机盎然的校园、体验丰富多彩的校庆活动、表达对母校和师友的诚挚祝福。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法大人勇担使命、携手并进,定能在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伟大征程中,取得新的成就、创造新的辉煌!

不忘初心勇追梦 守得云开见月明

——在太原科技大学2019年毕业典礼上的致辞

卫英慧

二零一九年六月二十八日

各位老师、校友、家长、来宾同志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是一个特殊的、值得纪念的日子,我首先代表学校对圆满完成学业、即将步入人生新旅程的13位博士生、480位硕士生、4466位本科生表示热烈的祝贺!向辛勤栽培你们的老师们、关心支持你们的亲人、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过去的上千个日子里,学校的教室、图书馆、实验室到处留下了你们奋斗的足迹,你们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收获了知识,增长了才干,为理想插上了飞翔的翅膀!同学们,倚马仗剑走天涯,你们准备好了吗?

学校的操场、食堂、花园小径处处留下了你们的欢声笑语,你们恣意挥洒青春和汗水,收获了友谊,丰富了阅历,为梦想架起了远航的风帆!我想知道,你是一个人出发,还是牵着他(她)的手一起出发?

亲爱的同学们,科大只是你们人生长河中一个小小的驿站,回想当年,你们怀着求知的渴望,被梦想之舟载入科大的港湾,也许你们曾有过失落和惆怅,也许你们曾有过沮丧和抱怨;但今天,我看到你们洋溢着自信和坚毅的脸庞,是那么的意气风发、踌躇满志!你们即将开启新的航程、揭开人生新的篇章,此时此刻,除了给你们送上美好的祝福之外,我还要代表学校向你们道一句迟来的抱歉,和一些高校相比,我校在有些方面确实存在一定的差距,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特别是办学空间不足的问题尤为突出,给大家的学习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数年来,历届学校领导夙兴夜寐、孜孜以求;全校上下团结拼搏、砥砺奋进,都在为解决此问题不懈努力。去年七月我调任科大以来,对此困境深感不安,也为大家的奉献精神深受鼓舞。令人振奋的是,新校区昨日已经启用,今后办学空间不足的压力将会得到极大缓解。希望同学们一定去新校区看看,留下念想,播撒希望,一起见证和分享学校跨越前行的新成就!

同学们,有一句话说:“活在过去的人抑郁,活在未来的人焦虑,只有活在当下的人安静富足。”我们每个人都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每个人都无法改变过去曾经走过的生命历程,再痛彻心扉的后悔不如一次真实的行动,把握好当下才可以积累改变未来的力量,就像在座的同学中,有的选择了就业,有的选择了攻读研究生一样,不同的选择注定了不同的人生道路,而在你们未来的人生中,诸如此类的选择还会遇到很多。同学们,“生的再平凡,也是限量版”!在你们离开母校的时候,请允许我给你们上完在科大的最后一堂课,送上我深切的嘱咐和希望,期盼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是要情系家国,不辱使命

天下大同,家国同构。“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自己国家和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是对民族命运的关切和行动,是对自己国家一种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体现,是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心理密码。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深厚家国情怀的民族。纵览历史长河,那些流芳百世、为世代所推崇传颂的仁人志士,无不是心怀天下、具有家国情怀,并且敢于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的担当者,他们都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找准了自己的历史定位,承担起了历史使命,成为民族的脊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些名言都是对这种情怀的生动概括。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广大知识分子要坚持国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至上,始终胸怀大局、心有大我。”总书记自身就是一个有深厚家国情怀的人,从他良好的家风传承到矢志不渝报效祖国和人民,从反腐倡廉到“全面从严治党”、从脱贫攻坚到“绿水青山”、从“一带一路”到命运共同体,无一不体现了他作为大国领袖的时代担当和使命。

爱国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要我们通过实实在在的行动来表现。当前一些青年人存在历史虚无主义的倾向,羡慕外国的月亮,割裂历史,吐槽现实的中国。殊不知,七十年前,新中国刚刚成立,外敌虎视眈眈,内部千疮百孔、百废待兴,人均G党P不足30美元。七十年后的今天,我国已经实现了由“站起来”到“富起来”,正在走向“强起来”。2018年我国人均G党P近1万美元,我们用几十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完的道路,解决了全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温饱问题,实现了和平崛起,没有走西方发达国家殖民掠夺他国和发战争财的老路,这在世界史上都是一个奇迹。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说外国的月亮更圆呢?

情怀入梦,家国在心!亲爱的同学们,无论你走到哪里,都走不出母亲的视线,无论你走到哪里,都无法改变黑眼睛黄皮肤的容颜!未来的岁月,无论在何种岗位上,只要创造出不一样的精彩,其实就是家国情怀血脉基因所绽放的光彩!就在本月中旬,学校迎来了一批特别尊贵的客人,他们是老五届的校友,年龄最小的72岁、最大的84岁,是学校培养出的第一批本科生,随着年龄的增大,对母校的思念越发醇厚,总想回来看看。他们就读时学校就一幢主楼,条件非常艰苦,又逢三年自然灾害和“文革”,甚至温饱都成问题,但他们凭着坚忍不拔的意志完成了学业,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祖国装备制造业的壮丽事业,深刻诠释了“负重奋进、笃行求实”的科大精神,为学校争得了荣誉,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希望同学们走出校门后向老一代科大人学习,传承科大光荣传统,胸怀报国之志,找准自己在时代中的定位和使命,勇立时代潮头,争做时代先锋,老老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认认真真求知,在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中贡献自己的青春年华。母校永远看好你们,期待你们,以你们为荣!

二是要宽容友善,不忘初心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指出:“从本质上讲人是一种社会性动物;那些生来离群索居的个体,要么不值得我们关注,要么不是人类。”

在社会生活当中,你们将会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我想跟大家说的是,欲成就一番事业,只靠一个人单打独斗是不行的,须要充分发挥群体的力量。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身的优点和缺点,一定要要心胸宽广、有容人之量。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说过:“宽容就像天上的细雨滋润着大地。它赐福于宽容的人,也赐福于被宽容的人。”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故天空广阔无比;高山收容每一块岩石,不论其大小,故高山雄伟壮观;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不论其清浊,故大海浩瀚无比!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放眼全球,提出了造福各国人民的“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倡导合作共赢,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和人民的认同,让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了开放、包容、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同学们,待人接物是一门重要的学问,有时候情商比智商更重要。宽容他人就是善待自己。刚看到一则新闻,就在今年高考期间,山东一名高三学生刺死了同班同学,也葬送了自己的人生,花季一样的年龄发生这样的惨剧更是令人痛心。如果多一些宽容,多一点理性,马加爵、药家鑫、林森浩等高校学生制造的一桩桩骇人听闻的惨案就不会发生;虽是个案,但背后反映的是性格的偏执,一言不和就玩命,这些孩子即使不发生这样的悲剧,也很难在社会生活当中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人之初,性本善”,人来到这个世界时都是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在岁月的磨砺中,一些玉被厚厚的泥浆包裹失去了光泽,在社会不良风气的腐蚀下迷失了自我;更多的玉则会越发晶莹剔透,始终保持着赤子之心。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感人事件。去年国庆小长假期间,我校一名学生跟随亲戚外出,行路途中,忽然看到路上有一群人往沟里指指点点,原来路边沟里有一辆翻了的拖拉机,拖拉机头当时压着一个人。这名同学与他亲戚果断组织路人把后面的车斗卸下,带领众人合力把车从伤者身上移走,并第一时间拨打120,又通过5分钟的心肺复苏,使伤者有了轻微的呼吸,这时120急救车也呼啸赶来。事后,这名同学始终担心伤者的恢复情况,与亲戚一同到医院探访了伤者。后来当媒体采访这位同学时,他说的最多的一句话便是“做了件好人好事,没什么。”一件简单的好人好事,彰显的却是当事人处理问题时的冷静、无畏,面对赞誉时的淡然与豁达,以及最质朴的善良。最近,全国上下正在进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我想每个人都应该不忘初心,善良前行,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时时记得初心,掸去心灵尘埃,常怀善良之念,才能对世界宽容以待,才可以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中得道多助,行稳致远。

三是要敢于追梦,不言放弃

所有的社会进步,首先是由梦想驱动的。人类梦想拥有丰足的食物,发明了捕猎和农耕用具;梦想减轻繁重的体力劳动,于是有了手推车、牛车、水车、蒸汽机、货车、轮船;梦想更快奔跑,于是有了驯马、汽车、火车、飞机;梦想更方便信息交流,于是有了文字、书信、电报、电话和互联网……难以想象,如果没有梦想,人类可能至今还停留在刀耕火种、茹毛饮血的原始时代。马云说“人要有梦想,万一实现了呢”,他的梦想是“让天底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他创立了阿里巴巴和淘宝,成为中国电商领军人物。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向纵深发展,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与传统的物理、化学、机械等学科交叉融合,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科技创新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类生活福祉。

创新需要梦想的指引,实现梦想需要创新的支撑。在追梦、逐梦的过程中,还需要有不言放弃、永不言败的精神。其实电灯的最早发明者并不是我们熟知的爱迪生,而是英国科学家戴维和法拉第,他们发明了一种叫电弧灯的电灯,这种灯用炭棒做灯丝材料,光线刺眼,耗电量大,寿命短,不实用。爱迪生经过13个月,试用了6000多种灯丝材料,连朋友的大胡子都试过了,共做了7000多次试验,终于在用棉线做灯丝的试验中,电灯亮了45小时。后来又经他继续改进,用日本竹丝做灯丝,灯泡寿命达到1200小时,电灯终于进入了寻常百姓家,给漆黑的夜带来了光明,正是爱迪生这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使他站在巨人的肩上成为了伟大的发明家。

我校也有一批不言放弃的教职员工,重型机械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院士团队,为了实现大型冶金成套装备国产化的目标,一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基础理论研究,绘制了上万张工程图纸,实验室的灯光经常通宵达旦;另一方面攻克了工艺、控制、电气等一系列交叉学科的复杂集成问题,利用10多年的时间,终于实现了宽厚板大型轧机、矫直机及剪切机等三大主机的国产化制造,打破了德、日等发达国家的技术垄断,获得三项国家科技奖励,培养出了1名院士、2名青年三晋学者、上百名博士。最近我又听说一件事,学校有1名普通的实验员老师,从2008年开始历经十多年潜心研究计算机操作系统,他从汇编指令做起,攻克了系统内核、设备驱动、编译器到应用程序等关键技术难题,历经无数次的失败,终于探索出了一条不同于Win党ows的全新研发道路,对推进国家信息安全意义十分重大。我听了以后深受感动。

同学们,“青春不等待,梦想拼出来”,希望你们步出校门后,不做冷漠的旁观者,要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不当孤独的局外人,要做良善的暖心人;不做得过且过的“佛系青年”,要做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1917年,19岁的周恩来东渡日本求学前为同学题写了“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的临别赠言,他为创立新中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献出了毕生精力。而今,迈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制造强国使命在肩,全面小康近在眼前,临别之际,母校送你们一句赠言:“愿相会于中国梦想实现时”!

在2020年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校长 杨灿明

发布时间:2020-06-24

来源:新闻网

各位老师、家长、校友,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同学们回家!并对线上参加毕业典礼的同学们表示特别的问候!

眼下的中南大草木正扶疏,水漾碧琉璃。我们的校园因为同学们的归来而更添生机与活力。往年的这个时候,大家可以尽情地以各种方式庆祝毕业、致敬青春,而今年,因为疫情的影响,我们只能以这种特殊的形式相聚,共同庆祝属于你们的荣耀时刻。

许久不见的中南大校园,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想念?大家有没有想念那漫天柳絮、三月里的云水湖?有没有想念那郁郁葱葱、四月里的希贤岭?有没有想念那格桑花烂漫、五月里的晓南湖?有没有想念那栀子花飘香、六月里的波澜广场?有没有想念九孔桥的水鸭、南湖畔的白鹭?有没有想念西苑的藕粉、南苑的烧烤?

好久不见,我们对同学们也是十分的想念。想念你们在文波文泰里的专注眼神,想念你们在新体旧体上的矫健身影,想念你们争金夺银时的自信光芒,想念你们默默奉献时的灿烂笑容,想念你们穿着学位服“霸占”整个校园四处合影时的喜悦与自豪。

在2016至2020这属于你们的大学四年里,我们共同经历了许多美好时刻,分享了许多欢乐与荣光。我们迎来了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而矢志追求,为建功立业新时代而努力拼搏;我们热烈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小我融入大我,奋斗的青春为祖国歌唱;我们见证了学校跨入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把青春的足迹镌刻在事业发展的新征途中;我们隆重庆祝了建校70周年,将“办人民需要的大学”的初心故事广为传扬。

就在刚刚过去的5个月里,我们还共同经历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这场惊心动魄、荡气回肠的战斗中,我们与武汉这座城市结下了永生难忘的深厚情谊,与全国人民结下了生死时速的“过命”交情;我们震撼于万众一心创造和展现的中国力量、中国速度、中国智慧;我们感恩于逆行者们迎难而上守护生命的大爱与奉献;我们触动于人与人之间流淌的善意、传递的温暖。

刚才,栾永玉书记为我们上了一堂思政大课,让我们进一步读懂了抗疫这本生动的教材,希望大家深入领会,身体力行。

同学们,中南大虽然不是抗疫的主战场,但我们也打了一场硬仗。在这100多个日日夜夜里,当绝大部分同学在家闷病毒、“云学习”的同时,我们的校园依旧有序运转,我们的工作学习仍在继续。这得益于教育部、湖北省委省政府、省教育厅的亲切关怀,各地各界的爱心支援,教职员工的共同坚守和不懈努力,也得益于同学们的坚守、参与和配合。借此机会,让我代表学校向各个方面、各位同仁和特别的你们致以诚挚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中南大的抗疫阻击战里,许多动人的故事让我们心头温热、眼眶湿润。8名医护人员在守护校内师生健康安全的同时出征值守集中隔离点,100多名党员先锋队员为师生配送百余吨生活物资,150余份决策咨询报告为科研战疫提供中南大“方案”, 2000多门“云课堂”在老师们的精心准备和同学们的积极配合下顺利上线,4000余名党员师生踊跃向社区报到参加志愿服务,万千校友从世界各地通过各种方式鼎力驰援。这一个个故事背后,都闪耀着“求仁克己”的道德之光,饱含着“施仁布泽”的家国情怀,彰显着“仁民爱物”的价值追求。这种对“仁”的涵养和传承,是整个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延续和发展的文化血脉和精神内核,铸就了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成就了巍巍中华的坚强脊梁。在过去几年的毕业典礼上我讲了“情、理、法”和“真、善、美”两个系列,今年我正是想以“仁”字为主题开启新的篇章。

今天,我就把这个“仁”字送给即将远行的你们。希望大家在成长的路上,不断探究“仁”的深度和广度,更加用心地去感受、去体悟、去践行,成为一个宽厚仁爱、悯人律己的大写的人。

一是要修仁心,怀揣“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的情怀

仁者自爱,这种爱体现在悦纳自己的独特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长轨迹,我们应该见贤思齐,但不是随波逐流、模仿复制。请大家一定尊重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珍视自己的身体健康,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对更好的自己的追求。让“仁”成为你的铠甲,有所坚守,有所执着,内心笃定,不失本真。仁者爱人,这种爱体现在包容他人的多样性。同学们走上工作岗位后,会有更广阔的舞台,更多元的社会交往,不管外部环境如何变幻,希望大家始终保持恻隐之心、同理之心、包容之心,学会换位思考、推己及人。仁者博爱,这种爱体现在拥抱世界的复杂性。这次疫情让我们对人与自然、人与世界的关系也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乾坤宇宙、山水草木,飞鸟游鱼,万千世界与我们息息相关,整个世界的前途命运休戚与共,每一个人都需要少一点傲慢,多一些敬畏。

在我们中南大的校园里就有很多“心善渊,与善仁”的例子。会计学院的孙贤林老师从2000年起,每周无偿给学生补课,迄今已坚持20年,累计1000多课时,担任本科生班主任和成长导师的他手机24小时开机,办公室的门随时敞开,只要学生需要就能找得到他。他被学生们称为“讲课时身上会发光”的老师,被教育部授予“全国模范教师”荣誉称号。在今年的毕业生中,有一位同学叫符双喜。他是2018年度全国“正能量志愿者”获得者、法学院2016级本科生。他连续多年参加“春运暖冬行动”、孝亲敬老、社区普法等志愿服务工作,时数已超1800小时。我想,像孙贤林老师、符双喜同学这样拥有一颗仁爱之心,就能看得到他人的难处,懂得他人的需求,体会被需要的幸福,并且通过传递爱而收获更多的爱。只有这样,人的精神才能获得升华,人的生命才能彰显崇高。

二是要习仁术,锤炼“道力战万籁,微芒课其功”的本领

朱熹曾说“仁者,人心之全德”。对“仁”的追求应是我们一生的必修课。要修满这门课的学分,没有捷径。首先要慎独,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兰叶葳蕤,桂华皎洁。不管有没有人欣赏,始终保持清雅高洁的姿态,草木尚有“本心”,为人更当如此。其次要敬畏,做到言有所规、行有所止。为人处世有底线有准则,有所为、有所不为,崇德尚法、尊重他人、爱护生命。最后要勤勉,做到慎思明辨,以学修身。通过向书本学习、向他人学习、向生活学习,不断充实精神世界,雕琢日常行为,苦练报国本领。

毕业是同学们学业的一个结点,也是你们人生旅途新的起点。教育不是始于大学,也不应该终于大学,未来的路还很长,希望最富活力、创造力的你们,培养终身成长的意识和能力,以敏于思、勤于学的实际行动,不断地自我教育、自我革新,提升修为、涵养品性,磨炼意志、增长才干。

在这次战疫中,除了刚刚栾书记提到的信息管理部总工程师李可主动请缨征战雷神山、火神山建设的例子,其实还有2013级MBA校友赵圆连夜组建突击队参与火神山的成品门安装项目,他们以高度的敬业精神和过硬的专业水准圆满完成了任务,为成就“十日奇迹”贡献力量。去年,我们有幸一同见证了中国会计史第一人、我校郭道扬教授的鸿篇巨制《中国会计通史》的问世。他每天8点准时在书房“报到”,一天写作11个小时,没有节假日、双休日,从71岁写到了80岁。一笔一划,手书近300万字,献礼新中国70华诞。郭老的学术造诣赢得世界的赞誉,他“板凳甘坐十年冷”的坚毅和“为中国会计史著书立说”的坚定信念更值得我们致敬。你们的师姐,扎根兰考做“焦桐”的2003级校友王晓楠,在焦裕禄精神的感召下,主动申请成为中国证监会派驻兰考县张庄村的第三任“第一书记”。她将乡村振兴作为己任,充分发挥所学优势,积极探索实践乡村法治建设和农村基层金融创新,一心只愿村强民富。

这些都是潜心刻苦钻研,静心修习仁术,以所学所长服务社会的最好例证。同学们如能在自己所处的领域做到这一点,定能创造出不凡的成绩,否则,就会留下有心无力的终身遗憾!

三是要施仁道,勇担“计利当计天下利”的责任

“仁者所以爱人类也”。这是古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的格局,更是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追求的光荣和梦想,与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不变初心和崇高理想一脉相承。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我们生逢其时,重任在肩。

就像中意学院这样参与全球抗疫的行动,超越了文化交流、知识交融,体现了大学应有的气度,那就是对人类整体命运的终极关怀。我想,作为一名大学毕业生,不管处在什么样的位置,都不应该囿于眼下的生活,始终不要忘记“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我们的中南大人一直在行动。中韩新媒体学院2017级的曲傲同学,曾服役于我国南海舰队长白山舰,在注射了黄热病、霍乱等疫苗之后,全副武装、真枪实弹地参加非洲转运任务;国际教育学院的留学生和诺,以亲历者和观察者的身份,记录抗疫期间的所见所闻,将武汉的抗疫经验介绍给全世界。像这样既心怀天下,又能脚踏实地,正是我们每一个人努力的方向。

今年是我们国家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之年。习近平总书记号召“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站稳人民立场,练就过硬本领,投身强国伟业”。在这个时候走向社会,正是你们建功立业、大显身手的好机会。作为校长,我相信你们已经学有所成,堪当大任。

在今年的毕业生中有夏德彬等一批同学主动接过接力棒,不惧风雨,勇挑重担,到西部和基层就业,“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心中饱含深情,脚下沾满泥土,肩上扛起责任,双手捧起希望,这是对“博文明理,厚德济世”校训精神的最好诠释。

亲爱的同学们,在《论语》中出现高达一百余次的“仁”字,是中国古人的道德理想和立身之本,已深深溶入我们民族血液的精神底蕴和文化基因,对“仁”的不懈追求和美好向往,历经千百年未曾改变。希望从中南大走出去的你们,能始终记取这个“仁”字,以此作为善处个人与自我、与他人、与社会、与国家民族、与世界关系的基本准则,成为善修仁心、勤习仁术、广施仁道的火种,让这种精神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同学们,时空的短暂分隔阻隔不了我们的眷眷之心、款款深情。今年我没有办法逐一给每一位毕业生颁发毕业证、拨穗,我感到非常遗憾。等待疫情过后,欢迎同学们在今后的任意年份返校参加毕业典礼,我们也会安排校领导参加各地校友会活动时,专门为你们补办学位授予仪式。

这次特殊的毕业典礼将深深刻在我的脑海,相信也一定会成为大家特别的回忆。此别山高海阔、道远且长,热切期盼大家常回来看看,母校中南大一直在这里等你!千言万语道不尽,衷心祝愿2020届毕业生鹏程万里,前程似锦!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们!

谢谢大家!

在成都工业学院第一届教职工代表大会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的报告

校长 严余松

2020年6月17日

各位代表、老师们:

上午好!

根据学校安排,我代表成都工业学院党政领导班子作2019年工作报告,请予以审议。

在省委省政府、省委教育工委的正确领导下,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历次全会、四川省委十一届历次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团结带领全体党员干部和广大师生员工,积极适应学校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抢抓重大机遇,拼搏奋进,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勤奋务实,开启加快建设高水平应用型本科学校的新征程。学校本科教学水平稳步提升,综合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开放办学成效明显,社会声誉日益提高,全年各项工作任务目标圆满完成。

一、党的建设开创新局面

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强化理论武装,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出台《成都工业学院网络舆情管理与处置办法》,加强意识形态阵地管控。

调整优化学校机构设置,设置党总支(直属党支部)22个;二级教学单位16个;设置部门24个,其中党政职能部门19个,教辅部门5个,为学校高质量内涵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坚持党管干部,着力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不断夯实基层党组织建设,实施基层党组织“对标争先”建设行动,计算机学院党总支荣获“四川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1个基层党组织获评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马克思主义学院直属党支部入选“首届新时代四川高校十大党建创新案例暨十大基层党组织评选宣传推广活动”名单。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扎实推进新形势下高校统战工作。精准施策助力全省脱贫攻坚,充分发挥学校智力资源优势,合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扎实开展统战群团工作,建立了学校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成员数据库,组织相关人员深入色达、宣汉开展活动。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1个团支部获得成都市“三会两制一课”活力团支部称号。

精准施策助力全省脱贫攻坚,与阿坝职业学院签订帮扶协议,举办色达县专职党务干部示范培训班,色达县师生“七彩长虹”游学项目,累计筹集扶贫基金 25 万元。

开展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进行集中学习和专题研讨25次,班子成员讲好专题党课,聚焦制约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的关键问题和师生关切的热点难点问题,选取13个专项调研课题,开展主题调研22次,撰写7份高质量调研报告,提出了切实可行的42条整改措施。开好了找差距专题会议、专题民主生活会和整改推进会,认真落实8+8专项整治要求。省委常委、秘书长王铭晖到我校调研指导时,对学校主题教育给予了充分肯定。

二、学科专业建设迈出新步伐

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持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面向“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现代服务业”三大领域,围绕机械、电子信息及工程管理三大学位点,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布局学科建设方向。依托无人机应用技术平台、四川省无线电监测与大数据中心、四川省产业大数据应用研究院建设项目,建设服务支持机械、电子信息及工程管理相关学科。

以国家“双万建设”为契机,推进本科专业建设。“机械电子工程”“物流管理”2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微电子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3个专业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有3个专业获批四川省第二批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应用型示范专业;增设了“人工智能”“视觉传达设计”“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等3个本科专业,“智能制造工程”“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3个新工科专业获准招生;推动工程教育认证工作,启动5个专业试点申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

全面开展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制定《成都工业学院一流课程实施方案》,构建3级7类课程体系,通过建设一批一流课程,辐射带动全校课程建设;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立项建设3门校级思政课程和25门课程思政;继续加强国家级、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形势与政策》《管理学》两门课程获批2019年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学校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达到5门。

三、人才培养取得新成效

坚持思想引领,持续打造以“成工精神”“陈毅精神”为代表的特色校园文化活动,突出红色文化育人,2019年,开展各类校园文化活动343场,开展思想政治类活动315场,大力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成长成才。坚持推进“三工程三计划”,进一步构建三全育人环境,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斐然。微电影《答案》荣获第三届“我心中的思政课”全国高校大学生微电影展示活动二等奖。

注重实践能力培养,紧扣“产教五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加大行业企业参与专业建设、课程设置、教材开发、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力度。以赛促学,鼓励学生提升专业理论与实践技能。2019年立项学科竞赛24大类,投入运行经费150万元,学科竞赛成效显著。获得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本科组全国一等奖1个、二等奖3个; “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全国二等奖1项、分赛区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第十五届“挑战杯”四川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4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8项。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培养,修订《学籍管理办法》,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创新创业工场—科技创业苗圃—大学科技园”三级实践平台,获得省级“互联网+”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金奖1项、银奖4项、铜奖15项。

提升服务学生的能力水平,以学习指导中心为载体,多管齐下抓好学风建设,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完善“奖贷勤补减”学生资助体系。创新招生宣传形式,搭建“全方位、立体化”的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加强就业市场建设与就业指导,精准帮扶就业困难学生;完善就业数据统计与反馈机制,为学校人才培养提供服务支持,形成招生、培养、就业的大循环联动机制,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实施“辅导员能力提升计划”,成立辅导员工作室,持续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

四、师资队伍建设焕发新活力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以设立党委教师工作部为契机,大力弘扬“人格品德高尚、治学态度严谨、学术造诣深厚”的师德师风,切实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水平。罗英教授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李华志、成虹和邱士安3位教授荣获首批“四川省教书育人名师”殊荣,成虹教授被评为“四川教师风采——师德楷模”典型代表。

加大人才引培力度,全年引进各类人才137人,其中高层次人才13人,博士和副高及以上人员68人,具有海外学习经历2人。目前,学校博士人数超过120人,占专任教师的20%左右。聘请校外院长1名,柔性引进教育部飞行器设计学科“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宋笔锋及其团队。新增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全年晋升正高2人、副高10人、中级12人。实施“教学骨干培训工程”,6名教师到全球高水平院校攻读博士学位,落实“青年教师导师制”培养考核,开展“教研室团队建设与教改实践探索”专题研修班,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五、科研水平实现新突破

加强平台建设,实现科研成果量质并升。科研立项经费1073万元,同比增长44%;到账经费720万元;获批各类科研项目200项,发表科研论文352篇,专利及软件著作权授权105项。获批立项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三项,实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零的突破。成立了大数据产业研究院、微电子产业研究院2个校级重点科研平台,应用型科研平台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逐步增强,社会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

六、合作交流呈现新气象

充分发挥学校“厅委共建”单位优势,主动对接地方产业链,改造提升“机械工程”等传统专业,新设“互联网金融”“轨道交通信号控制”等四川经济社会发展急需专业。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应用与技术实验室、四川省无人机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大数据产业研究院、四川省无线电监测与大数据中心、四川省模具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等一批省教育厅、省经信委与学校共建的科研与社会服务平台建设工作正有序开展。

加深了政行校企合作交流,与宜宾市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暨共建成都工业学院宜宾园区协议;目前已完成总规、景观设计规划,宜宾园区正在加紧建设中;学校还与雅安市、金牛区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立足郫都区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开发区功能,打造“环工业学院电子信息知识经济圈”—成箐e谷。

成功申报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获专项建设资金500万。搭建了“华为ICT学院”和“苏宁产业学院”,新建“五合一”产教融合基地11个,与20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联合富士康科技集团(成都)共建智能制造人才培养基地,与华为、京东方、苏宁等企业建立职工双向聘任制度,极大推动了“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

开启了国际合作交流的新领域,学校迎来了第一批17名国际学生,弥补了我校在国际学生工作方面的空白。启动并大力推进2019年“优秀中青年教师及管理干部海外培训计划”,共派出10余批次26名一线教师和管理人员赴美国、爱尔兰、新西兰、加拿大、英国及台湾地区高校交流访问。派出学生44人次参加出国出境短期研修和中长期交换生项目。

2019年学校共为近四万名培训人员及考生提供服务。为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不断扩大服务地方的成果,进一步提升了学校服务社会和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应用型本科高校“四川样板”的示范效应日益彰显。

七、内部治理取得新进展

学校持续完善内部管理体制,推动日常管理规范化。加快推进校院两级管理改革,召开专题调研,形成调研报告,进一步明确改革思路和方向,形成了《成都工业学院校院两级管理实施办法(试行)》,初步搭建校院两级管理改革的基本框架,界定了学校和院部各自的权限职责。制定《法律事务管理办法》,完善学校涉法事务管理。通过完善体制机制,规范管理制度,为学校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提升机关工作效率,实施机关“业务首问责任制”“按期办结制”,梳理和简化办事流程40余项并全部移交师生服务中心办理。

八、条件保障再上新台阶

基本建设高效推进。完成了国家“十三五”产教融合项目建设工程,实训与创新大楼工程被成都市建委评定为“成都市优质结构工程”。积极推进环成都工业学院知识经济圈规划项目,产业服务中心项目核准立项。学校宜宾园区占地750亩,校舍面积约20万平方米,目前规划设计已完成,景观设计也已基本完成,一期工程正在加紧建设,下学期将实现1000余名新生入住。

不断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制定了全校场地规划调整方案并分步实施。构建了房屋资源分配模型,出台《成都工业学院公房管理办法》,搬迁工作有序进行。建立合理有效的校院两级资源管理机制,优化公共资源供给。学校《公务车改革实施方案》得到上级主管部门批复已开始实施。

切实提高服务保障功能。提升信息服务水平,完成学校办事大厅二期及数据中心平台建设,建成了集门户、迎新、离校、学工、体育等多系统于一体的大平台微应用系统。图书馆新增图书4万册,共接待79万人次学生到馆,校史馆、陈毅纪念园先后接待各类参观人员近5千人次。积极拓展办学资金来源渠道,争取各类社会资金支持,获得中央支持地方专项资金1264万元,做好资金管理,确保教学投入。

持续推进校园安全稳定。始终坚持开放办学和安全办学相结合,注重校园安全隐患防控。全年共接待来信来访40余人次,接到信访事项9项,涉及遗留复杂事项6项,除1项正在办理外,其他均已结案。推进“平安校园”建设,维护校园政治安全、治安安全和食品安全,确保学校开放自由、安全稳定。全年无一起重大恶性事件和群体性事件,重要政治敏感期、重点节假日时段、重大活动期间校园和谐稳定。

九、民生工程激发新生机

2019年,入驻师生事务服务中心的项目达到110余项,服务师生2.3万余人次,开通网上事务大厅,初期推出线上业务18项,业务办理近55万人次,极大提升服务师生效率。通过增加校车上车点、优化班次;增设家属区路灯及监控设施;学生宿舍安装空调、智能洗衣设备;校医院增设中医理疗科,食堂增设特殊供应窗口和“三低”菜品;图书馆一楼打造师生休息交流空间等举措,改善了师生工作生活环境,提升了服务师生质量和水平。关心关爱困难职工和离退休职工,全年发放困难补助达3万8千元。在各传统节日为离退休教职工发放节日慰问费,全年累计约64万元;发放离退休人员住院补贴约10万元,看望生病住院老同志300多人。对常年患有严重疾病的人员,发放2次医困补助,累计约近20万元。教职工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十、事业发展翻开新篇章

2019年,学校承办教育部规建中心、工信部等单位的“5G时代下产教融合创新型人才培养与发展研讨会”,牵头成立了“四川省电子信息产教联盟”;加入“四川省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重庆市大数据产业人才培养联盟”“中国校地合作创新联盟”并当选为副理事长单位;成功申报“工信部信息创新应用人才培养培训示范基地”;“成工新邨众创空间”正式启动,成为国内首家电子信息产业教育培训型众创空间、郫都区首个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暨区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通过共建一系列科技创新与产业服务平台,构建起了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经过两年的蓄势与准备,2019年学校顺利通过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这是我校百年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学校领导班子团结协作,带领全校师生员工奋力拼搏、开拓创新,通过“补短板、扬特色”,落实整改任务,抢抓国家“双一流”建设机遇,紧密围绕应用型办学目标,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本科教学内涵建设,学校软硬件条件建设得到加强,管理制度建设不断完善,教学过程管理更加规范,教学中心地位进一步加强,整体办学水平显著提高,事业发展取得新突破,应用型本科特色日益鲜明,综合实力稳步提升。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落实第一次党代会任务的关键之年。2020年也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春节前夕,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我们面临的风险挑战前所未有。面对疫情,学校坚定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为指导,严格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各项部署,坚持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启动、第一时间摸排、第一时间上报,主动作为、全力应对,全校师生无一例确诊和疑似病例,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我们坚持抓早抓实抓细,学校成立了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靠前指挥,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全力做好疫情防控。我们坚持严防控、保教学“两手抓”,按照教育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要求,重新制定了2020年春季学期在线教学课表,迅速组织老师以多种形式开展线上教学。我们坚持精准施策,关心关爱师生,稳步推进学校各项工作,确保学校运行平稳有序。在此次疫情大考中,全校各级基层党组织牢记初心使命、主动担当担责;党员干部挺身而出、守土有责,成为联防联控的中坚力量;后勤、保卫等职工不辞辛劳、奋战一线,共同构筑了疫情防控的坚固防线,广大师生捐款捐物、积极推动工作,体现了高度的责任感,为抗击疫情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此,我谨代表学校党政,向奋战在一线的全体教师,向坚守在各自岗位的全体干部职工,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面对当前依然严峻的防控形势,面对学校不进则退的发展态势,2020年,要求我们要危中寻机,化危为机,捕捉新机遇,谋求新发展。我在干部务虚会上讲到要处理好几个关系。在这里,我也再强调一下。我们必须要处理好远与近的关系,把握好远与近的度;处理好为与不为的关系,有所为有所不为;处理好快与慢的关系,控制好节奏。处理好管与放的关系,宏观管住、中观引导、微观激励。处理好学校发展与民生改善的关系,增强教师归属感、切实解决教职工关切的民生问题。处理好改革创新与优势传承的关系,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处理好学校自身发展与学校服务社会的关系,既要发展学校自己,也要更好在服务社会中体现价值、彰显实力。处理好稳与进的关系,稳是为了更好更快地进,进需要保持状态,要做到稳中求进。处理好硬条件改善与软实力提升的关系,在硬件改善的同时大力提升学校的软环境、软实力。

我们要处理好这9大关系,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坚定必胜信心,保持战略定力,“审度时宜,虑定而动”,勇于担当作为,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责任感,主动作为,勤奋工作,行稳致远,推动学校各项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一是继续在增强党建引领作用上下功夫。学校已经召开了党建工作专题研讨会,围绕确保学校党建引领中心工作,就学校2020年党建重点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尤其是在学校建设应用型本科示范校,宜宾园区即将开学的关键时候,我们的基层党组织更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党组织政治核心功能,落实党建主体责任,要以党建为统领,谋划好今年的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宜宾园区开张等具体业务工作,杜绝党建、业务“两张皮”现象,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化各级干部履职尽责能力。

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校前不久召开了以“强化立德树人,创新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工作”为主题的思想政治工作研讨会,已经强调了今年各部门、学院要齐抓共管,在学习宣传、强化任务落实、提高统筹能力等方面形成强大合力与实效,把党对高校的领导落在实处,开创新时代学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新局面。

二是继续在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上下功夫。围绕学校应用型本科建设和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党代会确定的发展目标,必须继续深入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今年我们要开好本科教学工作大会,完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顶层设计,制订一流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实施方案。要抓住重点关键,围绕学校3个学科领域面向,整合校内外资源,在着力建好2个国家级一流专业, 3个省级一流专业的同时,发挥带动作用,通过建设一批校级一流本科专业,全面提升专业核心竞争力;要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按照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标准,打造具有高阶性、创新性的“金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我们召开了产教融合(厅委共建)专题研讨会,接下来就要按照任务清单,进一步创新产教融合新机制模式,深化人力人才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产教融合生态,建立产教融合、厅委共建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彰显学校应用型本科办学特色。

三是继续在提升学校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上下功夫。为实现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目标,要以章程为核心,探索建立与学校现阶段发展相适应的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现代大学制度,进一步深化“放管服”综合改革和校院二级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充分保障学校内涵高质量发展的新型内部管理体制。我们召开了“放管服”综合改革、校院二级管理改革研讨会暨“十三五”规划推进会,根据学校总体目标,以落实二级学院办学主体责任与强化机关的职能管理主体责任的具体目标,形成了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机关总支作用发挥、二级学院目标管理、目标考核、试点“一院一策”、机关职能部门工作效能目标管理、构建宜宾园区改革范式等15项任务清单。要通过任务落实,规范校院两级管理体制和权责运行,真正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四是继续在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增强科研承接能力上下功夫。通过正在进行的学校定责、定编、定岗“三定”和全校岗位聘用工作,实现“人、岗、事”合理匹配,效用最大。今年内将召开学校“人才强校大会”,以此推动完善人事管理制度,制定和完善绩效分配,推行以代表性成果和实际贡献为主要内容的职称评审制度、人员分类考核评价等办法。要以学科专业发展需要为导向,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引进计划,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继续实施“柔性引进人才计划”“博士化工程”,发挥高层次人才在教学团队、科研平台建设中的聚集引领作用。我们还要办好“科技兴校大会”,完善配套科研政策,构建应用型科技创新体系,提高科研创新能力。面向国家发展战略,对接四川省“5+1”现代产业体系,实现学科链与产业链的无缝对接,推进支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科研生态建设,为增强教师科技创新能力提供制度保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转移,不断加强学校科研人员承接纵横向科研项目的能力。

五是继续在加强校园民生保障上下功夫。民生工作事关学校全局和长远发展,是学校内涵高质量发展、办出应用型特色的根本性保障。学校召开了首次民生工作专题会,成立民生工作领导小组,已经梳理形成了具体工作任务。在这里,我再次强调,围绕抓好民生促发展,全校上下要牢固树立“六个切实”意识:切实增强对民生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切实领会民生工作的丰富内涵;切实明确民生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基本思路;切实增强民生工作的精准性、实效性;切实增强民生工作的沟通协调、督查督办;切实落实民生工作主体责任、明确任务、抓出实效。以“六个是否”:是否体现了为广大教职工服务的意识和理念;是否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是否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是否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策部署;是否在为学校改革发展建设好共同精神家园、凝聚好力量;是否在各部门各单位的业务工作中围绕教职工、青年学生期盼解决的热点问题主动担当、尽职尽责,作为学校抓好民生工作的总体思路、具体内容、工作要求和检验标准。将学校的长远发展和全体教职工的切身利益挂钩,不断增强师生员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构建学校发展命运共同体,激励教职员工为学校的发展贡献力量。

各位代表、同志们:

扎根天府大地,办好高水平的应用型大学,是新时代赋予学校的神圣使命,也是所有成工人共同的梦想和责任。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要完成使命,要求我们必须立足变局、着眼变化,拿出变招,做到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突破,只要我们方向不变、力度不减,就能实现学校事业发展新突破。我们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崇高的历史使命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动适应国家和地方重大需求,坚决贯彻中央、省委各项决策部署,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学校发展,以奋斗的姿态、切实的行动和一流的业绩,真抓实干、锐意进取,推动学校事业取得新发展。

最后,预祝本次大会取得圆满成功,祝各位代表和同志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谢谢大家!

提高站位强责任,振奋精神换模式,以干部队伍高水平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

——2020年秋季学期干部务虚会讲话

严余松

同志们、老师们:

大家好。为期两天的务虚会即将结束,本次务虚会紧紧围绕学校干部队伍建设,尤其是干部的教育管理和能力提升。这次会议准备充分、讨论热烈,开得很好,很及时,很有成效。下面,结合我自己的认识和体会讲几点意见。

一、学校发展的整体态势

1、近五年来发展的基本脉络

升本以来,尤其是近五年来,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广大干部职工齐心协力,学校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学校整体发展很快、发展势头很猛,较好地达成了学校发展的既定目标。主要有三个方面:

(1)基本完成了专科向本科的转变,成为了合格的本科高校:申位评估、合格评估,按照指标要求办,对标对表,不用思考,只需要领会照办。这个工作可以叫作“合格”。

(2)解决学校办学条件差距很大,硬件条件约束太多的问题。实验条件、场地条件、经费条件:每年投入近千万购置实验设备、寻找经费建设培训楼、实验实训楼、创新大楼,增加绩效额度和经费解决办学规模扩大和教职工人数增加问题,通过开放合作解决场地、经费等问题、宜宾校区建设也是为了学校发展的空间布局,解决未来发展条件受限的问题。这个工作可以叫做“像样”。

(3)解决了学校发展的战略问题和顶层设计,解决了办学方向和办学思路的问题。学校办学定位的明确,在应用型大学的办学中得到上级部门和兄弟院校的支持,让全校上下对学校发展思路得到认同、有信心,在学校发展中得到鼓舞、尝到甜头、得到实惠。国家十三五产教融合100所项目学校、厅委共建、大学科技园、四川省电子信息联盟、四川省应用本科联盟、本科教学成果一等奖、成工富创、6个省级应用本科专业、国家双一流专业建设申报成功等等都是这个目的。这个工作可以叫作“行得通、有希望”,让全校教职工形成共识,通过实践表明这样办学是可以发展、能够发展的、是有希望和前途的。

2、学校进一步发展面临的基本态势

随着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通过这几年的快速发展,学校的规模扩大了很多,学生规模从0.9万人发展到1.3万人,今年新生入校后将达到1.5万人左右。教职工从600多人发展到近1000人,学校的办学专业从16个左右增加到了今年招生33个,学科门类从2个增加到了5个,学校的对外交往与合作显著增加、学校的社会服务包括扶贫任务明显增多。可以说,现在的学校比5年前“扩大”了很多,场地、资产、规模、任务、质量要求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经过近5年的快速发展,学校迫切需要从外延数量发展转换成内涵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持续稳定发展,迫切需要与高水应用型大学在竞争中发展,迫切需要在民生工作解决好、教职工期盼尽量达成的基础上发展,迫切需要在解决好制约学校发展目标的学科专业建设、应用型特色成型等重大复杂问题的基础上发展。

同时,学校前几年发展中的竞争对手是新建本科中的大多数学校,现在我们需要高质量发展,竞争的对手变成了应用型本科的第一集团学校,同时产教融合、应用型原本以为只是新建本科的专利,现在看来,许多老本科也非常重视,老牌本科也在搞,我们又多了一个方面军的竞争对手。

搞应用型本科、搞产教融合前几年很多学校都不够重视,搞的都是低端、单点的,现在大家都很重视,也需要在产教融合、应用型本科的深度、融合度、特色彰显度、优势强势度上下功夫,学校发展面临竞争的难度系数增大了许多,国家对应用型本科、新工科等方面的要求也提高了很多。

可以说,学校应用型本科从形似向神似转变,神形兼备的要求更新更高,学校内涵高质量发展的多元与复杂度显著提升,学校改革发展进入深水区攻坚期、传统问题与新矛盾交织解决难度显著增加,外部竞争态势明显增强,教职工期盼显著提升愿望更加迫切。学校整体发展进入攻坚期、疲惫期、盘旋调整期,学校发展面临着矛盾多发期、利益冲突期,新的矛盾和问题积聚显现,形成了多种机遇并存、多种需求交叉、多重矛盾叠加、多种困难交织的复杂局面。与此同时,学校负重爬坡、攻坚前行的态势没有根本改变、应用型特色优势还没有定型,更说不上形成品牌,同行同类型高校对我校的追赶和竞争四处可见,改革发展的成果继续扩大面临诸多困难。

3、近五年来发展的基本模式及其适应性分析

近5年的发展都有一个基本的模式,就是学校牵引,学校全力推动,这个模式在过去5年中是有效的,甚至还取得了很大成绩。这是近5年学校发展的一条重要经验,那就是全校重视、上下动员、齐心协力、改革创新,所以,我们把这几年的发展叫做牵引发展模式。这个模式在过去5年中是基本适用的,因为学校发展是受约束发展,是按照本科大学的基本要求、合格评估的基本标准、办学条件的具体限制来进行,自由发展的空间不大、自由选择的机会不多。

经过5年的建设和快速发展,学校的发展已经从外延式转向内涵式、从规模数量转向特色水平、从单点突破转向整体持续稳定推进,从外部强制发展转向内部自我约束自我引导发展,一句话,学校发展需要整体高水平发展、整体跨越式发展、整体突破式发展,否则就难以达到党代会制定的内涵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取得专业硕士授权点、建成特色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就是一句空话。

在这种态势下,我们的传统发展模式、牵引发展模式就显得难以适应,甚至很快就会“顶天花板”,实际上就是学校的治理体系必须完善、治理能力必须提升。新的发展模式是什么,就是大家常说的“动车发展模式”,只有动车发展模式才能实现学校的持续快速跨越式发展,才有可能达成特色鲜明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目标。我们的干部必须在动车发展模式的总体要求下找准位置、干出业绩。

二、学校发展的根本关键性问题及其干部应有的基本认识

“十三五”马上收官,“十四五”规划必须出台,党代会目标必须实现,“动车组发展模式”必须建立,在这种背景下,学校进一步发展关键性制约因素是什么?经费、社会影响力、场地、设备、治理体系、机制体制?这些问题相互交织、相互影响,最关键的还是人,是人才,尤其是干部和教学科研骨干。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是干部和广大教职工的思想状态和工作热情问题,是能力和水平问题。人才及队伍的问题,教职工凝聚力的问题,各种条件制约的问题,治理体系、机制体系的问题归根结底需要校领导和中层干部来解决,因此,最迫切最关键的问题还是校领导及中层干部问题。最突出的就是干部的政治站位、工作态度和精神状态。

学校发展模式的转变不可能一蹴而就,这是一场持久战,我们遇到的问题许多是中长期的,必须从持久战的角度加以认识。不仅立足当前,更要着眼长远,力求实现长期稳定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立足长远来建设、加强学校干部队伍的建设问题,必须在干部队伍建设的机制体系上下功夫,必须在干部队伍建设的持续有效性上做文章,必须在干部的政治站位、工作态度、精神状态、工作理念、工作作风和责任担当上解决问题,必须在干部的能力水平提升上显出实效。

从中长期角度来认识和解决学校发展的问题,就必然要求学校的校领导和中层干部加倍重视学校整体发展,时刻注重学校的中长期发展目标,随时关心学校高质量内涵发展的契合度,更加关心应用型本科特色的塑造和彰显,主动解决关键性制约因素和根本性问题,更加关注学校治理体系的完善和机制体制的有效,时时关心民生工作和学校凝聚力在自己业务工作中的体现和落实。

从中长期角度来认识和解决学校发展的问题,就必然要求学校的校领导和中层干部不只知道补短板,也要锻长板。短板是什么?短板怎么补?必须从中长期发展的角度来认识。长板是什么?长板如何锻?也要从中长期发展的角度来认识。短板要坚决补,长板要持续锻。短板不能成为制约学校中长期发展的因素,长板必须锻造成学校的强势和胜势,名气和品牌。

从中长期角度来认识和解决学校发展的问题,就必然要求学校的校领导和中层干部充分认识到工业学院是个整体,一个人做不了英雄,每个干部包括校级领导,都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首先就是大局观,“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两个维护”是要落地的,是要在各自具体的业务工作、具体工作中得到体现的。

这世界,始终有些人性道德的制高点不应该受到挑战,尤其在高校,在培养现代大学生的地方,大学应该成为理想光芒闪耀之地,精神追求荡漾之所。因此,在高校尤其是一个百年老校当领导干部必须要有点情怀,必须要有点对历史负责的精神,必须要对得起自己应有的良知和良心,为什么这么讲,因为我们有的干部已经忘记了干部最基本的东西,那就是讲规矩、担责任、谋发展,做贡献,就是谋事做事做成事。

我们这所百校老校,总得要有人去点亮前行的道路,即便不断有人在路上被绊倒。他们中的很多人,一边要付出良善和公益、努力做事,一边却还要接受大家的质疑甚至恶意,希望就在于他们中的大多数,并没有放弃自己的坚守。

世界的模样,取决于你凝视它的眼光。越是心怀善意的人,越懂得什么是海纳百川的理解与包容,相互取舍的借鉴与学习,美好事物自有它的韧性与穿透力。在学校发展俞加艰难、有的干部难以坚持不愿坚守之际,一定有另外更多的人在坚持,他们用自己的奉献与热爱托住了百年老校必须坚守的价值。这片百年老校的土地上总有一代又一代的人挺身而出,燃烧自己,用微光指引前行的道路,我们必须学会在议论和质疑中奋勇前进。教育能做的永远是,用我们的工作,让人心朝向明亮的一方,以此唤回、唤醒更多的人,与我们一起驶向另一个更好的时代。

三、干部存在的基本问题

1、有的干部精神懈怠。干部问题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是精神,是我们的干部不知不觉地丢掉了“艰苦奋斗、严谨治学、崇尚实践、追求卓越”的成工精神。100多年来,是什么激励着一代代的成工人奋勇向前,100多年来,是什么引领着一代代的成工人艰苦创业,100多年来,是什么支撑着一代代的成工人忍辱负重、砥砺前行?今天的我们,我们这一代干部们,想以什么样的态度和精神来担负起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责任?

2、有的干部政绩观出现偏差。为什么当干部、为什么工作出了问题,本质上是理想信念有问题,存在本位主义、小圈子意识、小集体意识、山头主义遗毒、有私心、个人存在感作怪、缺乏大局观、政治站位不高、整体意识不强,从学校领导到中层干部都存在。有的干部不做事就算了,还到处说风凉话、传小道消息,对此津津乐道,因此干部圈子里传播的负面消息总是不断,实际上这些干部巴不得大家都不干事,以此来掩盖自己干活不积极、掩盖自己不干事,这是严重扰乱学校的正常工作秩序,完全背离了干部的基本要求。

还有的干部认为自己的部下不优秀、不服管、管不了、派不动,这纯粹就是借口,岗位给了你、职权给了你、工作安排你们说了算、绩效分配你们定政策,还管不了、叫不动,哪里有这事,这根本就是干部不愿意得罪人、怕担责、不想直面矛盾的借口,本质上就是没有认真履行干部的基本职责,干部就是要带队伍、就是要在本部门形成凝聚力,天下没有不好的部下,只有不愿意跟大家共进退的领导,部下个个都是优秀的了,还要领导干部做什么?十个指头都有长短,关键是如何调动积极性、如何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因此,管不了、叫不动部下其实质还是领导干部的问题,仍然是政绩观出了偏差,只管业务、不管队伍的领导干部不是工业学院需要的领导干部。

3、有的干部对学校发展的艰巨性复杂性认识不足,靠经验工作,改革创新意识不到位。他们愿意、能够做顺境时的工作,喜欢用自己过去的经验办事。对学校规模扩大、质量要求提高、发展难度加大认识不够甚至缺乏认识,对管理体制、机制的作用认识不够、对政策的引导作用认识不到位、对学校重大决策决定的执行力存在打折扣和选择性执行的情况。干部中尤其校领导和中层正职领导干部对于学校未来的发展、对于如何团结、凝聚广大教职工领会并主动对标对表学校的总体发展目标做得很不够,缺乏思想和思路,没有整体性应对方略,甚至是我行我素,靠经验、靠感觉有选择地执行。讲观点、说体会、提建议都讲得很对,就是干工作、做决策总是用习惯的思维、传统的模式、自己的经验来干,对于已经变化了的情况或要求置若罔闻,找理由推脱。

实际上,这些干部的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学校已经变化的情况和提出的新要求,已经不能很好地解决存在的新问题,他们却还在留恋过去美好的时光,停留在追忆过去成功的喜悦。这些干部具体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不够。有的干部喜欢搞平衡、搞平均、搞形式上的绝对。要记住,我们是现在在带领学校发展和进步,需要的是解决目前的困难和问题,过去不能代替现在,更不能说明将来。

4、有的干部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有的干部干虚活、做虚功,甚至欺上瞒下,当面表态好听、过后应付了事。有的干部放不下身段、不愿意找人商量、更不愿意被协调。有的干部找存在感的意识浓厚,只关心自己是否受到所谓的“尊重”,喜欢夸夸其谈,摆架子、讲对等。处长们之间不直接沟通或协调,而是找个副处长科长或普通科员来回传话。在校领导中也存在这种情况,校级副职间不直接沟通、让处长来回传话,效率不高还容易引起误解和矛盾。有的干部怕担责、怕被人说,这些干部到底是为什么干事,为谁、为哪一群人干事?怕被谁说?本质上看是这些干部有私心杂念,怕影响自己,这仍然是官僚主义的表现。

5、干部身上普遍存在娇骄二气。一是娇气,怕吃苦怕担责怕做具体实际工作,怕交流怕被提问题更怕提建议,只喜欢听顺从的表扬的肯定成绩的,做点事情就喜欢被表扬,没有受到表扬就认为是白干,只要是没有受到表扬或是偶尔受到点委屈就夸大地认为对自己不公正,只要作出了一点让步或做了一点妥协,就认为自己吃了多大的亏,委曲得不行,甚至到处讲自己的所谓委曲,跟小孩子没有什么区别,明显的是不成熟干部。二是骄傲,什么都看不起,总认为自己正确,自视清高,水平不高办法不多架子挺大,不学习不调查不研究不思考,只会凭经验、凭习惯办事,还瞧不上别人,不容许别人提意见、提建议,提点什么就马上想解释,马上申辩,生怕别人认为自己有问题或没有做好,这仍然是不成熟干部。

6、有的干部执行力存在严重问题。形式上机械执行,不求执行效果只求形式过程,遇到问题或困难不主动解决或协调,而是推脱或搁置,追问起来还不以为耻、理直气壮。不管学校如何要求,都是以分配任务的方式,任务层层分,材料层层收,完成结果和质量没人管,执行进度和效果没人问,作为领导干部不出思路、不提要求、不把关口、不负责任、不讲质量、不讲执行结果。有的干部想得通就执行,想不通就变相不执行,在执行中有一点阻力就推脱、将事情搁置,甚至连报告受阻情况的事情都不做,认为是在打小报告,就是不去把事情做好、落地执行。什么事都要自己想得通,什么事都要一帆风顺地执行,这本身就是站位不高,缺乏认真精神,对上级的精神、学校的要求、领导的指示在执行力上打折扣的表现。

有的中层干部,对分管校领导提出的具体工作要求,不认真落实,甚至还讲条件,不服管,重要的工作放在一边不闻不问,热衷于出差开会、考察学习、调研交流,理由冠冕堂皇,实际上是我行我素。

7、有的干部对学校办学定位和应用型大学的发展目标理解不到位、落实不主动。有的干部对学校地方性、应用型、开放式的办学定位认识不够牢固,不够深入,处于表面理解,甚至是歪曲、片面的认识。对“应用型”的体会很肤浅甚至显得庸俗,热衷于形式上的合作协议、方案咨询,对体现应用型大学深层次的、有特色的东西研究思考甚少,甚至避而远之。

8、有的干部本位主义比较严重。作为干部一个重要的素养就是包容、协同、替对方着想,但许多干部仍然是部门至上、唯我独尊,不是以事情的办成办好为宗旨,而是以是否尊重本部门、是否把本部门放在眼里,是否本部门的意见得到采纳为主导,甚至有的干部不以学校整体的利益和工作总体的完成与推进为目标,而是以自己是否知晓、是否直接请求自己为目标,因此有的副职根本不能发挥作用,什么事都要请求正职,代表本处或本部门开会、协同问题是没有任何用处的,因为回去可能被本单位正职一句话就可以推翻会议达成的共识。这里面,实际上是我们的干部有私心,不管是没有得到尊重还是怕得罪人,还是有一点不同意见和反对意见就不敢决策、不敢推进,本质上都是一样的,就是没有把学校的事情和教职工期望解决的问题放在第一位,本质上是人民至上的理念有问题,是政治站位不高的表现,是思想认识上出现了偏差,是本位主义的典型表现,这与校领导和中层干部的素养要求是不相符的。

9、有的干部缺乏积极向上的精神,不自信。在具体工作中表现出畏难情绪、事情还没有去做就认为搞不成、太难,总认为做事情麻烦,喜欢靠经验、随大流,而不是积极地设法解决问题,对创新缺乏勇气,也不愿意。水平可以有高低、能力可以有大小,但积极主动的精神、认真踏实的态度、自信向上的勇气、坚持坚守的毅力绝对不能丢、不能输。有的干部缺乏点斗争精神,怕字当头,不敢红脸出汗,不敢坚持原则。

10、运用政策制度解决问题、引领发展的意识和能力不够。习惯于就事论事地讨论和决策,缺乏长期稳定的政策和制度。绩效、职称、干部管理、人事调配、评奖标准、办事流程、教职工考核、培训进修等教职工关心关切、利益相关的政策和制度年年在制定,年年在修订,没有稳定下来长期坚持,为什么?因为有的政策、制度本身就是不清楚到底支持什么、鼓励什么、限制什么、约束什么,只是把上级的文件照抄照搬、兄弟院校的做法简单引用,缺乏分析判断,在制定文件的过程中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考虑不周全、不系统,甚至是有缺陷。有些单位的管理文件甚至是不公开的,只有处室几个人自己脑子里知道,一问都说有,就是这么办的,但就是拿不出半页纸的具体规定。不公开、不透明的政策就不是政策,就起不到引领、引导的作用。

归结起来,干部的主要问题是政治站位问题,工作态度问题,敬业精神、工作理念问题,能力适应、历史责任和奉献精神问题,不愿意奉献、受不得委屈来当什么干部,尤其是中层正职领导干部和校级领导。

四、对干部的基本要求

1、提高认识,找准根源、领导带头。干部问题,表现在下面,根子在学校领导,在学校领导班子。因此,我们要求校领导带头,从这次务虚会开始,校领导之间要多沟通,不能随意指使中层干部去当传话筒,校领导要自己亲自沟通,这要成为习惯和制度。校务会、常委会工作质量要提高,上会的重大事项校领导事先必须协商一致,分管校领导必须熟悉情况,不能把决策会搞成工作研讨会、工作协调会。校领导深入基层要多指导,不能仅仅是提要求、讲道理,更多的是出主意、想办法、定措施、找答案、解决具体实际困难和问题。总之,在解决干部存在的问题上所有学校领导、常委要带头。同时,对学校的两委委员也有相应的要求,要从自身做起,起好表率作用。

2、提高政治站位、改变工作态度、增强主动意识。要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我校领导干部的政治站位。一定要解决政治站位和精神状态的问题,不能怕困难、怕多干,不能推工作,要增强主动意识。要从学校发展整体和学校中长期发展的角度和视野来谋划、推进本单位、本部门的工作,主动解决学校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主动契合学校中长期发展的目标要求,在支撑学校中长期稳定发展中找到本部门、本单位的发展空间、体现出学校发展的整体价值。

3、领导干部要聚焦学校重大问题带头干。首先要围绕学校内涵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和中长期发展目标,围绕党代会提出的规划措施及内涵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主动谋划、主动抓实推进、主动协同协调、主动坚持一贯干下去,不能患得患失。

要在民生工作、放管服综合改革、校院二级管理、人才培养与质量提高、应用型大学特色彰显、学生就业、宜宾校区管理服务等方面起好带头作用,主动将业务工作与学校的重大战略和中长期发展目标结合起来,坚决地、不打折扣地贯彻落实、持续推进。

4、强化干部的责任担当、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发展观。干部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实际上就是干部的责任如何担当的问题,说大点是政治站位问题,说小点是如何对待自己的岗位和权力的问题,如何履行岗位职责的问题,也就是政绩观的问题。如果不热爱自己的岗位、不愿意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学校发展做出自己的事情,只考虑自己,实际上就是有私心,就是缺乏责任感,甚至不愿意负起应有的责任。一定要加强干部的政绩观、发展观教育,强化干部的责任担当意识,不担责的干部就是不称职的干部,不能让这样的干部有市场、有空间。

5、加强班子建设是关键、机制体制是根本。学校有的单位班子不够团结,党政主要领导之间缺乏商量和沟通,还有的院长书记在争谁是单位一把手、谁说了算,相互间不配合。有的班子成员会上不说,会后乱说,会上打太极会后表功勋,有的班子成员总是站在自己分管的部门立场做决策,缺乏全局观念整体思维。有的班子成员接受工作任务总是叫苦讲条件、打折扣。

加强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是各级党组织的重要任务,党的各级组织,尤其是各总支的书记,要把干部问题、班子建设问题放到首位,切实抓好抓出成效。组织部、纪委要采取措施,形成相应的机制制度,出台干部队伍建设、班子建设的针对性、精准政策和措施,确保学校治理体系不断完善、治理能力显著提升。

6、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作风建设上考验干部、锻炼干部。部门间、中层正职相互间、副校长间一定要相互配合、主动协商、主动协商,这是政治站位高不高、工作态度正不正的具体表现。需要说明一下,我们有的单位,怕有的部门不跟领导报告或沟通,就设法用办事流程来达到让领导知晓、汇报的目的,也就是在流程卡控上来强行要求,这是不行的,这无意中是在助长官僚主义,让工作流程复杂化、也是推卸责任绑架领导。汇报是知晓就行,不需要表态和决策,在现有工作流程中必须表态并且只有同意、不同意、暂缓的选项,是逼着领导表态,把汇报当作决策。中层正职干部的请假程序很复杂,需要很多审批,结果往往出差都回来了审批程序还没有结束,变成了形式,大家还习以为常。作为领导干部,必须在工作作风上过得硬,学校一定要在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建设、效率提升、服务意识强化上出实招、破难题,进而考验干部、锻炼干部。

7、干部必须严管厚爱带队伍,既管事更要管人。校领导要管好、教育好、带好自己分管部门的干部及队伍,包括联系学院,这是每个校领导的主要工作,要打得开情面、敢于批评、敢于揭短,不能“护犊子”。中层干部也一样,尤其是中层正职,建设好、培养好、管理好自己的队伍是领导干部的本职工作,不能游离于业务工作之外,而是结合业务工作、重大具体工作锻炼、培养、考验干部,真正严管厚爱,不能一味地袒护自己的部属。

8、强化学习、转变观念、提高本领,切实解决“本领恐慌”。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自觉地不断学习,学校也要加强针对性的培训,要通过学习达到观念的转变和更新、本领的提高和能力的提升,不断增强解决复杂问题、应对复杂局面的意识、能力和水平。想把事情干好是一回事,能不能干好是另外一回事,尤其要加强干部的判断能力、谋划能力、决策能力、综合施策能力,既要提高业务,更好提高政治素养,还要强化心理素质和意志毅力。

9、领导干部必须将学校的重点工作、关键性工作融入到具体业务工作中一体化落实推进。这是对学校各级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作为干部首先是保证学校整体重点工作的完成和发展目标的实现。上学期的综改会、学生创新管理和就业会、民生工作会、产教融合会、党建工作会、课程思政思想课程研讨会、从严治党工作会是对学校发展目标和顶层设计的又一次细化,必须在今后一个比较长的时期内在学校的各项具体工作中得到体现和遵循。一定要将党代会和内涵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的精神、上学期若干专门会的精神和要求结合“十四五”规划的制定全面落地体现、坚决贯彻落实。学校每个单位和部门要将本部门的发展主动契合到学校的发展中,找准在学校发展中的位置,在支撑学校内涵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实现中达成本部门、本单位的发展。

学校希望尽快召开的人才工作会、学科和科研工作会、本科教学工作会应该是对学校党代会、学校上学期若干工作会提出要求的具体贯彻落实和实施方案,为什么准备工作推进难,就是在准备过程中没有坚决按照学校的意图进行筹备,因而在筹备中扯皮严重、意见不好统一、决心难以形成,本质上是从本部门、本系统出发筹备的思路思想比较多,从学校整体和党代会要求、学校若干综合性专题会议的具体要求及思路领会不够深入、贯彻不够坚决的表现。党代会、若干综合性专题工作会、三个专门工作会是一个有机整体,三个不同的层次,不可分割,不可自行其事,就事论事。希望有关的校领导和部门高度重视、认真领会、抓总体谋关键,结合“十四五”规划的制订尽快召开,以达到用明确、稳定的目标规划、政策措施推动学校本科教学和人才培养、教职工队伍建设、学科和科技服务等关键性工作快速稳定持续发展的目的。切实把一流专业、一流课程的建设落到实处,将产教融合为主要特色的应用型办学模式做实做牢,形成标准和范式。

10、将干部作风转变、政治站位提升、思想认识提高与宜宾校区开好局、起好步结合起来,发挥出干部的中坚作用。建设、管理、使用好宜宾校区是我们共同的责任,探索、发挥好宜宾校区支撑学校整体专业建设、学科建设、队伍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的独特作用是我们共同的任务,不要因为一时的具体管理模式、日常管理工作而影响全局性的战略布局和战略任务,这需要一个探索、尝试、改进、磨合的过程,需要我们相互包容、大度、理解和支持。首先需要提高站位、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和相互间的主动协调与配合问题。

宜宾校区是学校的战略布局,今年招生不是很好,是不是就失掉信心?就受不了被人说三道四?恰恰相反,现在刚招生,考生和家长有疑虑很正常,需要我们在新生入学后把学办好、把学生的服务工作做好,用实事来证明学生们的选择是对的,用事实来证明我们能够办好宜宾校区,这是个考验,这个时候更要充满信心,不能动摇意志。

五、严管厚爱干部的有关措施

1、改进干部选拔任用方式,激励干部的干事创业热情。认真总结近年来干部选拔的经验,在严格执行上级干部选拔任用有关政策规定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完善学校的干部选拔任用方式,拓宽选拔视野、改进考核评价方式,突出德才标准,注重选拔群众认可度高、在实际工作中经受考验、做出实际成绩的干部、探索试行干部能上能下的机制,让能者上庸者下,建立完善干部容错纠错机制,不断激励起干部的干事创业热情。

2、高度重视干部队伍建设和管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履行领导干部管理监督职责。学校党委要专题分析研究学校中层及以上领导干部的工作状况,制定措施,坚决解决干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学校将建立干部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将干部的管理和监督形成合力、落到实处。组织人事、纪检审计、巡察督导都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切实把干部的管理、教育、培训放到制约学校发展的关键性问题上抓实抓细抓出成效。

纪检、审计、组织部、党政办、机关总支及各基层党组织,要切实履行干部监督管理的责任,尤其是组织部、校纪委要担负起具体的直接监管干部的责任,对于日常工作中表现欠佳、群众反映较大、工作成绩较差等方面存在突出问题的干部加强专门监督,在约谈、诫勉的基础上要求限期改进,甚至调整、调离。

3、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强干部培养培训。以学校业余党校为基础组建干部培训教育学院,用机关干部培训班、院系干部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开展党务干部学高校办学办专业知识能力、行政干部学习党务管理知识能力的专题培训,分期分批强迫领导干部学习,考试不合格不过关甚至不上岗,常态化开展针对性校本案例式干部培养培训。对学校中层领导干部开展校本轮训,借鉴“说课”,开展校领导、中层干部结合学校典型管理案例进行剖析的“说管理”、“说服务”活动。有序开展干部校内交叉挂职锻炼活动,实现干部基层挂职制度,每个职能部门的中层干部一学期至少有一名到基层学院或有关服务部门挂职工作、针对性解决问题。

4、加强干部考核力度、创新干部考核方式。加大干部考核范围的覆盖面,以干部的政治站位、工作态度和工作实绩为导向,改进干部考核的方式,创新干部考核模式,进一步完善干部考核办法。机关、院系逐步推行全校教职工、学生评议机关和院系制度,评议靠后的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实行约谈甚至诫勉,不得评优、绩效降低、连续2年排名靠后的主要负责人调整岗位。

5、切实加强年轻干部和新提拔中层干部的教育、管理和培养。加强对近年来新提拔干部的培养教育,在实战中考察和锻炼干部。对新提拔干部年度考核扩大范围、创新考核方式,注重政治站位、思想认识、工作作风、工作成效的针对性考核,对考核靠后的实行约谈、诫勉、离岗教育、甚至调整免职。举办新提拔中层正职及50岁以下中层正职干部校本培训班,举办新提拔中层副职及45岁以下中层副职干部校本培训班,每周不少于一个单元,连续培训三个月以上,通过学校业务党校举办。加强新提拔干部试用期管理,结合工作实绩改进试用期结束时的考察方式,试用期考察有问题、不合格的坚决不转正,甚至免职。

“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学校发展也将步入内涵高质量稳定发展的新时期。面对错综复杂的发展新格局,学校新一届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提高站位、振奋精神、勇挑重担、奋勇向前,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是学校在新的发展时期面临的重大任务。我们一定要全面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和各基层单位领导班子建设,推动学校“从严治党”走向深入,确保各级干部成为带领学校广大教职员工应对学校发展各种复杂局面、迎接各种挑战、凝聚教职工智慧和力量的坚强力量,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不断改进干部作风,不断提高干部能力。希望学校领导和中层干部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振奋精神状态,转换发展模式,开拓进取、创新发展,全力推进学校事业持续高质量发展,为尽快建成四川省应用本科示范校而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

乘风破浪 坚定前行 未来可期

——在2020届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校长 陈晓斌

亲爱的同学们、各位老师、各位家长朋友们:

大家好!

冬日一别,重逢已是仲夏。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我们正常的节奏,令大家缺失了一个近距离与学校告别、面对面和老师一一道别的毕业季。今天,我们又采取线上直播的特殊方式举行毕业典礼。首先,我谨代表学校,向在场的和屏幕前的同学们表示热烈的祝贺,恭喜你们,毕业啦!向辛勤培育你们的老师和家长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多难兴邦,共克时艰。在刚刚过去的几个月里,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经过全国上下和广大人民群众艰苦卓绝的努力,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让每一个人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精神、中国智慧、中国速度和中国力量。充分彰显了我国制度和治理体系的巨大优势。

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大考,全体中侨人以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家国情怀。在这期间,既有逆行武汉的上海援鄂医疗队队员朱祎凡校友,扎根祖国西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毛昱恺校友。学生党员、17报关班李珍喜同学主动承担留校学生服务和健康管理;退伍军人、17机电1班陆健俊主动请缨担任社区抗疫志愿者,为社区防控贡献了智慧和力量,志愿服务480小时……一封又一封的感谢信从祖国各地纷至沓来,大灾面前显大爱、大考之中见担当,中侨为你们倍感骄傲和自豪。

不畏磨难、直面挑战。经此一疫,也让我们看到了同学们的坚毅无畏。你们宅家不虚度、停课不停学,克服各种困难,充分利用假期查漏补缺、充实自己,圆满完成了各项毕业任务,101名同学被评为上海市和学校的优秀毕业生,154名同学考上专升本。你们主动适应云招聘、云面试、云签约的新变化,毅然奔赴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疫情过后的第一个就业的17食品质量班朱子叶同学,与凯茂生物医药签约,在医疗健康行业实践专业知识。17护理班栾馨同学见证了战“疫”,选择留在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工作。这些同学只是我们毕业生中的一个缩影,截至今天毕业生就业率已达到87%。作为非凡的一届毕业生,你们在求知中拼搏、在磨难中奋起、你们收获了理想的工作和学校。用实力回应“最难毕业季”,交出了合格的答卷。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三年来,你们和学校一同成长。去年12月,学校获批本科层次职业院校试点,今年6月10日,教育部正式批准学校更名“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学校成为上海首家也是唯一一所职业技术大学,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不断提高。学校也见证了你们的成长,三年来每年学生获得省级以上奖励200余项,8人获得国家奖学金,你们在挑战杯、互联网+等创新创业大赛上尽展风采。在此,我代表学校感谢大家对学校的支持,我们也将在新的起点上更加努力,让走向社会的你们时刻为母校感到骄傲!

此时此刻,作为校长,我想在你们毕业前再讲三点希望:

一是不忘初心,用信念诠释担当。守初心就是要坚守理想信念。这场史无前例的疫情防控斗争中,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全国人民全力以赴投入这个不见硝烟的战场,凝聚起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强大力量。

在这场伟大的全民抗疫中,我们深刻认识到了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我们深切感受到了全国人民众志成城、万众一心的可贵精神。个人与国家、民族命运从来都是紧紧连在一起的。生在新世纪、长在新时代的你们,要永葆一颗赤诚的“中国心”,坚定信心,不懈怠、不畏难,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展现中侨人的担当。

二是圆梦路上,以勤学滋养人生。突发疫情为传统产业的优胜劣汰和转型升级提供了机遇。5G网络、人工智能、物联网、智慧医疗、移动支付等各种新经济、新产业和新业态的成为重要发展领域,成为未来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点。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勤于学习、乐于学习、善于学习的优秀民族。毕业不是学习的结束,而是全新的学习的开始。希望你们能永远保持对知识的渴求与崇尚。主动更新知识、不断拓宽眼界视野,才能追赶时代的步伐。让持续学习、终身学习成为你们人生永恒主题,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精神追求。

三是历尽千帆,以自信支撑奋斗。今年就业压力大,当你们走出母校,或进入社会或进入继续学习时,希望你们保持良好平和的心态,自信面对生活,理性面对未来。在顺境与逆境的交替中懂得人生,让青春年华在奋斗中的砥砺前行。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通往成功的道路绝不会一马平川,有晴空万里,必有乌云密布;有风平浪静,必有险滩激流。希望你们面对逆境,敢于搏击长空;面对挑战,勇于意气张扬,用自信、自强赢得自胜。处优而不养尊,受挫而不短志,“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努力把顺境逆境都变成人生的财富,在奋斗中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绚丽人生。

回首中侨,情牵万里。今朝别离,心系家国。在毕业之时,在各位开启人生新篇章之际,学校为在座的各位准备了一份礼物,沂河湾畔的土壤和太阳花的种子,它寓意“播撒信仰和理想的种子,培育向上和向善的力量”。只要你们悉心浇灌,终将开出绚丽的花朵。希望大家今后不论身处何地,都能脚沾泥土、仰望苍穹,眼中有诗、心向远方,把青春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追梦人和奋斗者!

母校将继续给予你们关怀和帮助。你们是中侨“不断线的风筝”,母校将用足用好各项政策,为大家接续助力!大家常回来看看,中侨永远是你们的家!

最后,祝全体毕业生健康平安,鹏程万里!

高擎西部红烛的精神火炬

——在2020级学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校长 游旭群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是一个充满喜庆的日子,我们在这里举行开学典礼,用最隆重的方式,见证同学们加入陕西师范大学这个大家庭。在此,我谨代表全校师生向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给全世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也给我们所有人带来了刻骨铭心的共同记忆。面对疫情考验,同学们克服重重困难,以优异成绩考入陕西师范大学。从今天开始,你们将在这里开启全新的求学生涯,度过一生中最美的青春年华。站在人生新的起点上,我希望同学们首先了解你所选择的这所大学,了解她所承载的使命和责任,传承她所蕴藏的精神和文化。

同学们,你们所选择的这所大学,可以说不是各类排行榜上最顶尖的大学,但她一定是一所伟大的大学。之所以伟大,不仅仅是因为她培育了一批又一批太阳底下最光辉、最崇高的从业者—教师,也因为她自建校以来,始终与国家共命运,与时代同步伐,以对国家和人民的赤胆忠诚和无私奉献,铸就了“扎根西部,甘于奉献,追求卓越,教育报国”伟大的西部红烛精神。西部红烛精神是爱国的精神、奋斗的精神、坚守的精神和奉献的精神。

建校76年来,一代又一代陕西师大人在西部这片广袤的大地上,传承、弘扬着西部红烛精神,在办学实践中形成了“抱道不曲、拥书自雄”的学风和“淳厚博雅、知行合一”的校风,这种精神和文化深深地影响着在这所大学求学的万千学子。去年,我到湖南第一师范学院调研,看到湖南一师100多年前的创立师范教育的初衷与办学理念:“国家之盛衰视人才,人才之消长视教育,教育之良窳视师范。师范者,教育之教育,固陶铸国民之模范,造就青年中国之渊泉也。”老一辈教育家对师范教育的认识和情怀深深地震撼了我,终于让我明白了曾在湖南一师任教、毛泽东主席最为敬佩的师长、国学大师黎锦熙先生当初为什么要倡导创办这所大学的前身、陕西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的初衷,也更加使我们深刻感受到今天的师范教育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所肩负的历史使命。陕西师大长期以来,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坚持以师范教育为主业,走特色化办学道路,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栋梁之才,产出了大量享誉海内外的学术成果,为共和国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西部地区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同学们,你们来到大学,大学是什么?大学就是人类精神的高地,是高深知识的殿堂,是名师荟萃的重镇,是成就梦想的舞台。陕西师范大学的教育质量、人文精神、校园环境和生活条件值得你们信赖和享有。你们选择了陕西师范大学,学校会竭尽全力,为你们引航铺路,让你们充分释放潜能、全面发展。在此,我向同学们提三点希望:

一是学识扎实。大学就是围绕学生刻苦学习、成长成才来办教育。学生的第一任务就是学习。特别是在当今时代,知识更新周期大大缩短,新知识、新事物层出不穷,互联网正以改变一切的力量,在全世界掀起一场影响人类所有层面的深刻变革。如果不主动加快知识更新、持续优化知识结构,就没办法跟上时代的步伐。你们来到大学,希望同学们多读优秀传统文化经典、马列经典和专业经典,与经典为友,从历久弥新的经典中洞悉世界、完善自我;重视通识课程的学习,积淀广博知识、培育人文精神、塑造健全人格,更好地掌握事物发展规律,通晓天下道理,学会理性思考;同时注重对专业课程的学习,了解最新学术前沿,掌握学科专业知识,面向实际、深入实践,以知促行、以行求知,以扎实的学识作为立身之本。

二是情怀深厚。孟子言:“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宋代大思想家张载说过:“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延伸。“修身”是涵养家国情怀的基础。爱家尽孝、爱国敬业、担当奉献是我们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亦余心所向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精神有了归属,生命就有了意义。家国情怀和教育情怀从来都是陕西师大人所共有的精神特质。当今中国最鲜明的时代主题,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希望同学们志存高远、德才并重,与祖国同行、与时代同行、与奋斗同行,把激昂的青春梦融入伟大的中国梦,在拼搏的青春中成就事业华章,以深厚的情怀作为立业之基。

三是灵魂高贵。我们的育人初心是什么?是让师范教育回归到塑造灵魂、塑造生命上来,为所培育的人才“注入”高贵的灵魂。在今年的7月1日学校举行的毕业典礼上,有一个毕业生叫肖盛鹏,是一名来自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的公费师范生。他的发言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他说:“北京大学曾给我一次选择硕博连读的机会,在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之后,我放弃了这个机会,选择在基础教育一线任教,这不仅是我作为公费师范生应有的担当,更是母校师大铭刻在我们灵魂中的誓言:西部红烛,为祖国闪耀;师大学子,为中国而教。”这就是灵魂高贵的最好注脚。希望同学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做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道德的人,脱离低级趣味的人,有益于党、国家和人民的人,以高贵的灵魂作为立德之源。

最后,希望同学们在奔跑追梦的道路上,高高擎起西部红烛的“精神火炬”,点燃流淌在血液里的拼搏激情,在这里尽情书写无悔的青春!

谢谢大家!

锤炼求学真本领 开创求知新境界

——在北京林业大学2020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北京林业大学校长 安黎哲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

金秋时节,硕果累累。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共同欢迎6165名本科生、研究生和留学生成为北林大家庭的新成员。借此机会,我谨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向2020级全体新生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欢迎你们成为这座精致美丽校园的新主人!

同学们,在经历了突如其来的疫情之后,你们又经历了过关斩将的重重考验,最终如愿收到了“教科书式”的北林录取通知书。

今年录取通知书的主题为“大觉”,主图案原型取自大觉寺正殿屋脊俯瞰图。大觉寺是什么地方?70年前,时任中央人民政府林垦部部长梁希先生向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建议,希望在全国成立三所林业院校,以支持发展我国的林业事业。1952年10月16日,北林在北京西山大觉寺应运而生。大觉寺既是北林的诞生地,也是新中国林业高等教育的重要发源地。

对北林而言,“大觉”是一道门,无数北林人在此步入林家大院,走进这所全国最高绿色学府;“大觉”是一扇窗,无数北林人在此开启绿色梦想,一幅幅青山绿水的美丽画卷在此展现;“大觉”更是一种使命,无数北林人在此厚植家国情怀,将绿色的希望薪火相传。

从新中国绿色事业蓬勃发展,到如今生态文明思想传遍中华大地,一代代北林人从这里出发,为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挥洒汗水,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奉献力量,为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贡献智慧,更为建设美丽中国不懈奋斗。

同学们,新中国成立之初,北林因国家战略而生;改革开放以来,北林因国家战略而兴;进入新时代,北林必将因国家战略而强。长期以来,北林始终秉承“知山知水,树木树人”理念,践行“替河山装成锦绣,把国土绘成丹青”誓言,为党和国家培养了20余万名栋梁之材,其中包括16名两院院士为代表的一大批杰出科技专家、管理人才和商业精英,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今天,你们即将从这里接过历史的交接棒,为美丽中国建设事业接续奋斗,我相信,伟大的事业将因你们的加入而更具活力、更加辉煌!

同学们,一代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里谈到: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今天,在你们踏入北林校园,开启求学新征程之际,我也想向你们分享北林人求知的三境界,与大家共勉。

第一层境界,“书山有路勤为径”,努力培养“先知先觉”的求学洞察力。

求学需要有勤劳的付出,也需要培养敏锐的洞察力。万有引力和三大运动定律的发现者、著名物理学家牛顿,每天除抽出少量的时间锻炼身体外,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书房里度过的。正是长年累月的刻苦学习,造就了他扎实过硬的理论功底和善于观察的良好习惯,才使得他在发现苹果掉到地上时,敏锐地洞察到所有的东西一旦失去支撑必然会坠下,继而发现任何两物体之间都存在着吸引力,而这引力更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最终总结出了万有引力定律。除此之外,进化论奠基人达尔文、相对论提出者爱因斯坦、《时间简史》作者霍金等蜚声世界的科学家,都是这方面的典范。

同学们,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希望你们在未来的求学生涯里,不畏艰难困苦,全身心地投身到学习中,以扎实的学识作为你们的立身之本;同时,希望你们时刻保持对知识的好奇与渴求,时刻关注国际科技前沿,不断增强学术敏感性和洞察力,争取早日在各自的领域中取得创新性的成果。

第二层境界,“咬定青山不放松”,努力掌握“善知善觉”的求学主动性。

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是流淌在中华民族血液里的文化基因。善于学习、勇于探索是中华民族一以贯之的优秀品质。从《论语》的“朝闻道,夕死可矣”,到《诗经》的“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从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到庄子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从韩愈的“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到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历代圣人先贤坚持“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谱写了浩如烟海的鸿篇巨制,也创造人类历史上唯一一个绵延5000多年至今未曾中断的中华文明奇迹。

同学们,善于学习,就是善于进步。希望你们在未来的求学生涯里,能够学会学习、善于学习,甘于寂寞、勇于探索,做到“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同时,也希望你们坚持学习、愉快学习,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丰富资源不断提升自我,收获人生的成长与进步。

第三层境界,“山登绝顶我为峰”,努力锤炼“大知大觉”的求学真本领。

求学需要有崇高的目标,也需要锤炼过硬的真本领。今年是北林建校68周年。68年来,一大批名家大师伴随着北林从大觉寺一路走来。这其中,有水土保持学科开拓者关君蔚院士,有观赏园艺学科开创者陈俊愉院士,有“三倍体毛白杨之父”朱之悌院士,还有森林培育学科奠基者沈国舫院士、风景园林学界泰斗孟兆祯院士、林业战略科学家尹伟伦院士,等等。他们立志投身新中国林业事业,始终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用毕生精力锤炼了丰富的学识,创造了新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事业中一个又一个创举。老一辈北林人以家国情怀、矢志奋斗和卓越成就铸就了学校厚重的历史底蕴,留给了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同学们,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希望你们在未来的学习生涯中,以老一辈北林人为榜样,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努力掌握过硬的知识和本领,用臂膀扛起如山的使命与责任,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相联系,努力成为一个对民族、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栋梁之材,在永远奋斗中铸就无悔的人生。

最后,祝同学们身体健康,学业有成,在北林留下一段美好的青春记忆。谢谢大家!

新开端 新征程 新希望

——在太原科技大学2019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校长致辞)

时间 :2019年09月02日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家长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秋高气爽、新秀云集,我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在此举行2019级新生开学典礼。首先,我谨代表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广大海内外校友,对新同学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对培养你们的家长和老师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同学们,你们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和理想,我们相聚于此。现在,你们已成为太科大这个大家庭的一分子,你们也有了一个新的身份——叫“科大人”!相遇就是缘分,正如著名哲学家、教育家马丁·布伯所说:凡真实的人生,皆是相遇。每一位来到科大的学子都有着自己的故事,无论是“无心插柳”,还是“坚定执着”,你们与科大的这场邂逅,注定是这个金秋时节最靓丽的校园风景。在这里,你们将与新中国第一所重型机械本科院校相遇,将与一群笃志勤学、砥砺奋进的科大人相遇!

科大是一所具有悠久办学历史的大学。六十七年前,承载着党和国家对壮大民族重工业的期望,学校的前身——山西省机械制造工业学校应运而生。1953年,学校划归中央第一机械工业部领导,更名为太原机器制造学校。1960年,学校升格并更名为太原重型机械学院,是国内第一所重型机械本科院校。1981年学校开始培养硕士研究生。1998年,学校变更为教育部与山西省共建共管,以省管为主。2004年更名为太原科技大学,2005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在国家教育部组织专家进行的教育教学水平评估中被评为优秀,2013年学校晋校校区开始招生,2016年获教育部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支持高校,2017年列入省“1331工程”支持高校,并获全国第二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在近七十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始终以国家重工业对科技和人才的需求为己任,栉风沐雨,砥砺前行,逐步发展成为了国家重型机械行业和重大技术装备领域人才培养、科技研发、产业服务的重要基地。如今,她正在以坐不住的紧迫感、等不起的责任感、慢不得的危机感,抢抓机遇,敢为人先,在寻求变轨发展的实践中探索“科大路径”,奋力开启新时代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建设的新征程。

科大是一所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大学。同学们,我校的校训是:负重奋进,笃行求实。“负重奋进”,首先彰显出的是学校面向重型机械装备行业的那份执着与坚守!我们都知道,重型机械装备行业要为其它行业提供生产资料即“母机”,在整个国民经济产业链中处于先导性、基础性的地位,为重型机械工业发展培养人才是历代科大人不可推卸和一直坚守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其次“负重奋进”也是我们科大人不畏艰辛,砥砺前行,负重而不气馁,屡挫而不言弃品质的集中写照!“笃行求实”中“笃行”体现的是我们科大人不事张扬,讲究实干,务实守拙,脚踏实地践行着对振兴民族工业的庄严承诺;“求实”则展现出科大人始终秉承“工程蕴于实践”的理念,注重实践、勇于创新,始终肩负着为祖国培养品行忠实、作风踏实、功底扎实的高素质人才的重大使命。经过近七十年的积淀磨砺、薪火相传,“负重奋进,笃行求实”业已成为科大人持续前行、勇攀高峰的强大精神动力。如今,太重、徐工、柳工‥‥‥等我国装备制造业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迈进的时代强音里,都能看到、听到科大的优秀学子,他们低调务实,迈出的每一步却坚定厚重,他们专注守拙,在自己的园地里精耕细作、精益求精,他们在改革潮流中展示出我们科大人独有的“科大气魄”!

科大是一所具有卓越办学品质的大学。学校始终坚持人才培养的根本使命,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经过近七十年的发展,现已成为一所以工为主,文理科为两翼,装备制造主流学科特色鲜明,九大学科门类协调发展,博士、硕士、学士多层次教育合理衔接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现有专职教师1190余名,拥有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青、三晋学者、三晋英才等一大批优秀人才;近十多年来我校毕业生就业率稳居全省高校前列;学校累计为国家输送各类人才12万余名,以徐工董事长王民、太重董事长王创民、设计了三峡工程大型起重机的太重高工顾翠云、研发了高原型特种装载机、并获国家奖的柳工集团高工谢萍等为代表的诸多校友已成为我国装备制造业管理和科研领军人物,奠定了学校在行业的地位和声誉。如今,学校正紧密对接区域转型需求,昂首走在创新型、特色化、内涵式的发展道路上,以服务求生存,以贡献求发展,以创新求突破,奋力在服务转型的征程中体现出“科大担当”!

同学们,今年是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70年砥砺奋进,我们的国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无论是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还是在世界历史上,这都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对我们科大来讲,今年亦是我校发展里程中注定要载入史册的重要一年。学校的新校区经过几代科大人的不懈努力,今年终于正式启用了,困扰科大发展的难题得以破解,圆了几代科大人的梦想。今年有部分新生首批入驻了新校区,能够在最美的年华相逢最伟大的时代,能够在崭新的校园拥抱伟大的时代,你们成为了幸运的亲历者和见证人!

同学们,从高中步入大学、从大学毕业到研究生深造是你们人生新的开端,在未来的岁月里,科大将陪伴你们走过三年、四年、七年甚至更长时间,大学是人生的黄金阶段,它会影响你未来发展的十年、二十年、四十年甚至一生。那么,如何找到一种“打开大学的正确方式”,在新的征程中持续奔跑、筑梦追梦,全方位丰富自己、武装自己、提升自己,为将来步入社会、奉献国家做足准备、打牢根基,这是摆在你们面前的一道必答题。就此,我想与大家分享一些自己的感悟。

一是要回归勤学苦读之“常识”。教育部陈宝生部长曾强调指出,学生的第一任务就是读书学习,要读“国情”书、“基层”书、“群众”书,读优秀传统文化经典、马列经典、中外传世经典和专业经典。我们每一名同学都要自觉回归到刻苦读书学习的“常识”上来,通过读书学习,更好地认识世界、了解国情民情,掌握事物发展规律,通晓天下道理,以知促行、以行求知,求真学问、练真本领,立志成为有理想、有学问、有才干的实干家。我记得《人民日报》、共青团中央等微信曾发文《沉睡中的大学生:你不失业,天理难容!》,文章痛批一些大学生“上课时,不是发呆、睡觉、就是玩手机,课余生活只有吃零食、看剧、沉迷游戏。图书馆里没有你的身影,运动场你更是从不迈进去……”,这为我们敲响了长鸣的“警钟”!——“明明一同起跑,却走向了不同的人生旅途”。同学们,考上大学说明你们都很优秀,但人生的关键跑道才刚刚开始,大学阶段决定着你未来的人生走向,千万不要虚度了大学的光阴,要做那个跑到最后、笑到最后的人。希望你们不要辜负党和国家的期望,不要辜负青春大好时光,全身心回归到勤学苦读的“常识”上,不做《人民日报》痛批的浑浑噩噩的佛系青年,争做心有笃守、积极进取、与时俱进的新时代有为青年,在大学阶段明确和完善自己的人生规划,在科大这片沃土上走出自我、走出精彩,力争为社会、国家、民族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是要牢记科学报国之“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的两院院士大会上强调指出:“历史告诉我们一个真理:一个国家是否强大不能单就经济总量大小而定,一个民族是否强盛也不能单凭人口规模、领土幅员多寡而定。近代史上,我国落后挨打的根子之一就是科技落后。”我校作为一所以工科为特色的高校,学校创办的初衷就是为新中国重工业发展培养亟需的高科技人才,学校首任校长支秉渊先生为实现“实业救国”的梦想贡献了毕业精力;一批老教授一辈子潜心育人、献身科研,在大型冶金机械、锻压机械、起重机械等领域创造了十余项中国第一,获得了多项国家级科技奖励,成为享誉行业的专家学者;去年,我校机械工程学院院士团队研制的世界首台全液压滚切剪获得山西省科学技术发明一等奖和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发明一等奖;我校电子信息学院团队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研究所联合研发的机器视觉太阳能硅片碎检系统也成功应用于国内多条太阳能电池生产线上……坚持问题导向,强化科技攻关,提升我国装备制造业国产化水平,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我校广大教师和科技工作者重要而光荣的使命,当然这也是在座大家的努力方向。大国制造源于大学品质,大学品质始于学子匠心。亲爱的同学们,你们既然成为了科大一分子,就要融入科大文化、传承科大精神,立志科学报国,以老一辈学人和老师们为榜样,既要有脚踏实地的“底气”,又要有开拓创新的“锐气”、敢为人先的“勇气”;既要有刻苦钻研的“干劲”,也要有持之以恒的“韧劲”、争创一流的“拼劲”,胸怀报国为民的理想追求,发扬不懈创新的科学精神,勇攀科学技术高峰,为推动我国科技进步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三是要勇挑伟大时代之“重任”。“低头拉车”莫忘“抬头看路”,作为一名当代青年学子,我们不仅要走路“看路”,更要不时望一望头顶的“星空”。同学们,你们身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身处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伟大时代。现在,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当你们二年级的时候,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的目标;当你们三年级的时候,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将迎来百岁华诞。时代呼唤担当,民族振兴是青年的责任。鲁迅先生曾说,青年“所多的是生力,遇见深林,可以辟成平地的,遇见旷野,可以栽种树木的,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的”。然而,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作为最具活力的科大人,亲爱的同学们,希望你们珍惜这个时代,担负时代使命,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时刻铭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抱负与责任,让青春在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广阔天地中绽放,让人生在实现中国梦的奋进追逐中展现出勇敢奔跑的英姿,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同学们,今天你们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成就未来的自己。有一句网络流行语是这样说的:“不论未来的你是什么样子,但此刻你努力的样子,真的很美!”这句话送给所有的新生们,祝愿你们在科大度过美好的青春时光。让我们携手奋进,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

谢谢大家!

2019级研究生开学典礼讲话稿:精勤求学,矢志报国

杨丹

日期:2019-08-26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

大家上午好!

蓉城秋锦,玉垒晴云,成都迎来了又一个美丽的季节。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西南交通大学2019级研究生开学典礼。

首先,我谨代表王顺洪书记、代表交大全体师生员工对来自五湖四海的新同学表示最热烈的欢迎!欢迎怀揣“复兴号”录取通知书的你们成为百年交大的一员,肩负起交通强国和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作为交大第66任校长,我比你们早报到一个多月,也是一名“新交大人”。你们是我迎接的第一届学生,对我来说有特殊的意义,欢迎你们!

在123年的办学历程中,交大始终坚守大学使命,服务国家战略需求,面向国际学术前沿,形成了“竢实扬华、自强不息”的交大精神和“严谨治学、严格要求”的“双严传统”;培养和造就了以茅以升、竺可桢、林同炎、黄万里等为代表30余万栋梁英才;师生中产生了3位“两弹一星”元勋、61位海内外院士和24位国家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改革开放以来轨道交通领域产生的院士几乎全部出自我校。你们应当有理由对自己成为一名交大人感到自豪,也应该有信心对自己的未来充满期待!

同学们,即将开启的研究生阶段是你们学术生涯的一个新起点,作为一名研究生,学术探索和研究是你们的天职。你们当中的一些人,或许从现在开始,就会终身与学术相伴。在这里我结合自己的经历,和大家分享一些感受。

1928年,唐、平、沪三所交通大学再次合并,成为“交通部”“直辖交通大学”。随即交大提出了 “精勤求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的校训,并沿用至今。十六字校训中,被摆在首位的“精勤求学”其实就是指向如何做学术这一重要命题。在我看来,“精勤求学”这四字其实就是我们做好学术的“四字诀”。

精,在于专注执着,精益求精。

科学研究不是“临时工”,而是“长工”,需要方向目标明确,痴心不改,追求极致。科研的本质是一种理念,是一种信仰。著名物理学家丁肇中曾说过,“我认识很多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这些人的特点是——专注于一件事情。专心非常重要”!《专注:把事情做到极致的艺术》的作者亚当·格雷萨认为:只有一次专注一件事,才能在充满干扰的世界,不浪费人生。专注并不是限制住视野,偏执一方,其本质是剪掉那些不必要的“枝丫”。专注更多的时候是做减法。花长时间把一件事做到极致,远胜于把一万件事做得平庸。“两弹一星”元勋朱光亚、数学大师陈省身,他们的人生信条都是:“一生只做一件事”。全国2019最美科技工作者,我校1984届校友徐恭义2018年荣获第35届国际桥梁大会“约翰·罗布林终身成就奖”,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国人。他30多年来一直坚守“建造一座留存永世的桥”的信念,爱桥如痴、潜心钻研、精益求精,设计了50多座特大型桥梁,助推中国桥梁设计走向新高度,为实现桥梁强国做出突出贡献。

勤,在于勤勉不怠,持之以恒。

业精于勤,荒于嬉。“勤”字在古汉语中有“格外用力”的释义,引申到读书做学问,就是希望大家有刻苦努力、不畏艰难、见缝插针、锲而不舍的“钉子精神”。中国古代读书人“头悬梁,锥刺股”、“凿壁借光”的故事是对“勤”字最生动的写照。老校长茅以升曾说过,“开发自己的智能,‘勤奋’二字最是紧要。人的天资是有差别的,但勤奋比天资重要得多”。大家可以计算一下,我们一天能真正用于静下心来做学术的时间有多少,大量的时间是不是消耗在刷抖音、刷朋友圈中。努力一天不难,难的是十年如一日的勤奋。这也是最终只有少数人能成功的关键原因。华罗庚一生致力于数学的研究、应用和普及工作,是享誉世界的数学家。但是,大家可能有所不知,华罗庚初中毕业后因家贫辍学,他将做工之余的一切零碎时间都利用起来学习。正是这种坚持不懈、刻苦勤奋的精神,让他从一个初中毕业生成长为一个伟大的数学家。他以其行动告诉我们: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求,在于敢于质疑,勇于求真。

在专注执着、勤勉不怠的基础上,我希望你们学会“质疑”和“求真”。科学是探求真理,科学研究的过程是求真的过程。每一个重大的科学突破,往往是从对旧理论的质疑和挑战而始,经过激烈的、甚至是漫长的争论和冲突,最后走向颠覆和革新。因此,敢于质疑,善于提出问题是研究的前提。通过学会质疑掌握批判性思考的技巧,在自己所研究的领域凝炼出 “真问题”、“科学问题”,是研究的重要基础,也是研究生需培养的重要能力。西方科学哲学最重要的学派之一——批判理性主义的奠基人英国哲学家波普曾说:“问题激发我们去学习,去发展知识,去实验,去观察。” 对疑问的探索是我们求真的动力,但光有疑问还不够,还应该主动去解决疑问。伽利略挑战了亚里士多德,证明了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袁隆平突破了国外经典理论,让水稻长在贫瘠的盐碱地中。人类文明史上,几乎所有划时代意义的发现和创造,都是在质疑和探索中实现的。

学,在于融会贯通,大胆创新。

只有在自己专注的领域具备超常的定力耐力,在艰难困苦中砥砺奋进、持之以恒,敢于大胆地猜想和质疑,才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有所突破,最终学有所成,研有所得。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讲到治学的“三重境界”,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说的就是学的最后一重境界——顿悟。顿悟是对所研究问题的总结,是总揽全局、融会贯通后电光火石间形成的独立思考和综合判断。创新往往就在“顿悟”的一瞬间产生。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用毕生的精力对抗疟疾。为了找到能够治疗疟疾的药方,她带领课题组先后调查了2000多种中草药制剂,选择了其中640种可能治疗疟疾的药方,进行了数百次试验。在屡试屡败的挫折中,她通过一部接一部地翻阅古代医药典籍,在传统医学里找到了破解的灵感,最终发现了治疗疟疾的特效药物——青蒿素。她的成就改写了人类治疗疟疾的历史,极大地降低了全世界疟疾患者的死亡率。

同学们,以上就是我与大家分享的“精、勤、求、学”四字诀!然而,这只是如何治学,殊不知,治学既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治学必讲初心,恰如“水有源,故其流不穷;木有根,故其生不穷” 。只有牢记为什么出发,才能知道要去哪里,能走多远。那么,为何要治学?从事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又是为了什么?

我想,不同的同学肯定会有不同的回答。是因为发自内心的兴趣和热爱?还是仅仅为了找个“好工作”?……无论大家的初衷是什么,从今天起,我希望大家把“国家”装在心里,因为“一个人的理想志愿只有同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相结合才有价值,一个人的信念追求只有同社会的需要和人民的利益相一致才有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感情,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同时,他也对广大青年提出殷切期望:要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胸怀理想、志存高远,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并为之终生奋斗。学术问题研究无大小,于细小处也可见真知;学术格局却大有乾坤,志存高远者方显本色。“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青年是国家、民族的未来和希望,交大学子应当心怀“大我”,精勤求学,矢志报国。

交大诞生之初,国家尚处于风雨飘摇、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在抗日战争的艰难岁月里,学校多次迁徙,筚路蓝缕,弦歌不辍,无论如何艰难困苦,交大人一直不忘弘文励教、交通天下的使命。在办学历程中,有无数交大人,为国家的独立、发展和富强奉献了生命、青春和热血。从创办第一天起,学校就一直与国家民族命运紧密相连。从学校第一位共产党员田玉珍到“不复原桥不丈夫”的茅以升,从跨过鸭绿江的抗美援朝工程队到3位“两弹一星”元勋,西南交通大学红色基因代代传承。无数这样的校友,他们为报效祖国、服务人民而立志求学,矢志不渝,值得学习。

同学们!

今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五四运动100周年,澳门回归20周年,我们每一个人的命运都与大时代紧密联系。《尚书》有云:“功崇惟志,业广惟勤。”不论是国家民族的振兴,还是个人事业的成功,都离不开两个必备条件:一是立志高远,二是精进勤勉。青春正当时,时机无限,我衷心希望在今后学术探索的道路上,诸位能秉承 “竢实扬华,自强不息”之精神,做硬核研究者,不做佛系“研究僧”;继承和发扬交大优良传统,切实担负起交通强国和科技兴国的时代责任;怀精勤求学之心、守矢志报国之志,在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道路上开创自己的精彩人生。

最后,再次欢迎同学们加盟交大,祝大家学业有成,前程似锦。

谢谢大家!

梦想始于成工 青春献给祖国

——在2019年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成都工业学院校长 严余松

2019年6月26日

同学们、老师们、家长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九洲满池菡萏,红楼数朵蓝楹。在这热烈的夏日,成都工业学院2019届的全体毕业生,即将乘风破浪、踏上人生新征程。今天,我们隆重集会,以简朴的庆典,看多娇江山、抒惜别情怀,共同见证你们这一人生重要时刻!在此,请允许我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向同学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向辛勤养育你们的父母、悉心教导你们的老师,以及始终关心和帮助你们成长的朋友,致以真挚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同学们:你们是祖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追梦人!

回首来路、思绪翻涌。与时俱进、意志如山。

几年来,你们仰望十九大旗帜高高飘扬,深切体会到中国共产党人怀抱初心和使命,创造了一系列历史性成就,带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你们为越来越清晰的中国梦无比振奋。

你们淘尽四十年滚滚浪潮,强烈感受到各行各业的建设者用行动铸就伟业,从希望的田野,到大海般的世界,从科教兴国到科技创新,你们为越来越壮阔的中国改革开放巨大成就内心激荡。

你们见证母校本科建设日新月异,积极投身新一代成工人根植地方、魂在应用、产教融合、转型发展的宏伟事业,无论是创办成工富创、还是跻身菁蓉小镇,你们为学校的腾飞倍感自豪。

同学们:你们是母校建设地方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推动者!

回顾过去,青春扑面。与校同行、成果斐然。

几年来,学校延续强大的应用型基因明确办学定位,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初心,作为转型发展的强大动力。把握百年建设基础,明确三个发展逻辑,奠定四项建设基础。坚持“以本为本”“四个回归”,努力争取,抢抓发展机遇。

跟随这个初心,你们以勤学励志好青年薛应花、笃学善思好青年李超林为代表,争获国家励志奖学金、勇夺各类学科竞赛大奖、赢得硕士学位攻读资格。你们手脑并用、学做合一。无初心,不成工!无奋斗、不青春!

几年来,学校破解体制机制障碍的勇气结出硕果,改革创新取得实效,形成了对接地方产业链的学科专业体系,实践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了校企合作新模式,建立了“厅委共建”产教融合新机制,应用型特色院校建设声誉鹊起。

发扬这一特色,你们以创新创业好青年尤晨啸为代表,创办机器人协会战队、萤火梦工厂,创办成都萝卜头、四川乐涵创客公司,成为中国机器人教育联盟城市理事会理事,拥有多项发明专利。你们坚持不懈、奋勇拼搏,艰苦创业。无应用,不成工!无创造,不青春!

我提议,我们以热烈的掌声,致敬同学们闪亮的青春!

致敬百年成工奋斗的青春!

同学们:你们如此生逢其时、恰逢其世。

你们生在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新技术普及的年代,你们生在社会急剧变革和发展的时代,你们生在祖国快速崛起的时代。风起云涌、瞬息万变。

你们生在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的时代,你们生在社会分工日益细化的时代,你们生在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的时代。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于此时光飞逝、骊歌初起,面对这样的时代,站在即将送别的路口,作为你们的校长、老师,我想提三点希望,与大家共勉。

——以对祖国深厚的情感浇灌高远的理想信念。

同学们,无源之水,立见其涸。无本之木,立见其枯。

祖国是我们安身立命的根源,爱国主义是我们追求远大理想信念的鲜亮底色。

爱国主义,是青年学子在百年前的北平天空下,喊出的那句“还我青岛”。是青春母校在一个世纪前国家危难时,立下的“实业救国”建校誓言。是优秀校友苟悦彬,“胸怀报国志,不问家与身”,以30岁的生命牺牲在重庆渣滓洞的不屈。是优秀校友沈祖华,勇赴艰难、恪尽职守,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殉职的壮烈。是爱国者们在民族存亡之际、战火硝烟年代、和平建设时期永不褪却的生命底色。

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先贤,永远擦亮个体生命的底色。以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感滋养内心,坚定对理想信念的追求。以浓烈的爱国主义情怀拥抱新时代,在建设富强祖国的伟大事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以对品德不懈的修炼锻造深刻的真知灼见。

同学们,幼而学之,壮而行之。终日乾乾,自强不息。

道德是我们净化灵魂的护卫,坚韧意志是我们实现高远志向抱负的坚强屏障。

高尚情操,是青年陈毅屹立梅岭生出的视死如归的豪情。是百年老校身处沧桑沉淀的“朴实”校风。是优秀校友刘荣富,身残志坚、力挽狂澜,将濒临破产的小企业发展为我国家用柔性电热取暖器具行业主导企业的“彩虹之路”。是优秀校友余光银,穷且益坚、吃苦耐劳,在野菜薯根清汤里砥砺的“贯日长虹”。是革命者们在命运沉浮中难以磨蚀的坚强屏障。

希望同学们努力效仿模范,始终筑牢良知的屏障。以纯粹的思想道德境界教养性情,坚守做人做事的底线。以过硬的思想政治觉悟迎接伟大的新使命,在不断的自我完善中散播人性的芬芳。

——以对时代无畏的担当直面永恒的艰辛备尝。

同学们,千丈之松,栋梁股肱。济河之舟,砥柱中流。

责任是我们成长成才的动力,艰苦奋斗是我们永葆不老青春芳华的秘方。

敢为人先,是历代学子薪火相传,推动地方产业、行业、企业进步的勇气。是今日成工抢抓机遇、产教融合、转型发展的定力。是优秀校友陈春善,投身军工,在贵州穷山沟里一干25年,成为边陲优秀儿女的执着。是优秀校友王亮,经历强烈的高原反应、草原沼泽、无人区、地方恶势力威胁等困难,完成黄河万里行,真实报道黄河两岸严峻生态问题的担当。是奋斗者们在前进路途中充满激情的眺望。

希望同学们发奋继往开来,永远富有勇于担当的犀利。以不懈的艰苦奋斗精神涵养人格,坚持以天下为己任,以务实的任重致远才干践行宏伟的中国梦想,在追梦的时代洪流中凝聚爆发出青春最壮丽的回响。

同学们:此地孤蓬万里征!在这9102年,我们将要挥手说声再见!

请记住秋日轻寒中的图书馆、春夜喜雨里的实验室。夕阳西下,体育场的看台在你们的坚韧步履中沉默陪伴。日影婆娑,九洲湖的锦鲤在你们的晨读声里嬉戏睡莲。允明楼外的夜雨、德五楼顶的晨风,考研的坚毅、求职的从容。

请记住综合实验楼、实训与创新大楼拔地而起、壮观清新,陈毅纪念园灰砖木门、古朴淡定。大家的餐厅冒菜半碗、致远居里如豆孤灯。宿管阿姨的可爱、后厨师傅的腼腆,保洁大姐的勤劳、保安大叔的威严。声名远播的网红打卡地、荷花池畔的长枪短炮,师生服务社区的前沿阵地、一街之隔的成工新邨。

请记住“奔腾杯”“陈毅杯”。肃穆的国旗护卫队、亲切的校史讲解队。腾空而起的无人机、呼啸而过的卡丁车。

去岁本科教学合格评估,你们面对一丝不苟的教育部专家,沉静坦然。那年全国新建本科院校联盟会场,你们服务600多位高校领导和教师,严肃活泼。志愿者们灼热的思索与震动回荡在“三下乡”期间,彭妈妈与知爱社员们念念不忘矢志脱贫的凉山。还记得22岁的莫阳、尼玛的夏天,弘毅广场上,你们共唱《我爱你中国》热泪满眼!

难忘母校情、同窗谊、师生恩!

难忘鹃城夜色如水、成工青春不悔!

2019届毕业班同学们:

你们相知于年少,道别于初长。我相信,天南地北、海角天涯,你们必定心系祖国、心系郫都、心系母校!

我们相识于仲秋,离别于盛夏。我深知,饮水思源、酌古沿今,你们终将思念家园、思念同学和老师!

愿你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实现自身的价值,做实业兴国、产业报国的成工人!

春风吹拂十里,火车驶向云外。此去将来,你们的牵挂,我们必以意念回复。我们的期盼,你们要用满分官宣。

衷心祝愿同学们一帆风顺、一路平安、一往无前!

谢谢大家!

共商、共建、共享惠经院更加美好的明天

——在2019年学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校长 肖建彬

2019年3月1日

老师们、同志们:

上午好!

新春伊始,万象更新。今天,我们召开2019年学校工作会议,总结2018年度工作情况,布置2019年学校工作,隆重表彰在2018年度取得优秀业绩的单位和个人。在此,我谨代表学校董事会、党政领导班子再一次给大家拜年,祝大家诸事顺利,龙马精神,以新姿态开创新局面,夺取新业绩。

我的讲话分为三个部分:

一、2018年工作回顾

2018年,学校在上级部门领导的关怀下,在董事会的正确领导及全校上下的共同努力下,以党的十九大、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创新创业年优质校建设为总任务,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充分发挥学校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凝心汇智,开拓创新,各项工作成绩斐然。学校相继荣获“广东省征兵工作先进单位”、“中国民办教育百强”以及“广东省高校平安校园创建达标学校”称号。学校军鹰国旗护卫队在2018年广东省高校国旗护卫队竞赛中获一等奖,荣膺广东省“十佳护旗方队”称号。组织部组织开展善行100募捐活动,跻身全国高职高专第一名。档案室被惠州市妇联授予“惠州市巾帼文明岗”称号。

(一)强化政治引领,凝心聚力促发展奏实效

大力开展“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活动,把思想政治教育和宣传工作融入教育教学和文娱体育活动中去,厚植政治理论根基,创新思想宣传方式,浓厚的文明和谐气氛充溢校园。

开展对标争先活动,实施“双带头人”工程,建立了9个双带头人工作室。意识形态和政治安全工作注重引领、因势利导、严明纪律,防患于未然。召开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专题研讨会暨思政工作创新发展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印发《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工作实施方案》《学校思政课改革指导意见》,积极践行三全育人理念,形成“十大育人体系”教育格局。成立以党政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思政课改革领导小组,建立三支队伍,即理论队伍、骨干队伍、全员队伍,抓好思想政治课、综合素质课、各类专业课三类课程。对思政课师资队伍、教学内容和方式进行全面改革,增强思政教育亲和力和吸引力。扎实开展校长、党委书记、总支书记和院长为学生讲好思政第一课活动,举行升旗仪式暨国旗下的讲话,培养大学生爱校、爱家、爱国的高尚情怀。组织全体教师面对国旗进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宣誓,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建立惠州市中共党史宣传教育实验基地,与惠州市红色文化促进会合作开发惠州本土爱国主义教育读本,由宋秀杰、姚立锋、刘威合著的《百年志士家国情》经中宣部、中央统战部、中国新闻出版总署审核通过,已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并列入学校校本教材。邀请惠州市讲师团邱国耀团长进校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辅导报告,提高师生对《宪法》知识的理解和把握水平。开展庆祝“三八”妇女节教职工趣味运动会、“学院杯”乒乓球团体赛、“HEBA”学生篮球联赛、科技文化节、“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宣传海报设计大赛、5.25大学生心理健康节、“世界读书日”纪念活动、学习新思想千万师生同上一堂课活动等多姿多彩的活动,丰富师生校园文体生活。开展系列精准扶贫工作和大学生助力精准扶贫三下乡专项行动有声有色。各单位干部教师通力合作,高质量完成惠州市民办教育协会第三届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17年表彰大会、民办教育新法新政精神解读培训会、惠州市民办学校党建工作现场推进会、惠州市大中专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宣讲会等12场高规格、高要求的大型活动,工作效果突出,提升了学校的美誉度和影响力,受到上级领导高度肯定。

创新宣传工作机制,讲好惠经好故事。加强学校新闻中心和新媒体中心建设力度,“掌上惠经”、“惠州经济学院团委”公众号多次入围全省高职高专院校十强。与惠州电视台、惠州日报、南方日报、中国新闻社等知名媒体共推出深入宣传我校的新闻40余篇,联手惠州市广播电台开展“亲亲校园”播音节目合作16次,受到社会好评。加大对信息工程学院薛晓萍团队、广东省第四届高校青教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张双老师、军鹰队等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弘扬正气,倡导正能量。张少鑫同志荣获“征兵工作先进个人”称号,军鹰队成员丘家和入选“全国十佳标兵升旗手”。李金坤教授撰写的《胸怀“六心”铸师德》一文,在“论道教育”全国征文大赛中荣获二等奖。

(二)强化内涵导向,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2018年,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教学信息化建设,创新课程教学评价方式,内涵建设水平迈上新台阶。

1.推进改革,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各二级学院根据市场需求和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需要,制订2018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实现了课程有标准、教学有项目、实施有效果。召开省级重点专业、校级品牌专业建设项目评审会议,邀请校外评审专家对我校省级重点专业建设项目和校级品牌专业建设项目进行评审指导,进一步凸显专业特色。落实公共课教学改革,构建公共课特色教学新模式。对35门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进行中期检查,推动改革项目建设任务落地。潘小燕副院长主持的资源库《英语语音》建设,受到同行领导称赞,被推广到省内同类院校中。打造习讯云顶岗实习管理平台,实现实习精细化管理,2015级共28个专业学生参加实习,学生顶岗实习率平均值为99%,实习专业对口率平均值为96.7%,比2014级同期整体的实习率提高8.5%。推进实训室开放,为学生提供开放的实操环境,提高仪器设备和资源的利用率。在第三教学楼西的26间教室加装摄像头,实现与广东省教育考试院考试指挥中心的互联互通,顺利达成标准化考点第三阶段建设目标。汽车与机械工程学院倾力打造“惠经1号”八座电动观光游览车,圆了惠经院造车梦想。推行教师大办公室办公,凝练校园文化,提高办公效率。推进校内信息化教学资源库建设,全程服务校内信息化教学比赛,丰富校内教学视频云平台建设。深化学院制改革,2018年,增设四个二级学院,即旅游学院、体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文基础学院。

2.以赛促教促学,各类大赛取得硕果

组织教师参赛成果丰硕。参加2018年广东省高等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取得好成绩,教师作品共获得8个二等奖、5个三等奖。器乐类团体节目《我家在中国》(葫芦丝—时装舞蹈)参加第五届“春城杯”国际音乐、舞蹈、服装邀请赛,夺得本次大赛的金奖,艺术编导朱莉老师荣获“德艺双馨奖”。我校在广东省“巾帼心向党 建功新时代”群众文艺作品网络征集活动中喜获三等奖。曲建国教授在首届全国高校“教授杯”乒乓球比赛中获得男子双打第三名、单打第五名的佳绩。图书馆莫杏梅、张凤银等老师获广东省高职、民办院校图书馆“博看杯”读书月活动方案成功案例二等奖和最佳创意奖、整体方案优秀奖。教师参加广东省第四届高校(高职)青年教师教学大赛共获得1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其中建筑工程学院张双老师以土木与交通竞赛小组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晋级总决赛,学校再次获得广东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优秀组织奖。广东省第四届高校(高职)青年教师教学大赛教师获奖情况如下表:

指导学生参赛成绩喜人。学生参加2017-2018年度全国、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类获奖项目16项,其它类技能大赛获奖项目51项,职业规划类大赛获奖项目1项,学工类获奖项目29项,大学体育类获奖项目17项,美育类获奖项目5项,共计119项,其中,获得一等奖21个,二等奖42个,三等奖56个。例如,参加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会计技能”赛项,我校学子作为广东省两个代表队之一,荣膺大赛三等奖;参加第十三届广东大中专学生校园文体艺术节各类竞赛项目取得优秀成绩,共获2个一等奖,3个二等奖,若干个优秀奖。参加2018年广东省大学生五人制足球联赛,荣获男子丙组第一名;参加2018“农行杯”广东省大学生田径锦标赛,我校田径队获丙组团体总分第四名,等等。

3.实施“强师工程”,教师队伍建设有新突破

以职称、定编定岗定责(以下简称“三定”)为人事制度建设的切入口,以人才引进和培养为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构建教师发展和激励机制,理顺机构职能关系,提高管理效益,取得显著成效。完成15个职称评审制度文件,组织对学校45位教师开展职称评审,其中13人晋升副高职称,18人晋升中级职称,14人晋升初级职称;另外,对有突出贡献而资格条件略有差距的教师破格聘任专业技术职务,其中,1人被聘为教授,6人被聘为副教授。“三定”工作启动后,经过学习调研沟通和信息整理分析,完成“三定”方案。师资培养多措并举,成立教师发展中心,积极承担广东省高校教师发展中心下放的教师岗前培训工作。做好高校教师岗前培训管理系统管理,采集青年教师培训信息,申报培训实施方案。拓展人才引进渠道,组织相关二级学院领导赴河南、湖南、广西、广州等地参加5场现场招聘会,2018年,新聘教职工63人,其中专任教师33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学位)的教师16人。持续抓好国内访问学者项目、国家级省级培训项目、教师参加社会实践项目以及网络培训工作的组织落实,选派教师参加省级培训31人次,参加清华大学管理干部研修班培训19人,参加社会实践活动32人,选派国内访问学者6人,赴德国、日本短期学术交流4人,参加江浙地区五所院校考察学习11人,学校岗位培训项目参训教师44人。去年,陈文焰老师荣获南粤优秀教师称号。

4.打造科研新平台,教师教学科研能力显著增强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整合优化学科优势及科研资源,正式启动校级科研团队申报工作,不断打造教师科研新平台。2018年,教师发表学术论文共计300多篇,其中被EI收录6篇,北大核心4篇。组织申报高级别科研课题立项29项,其中省部级以上项目14项。各级各类课题结题43项。主(参)编教材25部,专著1部,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和软件著作权登记共25项。2018年,学校横向科研课题26项,较2017年增加12项,增长率为86%;横向技术服务到款额79.34万元,比2017年增长22.74万元,增长率为40%。在学校范围内开展跨学院、跨学科、跨专业的科研团队建设工作,2018年,学校共组建了管理学、计算机科学和软件技术、机械工程等5大类18个科研团队,确定各团队近期科研重点领域,并组织共18项团队研究项目的申报、立项工作。扎实推进创新强校工程,学校获2018年高职院校“创新强校工程”奖补资金90万元。薛晓萍教授主持的“惠州市物联网信息技术实验室”科研项目,首获惠州市财政300万元资助。薛晓萍教授与旭日集团联合申报2017年度“蓝火计划”产学研联合创新资金项目获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立项。计算机应用专业现代学徒制项目被省教育厅立项。图书馆3篇教师论文分别获得全国高职高专馆长论坛二等奖,中国高职图书馆发展论坛(2018)三等奖,中南六省(区)高校图书馆学术年会征文三等奖。“惠经科学技术协会”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批复成立,同时,我校以成员单位加入广东省高校科协联盟和广东省“乡村振兴”联盟。

(三)强化协同创新,校企合作和国际交流有深度

整合学校与政府、企业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以及与境外、国外高校之间的协同创新资源,提升合作育人层次,打造多元多维度的校企合作范式,不断提高合作育人质量。以创新创业为抓手,引进旭日集团、索尼公司、TCL、日本GS有限公司、工智精益、苏宁易购、盘古集团、卡斯自动变速波箱专修公司、广东金力变速科技、恒毅盛模具(注塑)等合作企业与行业团体,以实训中心、技术研发中心、服务中心、研发项目等多种形式入驻学校,积极开展科技开发、社会服务和合作育人,打造具有特色的科技创新与社会服务高地。

密切与印尼总统大学、泰国博仁大学、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学、台湾岭东科技大学、日本京都西山短期大学等境外高校合作办学,开展教育教学交流项目,成功承办“首届台湾高校学子惠州行暨篮球友谊赛”,派遣三名教师暑假赴德国代根多夫应用技术大学学习,组织学生赴台交流学习。协助广东省民办教育协会完成全省民办高校信息通讯录工作,完成2018年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状况共八个模块的填报工作。派送一名学生赴美参加带薪实习项目,一名日语专业学生赴日本进行教育实习,一名国际班学生赴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学深造。开展日本酒店技能实习项目前期工作和风险评估。刘佩玉同志荣获“2018年广东省民办教育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

(四)强化创新创业,招生就业工作和社会服务有新拓展

招生就业和双创工作成绩可圈可点。2018年新生报到人数创历史新高,报到率为75.8%,在全省民办院校中排名升至第11位。毕业生最终就业率超过98%,各专业平均对口率达69%,毕业生薪资有较大幅度增加。组织举办大型校园招聘会,设立潮、汕、揭地区招聘专区。与创纪控股(惠州)有限公司建立青创基地,打造出高水准的众创空间。与惠州市人社局就业训练中心联合开办第一期SYB创业培训学员(教师)班,壮大学校创新创业师资力量。组建青年创客协会,培养一批创新创业队伍。组织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共有3个项目晋级省决赛,入围省赛队伍数量在广东省高职院校中排名第一。与大亚湾区团委打造惠州市青年创业基地,曲建国院长被聘为创业导师。学校校地创新创业合作基地在惠州仲恺东江科技园管委会正式挂牌成立,形成与地方政府达到“优势互补,协同创新,共同发展”紧密合作模式。各学院纷纷成立大学生创业辅导基地和创客中心,建立创业导师库,强化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培养适应创新型社会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学生创业团队参加2018年“挑战杯 创青春”广东大学生创业大赛,荣获1金1银4铜。学生参加第四届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省决赛获得1个银奖,2个铜奖,学校连续四届获优秀组织奖。

继续做好社会培训和服务工作,提高学校美誉度。2018年,承办国家司法考试、全国会计初级(中级)考试、全国导游考试以及各类银行考试,服务考生人数超过33000人次。圆满完成华润集团、TCL集团、惠州市交通执法局等企事业单位培训工作,培训服务达13000多人次。与先进科技(惠州)、TCL公司、海格公司等企业,建立多个校企合作大专班。与大亚湾人区社局签订了“大亚湾区劳动力技能晋升培训协议”,开展社会培训,并在大亚湾区管辖的企业工厂开班18个,培训771人次。同惠州监狱合作,为服刑人员安排PS技能考证49人。惠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对我校职业技能鉴定所和高新考试站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学校获惠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批准为“惠州市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获国家专项建设资金5万元。体育学院做好接待冬训工作,继续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工作成效显著。各二级学院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引导大学生志愿者用所学知识和专业特长开展助力国家精准扶贫、服务产业与新型城镇化建设、服务乡村振兴的专项行动,受到社会好评。建立“金财互联·财经学院”惠州企业财税共享中心,与博罗县罗阳街道办田牌村签约共建“田牌示范村校村合作基地”、与龙门双丰鱼科技有限公司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发挥自身优势,为乡村振兴培养专业化人才,服务新农村建设与发展,学校当选为广东省高职院校“一带一路”职教联盟副理事长单位,打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教育交流与合作服务平台。

2019年2月22日,传来了特大喜讯,我校市场营销专业通过了广东省高职教育重点专业建设项目验收,实现了我校省级重点专业零的突破。同时,广东省教育厅批准工商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开展2019年省高等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国控专业学前教育获教育部审批通过,于2019年开始招生。实践告诉我们,只要辛勤耕耘,必将有所收获;只要科学耕耘,必将产生丰硕的成果。

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成绩来之不易。这是董事会正确领导和全校师生员工共同努力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学校,向辛勤工作的全体师生员工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主要问题和不足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学校的治理体制、运行机制还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大学治理的需要;在体制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水平;在省内有影响的重点和特色专业建设项目有待进一步突破,师资、课程、实践教学条件等建设压力较大;服务区域社会经济能力不足,对接惠州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还不够;双师素质的师资队伍尚待优化,整体素质亟待提升,高水平的专业带头人亟待培养;与兄弟高职院校相比,我校软硬件建设的任务依然比较艰巨等等。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采取积极措施,认真加以解决,努力建成高水平的高职院校。

三、2019年工作设想和主要任务

2019年是决胜之年,也是谋划之年。“十三五规划”已经时间过半,目标的全面实现比较紧迫,任务的落实还比较繁重。同时,今年也是我们要开始思虑“十四五规划”发展的年头,我们要广学习、勤钻研、深思考,进一步解放思想,凝聚共识,为明年研制“十四五规划”奠定思想基础、组织基础和人才基础。我们树立了远大的理想,我们也确立了许多计划,这些都是我们增进人生幸福、提升自身价值所必须的。我们务必要确立这样的认识:包括姚梅发董事长在内的所有惠经院人都在为这一所学校“打工”。惠经院是我们共同的舞台,这个舞台是否宽阔、是否扎实、是否有影响力,是否年复一年上演精彩的育人剧目,是否天长地久、历久弥新,这些都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的发展和价值。因此,我们必须有主人翁的精神,自觉为学校的发展添砖加瓦,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同时,我们还必须有雇佣的意识,坚守底线,卓有成效地履行职责。为了推进我校教育事业,建设好我们的学校,学校决定把2019年定为建设落实年。建设落实年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规律和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按照年初由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要求和高职教育办学标准,以提高学生技术技能为核心,以提升学生创新创业水平为重点,全力推进质量工程项目和专业建设,狠抓工作落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发展,努力推动我校办学水平尽快上一台阶,综合实力跃升到同类院校中等水平,再经过若干年的快速发展,力争在全省高职教育中位居中上水平。

今年的工作设想和主要任务如下:

(一)工作设想

1.提高认识,牢固树立“五个发展”战略思想

教育改革,理念先行。破解难题,解决瓶颈,改善不足,需要从战略的高度进行思考筹划。面临新时代的高职教育新形势、新机遇和新挑战,我们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创新意识、质量意识”,牢牢树立“规范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协同发展”的战略思想,牢牢把握“现代大学制度”和“现代职业制度”两个支点,切实找准学校的历史方位和发展使命,始终认定“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的工作目标,认真答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三大根本问题,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2.认真研究,准确理解建设落实年的各项任务

建设落实年要建设什么,落实什么呢?一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确保办学的方向正确、教育的质量提升和学生的成长成才;二要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有关高职院校办学的各项要求,确保我们的办学条件达标、行为规范、优势突出、特色鲜明、效益显著;三是继续推进落实“十三五规划”确立的各项目标任务。各院系各部门要联系实际对标工作,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精神,高度重视 “十三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工作,努力按质按量按时完成任务。在落实好“十三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的基础上,各院系各部门要提高认识,超前谋划,加强调研,为明年研制“十四五规划”做好准备,打好基础。

3.构建共商、共建、共享治理体系,加快实现治理现代化

高职教育改革的难点和重点已经由改善外部环境、大规模外延式扩张,向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的完善和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逐渐转移。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已成为当前高职教育最紧迫而现实的任务。我们要高度重视“学校治理”,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政策、制度、标准和要求,不断提高管理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水平,依法治校,构建共商、共建、共享的治理体系,破除阻碍学校治理现代化的体制机制障碍,不断促进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现代化,最大程度释放广大教职员工干事创新的热情和活力,进一步提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主要任务

1.加强专业建设,整体提升专业发展水平

要大力提高对专业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把专业建设放在重点和优先的位置。研制《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的若干意见》,制定专业建设标准和流程,进一步厘定各专业的培养目标、核心素养和基本技能,要高度关注专业教学改革、教师发展、教学条件、社会服务、对外交流合作等关键点,对标标志性指标项目观察点,全面指导专业建设,力争在“十三五”之内,建成一批以重点专业为核心的专业集群和若干个省级重点专业。

专业建设要依照对接产业办专业,依托行业建设专业的原则,梳理省教育厅高职教育质量工程项目相关文件中的各项标准,按照质量工程项目十二个类别的要求和指南,筛选在全国领先,或是全省高职院校同类专业中具有明显竞争优势和鲜明特色,在区域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专业,推进专业及专业群的整体发展。

专业建设要以质量工程项目为抓手。大力推进5项重点工程建设,即建设完成高标准的校内游泳池、财会实训基地、物联网科研实训中心、酒店专业实训基地以及建筑工程学院北门外工程检测与建筑综合实训室。总结我校第一批校级品牌(培育)专业建设情况,开展第二批校级品牌(培育)专业建设项目的申报、评审和立项工作。做好35门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验收工作,逐步将教学团队、专业教学资源库、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校级立项建设工作规范化、实际化。开展课堂纪律宣传周活动,从辅导员与任课教师双渠道入手,加强课堂管理,培育校园优良学风教风。依托已有的习讯云顶岗实习管理平台、得实在线教学平台、尔雅网络通识课程平台、正方教务管理系统等多个信息化教学管理平台,进一步做好顶岗实习管理、课程及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推进教考分离的考试系统,多方面积累教学过程形成的各项大数据,建设多元化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延续教师教学竞赛和指导学生专业技能竞赛的选拔机制,扩大参赛师生覆盖面,以赛促学促教,积极推动专业建设发展。做好与惠州、陆丰8所中职“三二”分段人才培养工作,构建“三二分段”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打通中高职衔接的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做好专业招生宣传工作,注意研究招生改革动态,特别是“现代学徒制”招生、三二分段贯通式招生情况的研究和分析,争取在报到人数和报到率上有新的提高。

今年,我们要进一步完善专业负责人制度。开展专业评估,在此基础上,开展院系办学状态评估。

2.推进人事制度改革,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一流学校,一流专业”,人才是关键。我们要高度重视“组织结构”优化工作,坚持人才强校,构建专业、合作、高效的团队风格,特别是要创造条件让我们的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舒心从教、静心从教”,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双师型的教师队伍。

制定并实施《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四定”工作方案》。要按照国家要求,充分发挥民办院校的制度优势,在组织架构、队伍结构、人员素质和工作状态等方面为学校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各院系各部门要根据《学校师资队伍发展“十三五”规划》进度目标,分析现有人才队伍现状,有计划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弥补差距,培育具有竞争力的人才和人才队伍。

改革人事制度,创新绩效工资制度和教师工作量计算办法,真正实现收入分配与业绩贡献挂钩,全面调动教职工积极性。

做好薪酬制度修订工作,组织开展全员聘任。探索建立职员制,建立机关行政人员职级晋升机制,解决职员薪级晋升问题。

探索分类考核和按职奖励制度,制订聘期考核制度,修订年度考核制度。引进学科带头人,进一步加强高层次技能型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3. 以文化人,开创奋进、创新、和谐的校园文化格局

校园文化建设要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惠州地区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旨,着力以文化人,全面增强师生文化自觉、自信。各二级学院要实施“工匠精神”和创新创业文化进教材、进课堂,凝炼文化建设研究成果,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宣传部门要统筹规划校园环境文化建设,研制并实施《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文化建设方案》,打造好学校新闻中心、团委新媒体中心和十四个二级学院微信等优质校园宣传新媒体平台(即 2+14 新媒体宣传平台),强化校园文化阵地建设,讲好惠经好故事,用正能量引领校园文化,营造积极向上文明和谐的校园氛围。要创造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的育人生态,打造校企文化品牌,构建奋进、创新、和谐的文化格局,不断推进以文化人的现代化。

4.切实加强条件保障建设,为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条件保障部门要对照国家办学条件标准,加强研究、统筹和落实。首先要采取切实措施,按照优先次序,确保必达指标达标,重点发展领域办学条件有突出优势。其次要高度重视“教育技术”,加大投入和整合力度,积极构建融合、联通、移动的智慧校园,让专业和技术成为学校腾飞的一对强有力的翅膀。不断提高校园信息化水平,全面推进学校无纸化办公信息系统建设,加大校内外实训基地信息技术建设力度,提升教学水平与管理服务信息化水平。今年,学校将正式启用新OA平台、无纸化会议系统、实验室管理系统等3个信息化平台,完成人事管理系统、基础设施管理系统等2个信息系统研发推广,努力实现行政办公网络提速,争取办公网络增加100M光缆专线。继续提升图书馆软硬件装备水平,持续优化馆藏结构,努力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智慧图书馆建设转型。实施“互联网+就业创业”,通过互联网等现代手段,使我校毕业生的就业创业的数据统计更快、更准确、更客观、更符合学校发展的需要。

5.进一步增强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自觉性,不断提升社会服务水平

我们要高度重视“社会服务”,主动融入“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以及惠州建成一流国内城市目标,构建开放、互助、共赢的产教融合模式,不断提升有研究基础、有技术含量、有社会需求、有显著成效的社会服务品味。积极开展科技开发、社会服务和协同育人,把我校打造成为具有鲜明高职教育特色的人才培育、科技创新与社会服务基地。教学科研部门要注重培育科研团队,增进横向和纵向项目的数量和质量,不断提高科技开发与社会服务层次和水平。召开学校科协成立大会,并充分发挥其作用,使之成为协调全校科研力量和对外联系的有力机体。要发挥科研促进教学功能,提高创新创业教育水平;继续教育学院要继续发挥自身优势,不断改善培训条件,争取实现培训业务量比2018年翻一番。各二级学院要依托校内外实训基地,对接地方企业发展急需,把学校的人才优势、智力优势与企业的装备优势、技术优势紧密结合起来,共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大力开展技术服务,主动与地方政府、企业联手,建立以技术成果的突破性、带动性、转化率和社会服务实际贡献为导向的评价体系,加强科研成果转化工作,力推优秀人才和优秀学术成果走向实践。

6.转变机关职能与作风,为学校的改革发展提供优质的服务

学校大力推进管理重心下移,规范决策和办事流程,实行校务公开;转变机关管理职能,树立服务意识;加强监察审计,提高办学效能。财务、后勤、保卫、教辅等部门要把服务人才培养、科研开发和社会服务作为主业,加强服务标准建设,做到保障有力,服务到位,协同打造“平安校园”“和谐校园”“美丽校园”“精进校园”。

7.提高政治站位,全面提升党组织政治核心地位和作用

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地位和作用体现在方向、原则和对事业发展的推动上,各级党组织要把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作风建设和纪律建设与学校发展、岗位职责结合起来,按照省教育工委的部署,认真实施党组织组织力提升工程建设。继续推动学校党委《关于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实施方案》的落实,在校内开展对标争先活动,持续推进“双带头人”工程。推行一学院一品牌,一支部一特色,实现党建工作项目化,突出工作亮点,打造党建特色。加大党员教育力度,不断强化党员先锋意识,带领广大师生创一流业绩。用“学习强国”平台提高学习活跃度,深入开展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2019年全国、省市两会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活动,加大对《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以及教育部、省教育厅《2019年工作要点》等文件的学习宣传贯彻力度,举办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活动和惠州红色传奇故事演讲比赛。进一步加强辅导员和学工队伍建设,召开思想政治工作研讨会,继续推进三全育人,实施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积极构建思想政治工作十大质量提升体系,服务学生成长成才。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三进”教育,提高思政育人成效。筹备召开双代会,做好庆祝“三·八”妇女节活动、教工趣味运动会及群团组织建设等工作。老师们,同志们,不负春光和风暖,砥砺前行新征程。新的一年,我们要围绕建设落实年这一工作主题,以真抓的实劲、敢抓的狠劲、善抓的巧劲、常抓的韧劲,让“奋进之笔”从字面落到地面,让说法变成做法,让承诺见到成效。我们要在董事会的正确领导下,充分依靠学校党委的政治核心力量,充分发挥师生员工的聪明才智,充分发扬学校和谐精进的优良传统,充分利用国家和惠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利条件,充分整合各种资源,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同心同德,奋发有为,积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推动学校发展再上新台阶,共同书写惠经院壮丽的新篇!

提高站位、凝聚共识、创新改革、内涵发展 为尽快建成四川应用型本科示范校而努力

——在2019年春季干部务虚会上的讲话

严余松

首先解读下标题。标题是把务虚会的一些关键和内涵放到里面。提高站位,强化责任担当,是本次务虚会一个重要主题,要发展就必须明确共识,务虚会就是起到统一认识,凝聚力量,同时我们要进一步发展我们的思路和方向,就是创新改革,内涵发展,不管具体问题怎样,一定遵循这样的做法,而这一系列的目标都是为了党代会提出来的我们学校第二个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标志性的一个任务,就是建成四川省应用型本科示范学校,我觉得还要尽快建成,这就是整个标题我做的注解,也是想表达对学校的一种态度和认识。

一、本次务虚会的基本总结

本次务虚会是在学校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召开的,是全面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开启第二步发展战略目标建设的新起点,也是在我们前几年迅速发展、高速发展、快速发展,摸索、探索了一段时间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梳理、思考我们未来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的关键节点、时期召开的。我们要认识到这次务虚会的重大意义,其目的就是进一步梳理、明确我们未来的发展思路,也是总结我们过去发展的经验,来提振信心,也是凝聚共识,破解难题,然后我们大家达到主动作为、主动担当,促进学校持续良性发展。务虚会我们做了形象的表述,如果说之前学校的发展有点被安排被标准,那么2019年开始我们的好多工作就是自己为自己干,自己为自己谋划。我们到底想怎么干,我们就必须主动去想,主动去谋划,主动去落实,必须思考清楚想达到的目的。我们能不能从务虚会开始上下形成第一个共识,为学校未来的发展干,为培养更好的学生按照我们上下形成的共识来干,不要为领导干,不要为完成任务干,不要为自己表功干,也不要为沾沾自喜干,把所有的干都放到学校整体持续良性有序发展中来干,这是务虚会想达到的目的。

学校高度重视,会前准备充分、专门召开准备会,校领导分头精心准备、专题讲解,把他们的成果分享给了大家。九位中层干部也进行了认真思考,把他们的亮点、思考、经验、做法、认识都奉献出来。分组讨论也积极热烈,每一位同志都作了发言,足以说明大家很认真,把自己的真知灼见都奉献出来了。这些发言过程当中,既总结了过去的成绩、增强了信心,也直面问题、直面学校面临的风险和竞争压力,更是统一了认识、理清了思路、看到了机遇,也看到了解决问题的方向,使我们大家从认识、思想、理念、态度、作风、责任等方面都得到了洗礼和提升,可以说是凝聚了共识、增强了责任、明确了方向,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在干部中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舆论基础,增强了今后工作中的行动自觉,这就是我们最重要的收获。这既是一次务虚会,也是学校发展进入内涵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的关键时期召开的干部动员会,认识清楚我们肩上的历史责任,从现在起就是要奔着第二个发展目标去思考、去努力。

二、学校发展的历史回顾

学校自升本以来,发展迅速,尤其是近五年来,抢抓机遇,通过改革创新,发展迅速,在广大教职工以及领导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比如,产教融合项目、厅委共建、应用型本科全省推进会、全省组织部长会的经验介绍(党建工作)、党代会顺利召开(把学校未来的发展蓝图固化下来)、申位评估、合格评估、校企合作、综合改革、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队伍建设、学科竞赛、科技平台建设与服务等等,可以说,学校的发展得到了上级部门的广泛认同、得到了社会各界尤其是应用型本科同类高校的广泛认可,得到了校内广大师生包括校友、离退休同志的广泛认许。学校发展态势良好,发展空间突显,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向的正确,并得到认可,给我们指明了一条可以前行并做出特色、得到尊敬的应用型发展道路。这些成绩是学校广大师生员工共同努力、无私奉献、奋勇拚搏的结果,也是广大干部尤其是中层干部尽职尽责、迎难而上、持续奋进的结果,实践证明,我们有支好的教职工队伍、有一支好的干部队伍、有一群好的可爱的同学们,他们就是学校发展的坚强基石和脊梁。借此机会,让我代表学校党委、行政对全校师生员工、广大干部在学校前期发展当中所作出的努力和奉献,表示崇高的敬意和深深的谢意。

三、学校发展的现实问题

学校前几年的快速发展有两个明显的特征,一个是高举高打抢抓机遇抢条件对外找空间,可以说是朦胧中起步,探索中前行,这实际上既是为了让学校上下转变思路观念、寻求发展空间、占领发展制高点,同时也是树立信心、振奋精神,统一认识、谋划学校整体发展思路的阶段,这是必须的一个过程,是绕不过去的发展阶段,说快速也快速,说粗放也粗放。另外一个显著特征就是被动地发展、被动地做事,申位评估、合格评估等必须过关的压力,这些都不是我们愿意不愿意,我们想如何做,而是按照要求必须做到,学校实际上没有多少选择空间,在发展机遇的抢抓过程中,由于学校弱小不被重视,因而学校的主导权、话语权实质上是不够的。因而在合作和机遇落地的过程中,更多的是迎合一些现实的需求,把机遇抓到再说,科学性、合理性、系统性、整体性,与学校的融合性、持续性等等,都是不够的,显然有这样那样的差异。由于这两个特征,加上时间紧、任务重,学校内部的管理、建设和内部深层次发展相对滞后,我们没有那么多的时间、胆识来调整学校的管理,包括制度、机构、人员调整,所以学校发展良好态势在校内的作用发挥、效果引领都还不够,甚至有的停留在表面、形式层面,真正地跟我们人才培养、学校发展、学科建设、专业建设、队伍建设,融入地不够甚至差的很远,但是我们又不能不要这些平台。所以我们要认识好这两个特征,只有深刻认识到这两个特征,才能让我们实事求是地认识我们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学校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因而积累了一大堆深层次的问题需要系统、认真地加以解决,否则就会严重影响和制约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会让前几年积累起来的发展优势和空间消于无形,失去意义。同时,抢抓来的机遇如何发挥作用、如何形成持续、长久的优势、如何与学校的整体发展相契合相融合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不能总是说的很好、很热闹,同行和相关企业、产业和政府部门需要具体的行动和学校能够给予创新的回报和有效服务,也就是“别人为什么要支持你这个学校、要同你这个学校合作?支持、合作对他们有什么动力和好处?”我们能作出什么贡献,我们有什么能力作出贡献,我们的服务功能在哪里,这些问题已经到了非找出答案不可的地步,也就是说要让跟我们合作的行业、企业、产业、政府、校友要有源动力,他们要从跟我们合作当中得到实质性的回报,这个问题必须得到我们认真思考和解决。2019年开始,我们应该进入一个学校可以相对自主谋划、自主确定学校发展的阶段,也是必须把一些优势在校内进一步明确、凝练和固化的阶段,必须想办法把我们好的态势变成别人不可替代的特色和优势。不把认识统一好,在具体的措施和制度上会有很大的障碍、阻碍,因此校内快速发展中积累的问题和进一步发展中优势的凝聚、特色的彰显就是学校现阶段面临的现实问题和紧迫问题。同时,兄弟院校的发展非常快,产业、行业的要求、高度提升得非常快,不是简单粗放的,还有要试点职业教育本科,因为有这些压力、要求,所以我们的危机感、紧迫感要显著增强,不进则退。

四、学校发展的基本方向

坚定、坚持党代会提出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思路,坚持、坚定合格评估过程中统一好的发展定位和发展方略。根植地方、魂在应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地方性、应用型、开放式的定位,紧紧围绕四川工业重大需求,重点对准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现代服务业三大服务领域,这就是我们要坚定、坚持的。包括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改革发展,坚持、坚定应用型大学发展之路,尽快建成四川省应用型本科示范校。要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紧扣四川工业重大需求,彰特色、显本领。按照党代会的既定目标,关键是抓落实,人才培养、科级服务、队伍建设等这些顶层设计需要我们进一步落实了。

五、学校发展的关键(风险、危机)

什么是关键,就是根本性问题,必须着力解决的问题。

归根起来两个层面,一个是从学校总体层面要解决好的三大问题:

1.内涵发展起步,质量、优势、特色凝聚及谋划、相应措施调整、改变、改革到位,没有落实,也没有认真思考。在相应的工作机制、制度、策略、政策当中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

2.应用型大学发展深化,没有很好地梳理、强化、固化,统一认识形成我们基本的做法。在人才培养、科技服务中,在学校内部的管理、建设、服务中,办应用型大学的一整套系统性、整体性、融合性、一致性都不够,具体化、标准化也不够。我们必须在第二阶段形成我们应用型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应用型科技服务的比较完整的我们一套的打法,从思路、适度、管理、规范、流程都应该有所体现和彰显。

3.学校自身管理和建设的问题,这些年滞后了,对我们内部的管理重视不够,包括机制、制度、机构、理念等还不能完全适应一个高水平应用型本科学校的要求。一个直接的表现是,到现在也没有明确的说法,依托谁办学校?依托谁来管理?依托机关管理还是院系建设?因此校院二级管理一直停留在又推进又解决问题又不过瘾的状态。因为我们的思想理念就没明确,所以我们的很多管理还非常习惯直接的管理,也就是说我们的管理理念都还没想清楚,所以造成相互制约相互矛盾。许多问题和工作需要做,有效管理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很多工作的主体责任还没落实,管理的理念上还没有牢牢树立主体责任,没有直接梳理、没有想明白,包括管理上的分层次,不注意政策的作用。

具体工作层面:

1.人才和队伍建设。学校的发展已经提出人才强校战略,但是我们人才和队伍建设的整体方略不够。从管理的体系,到规划,到措施,到我们怎样针对不同类型来出台整体性政策都不够。

2.人才培养。以本科教学为主体的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形成全校上下从本科教学基础地位的认识,到相应部门制定规则,以培养好人才为目标制定好管理规则,而不是自己想制定什么管理规则,这些方面还不够。包括专业建设到底靠谁?我的答案是靠院系。我们的专业建设、实验室建设、队伍建设等等重要方面,院系的基础作用不够明显。

3.校院二级管理体系机制执行,必须想办法形成统一认识。不靠院系,我们的专业建设不好、队伍建设不好、学生管不好,所以学校肯定发展不好,不管机关怎么努力。机关的作用是管好学校整体,制定学校大的政策,是管终极,这是两个不同层面。管理体系、模式必须大转变,不要怕院系承担不了,机关要增强主观能动性为院系的发展创造条件。

4.社会服务与合作(厅委共建、产教融合)。我们学校整个应用型发展要在政府的支持下、经信厅支持下,在人才培养、科学服务、队伍建设等方面相应发挥作用,从战略、持续、长期去思考,这件事情一定要往下落,否则厅委共建就是无用的,流于无形。

六、学校发展对干部的新要求

新时期,对干部的能力、素质提出了许多更新、更高的要求。这两天已经交流的很多,就不再重复,但是必须直面干部中存在的问题切实加以解决。对干部的要求有几个关键词:一方面提高政治站位、加强党建、从严治党、自觉接受监督、守规矩讲纪律;另一方面就是我们要树立内涵发展、质量特色为要;第三方面就是强化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改革创新、主动作为、主动担当、增强执行力、牢记使命、不忘初心;第四方面见效果、突实效,主体责任部门必须把相应的重点工作一抓到底,彻底解决完成,相关的协同部门必须协同,以问题的解决为角度去协同。

七、学校2019年的基本工作任务

以本科合格评估整改、审计整改的要求及方案为基本遵循,以推进学校深层次问题的解决、以把学校发展中形成良好态势机遇迅速转化为优势、特色为指引,以内涵发展、应用型大学发展、内部自身建设强化为重点,以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校院二级管理、厅委共建等具体问题的解决为抓手,合力做好2019年的工作。2019年还要召开人才和队伍建设、本科教学、学科和科技服务三个大会,也是想破解难题,也是顶层设计。以三个大会为标志,系统解决我们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了一次非常扎实、深入的思想务虚会。我希望,全体领导干部就从今天开始,把思想观念和认识转一转、校领导要带头,把务虚成果转化成务实成效,转化为问题解决和目标推进。我们的奋斗目标已经明确,要做的事情已经清楚,学校的发展需要大家共同来努力。让我们在新的一年里,以办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为新征程,全面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及新时代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党建领航,改革创新、内涵发展、主动担当、主动作为,不忘初心、奋力前行,为尽快建设四川应用型本科示范校而共同努力。

谢谢大家!

产教融合谋发展,厅委共建求共荣

——在学校产教融合厅委共建研讨会上的讲话

严余松

同志们,大家好。

我们今天召开产教融合厅委共建研讨会,其目的就是要将产教融合、厅委共建、校企合作、校地合作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在学校内涵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将产教融合、厅委共建工作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发展方略,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形成产教融合、厅委共建支撑学校应用型本科特色形成的新机制、新格局。刚才大家的交流发言都很好,思想认识有深度,措施办法有力度,实践经验有温度、工作成效有感染度,让我们很受启发、倍感鼓舞。下面我想谈谈个人的认识和意见,与大家共同交流。

一、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是学校近年来发展的重要经验和体会

学校近五年的快速发展,从一个新建本科高校挤身于应用型特色优势学校,一条重要的经验就是继承学校传统优势、牢固树立为地方社会经济服务的理念,以产教融合为、协同育人、校企校地合作为手段,以产业发展为牵引,深度融入地方、强化应用导向、主动满足地方产业发展需要,形成产教融合、协同发展的新局面,与地方政府、相关企业形成共生共荣、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国家产教融合项目100所高校获得、四川电子信息产教联盟的组建、成工富创的创立、宜宾园区的落地、合格评估的顺利通过、大学科技园的成功申报、成工新邨影响力的扩大、厅委共建模式的顺利实施无一不是产教融合、开放合作的结果,无一不是地方政府支持、相关企业帮助的结果。类似成都工业学院这样的名气不大、目标高远、期望快速的新建本科高校,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是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产教融合、协同发展是应用型大学的本质特征

应用型大学水平和质量的一个重要表征就是在一个区域或地方经济的发展中是否有学校应有的位置,地方经济产业发展是否离得开。这个是否离得开、是否需要的具体表征就是地方政府是否需要,地方产业发展是否依靠,当地社会发展是否依赖,就是要看一个学校与地方经济、相关企业的联系及其紧密程度。因此,产教融合的深度、产教融合企业的广度、产教融合地方政府的依存度就是一所高校是否真正应用型大学的本质特征。我们一定要将这个本质特征认识清楚、融入具体的人才培养、社会服务中,融入到学校的各项具体工作中,深化强化产教融合是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必由之路,产教融合是应用型大学的重要本质特征。

三、深化产教融合、厅委共建的认识,增强探索实践的主动性

产教融合不仅仅是校企合作、校地合作,产教融合是高校紧紧围绕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对我们学校来说更重要的是围绕四川省5+1现代产业体系、成都市重点发展产业实现深度产教融合,与相关产业实现共生共荣,实现对相关产业的链式服务及持续支撑,用我们的服务与力量融入地方相关产业共同发展。

产教融合不仅仅是项目的合作,而是达成与产业、企业共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模式、机制、平台或者渠道。

产教融合不仅仅是与企业、政府签个协议,也不是签订的数量越多越好,要坚决克服重协议签订、轻机制形成作用发挥的现象。校企业合作的重点是培养应用性人才、提升教师的教学及产业服务能力、支持相关企业在产业发展中发挥作用。校地合作是要通过协议的签定建立起学校与地方产业服务的政府协作渠道和平台,是要通过地方政府的支持构建起学校深度融入到区域经济发展的生态圈发挥作用,是要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与帮助。

产业学院是产教融合培养人才的重要组织形式,搞产业学院不是弄几个企业、签定个协议,戴个产业学院的帽子,或者是搞点合作、有些小案例,产业学院必须是整体的、系统的,围绕专业建设和人才质量这个根本的目标来进行,必须具有工业学院特色、能够推动工业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与企业深度融合的产业学院必须加强建设、取得突破。产教五融合不能仅停留在学校自身的理解和形式的达成,更重要的是思想观念、办学理念、专业建设思想、课程内容构建思维方面的重大变化,必须在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程体系、能力体系、职业素养体系方面得到充分体现,产教融合要在学校管理全方位、人才培养全过程得到体现。

产教融合不仅仅是产教融合办、校地合作处的事情,更是教务、科技、综改等职能处的重要事情,要形成合力、加强统筹,形成联动。产教融合、厅委共建、校企校地合作更需要的是各个院系、各个专业在人才培养中的主动探索与实践,是深度融合、深度与产业结合的模式创新,是通过产教融合、厅委共建在人才培养质量上得到提升,在应用型大学的特征塑造方面形成优势。

因此,今后的产教融合、厅委共建、校企校地合作项目一定要做实落地,不仅要重视点上的推进,更要将零碎的、碎片的产教融合工作凝聚、包装、打造成整体性链式产教融合服务生态。今后,学校层面的重大合作项目除了产教融合与校地合作处的牵头协调外,必须要有项目落地执行单位、一定要有比较好的落地方案和效果预期,一定要有能够持续推进的机制或模式,一定要有落地可操作的支持人才培养、服务产业的可行方案,如果没有就宁可不搞合作、不上该项目,在产教融合、厅委共建方面不要再贪多求全,不能仅仅追求数量,而是要注重质量、效果和特色,注重与相关院系结合的紧密度,注重对学校应用型特色形成的支撑度。

四、产教融合、厅委共建是学校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

1、提高政治站位,提升重要性认识。要充分认识到厅委共建是成都工业学院应用型大学发展在机制体制方面的一个创新,是要将产教融合这个职能在省级政府层面有相应的职能部门来担当和协调,是要通过政府的支持,建立起高校与产业互动、联动的体制机制,让高校的人才培养围绕产业需求来进行,要让高校围绕产业需要来提前谋划和超前培养,是想实现产业发展到哪里、人才培养就保障到哪里,产业规划布局到哪里、人才培养就提前培养到哪里的具体举措,因此构建起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动态专业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是厅委共建的关键,是通过厅委共建实现深度产教融合的具体实践和探索创新。

2、融入人才培养、体现学校特色。产教融合、厅委共建必须成为全校各单位、各二级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深度融入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和基本方略,切实在融入、融通、融合上下真功夫、出真效果、出支撑产业发展的链式成效。必须将产教融合作为我校应用型本科建设发展的基本途径,“产教五融合”为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成为全校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基本遵循,切实在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过程、课程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深度体现、彰显特色,必须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体现产教融合、体现厅委共建、体现学校办学特色。企业、产业、政府必须参与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来,必须用产业人才的需求标准来衡量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

3、坚持产教融合、坚持服务地方。成都工业学院服务地方培养人才的根本特色是产教“五融合”、五“真实”,而这五“真实”的根本是与产业发展的融合,是真实地随着产业发展而变化,培养方案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必须构建起以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人才培养质量和招生就业效果为导向的动态专业调整机制和制度,必须在地方人才需求的满意度、适用度上取得突破。现有新专业、新学院面临的困难,老专业、老学院存在的问题本质上还是办学理念的转变,还是在是围绕学校的学科传统优势办专业还是围绕产业社会的需求发展办专业。要坚持服务地方社会经济,用改革的精神、创新的理念,鼓励、支持校内各单位在合法规范的基础上构建起多种形式的为地方产业发展服务的机制、平台和渠道,切实扩大服务影响力、服务竞争力。

4、产教融合全程体现,厅委共建全面融入。要将产教融合、厅委共建融入到学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作为解决学校发展中突出问题、增强办学实力、体现应用型办学特色的重要手段和解决办法,要成为学校各部门各单位、各基层学院的重要工作内容和工作检验标准。要体现在人才培养的过程,落实在人才培养的全部环节。不能将产教融合仅停留在请几个人来征求下意见、提出点建议,请人来上点课,去企业进行点实习或实训等碎片化的环节,这是产教融合的初级形态。我们必须将产教融合在人才培养的整体模式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得到贯彻,在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现代服务业等三大服务领域相关产业服务的整体性、持续性、有效性上取得成效。厅委共建是有目标、有任务的,今年应该是必须达到和完成的,希望厅委共建办要梳理出关键性任务,落实到相应责任部门,确保完成。

五、几点具体要求

1、牢记校训谋发展,传承宗旨求创新。学校的校训是“手脑并用、学做合一”,学校的办学定位是“地方性、应用型、开放式”,学校的办学思路是“根植地方、魂在应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希望全校各单位、各级领导干部认真温习、深度思考、主动遵循,切实贯彻落实。产教融合必须要有开放的心态和创新的理念,地方高校必须服务和适应地方经济发展,要围绕地方产业发展、人才需求变化来调整专业招生数量和毕业生就业的渠道,要切实帮助学生调整与选择专业,逐步扩大学生学习选择权。

2、协同机制强化起作用、产教融合深化育人才。要构建学校产教融合、厅委共建的新型机制体制,凝炼科研方向和专业建设目标,曾经试行过的产教融合兼职协同的效果不够理想,个别兼职甚至没有发挥作用,希望产教融合与校地合作处牵头,提出产教融合、厅委共建联动协同机制的方案,成立产教融合、校地合作、厅委共建三位一体的学校领导小组,充分发挥学校在产教融合、校地合作、厅委共建、扶贫与校友联络方面的协同作用,切实克服以我为主、以学校自身发展为主的片面认识。希望全校广大干部职工认真理解产教融合、厅委共建、校地合作、扶贫与校友联络的深刻内在联系和本质要求,做到认识到位、落实到位、行动到位。

3、重点关键求突破、效果作用下功夫。产教融合、厅委共建、扶贫攻坚、校友联络涉及面广、具体手段和方法灵活多变,我们一定要抓重点、抓关键,要在有深度、显特色、见效果的高融合度产业学院、高质量人才培养模式、高起点地方合作产教融合重大项目、高水平高黏合度产业服务平台等方面下大力气取得突破。

让我们紧紧围绕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目标,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内涵高质量发展,以产教融合为主要特征,以厅委共建、校地合作为重要手段,将扶贫攻坚、校友联络与学校应用型高校发展的目标结合起来,创新发展、改革发展、协同发展,促使学校发展迈上新台阶,促使学校在应用型本科建设发展的道路上取得新进展、获得新成就。让我们大家共同努力、为学校110周年献上我们的智慧和力量,为早日建成四川应用型本科示范校而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

体制改革增效能活力激发展宏图

——在放管服综合改革和校院二级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十三五规划推进工作会上的讲话

严余松

同志们,大家好。

今天,我们召开学校放管服综合改革、校院二级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十三五规划工作推进会,也是学校综合改革领导小组扩大会。刚才大家的发言都很好,很中肯、很务实、很接地气,很有启发,对于我们作好2020年的放管服综合改革、校院二级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完成十三五规划任务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下面,我讲讲个人的认识与意见,与大家一同交流。

一、充分肯定我校综合改革取得的成绩

从学校2015年启动综合改革以来,成立了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出台了《综合改革指导意见》,成为了省级教育综合改革整体转型试点校,连续多年获得省教育综合改革项目,启动了校院二级管理改革、专业改革、课程改革的试点,结合合格评估及作风建设年对规章制度进行了全面清理和修订,适时调整了学校管理机构及二级院系,建立师生事务中心服务效果良好,厅委共建效果显现,产教融合成绩明显,产教五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得到肯定,应用型本科转型发展得到取得实质性突破,学校出台《加强内涵建设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在学校总体改革规划下,全校各单位、各部门结合自身自身实际,开展了一系列有益的改革探索,学校的机制体制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推进校院二级管理模式,实现管理重心下移已经成为基本的共识。二是校院二级管理的组织构架已经基本形成。三是在各个业务领域的综合改革、校院二级管理改革都不同程度的取得实效。四是基层院系都初步建立了基本的内部管理模式。

通过这几年的实践,我们体会到了改革的重要与关键,承受了改革的阵痛与艰辛,收获了改革的成功与喜悦,得到了上级领导及社会各界的认同与肯定,改革为学校发展注入了活力、找到了路径,我们用改革创新实现了学校的快速跨越式发展。

借此机会,我代表学校向在学校综合改革中付出心血、做出成绩的广大干部和教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谢谢你们。

二、进一步认识到综合改革对于学校发展的极端重要性

经过五年左右的快速发展,学校的状况发展了很大变化,取得这些成绩,学校改革发展、创新发展的理念和思路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在改革中寻找机遇、在改革中抢抓机遇,在改革中谋划发展,在改革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这已经是我们的一条重要经验。

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学校经过快速发展,出现了不少新情况、积累了不少新问题、发展的质量要求和期望值也大大提高。与此同时,学校的办学规模、师资队伍、内部结构、服务功能、对外联系与合作等都发展了巨大变化。面对新形势下学校内涵高质量发展的、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目标,学校的管理体制、管理机制、内涵治理体系已经有许多不适应的地方,有的甚至已经阻碍学校的进一步发展,仅靠学校的集中统一式发展模式、全校大一统的粗放式行政化管理方式已经不能很好地支撑学校发展。

从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发展要求和社会发展对高校的服务多样化需求来看,学校校院二级管理体系尚不健全,基层院系办学主体地位及办学主体责任未能完全落实,办学动力不够、活力不强,机关职能没有很好转变,校院二级放管结合的良性互动机制未能全面形成。学校的内部治理体系、管理体制、管理模式必须优化完善、创新改革,以放管服综合改革和校院二级管理体制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成为我们必须解决的、制约学校发展的根本性关键问题,机制体制改革是重点、难点,综合改革要聚焦在学校的体制机制改革上。

只有不断深化以放管服综合改革、校院二级管理体制改革为突破口和重要手段的综合改革,在传承学校长期办学中形成的优秀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尽快构建起适应学校内涵高质量发展、适应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新型管理体系、管理体制和管理机制,才能确保学校持续稳定发展,确保学校迈上高水平发展的新台阶。因此,放管服综合改革、校院二级管理体制改革事关学校发展根本、事关学校发展大局、事关学校全面工作、事关学校教职工切身利益、事关学校发展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全校领导干部必须高度重视,清醒认识,充分理解,认真把握。

三、正确认识、准确把握放管服综合改革和校院二级管理体制改革的本质特征和丰富内涵,全面深化学校综合改革

1、本质特征

放管服综合改革和校院二级管理体制改革的目的,都是为了顺应学校近年来规模扩张、功能拓展、关系多元、目标高远等新形势、新情况在学校治理体系、治理能力方面出现的新问题、提出的新要求、出现的新期盼,核心是理顺学校的管理体系和管理体制、提高学校的管理效能,从根本上说是学校治理体系的提升和完善,是满足学校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要。

因此,放管服综合改革、校院二级管理体制改革的本质特征是学校管理机制体制的改革、是学校治理体系的完善,是建立起与学校内涵高质量发展、特色鲜明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高校相适应的学校内部治理体系,全面促进学校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这两项具体改革任务的内涵本质特征和根本要求。如果脱离了机制体制的改革、治理体系的完善而进行单一的、个别环节的放管服,进行个别环节、个别事项的校院二级管理改革,这是治标不治本,甚至是本末倒置,其目的和意义都会大打折扣,衡量改革成效的标准就可能出现偏差,还有可能会导致放管服综合改革、校院二级管理体制改革偏离本来的改革方向和改革轨道。

放管服综合改革、校院二级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和重点在体系,在体制机制,而不是简单的责权利明确、放管服方式转变。责权利、放管服是参数,是手段,是过程,是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和环境变化进行优化调整和重新标定的,体制机制、治理体系是模型和算法,是根本、是目标,模型构建的不对或算法选择的不适应,系统的问题就意味着是肯定解决不了的。从改革的本质意义上来说,学校的放管服综合改革和校院二级管理体制改革可以归结起来统称为学校的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2、深刻领会放管服综合改革和校院二级管理体制改革的丰富内涵

说起机关管理,大家很容易理解为行政管理,审批、同意、检查、要求、指示、考核成了我们管理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服务、指导、宏观或中观的政策引导、协同、统筹等往往不被重视,管理服务生态圈的营造更是很少考虑。同时,每个具体的机关处室,更多的是站在本处室的角度出发,就具体事情讨论具体事情、就具体业务说具体业务的现象普遍存在。“某某校领导要求的、不能改、不能动”、怕越位、怕乱、怕院系管不好、承担不了成为学校许多部门领导的口头弹,这实际上是不想改、不愿改的“安慰剂”,是不改革、不创新、不调整的挡箭牌,这实际上是借口,是搞本位主义的借口,是只管形式不管内容、只领会其表面形式不领会其核心要义的借口,是不想改不愿改的借口。如果一项工作已经涉及到学校许多方面、甚至你这个部门的决策已经与学校相关部门的政策、学校以前的决定制度相冲突的时候,你不去协调好、解决好,情况已经发生变化、原有的东西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的时候你不去研究解决的方案,而是只听学校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的,或者简单地开个会,不管大家同意不同意反正程序走了,就提交到学校来等着学校领导开会表态同意还是不同意,这既是政治站位不高、责任心不强、工作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本位主义、简单机械化执行的具体表现,更是对机关管理的认识不到位,管理能力不强,管理水平不高的具体表现。

机关职能部门与学校是一体的,是学校的职能部门,机关是学校的机关,不是某几个人的机关,更不是某个分管领导的机关,这里没有层级的区分,机关就是学校的职能部门,既代表学校管理,更是代表学校提出方案、意见和建议,也是代表学校就具体业务与相关部门协调。学校领导、机关处室是同一个层级,不同的只是分工和授权不同,因而在决策、管理的程序上有区分。不论大小事务,不论决策、管理的内部流程有多么复杂,必须从学校整体的角度和视野来全面考虑问题、必须保持学校整体层面的协同协调、必须服从服务于学校整体发展方向和中心工作这是每个机关职能部门必须做到的,也是每位分管校领导必须遵循和坚持的。

因此,对于机关职能部门来说,放管服综合改革、校院二级管理体制改革是转观念、转职能、转方式,要从单一的行政管理转向服务、指导、政策引导、中观和宏观把控,管住业务工作的基本底线、基本规范,在此基础上充分调动基层二级学院的办学积极性,让基层二级学院承担起办专业、保障教学质量、建设好师资队伍的基本主体责任,激励二级院系特色发展、主动发展,这就要求机关职能部门必须在建立体系、完善机制、创新管理服务模式上下功夫。

为了更深刻地体会管理理念、思路、模式、方式的转变,我们来分享一个例子,高速公路ETC的推广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管理智慧化的需要,高速公路收费站的收费由人工卡片的方式转向ETC无人自动的方式。在推广应用ETC的过程中,政府先是试点试用,办理ETC有收费优惠、也只有个别的银行及其办理点、办理有礼包,一段时间比较成熟后开始广泛宣传、多家银行共同参与、方便的服务(包括在高速公路出入站的摆摊设点、网上办理快递邮寄、方便热情的各种咨询服务等)、ETC收费优惠继续保留,再过一段时间开始出台政策绕城没有ETC的本地车辆全部收费(相当于不再享受绕城高速对本地车辆的免费政策)、大量增加ETC收费匝道、明显减少人工收费匝道,甚至广泛宣传只保留一条人工收费匝道,让不用ETC的明显感到不方便、排队甚至在高峰时期排长队,ETC收费优惠的还是保留。与此同时,进一步完善ETC收费、运用快速识别技术减少抬杆放杆过程,真正实现不停车收费等等,在这个过程中,有几点值得我们借鉴。一是整个过程没有简单采用行政手段、搞一刀切的粗暴强制,而是运用提供方便、多样灵活的服务、一直实行收费优惠的政策。二是强制性措施是通过政策来实现的,不是简单地通过收费口的取消、关闭来强迫。通过本地车不用ETC不再享受绕城免费的政策、通过减少人工收费匝道使其不方便的政策,但始终保留用户的选择权,办不办ETC是你自己的选择,没有强迫在某个时间点后一律不再人工收费。三是充分运用政策的引导、鼓励和限制,没有简单地说合理不合理、。ETC收费优惠、良好便利的服务是鼓励政策,就是要让用ETC的尝到甜头得到好处。不用ETC绕城不免费、减少人工收费匝道是限制,就是让不用ETC的得不到好处、甚至受到损失、感到不方便。四是这个过程,显然是多部门、跨行政协同的结果,是围绕共同的目标分类施策、精准施策、综合施策的结果。请大家思考,如果是我们学校的某个机关来谋划、负责做这件事,我们的思路、方式会是什么?

放管服是一体的,要集成化发挥作用,要在学校层面形成整体有效的协调机制、形成良好的管理服务生态圈才能发挥作用,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把哪件事情不管了、哪个责任是院系的了,不能一味的搞清单、划责任、分事权。校院二级管理体制改革在机关的主要内容就是放管服,就是简政放权、提升服务、强化指导,宏观管住、微观放活。

说到基层院系管理,很容易想到的就是院系到学校、到机关处室要资源、争条件,因为所有的资源由相应的机关职能处室管理着、把控着,院系只能是做好日常管理工作,管好教师学生的日常事务,按照机关的要求忙事,无形中院系被学校各个机关割裂,院系成天围绕学校机关转,无法在本科教学、实验室建设、学生管理、队伍建设、专业建设等方面承担起建设和发展的责任、无法谋划发展,久而久之,有的二级学院领导和班子已经习惯了问学校、照着机关要求做的简单工作状态,学院发展缺乏目标、学院建设缺乏思路、学院工作缺乏整体特色。

对于基层院系,放管服综合改革、校院二级管理体制改革是使基层院系承担起办学办专业、保障教学质量、管理服务好教师学生、整体谋划二级学院发展的主体责任,是通过放管服让二级学院有承担起相应主体责任的基本条件和基本能力,构建起与此相适应的管理体系和管理机制,是倒逼二级学院逐步适应这种转变,在二级学院的内部管理上下功夫,在二级学院的决策机制、班子建设的落实和细化上出成果,在调动学校内部教职工的积极性上花力气,在特色发展、创新发展上持之以恒。一句话,让二级学院的眼睛从盯学校、盯学校职能部门转向盯内部、看自己,转向盯外部、要协作,从要资源转向谋发展,从问学校如何发展、等学校给条件发展转向聚焦本院系教职工智慧主动发展、创新发展。

通过放管服综合改革和校院二级管理体制改革,实际上是压紧压实机关职能部门、基层院系各自的具体责任,基层学院是本单位具体直接主体责任,相关职能部门是学校层面的总体直接主体责任。现有的管理模式,实际上学校和院系的主体责任不够清晰,甚至有些模糊。比如,有的专业已经是省上的重点关注专业了,责任是谁的,机关职能部门说是院系的责任,因为专业建设管理在院系。院系却认为是学校的责任,因为机关管的很细很具体,学院想办好也没有条件,怎么办都是请示了的,培养方案是机关各部门具体批准同意的,院系的调整度很小,院系是听机关来办的,肯定不能说是学院的责任。扯不清、理还乱,实际上就没有构建好专业建设的具体、细化的机制制度,没有通过机制制度把专业建设的责任分清楚、明确起来。

通过放管服综合改革和校院二级管理体制改革,机关职能部门不是责任减轻了,而是责任更重了、更考水平更难做到了,学校层面的整体直接责任会加强,对院系的管理方式要改变,直接卡控手段会减少,公开透明持续的政策引导要强化。就刚刚举例的专业建设来说,某个具体专业建设的好不好,这个专业的直接主体责任是在相关院系、间接管理责任是在相关职能部门,好像是减轻了。但是,如果全校的专业建设存在普遍性问题、被重点关注的专业数量不断增加、专业建设中出现根本性方向性原则问题、学校新专业建设明显不契合不适应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没有建立起与地方产业有效联动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学校层面的这些专业建设的直接主体责任一定是相关职能部门和学校领导的。改革后,职能部门不能简单地运用过去的直接审批、管理的方式进行,而是要通过政策的调整、日常基本信息的把握和分析、积极性的调动等方式来履行主体责任,这个难度实际上是很大的、这个责任也是很大、很直接的。

3、准确把握放管服综合改革与校院二级管理体制改革的相互关系

放管服综合改革、校院二级管理体制改革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一个问题就是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管理体系完善,两个方面就是对机关来说重点是放管服、转职能转方式,对院系来说是落实主体责任、完善内部机制制度,建立起校院二级管理体制,两个方面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共同发挥作用,共同促进学校发展,需要整体谋划、系统推进、统筹解决。

4、放管服综合改革、校院二级管理体制改革不能允许的糊涂观念和错误认识

放权不是放任、更不是不管、是业务底线管住、是通过规范标准、制度规定来管,是通过对二级学院整体状态、整体秩序的把控来管,是通过政策引导、落实二级学校的直接责任、主体责任来管;简政不是推责、更不是无责,是将机关从具体事务性责任提升到学校整体责任,从具体工作责任提升到学校整体目标、效果成效达成的系统责任,服务不是任选、更不是不选、乱选,服务是管理方式、理念的转变,是通过系统化服务、管理生态圈的打造、相关政策的持续引导、相关问题的帮助解决来组织、调动、激励、引导、动员基层二级院系主动承担起办学办学办专业、管理教师学生、保证教学质量的主体责任。

校院二级管理的核心是体制改革、机制形成,不是简单的给学院分权、分责、分利益,更不是把这些分给基层院系后学校职能部门就不能管、不该管、不能调、不能问,更不是各个学院自已独立、封闭的“一亩三分地”,校院二级管理体制改革决不能成为各个学院自行其事、不服从资源调配的理由,更不能成为某些人搞小圈子、不按制度办理的借口,绝不允许各个学院离开学校的发展目标、基本思路、重要政策、基本规定另搞一套。院系更不是去简单区分什么事书记管、什么事院长管,而是要加强党政整体班子作用、加强学院内部决策机制的形成细化。

放管服综合改革、校院二级管理体制改革要的是合力、要的是积极性调动、要的是主动能力性的发挥,不要的是分力、各自为阵,要的是各二级院系间主动协同、融合发展,不要的是基层二级院系进一步分割、封闭,造成资源的浪费、发展的制约。举个例子,学校现有的普通教职工的调配,人事处就是个发通告、办手续的地方,只要是某个业务部门的领导不同意,不管理由充分不充分,再缺的岗位、缺得有的部门一个工作人员都已经没有了,工作已经不能正常开展了,人事处却没有办法在校内进行调配,因为每个部门领导都说缺人不放。一个普通教职工只要进入到了学校的某个单位或部门,不管工作的再好、也不管是不是校内有更适合自己发展的岗位,只要是单位领导不同意,自己就不能在校内流动,这样的制度是倒逼我们的教职工必须迎合、讨好本单位的领导。校内的其他资源也有类似这样的状况,这种现状必须改革,学校职能部门必要的、基本的、最低限度的资源统筹调配权是要有的,这是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基本底线的统筹调配权、管理管控权,必须通过放管服综合改革、校院二级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明确和强化。

还要强调一点,进行放管服综合改革、校院二级管理体制改革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具体事务的处理程序、办事规矩的调整和优化,涉及到一些传统管理方式的改变,在改革中处理的基本原则就是实事求是地具体分析,符合改革总体思路和目标、仍然有效有利的就保留,不能保留必须改革的就坚决改。既不能搞不问青红皂白的全面推倒重来,也不能被一些传统的、甚至是领导过去定的东西捆住手脚。哪怕是我本人定过的一些具体规矩,也是在当时的情形下定的,现在情形变了、或者是有更有效、更好的办法了,都可以予以调整和改变。

希望大家统一思想、统一认识,切实把放管服综合改革、校院二级管理体制改革的本质特征认识到位、领会到位、把握到位。

四、放管服综合改革和校院二级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基本原则及思路

1、基本目标

学校的总体目标:建立起与学校内涵高质量发展、建成特色鲜明高水平应用型高校、建成四川应用型本科示范校、构建全校教职工共同的事业平台和精神家园相适应的高效现代、协调有序的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全面提升学校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形成“学校宏观管理、部门统筹协调、学院实际运作”的新型内部管理机制,确保学校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特征更加明显、特色优势更加突出,服务地方产业的能力显著增加,教职工的获得感、归属感明显提升,学校的凝聚力明显增强,促使学校快速、持续、高质量协调发展,促使学校事业发展目标和民生工作目标同步实现。

基层院系的具体目标:落实院系办学主体责任,激发基层自身动能,增强院系办学活力,促使院系完善内部管理,增强教职工凝聚力,促使院系办出特色,引导院系主动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引导院系内涵高质量发展。

机关职能部门的具体目标:强化机关的职能管理主体责任,强化目标管理与宏观调控,强化应用型特征和优势的形成,增强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的整体能力,突出本科教学中心地位、突出学校办学质量、突出学生中心教师主体,完善管理机制与制度,加强机关统筹协同能力,转变机关作风,增强民生工作意识及基层服务意识,提高管理服务水平,提高机关办事效能。

2、基本原则(五坚持)

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坚持统筹协调、逐步推行;坚持面上推进、重点突破;坚持分类改革、激励引导;坚持效果为先、机制为要。

3、基本思路

放管服综合改革和校院二级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是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决策部署为指引,以党建及思想政治工作强化为保障,以经费使用及预算改革完善为着力点,以绩效职称等人事制度改革完善为具体推手,以机关放管服职能转变为突破口,以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为核心,以人才队伍建设和民生工作的实际成效为检验标准,以院系决策机制及内部管理规则完善为基础,以目标管理、目标考核为具体手段,整体谋划、分步实施,分类施策、协同推进,突出重点、强化效果。

将放管服综合改革和校院二级管理体制改革与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的学习贯彻结合起来、融为一体持续推进。

将放管服综合改革和校院二级管理体制改革与机关作风转变、管理效能增强、干部水平提升、民生工作落地、党建引领见效、班子建设加强、各项业务工作完成、学校关键性重点问题解决、执纪问责逗硬结合起来、融为一体持续推进。

将放管服综合改革和校院二级管理体制改革作为学校进一步优化完善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具体抓手、有效手段和突破口,与学校内涵高质量发展、特色鲜明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构建教职工共同的事业平台精神家园的建设目标的实现结合起来、融为一体持续推进。

4、基本方法和手段

机关职能部门:简政放权抓服务、透明激励强统筹。主要是转管理理念、转管理职能、转管理方式,重点是放管服,方法是简政放权、落实任务和清单,突出关键问题的解决,体现管理越简单越好、服务越到位越好。

基层院系:担责赋能强机制、质量特色促发展。主要是办院办专业为核心的主体责任落地、学院内部管理机制制度的细化完善,重点是增强围绕学校发展总体目标主动办好学院、发展好学校的主动性、自觉性,增强班子建设与议事决策机制制度的深化细化,增强以绩效分配、队伍建设、专业建设、教学任务安排、教学管理、学生服务为核心的二级学院内部管理机制制度的建立、优化、细化与完善。二级学院同样要落实任务和清单,突出关键重点问题的解决,体现二级学院整体的履职能力和担责水平。

总体上来说,在放管服综合改革和校院二级管理体制改革的基础上,逐步试行基层二级学院目标管理、目标考核,逐步试行机关职能部门工作效能目标管理、目标考核,对工厂、继教学院、后勤集团、资产公司等有经营管理任务的单位逐步试行经济责任目标及服务目标管理、目标考核。会后,由综改处牵头在调研相关高校、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汇同相关部门和院系提出目标管理具体方案,供综合改革领导小组进一步讨论和研究。

与此同时,逐步试行资源配置方式的完善和改革,一部分资源用于保基本,另外一部分用于搞激励。如绩效就需要进一步完善,基础绩效部分要与所承办专业的教学任务、所承担其他院系的教学任务相关联,奖励绩效不能是简单的超工作量或零星个别项目的激励,还应该是与二级学院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相关联因素的激励,这些因素比如是专业招生分数排位、就业率、生师比(太高太低都应该受到约束)、专业水平(优势还是关注)、高水平高职称教师比例、高水平平台数量等。又比如业务经费分配则需要进行改革,一部分由业务部门统筹,用于激励和特色优势的竞争性分配,这些竞争性分配必须建立起公开透明的政策性规定,另外一部分保基本的则按照一定的标准直接划拨到二级学院,由二级学院在学校允许的规则范围内统筹使用。

可以考虑一院一策试点,在方案可行的基础上选择若干个试点学院进行试点应该是可行的,可以试点“一院一策”,既然是一院一策,就得是一策一目标、一策一考核。需要强调的是,“一院一策”的试点必须体现内涵高质量发展,必须明确学院的整体发展目标、特色优势形成和标志性成效,必须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本质特征,必须有民生工作的具体任务,必须有依托学院自身实际主动发展的具体举措和明确思路,必须强化学院内部的决策机制治理体系,必须精准、有效、落地地体现服务地方经济对接产业发展,必须体现凝聚力提升、软实力提高。改革是手段、发展是目的、教职工舒心学生质量保证是根本,某个学院的“一院一策”如何目标不明、方向不清、方案不实、整体性不强、借鉴推广价值不高就宁可不试、不搞,方案成熟一个试点一个,全都不成熟就不搞。

五、放管服综合改革和校院二级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任务

1、基层党建工作强化、机关总支作用加强。党建引领融入具体业务工作和议事决策机制,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体现在业务工作落实和学院发展上。

2、干部工作作风、机关作风转变。领导干部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尽职担责,在放管服综合改革和校院二级管理体制改革中转变作风、发挥作用,继续落实好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会议管控、文稿质量提升等措施,采取有力措施促使机关作风明显转变。

3、师生事务中心作用增强。服务项目进一步增加、服务功能强化、线上线下服务更加精准有效、服务时效进一步提升。

4、办事流程优化简化。机关办事流程(包括部门之间的业务协同流程)全面清理、优化、明确、简化,原则上精减1/4以上。

5、各部门的文件、通知、会议实行总量管控,建立机制制度,纳入部门年终考核内容和部门主要负责人年度考核内容。

6、对学校的文件、部门职责、部门规章的再次全面清理。要围绕放管服、校院二级管理体制改革,对相关文件进行清理、修订和完善,进一步明确部门职责,高度重视学校文件、部门规章与流程减化、服务强化要求的一致性、相互之间的协调性,与放管服要求的适应性。

7、建立放管服综合改革、校院二级管理体制改革重点任务分解表、三合一清单。分相关业务系统建立一体化业务工作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权利清单(三单合一、分机关院系两层,避免责权利脱节)。各二级学院建立内部治理体系及机制优化完善任务分解表,明确任务、落实责任。

8、逐步试行二级学院目标管理、目标考核。围绕学校发展目标,以学院的学生就业率、招生录取情况、专业与课程建设情况、队伍建设情况、本科教学质量、科技服务、产教融合与社会服务、扶贫等为主要依据构建目标任务、进行年度目标考核。院系目标既有建设发展目标,也有工作目标,还有校内对比目标。

9、逐步试行机关职能部门工作效能目标管理。围绕学校发展目标、规划实施,以精简、优质、高效、服务、秩序为主要依据,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分类细化考核内容,实行奖惩加减分,按分确定考核档次,进行工作效能的目标管理和目标考核,降低考核中的个人主观印象打分。

10、逐步试行经济责任目标及服务目标管理。对工厂、继教学院、后勤集团、资产公司等有经营管理任务的单位,下达年度经济责任目标、社会服务和校内教学服务目标,试行经济责任及服务的目标管理、目标考核。

11、逐步试行学校重要资源配置方式改革。一部分保基本,另外一部分搞激励,促使各二级学院深化改革、主动发展、创新发展、特色发展。

12、试点“一院一策,促使改革的精准、有效和示范。

13、完成机关、院系“三定”工作,改革修订职称、人事代理、教职工校内调动等相关管理制度,构建起各类别、各层次、各年龄阶段教职工在校内岗责相适、各安其位,流动有序、晋升有道,政策持续、公正透明的校内教职工管理服务新机制。

14、构建民生工作机制体制,试行民生工作目标管理,制定民生工作任务清单,将民生工作成效作为检验各单位各部门改革发展工作成效和具体成果。

15、宜宾园区要在校院二级管理体制改革、试行目标管理的创新实践中走在前列,要高起点高标准谋划,希望出范式、出经验,也希望尽可能构建起有效的校院二级管理新模式。

六、进一步加强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的统筹及督查

放管服综合改革和校院二级管理体制改革涉及面广、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矛盾突出、情况复杂,在推进和实施过程中必须突出重点、加强统筹、强化督查。

1、抓重点关键,突出主要任务。要围绕机制体制重点抓,围绕突出问题彻底抓,不要把摊子铺的太大过宽,要有序推进、稳步推进。

2、抓统筹协调,突出整体谋划。学校层面要总体谋划,各业务系统、各基层也要总体谋划。在实施的过程中要加强统筹、强化协同与协调,注重各项具体改革目标的一致性、措施的系统性和相互间协调性。适时调整学校综改领导小组及其组成,强化学校综改领导小组的作用,加强相关工作组的责任。综改处要发挥好学校层面整体谋划和统筹协调的作用。机关各单位、各业务系统在改管服综合改革和校院二级管理体制改革中的具体方案、重大措施和重要机制制度要经过学校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审定后才能组织实施。

3、抓效果效率,突出问题解决。要围绕改革的效果、教职工期盼问题的解决、制约学校发展的关键等务实推进,坚决防止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防止机械式照抄照搬。

4、抓督查问责,突出干部改革担当。要围绕领导干部在放管服综合改革和校院二级管理体制改革中的具体表现及作为,强化督查、强化执纪问责,同时还要为改革者保驾护航,允许试错、容错。

七、高度重视十三五规划,精准解决十三五规划任务中存在的问题

今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学校规划完成的情况是上级有关部门衡量学校发展、审计巡视、考核评价的关键性重点工作,也是学校各级领导干部是否完成任务、引领学校发展达到发展目标的重要表现,学校各级领导干部、各单位和部门要高度重视十三五规划任务的完成,要根据规划任务的进展情况,制订学校十三五规划任务分解表,明确牵头校领导及负责部门、直接责任人。相关责任部门要制定十三五规划任务完成的具体方案和措施,做到认识到位、任务到位、责任到位,加强学校十三五规划任务完成情况的执纪问责和督查督办,确保学校十三五规划全面完成。

八、各级领导干部要在学校的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十三五规划任务完成中发挥攻坚作用,承担主体责任

1、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到放管服综合改革、校院二级管理体制改革和学校十三五规划全面完成的重要性、紧迫性、艰巨性、复杂性,要站到对高等教育高度负责、对学校发展历史负责、对广大师生员工的根本利益负责的高度,深刻认识到学校改革进入深水区、利益碰撞区的攻坚阶段,学校十三五规划进入收官年,各级干部必须认清形势、主动履职、全面尽责。

2、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改革动力与活力。学校各单位、各部门、各级党组织要认清在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和学校十三五规划任务完成中的具体任务,主动落实和担当责任,增强历史责任感、使命感。要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基层党组织在学校放管服综合改革和校院二级管理体制改革、学校十三五规划任务完成中的作用,主动作为、勇于改革。要将放管服综合改革、校院二级管理体制改革作为学校民生工作的重要内容,改出实效、放出活力、管出水平、服出激情。综改处要在会后按照今天的会议精神,形成以放管服综合改革、校院二级管理体制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和实施意见,要明确学校层面的改革任务分解表,各相关职能部门、基层院系也要形成自己的改革方案和改革任务清单,形成工作任务、责任、权利三合一清单。

3、学校积极领导干部要敢于改革、善于改革、创新改革,用综合、精准、分类的思维深化改革,将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和学校十三五规划任务的完成融入到各部门的业务工作、作风建设、部门作用发挥、实验实训及科技平台建设、日常管理及调控、民生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党建工作中一体化部署、安排和推进,全面推动学校内涵高质量发展,确保学校十三五规划的全面完成。要将学校放管服综合改革、校院二级管理体制改革、学校十三五规划任务的完成情况作为每个领导干部的重要工作内容和主要职责,纳入各部门、各领导干部的年度考核、目标考核。

4、各级领导干部要敢于亮剑、敢于破题、出实招、担实责,在学校放管服综合改革、校院二级管理体制改革和十三五规划任务完成中展示出学校领导干部的硬核力量、中坚力量。

我相信,只要学校上下一心、认清形势、主动作为、敢于改革、勇于担当,就一定能够建立起与学校发展相适应的、能够充分保障学校内涵高质量发展的新型内部管理体制,学校的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就一定能够取得新突破、取得新进展,学校十三五规划任务就一定能够全面顺利完成。

谢谢大家。

招生就业显培养质量,育人成才提教学水平

——在招生就业工作推进暨学生教育管理创新改革研讨会上的讲话

严余松

同志们,大家上午好。

我们今天召开学校招生就业既学生管理工作研讨会,其目的就是要将招生就业、学生管理工作在肯定成绩、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在学校内涵高质量发展、建设鲜明应用型大学的征程中,将招生就业和学生管理工作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形成招生就业工作齐抓共管、学生管理服务全员参与的新格局。刚才大家的交流发言都很好,有广度、有深度,有措施、有成效,很受启发、倍感鼓舞,值得我们大家思考、借鉴。下面我想谈几点认识和意见,与大家共同交流。

一、充分肯定近年来学校招生就业及学生管理工作的成绩

近年来,学校本科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招生人数、招生专业不断增加。2014年在校生人数为9105人,2019年在校生人数12697人,增长率39.43%。2014年本科招生人数为1766人,2019年本科招生人数为3477人,增长率为96.88%。2014年本科招生专业为15个,2019年本科招生专业为30个,增长率为100%。与此同时,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大学生就业难度不断增加的同时,我校仍然保持了95%以上的就业率,可以说,招生就业工作成效显著、成绩优异。

在学校快速发展的同时,学生管理工作取得明显进展,一是学生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二是学风建设有序开展,三是学生团建、学生社团活动、志愿者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不断创新、扎实有效,四是心理健康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成绩突出,五是学生日常管理更加规范、学生教务后勤保卫等部门的学生管理联动机制初步形成,学生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强化,六是学生关爱服务、校园文化建设持续有效开展,七是辅导员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尤其是在这次突如其来的疫情防控工作中,学生管理部门的广大干部、辅导员、学生干部表现出了高度的责任心和强大的工作能力,在战疫情、保平安中做出了突出的成绩,起到了表率的作用。难能可贵的是在这次疫情防控和西昌森林火灾的扑救中,我校广大学生表现优异,涌现出了一群优秀的成工学子,他们是我校新时代青年学生的楷模。借此机会,我代表学校向广大学生系统的干部、辅导员、学生干部、广大青年学生表示衷心的感谢和深深的敬意。

二、强化招生就业及学生管理工作重要性认识

1、招生就业工作是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晴雨表、风向标

招生就业质量直接表征了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教育教学水平、各专业的建设水平、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招生就业工作是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学校教学工作的起点,也是人才培养工作的落脚点和根本目标,围绕招生、培养、就业工作相互融通协同,提升学生报考吸引力、学生就业竞争力是学校人才培养、学校教学工作质量的重要标准。

2、学生教育与管理事关学校安全稳定及意识形态工作

学生教育与管理是学校安全稳定的重要保障,是学校改革发展的基础,是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方面。

3、学生教育与管理是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方面

学生教育与管理、学生党建及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团建、学生社团活动、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约束是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二三四五课堂(课内一课堂、课外二课堂、社会实践体验三课堂、线上网络四课堂、社会资源学习五课堂)融合协同发挥作用,是当今人才培养的重要趋势。

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是培养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手段,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直接关系着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直接关系着德智体美劳“五育一体”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直接关系着学校内涵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实现。

4、学生招生就业、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是学校广大干部、各部门、各基层院系的关键性重要工作

学生教育与管理是培养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方面,是学生知识扩展、素质养成、能力炼成、职业精神形成的重要手段。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招生就业工作是每个二级专业学院的关键性重要工作,是学院党政领导的主要责任,是学院全体教师共同的责任。全校各级干部,各部门各单位必须加强对招生就业工作、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转变观念,增强责任感,加强联动与协同,将招生就业工作、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整体工作统筹谋划,进一步完善机制制度,对存在的关键性问题系统地加以解决。

三、招生就业及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认识误区

1、认识上存在误区。从总体上看,广大干部教师、学校各部门对招生就业工作、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非常重视,但仍然存在重视不够、认识片面,有的狭义地认为招生就业工作、学生教育与管理是学生部门的事,甚至认为是书记副书记的事、辅导员的事。

2、机制上存在问题。教务学生系统的联动协同不够,创新创业教育、健康心理教育、竞赛指导等与学生教育、社团活动联系不够紧密、缺乏相应的协同机制,学院的行政领导对招生就业工作、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存在重视不够、关心不多、支持力度有限。

3、信息共享上存在阻隔。学生招生信息、学生就业信息、毕业生跟踪调查信息等与招生计划、专业申报与结构调整、教学工作质量等方面的共享和关联度不够,有的甚至是脱节的,就业率明显不高、或者是连年降低的专业照样招生,缺乏应有的管控和信息共享联动。

4、教与学的关系上存在两张皮现象。教师不管课堂、不管学生、只管教不管学的现象仍然存在,教与学存在脱节现象,教学与学生管理协同不够。

5、学生系统自身对内涵及内容的把握上存在狭隘。工作中存在就招生工作谈招生工作、就学生就业说学生就业,就学生管理就学生管理的情况,缺乏将招生就业工作、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纳入到人才培养工作整体来谋划和构建相应的管理制度和规定,更是缺乏将招生就业工作、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主动与教务、人事等部门的教学管理、专业建设、人事管理等工作融入一起,构建起相应的协同会商机制。

6、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中在落实落细、精准见效等方面存在漏洞。个别辅导员工作粗糙、掌握学生情况不准、落实做深做细不够,管理过多卡控不到位、服务不够关心较少,甚至自己当甩手掌柜、什么都支使学生干部干活跑腿,学生活动不重实效,甚至有的搞花架子、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主动将学生工作融入人才培养、教学过程的意识不强办法不多。

7、学校育人体系不够健全、发展不平衡。学生健康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德育教育、美育教育、劳动教育不平衡、缺乏整体性机制和制度保障,育人体系不健全,立德树人、创新创业、德智体美劳、心理健康、人文素养、竞赛专周、社会活动、学业指导等没有纳入统一的育人体系,人才培养方案统筹协同度较差、教学计划的痕迹较浓厚,一二三四五课堂结合不够好。

四、加强招生就业及学生管理工作的基本思路及重要举措

1、深化对招生就业和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将招生就业工作、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纳入学校重要内容,是学校各部门、各学院的重要工作,要与学校教学工作、人事工作、财务工作等相关工作一起统筹谋划、系统思考、一体化解决。

2、加强毕业生跟踪调查,形成招生就业工作联动机制。每年编撰毕业生跟踪调查报告,招生质量报告和就业质量报告。要形成招生就业工作联动机制,根据上年的招生就业情况,对就业率不高、学生报考不积极的专业调减招生计划、限制招生专业数或缓招停招学生,甚至撤消相关专业,要根据招生情况和就业情况,结合地方经济发展需求、产业发展要求构建起以产业需求为引导、招生就业质量为导向的动态专业调整机制和制度。

3、健全完善学生管理体系和格局。进一步强化学生管理上下结合、纵横协同的网格化学生管理服务新格局,强化学生管理院系管理的直接主体责任,学生职能部门的学校管理主体责任。深化、优化学生宿舍管理、学生日常管理服务中学生、保卫、后勤部门、院系间的联动协调机制,强化网络化管理,构建起纵横交错上下协同的网络化网格化管理教育服务新模式。

4、构建德智体美劳“五育一体”的育人体系机制。将德智体美劳相关要求落实到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体现到相应的培养过程和培养环节里,形成一二三四五课堂联动。加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具体要求在教学、学生两大系统中的融合协同,构建起人才培养的联动协调机制。构建由校领导牵头、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德智体美劳“五育一体”育人工作领导小组。请教务、学生牵头,宣传、团委、马院、创新创业学院、体育教学部、人文学院等单位协同,提出领导小组初步构建方案及德智体美劳“五育一体”育人体系机制、一二三四五课堂联动的初步方案,构建新时代劳动教育工作方案,供学校专题研究。

5、强化学生工作与安全稳定、意识形态工作的联动协同机制。进一步强化、完善学生教育、学生管理与安全稳定工作、意识形态工作的宣传、后勤、保卫、网络等部门间的联动协同机制。

6、创新招生就业理念,逐步试行招生就业目标管理。创新招生就业工作理念,将招生宣传、就业工作与社会服务、产教融合、校地合作结合起来,将就业工作扩展到大四全学年。用招生录取情况、学生就业效果检验人才培养质量、专业建设水平、学院管理成效,试行就业目标管理、目标考核,将招生就业工作成效纳入学院目标管理。

7、创新学生教育管理方式。用服务、体验、参与、实践、线上线下一体等新方式、并新形式,让学生在校期间得到关爱,增强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服务的能力和意识。学生活动、学生社团要紧紧围绕思想品格塑造、素质能力提升、职业操守养成、专业能力提升来开展,形成我校学生活动的特色、优势。

8、深化学生系统的放管服综合改革和校院二级管理体制改革。学生系统要在放管服综合改革和校院二级管理管理体制改革中发挥作用、做出表率。教务、财务、人事等部门要将招生、就业情况作为反映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作为专业调整、招生计划确定,学院相应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

9、进一步加强辅导员建设。在学习进修、职称晋升、评优评奖、工作条件改善等方面向辅导员倾斜,打通、拓宽辅导员成长通道,充分调动辅导员的积极性。

10、加强学生管理服务、招生就业工作的信息化、智慧化建设,打造信息共享空间平台,提升学生管理服务、招生就业的网络信息化水平,努力实现学生教育、管理、服务线上线下一体化。强化学生健康教育,在心理教育的基础上逐步实施学生健康教育,让学生具有良好的终身健康意识和健康素质。

11、加强执纪问责。加强招生就业工作和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的督查,充分运用“四种形态”加强招生就业工作及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的执纪问责。

五、切实做好2020届毕业生就业工作

今年将是在学校办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受疫情影响,就业工作相对往年相对较低,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截止目前,学校的平均就业率仅38.09%,就业率超过50%的专业只有5个,有13个专业的就业率在40%以下,有5个专业的就业率在20%以下,最低的一个专业就业率仅9.68%。要确保毕业生就业率,必须全校动员、全员行动,各单位、各院系要有具体的方案和任务。

2020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学校近期最重要的工作之一,确保2020届毕业生按时毕业、如期就业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会后,由就业办牵头进一步完善目标方案,希望制订相应的制度性文件,对就业工作完成情况实行目标奖惩,将就业工作作为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

全校各部门、各基层院系要高度重视今年的就业工作,教务、科技、宣传等相关部门要针对2020年毕业生情况,为毕业生就业创造条件,提供支持。各院系党政主要负责人要承担起就业工作的直接责任,召开专题党政联席会,要制定方案、采取措施、全员行动、全员帮扶、广泛联系,既要努力加大就业宣传和推荐、扩大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又要加强毕业生就业教育、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先就业再择业、主动就业、及时就业、自主就业,多种方式就业,切实帮助就业困难学生提高就业选择意向的精准性,加强与校友企业、校地合作企业的联系,请他们帮助学校学生就业。

六、继续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学生系统要继续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确保学生平安、校园平安。一是要继续关心关爱学生,做好教育引导,做好个人防护,坚决克服麻痹思想、松劲情绪。二是协同教务做好网上教学工作,关心学生们的学习情况,帮助解决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做好意见收集和反馈,做好沟通。三是再次重申,严禁学生擅自返校。四是关注学生日常动态,及时化解不良情绪,做好心理沟通。五是把学生返校开学的预案做实做细,除了学校层面,各个学院、各位辅导员都要有相应的小预案、事先要有针对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法。

特别的疫情、特别的年份、特别的学生教育与管理体验与检阅、特别的就业工作考验与期盼,只要我们大家团结一心、共同努力,高度重视、多方施策,就一定能够完成2020届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任务,就一定能够推动学校招生就业、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

谢谢大家。

真心实意抓民生,汇聚力量保发展

——在民生工作研讨会上的讲话

严余松

同志们,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召开学校民生工作研讨会,是在学校发展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是近年来第一次,既是民生工作研讨,更是民生工作推进、要求和部署,其目的是从总体上强化民生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就民生工作形成共识、提出举措、强化效果,切实提升教职工和学生的获得感、归属感,努力把学校建设成我们大家共同的事业平台和精神家园。刚才大家的发言都很好,既有认识、也有思考,既有问题描述、也有原因剖析,既有建议,也有举措,对于我们作好2020年的民生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的具体建议非常有针对性、操作性,甚至令人非常的感动和感慨,希望学校各部门认真领会、主动采纳吸收、主动分析解决。下面,我结合自己的认识和思考 ,讲讲个人对于民生工作的意见,与大家一同交流。

一、充分肯定民生工作取得的成效

近几年,学校在民生工作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也取得了很多成效,工会福利明显保障,教职工生日得到问候,生病有困难得到慰问,教职工收入逐步得到提高,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教职工学生办事难通过师生事务中心的建立和机关作风的转变得到明显改善,教职工尤其是青年教师业务提升得到一定程度的关注和解决,家属区管理日益规范,学生热水空调等问题得到解决,离退休教职工得到关爱,所有这些,都是全校各部门、各单位通力合作、共同努力的结果,保证了学校事业发展和改革的顺利推进,应该给予充分肯定。

二、切实增强民生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我在干部务虚会上讲过,学校2020年的工作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以内涵高质量发展取得实际效果为导向,围绕应用型本科的特色优势成型固化,切实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改革创新、稳中求进。另一个方面是以学校治理体系完善治理能力提升为契机,围绕解决学校发展突出问题、教职工期盼热点问题,在增强教职工获得感、归属感、认同感方面出实招、硬招,凝聚共识、积蓄力量。学校的所有部门、所有工作都要围绕这两个方面展开。

第二个主要工作方面的关键硬核问题就是民生工作问题,这是广大师生员工尤其是广大教职工反映强烈、期盼解决的问题,这也是学校发展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和氛围营造的问题。学校在这民生工作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民生工作解决的具体效果与广大师生员工的期盼相比还有比较大的差距,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在学校广大教职工中的体现相比还有差距,与学校快速发展、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目标和要求相比还有许多民生工作不适应、不协调的地方,广大干部、各单位各部门对民生工作的重视还不够,认识还不到位,责任还不够明确、体系还不够健全。我们必须认真分析民生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剖析其根本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手段,逐步加以解决。

民生工作事关学校整体发展,全校师生员工尤其是教职工的期盼,事关师资队伍建设和学生对母校的感情,事关学校治理体系建设和治理能力提升,事关内涵高质量发展目标能否顺利实现,事关党中央、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是否在我校得到坚实的贯彻落实,事关在学校改革发展中付出艰辛努力的广大教职工是否有获得感、幸福感、归属感,事关学校能否进一步凝聚力量、形成共识、将成都工业学院建成我们大家的精神家园和事业平台,事关学校软实力提升软环境改善,事关能否顺利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学校经过这几年的快速发展,积累了不少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有的是教职工、学生迫切期盼解决的问题,我们必须花大力气认真解决。民生工作是决不只是工会的福利问题、教职工个别意见解决的问题,更不是口号和形式,民生工作是学校改革发展的重要内涵,是我们各级党组织、各级干部、全校各个部门的重要工作内容,是学校发展的关键性重要目标,是学校各部门的重要职责,是我们各项工作的起点、落脚点和价值所在,是对广大干部解决问题的能力、决心和勇气的一次考验。

抓民生工作就是抓学校发展学校改革,抓民生工作就是抓学校软实力提升,抓民生工作就是抓学校凝聚力增强,希望大家高度重视、切实认清民生工作的重视性、紧迫性,增强责任感、使命感、主动性,发挥各部门、各单位的优势,切实在我校的民生工作方面发挥作用、取得实效。

三、切实领会民生工作的丰富内涵

说起民生工作,我们很容易理解为工会的福利,个别教职工反映问题的解决等等,这些的确是民生工作,但如果仅仅停留在这些方面来理解,就是将民生工作理解为个别问题的解决、个别部门的事情,这是狭义的、片面的,甚至是不完全正确的。民生工作的内涵十分丰富,民生工作内容要拓展、覆盖面要全域、形式要多元、解决方式要多样、针对性要精准、解决效果要强化。绩效、职称、报帐、出差、学习中有民生工作,科研激励、教学管理、人事管理、学生教育中有民生工作,机关管理与服务、流程管控与审批中有民生工作,教师培养、后勤服务中有民生工作,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学生社团管理中有民生工作,调课安排教学任务分配、评价考核教职工学生中有民生工作,干部作风机关服务态度中同样有民生工作。物质需求满足、工作条件改善、生活待遇提升等“硬需求满足”是民生工作,思想教育、情绪疏导、劳动尊重、工作激励、精神传承、价值体现、信息畅通透明、情况说明、意见交流、文化认知、机会公平、共识汇集等“软需求的满足”同样是民生工作,对于我们这样的新建本科、处于西部地区的贫穷学校,“软需求的满足”是更加重要和关键的民生工作。

可以说,民生工作既有教职工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有青年学生期盼解决的问题,既有工会、团委、学生处等相关部门的具体责任要求,也有全校各单位结合业务工作解决好教职工、学生关心关切的问题,既有个别突出问题的解决、更有将民生工作融入治理体系纳入治理能力构建起机制整体性持续性的解决,既有管理手段方式的改进,更有服务意识的提升服务方式的转变,民生工作既是问题的解决,更是态度的转变、理念的提升、工作效能的强化、软环境的打造。

希望各部门、广大干部仿真理解其丰富内涵和具体要求,将民生工作理解为每个部门是否体现了为广大教职工服务的意识和理念的检验标准,将民生工作理解为是否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落地评价,将民生工作理解为是否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是否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策部署的具体表现,将民生工作理解为是否在为学校改革发展建设好共同精神家园、凝聚好力量的实际举措,将民生工作理解为是否在各部门各单位的业务工作中围绕教职工、青年学生期盼解决的热点问题主动担当、尽职尽责。

四、切实明确民生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基本思路

民生工作是全校各部门、各级组织、广大干部的关键性重点工作,从学校层面看,一定要将学校内涵高质量发展、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发展目标与解决好学校民生工作,构筑全校教职工共同的事业平台、价值追求、精神家园的民生目标融为一体、同步实现,将两个发展目标统一起来,统筹谋划、系统解决、分类解决、逐步解决,逐步建立完善学校的民生工作体系和相应的民生工作机制制度。

学校各单位各部门,学校各业务系统、各位领导干部都必须提高政治站位,将民生工作的要求、内容和问题的解决作为为本部门、本单位的主要工作内容,纳入各项业务工作范围、业务工作内容、业务工作过程和业务工作目标,与各部门、各单位的业务工作一体化谋划、一体化布置、一体化督促、一体化解决。要将民生工作的实际效果纳入各部门、各单位考核的重要内容,将民生工作解决的成绩和在解决民生工作中的业绩作为干部是否尽职担责的重要标准。换句话说,民生工作是我们的一个基本工作元素,必须将民生工作这个基本元素作为其他各项工作的重要组成内容,民生工作没有抓或者是没有抓好,其他工作就等于没有抓、没有抓好。所有的管理工作、所有的管理服务机制、制度、文件、通知和流程都要建立在对教职工、学生体现出关心关爱、尊重信任的基础上,都要体现出民生工作的基本要求。

民生工作涉及面广、诉求较多、解决难度大,学校的资源条件十分有限,因此在民生工作上必须坚持抓重点突出问题的解决,坚持抓机制制度的建立完善,坚持持续逐步解决的思路,坚持整体性协同性解决的理念,紧紧围绕大部份教职工的期盼,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坚持在解决民生突出问题的同时做好与广大教职工、青年学生的沟通交流和理解工作,得到广大师生员工的理解和支持。

要加强民生工作总体谋划,加强引导和沟通,深刻分析产生问题的根本性原因,既要有治标的措施,更要有治本的制度,既要有问题的沟通协调和解决,更要有人文的关怀、情感的交融和情绪思想的顺通,要将好事办好、办出成效、办出感情、办出凝聚力。要从重点和关键问题入手,从制度保证和资源要素保证等方面入手建立起机制性规定,确保已经解决的问题不再重复出现。

五、切实增强民生工作精准性、实效性

民生工作要坚持成效导向、问题导向,精准实策,切实增强实效性,要解决真问题、实问题、大多数教职工青年学生希望解决的问题,坚决避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决不允许走过场、搞形式。

民生工作的关键性重点问题,既有绩效、职称、人事代理等教职工关心的热点问题,也还有管理体系、制度的完善等,学校将在进一步调研分析、汇集主题教育中提出的问题、日常工作中教职工学生反映的问题的基础上形成2020年学校民生工作任务分解表,进而明确民生工作任务责任部门、落实工作目标、制定相应工作方案切实加以解决。要通过联动协调机制的构建,形成民生工作的长效解决机制。要进一步严格执行教职工学生办事首问负责制、材料递交审批内部流转制、具体业务限期办结制、周三无会日等规定,进一步增强师生事务中心的服务项目和服务能力,同时将试行各单位会议、通知等总量管控制度,将对全校的管理制度、相关文件、工作流程再一次进行全面清理和优化,要进一步在绩效、职称、教职工培养培训、机关作风转变、办事流程简化、管理卡控环节减少、校院二级管理规范运作、学生社团活动条件改善、学生就业工作重视、校园文化服务提升、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加强等方面持续发力、继续完善,进一步发挥工会、教代会、离退处、团委、学生社团在民生工作方面的作用,切实把包括教职工生日问候、生病慰问、节假日福利发放、学生补助与关爱、离退休教职工关心、家属区管理与服务等在内的关心关爱工程做细做实,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在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作用、进一步畅通教职工、青年学生意见反馈的渠道和机制,加强对教职工、青年学生的沟通、交流和情感融合。

六、切实加强民生工作的沟通协调、督查督办

要强化统筹协调,建立民生工作联动协调工作机制,成立校领导牵头,党政办、组织、宣传、纪检、工会、团委、人事、财务、教务、学生、科技、综改、网络、后勤、保卫、师生事务中心等单位为成员的民生工作联动协调工作小组(联动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在党政办),民生工作联动协调小组承担学校民生工作的组织领导、统筹协调、督查督办的功能。各单位、各部门要将民生工作纳入本部门的职责范围和工作内容,承担起相应的民生工作主体责任。

要切实加强民生工作的督查督办,组织、人事等单位要将民生工作纳入干部、绩效等考核内容,纪检要将民生工作情况纳入工作执纪问责的内容,党政办要加强民生工作的协调和督办。对于不重视民生工作、在民生工作上责任不落实效果不佳、问题反映较多的单位和干部要运用“四种形态”切实问责。要加强民生工作中各项任务完成过程的督查督办,强化民生工作效果的督查督办和问题是否得到有效解决的督查督办。

七、切实落实民生民生工作主体责任、明确任务、抓出成效

要加强民生工作的组织领导,联动协调工作小组要充分发挥组织领导、统筹协调、督办问责的作用,各位校领导要切实担负起分管工作和分管联系部门中民生工作的领导责任,各部门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本部门民生工作的直接责任人。需要强调的是,基层院系要切实担当起本单位民生工作主体责任的重要职责,要通过民生工作带好队伍、服务好学生,增强教职工的凝聚力和精神追求,增强学生的爱国爱校爱院精神。

将2020年定为学校民生服务活动年或民生工作行动年,各部门、各单位要找准民生工作关键突出问题、教职工期盼的热点问题,制定民生服务活动年工作任务表、落实民生工作责任,切实主动加以解决,切实为广大师生员工送服务、送关爱。

各单位各部门要根据民生服务活动年的总体要求,建立民生工作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汇总统筹后形成学校的任务分解表、工作台帐,明确责任人、责任单位,完成时限。各单位2020年民生工作任务清单在4月20日前提交党政办、经过联动协调领导小组审定后列入各单位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职责中,并在全校公开,年底各部门各单位要将民生工作任务报盘交帐,年度考核实行民生工作任务一票否决。

民生工作事关学校全局和长远发展,是学校内涵高质量发展、办出应用型特色的根本性保障,全校上下一定要提高政治站位,认真谋划,紧盯教职工期盼的热点关键问题,出实招硬招,敢于破题、勇于担当,在民生工作中彰显干部的能力和水平,在民生工作中增强广大教职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归属感,为学校早日建成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夯实基础、积蓄能量,体现智慧、彰显水平。

谢谢大家。

转变观念、提升水平,以财务管理创新推动学校改革发展

——在学校财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严余松

同志们,大家上午好。

我们今天召开学校财务工作会,这是近年来的第一次,其目的就是要将财务工作在肯定成绩、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以财务管理创新推动学校改革发展,以学校财务工作水平的提高带动学校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促进学校内部治理体系的完善,将财务工作融入学校整体工作抓好抓实,全面提升我校的财务管理能力和水平。从更广的意义上说,今天的会议既是财务工作会,也是放管服综合改革、校院二级管理改革推进会,还是学校民生工作落实促进会。刚才,计财处长张泽明同志汇报了2020年学校的财务工作管理思路,教务处、人事处、经管学院、智能制造学院负责人做了专题发言,传伟副校长就学校的财务工作做出了具体安排和工作布置,李仁书记就财务管理廉政建设和风险管控提出了具体要求,大家讲的都很好,我完全同意。下面我想结合自己的认识谈几点意见,与大家共同交流。

一、充分肯定,财务工作有力支撑了学校改革发展

这几年学校发展很快,规模增长、教职工数量增加、实验室建设力度加大、办学条件改善、教职工待遇增加、合格评估等要求刚性,这对学校的资金筹措、经费管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经费需求显著增大,学校的财务工作面临了许多考验,也经历住了种种考验。经过争取省级财政部门支持、争取中央资金支持、争取经信厅教育厅支持、争取各级地方政府支持、开放办学广开财源等多措并举,确保了学校建设发展的资金需求,保证了学校的持续健康发展。同时,逐步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改进财务服务模式、完善经费预算、严格经费使用,顺利通过了省委巡视组的巡视和省审计厅的审计,内控制度进一步完善,学校各部门、各中层干部的财经意识和财务管理能力得到提升。总体上看,我校近年来的财务工作值得充分肯定,借此机会代表学校向奋战在财务战线的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提高站位,高度重视财务管理

学校改革发展进入深水区、攻坚期,学校发展目标高、标准高,教职工的期望值也高,经费短缺、资金链脆弱已经成为制约学校发展的根本性因素之一。同时,大量的浪费现象、经费使用不合理情况时有存在,许多干部缺乏财经意识和财务理念,学校的经费使用效益亟待提高。甚至有个别干部,将学校财权片面理解为自己的审批权,缺乏必要的经费使用集体决策机制和监督机制,存在经费使用个人说了算的现象,财务风险、廉政风险加大。还有的钱用了、事办了,但帐不了、钱不还,存在“事完帐不完”,经费审批人只管批用钱,不管帐了否,这是错误的认识,要树立“账没了事没完”的理念。全体校领导和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一定要提高政治站位,将财务工作视为学校的整体性重要工作,也是关键性敏感工作,必须构建起相应的管理制度、加强经费使用的集体决策和系统监管、采取有力措施提高经费使用效益,适应财务新要求,切实确保通过财务管理工作的创新,推动和带动学校整体管理工作的提升。

三、提高能力水平,切实做好财务工作

学校各级干部一定要明白,管事就要用钱,用钱就必须管钱。强化财经意识、提高管钱用钱能力是干部的基本职责和基本工作能力,在座的都是学校各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本部门经费使用的制度、决策的机制、签批的合理性、监督的有效性、使用的公开透明性是学校财务工作在本部门的基本要求,是否做到和认真履行好,更是学校各级干部的能力水平的重要表现,做好事用好钱是一体的,尤其是在我们这种经费紧张的“穷”学校,管好用好经费是基本功,当家理财是基本要求,少花钱办好事、相同的钱办更多好事是各位领导干部的基本职责。希望大家加强财务制度的学习,自觉了解和贯彻各项财务规定,在谋事的时候就考虑经费的来源及管控、将事权与财权统一起来,一体谋划、一体协调、一体解决。更希望大家自觉完善本部门的财务管理制度,严格遵守规定,不断提高财务管理能力与水平。

四、完善机制制度,切实激活经费效能

学校要通过财务经费管理使用方式的改革和创新,带动学校“放管服”综合改革的深化、校院二级管理的落地。要通过财务预算的刚性和预算执行的严肃性,确保学校经费使用的总体有效与公开合理。要通过二级经费管理部门经费管理决策统筹权的调整与下放,倒逼机关“放管服”简政放权、倒逼二级学院内控机制的建立。要通过进一步细化、完善财务管理制度的修定,进一步规范学校的费用管理与使用,今天财务抛出来的财务工作“放管服”相关规定就是其中的一个内容,通过这些制度要进一步强化财务管理制度的刚性,进一步明确财务管理柔性的边界和尺度。要通过财务机制制度的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切实让经费的活力发挥出来,将有限的经费投入到更需要、更能发挥作用的地方去,将有限的经费给更多能干事、想干事的干部去管理和使用,将有限的经费放到决策更加有效、使用更加公开透明的机制制度中去使用,不断激活、增强学校经费的整体效能。

五、加强规矩问责,构建各部门经费使用内控制度,确保经费有效合规使用

经费使用一定要在规矩下使用、在监督下使用,因此,各部门的经费,不管多与少,都是这个部门整体的,都需要制定相应的内部管理规定和制度,要有经费管理集体决策机制,要有经费使用内控制度,构建起相应的监督约束机制,希望各单位党政领导高度重视,认真落实完善。计财处要高度重视学校层面的财务内控机制的完善,进一步完善内控制度,规范财务行为,切实让内控机制在日常财务管理中发挥作用。审计处每年必须对学校的财务管理进行日常审计,并将审计和整改结果与学校财务部门管理的效能挂钩。机关处室、各二级学院是否建立起相应的经费使用管理制度和监督制度、这些制度规定执行的情况如何,学校分管校领导、联系校领导要纳入自己的工作职责进行管理,机关各党总支、各基层党组织也要切实督促督查,学校纪检审计部门要将此事项作为执纪问责的重要内容。经费使用管理既要放管服,更要加强监督、防范化解风险,确保学校经费有效合规使用。

六、若干具体问题的强调

1、今年试行通过预算将学校二级部门的部分经费直接下拨到二级学院,各二级学院有一定的统筹使用权,今后学校将进一步加大经费直接下拨到二级院系的力度,逐步构建起学校对二级学院的基本拨款制度。今年是个试点,希望各单位构建内部管理制度,集体决策、公开透明、管好用好,也希望计财处加大监督力度,切实进行业务指导,明确相应的统筹调整边界和相关规定。

2、进一步明确经费审批“一支笔”的管理和责权。要正确理解各单位经费审批“一支笔”的含义,经费是学校分配给相关部门和单位使用的,不是分配给经费审批者个人管理和使用的。经费审批者是代表这个单位整体,必须在遵守上级和学校有关财务管理规定的前提下,切实制定和遵守本单位、本二级院系的内部财务管理规定,必须在这个内部财务管理规定的约束下进行经费审批,审批时应该充分尊重班子其他成员的意见,尤其是重大经费的决策、审批和使用。因此,学校财务部门规定,院系单项经费超过2万元、机关处室单项经费超过1万元或者超过项目经费的10%,必须经过处务会、党政联席会集体决策,集体决策的基本规则是少数服从多数,不能搞一言堂。这个2万元、1万元是学校的高限控制,各二级学院、业务处室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在学校允许范围内自主确定额度,也就是说集体决策的额度和比例可以低于学校确定的额度或比例。同时,结合学校实际,允许各单位经费审批“一支笔”经过集体研究、学校财务部门批准后可以授权给班子其他成员(一般是相关业务管理班子成员),以便让经费与业务工作更加有效地结合和统筹。

3、加强事权与财权的协调管理。学校再次强调,学校所有业务事项,凡是涉及到经费使用的,必须明确经费来源、与经费管理部门取得共识得到同意才能进行事权的决策、工作的布置和实施,不准以任何借口将事情推进或完成后来倒逼学校或学校财务管理部门安排经费、解决经费问题,这是典型的以事权干预财权的现象,必须坚决杜绝。如果再出现这样的情况,一律追究业务管理部门的责任。从校领导到各中层干部必须做到经费不落实不决策、经费不落实不组织实施。

4.强化预算刚性、增加预算执行力度。要从制度层面进一步强化预算的科学性、合理性、精细化,明年的预算要经过校工会的审议、审计处的内部审计,要有明确的审议审计意见,明年的财务工作会也要加上这两个议程。学校的预算将所有收入经费全部考虑了,没有任何余量,原则上不得调整预算,极个别需要调整的,一定要先调查清楚责任,除紧急、不可控因素外,一律不予调整。要严防有的部门单位,把自己想干的事情先安排,按学校必须安排的有意不安排、故意少安排,等到这些必须的事情要干时就跟学校说没钱安排了,用必须干没钱了来倒逼学校,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首先要做的就是对这些部门的经费管理者问责。

5、实行归口管理经费与部门业务经费脱钩,避免归口管理的学校经费用于本部门的业务经费,让归口管理经费面向全校服务和使用,避免归口管理经费变相成为本部门少数人的业务经费。

6、加强经费使用进度的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率。各部门必须要加强经费使用的进度管理,给钱是要办事、是要把事情办好、推动工作、加快学校发展,所以该用的经费要大胆用、及时用,该用的钱没有用某种程度上就是不作为、慢作为。年底经费没有使用完的,除学校规定允许的情形外,一律归0,学校实行的预算是0基预算。对于年终经费的不合理节余要进行调查分析,属于不作为、慢作为的学校将严肃问责,并对单位经费在第二年的预算中进行扣减。计财处要进一步加强管理,改进服务,每年预算下达前不迟于当年1月底必须给各部门下达一个上半年或全年可以使用的经费最低控制数,让各部门在最低控制数内迟早谋划和安排,避免各部门等预算干活、拿预算做借口不干活、用不事推脱不预先谋划干活。要形成制度,每年度的预算必须在5月底前编制审批完毕并正式下达,不能随意推延。

7、加强经费年终往来帐清理,逐步构建经费绩效考核制度。往来帐清理、预支款了结是财务管理基本秩序的重要表现,也是审计整改的重要内容。计财处要建立往来帐清理制度,明确往来帐及时了结是各单位经费审批人的基本职责,每年底对当年的往来帐及经费使用进行分析,对该了结的财务事项进行督促、及时了帐,坚决杜绝形成新的长期挂帐事项。对于往来帐清理不及时、处理不够有效的单位和经费审批人,将实现责任追究。同时,要逐步建立起经费绩效考核制度,对经费管理规范、使用效益好的单位和二级学院在下年度的经费安排上优先保障,在经费额度上予以激励。对经费管理混乱、使用效果不佳的单位和二级学院在下一年度实行经费扣减。

8、增强节俭意识、坚持过紧日子。学校财务十分紧张,只能保基本、保民生,这种状态将长期存在,我们要习惯在经费短缺的情况下干好工作、推进事业发展,因而必须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精打细算、杜绝浪费。同时,要广开财源,强化开放合作,通过开放合作解决学校财力不足的问题,通过创收分配制度的完善调动基层院系主动解决经费紧张问题的积极性,请计财处进一步完善创收管理规定,尽快实施,原则上哪个单位争取来的经费和支持就归哪个单位管理和使用。要通过制度完善,让基层院系主动面向社会各界争取经费支持,广泛拓展经费筹措渠道、显著增强基层学院经费自主保障能力。教育厅财政厅对学校的财政拨款实行学校的绩效考核直接挂钩,计财处牵头,进一步明确绩效考核16个指标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落实具体工作责任和要求,确保学校财政拨款考核位次稳定向前。

9、牢固树立廉洁意识,加强经费管理使用的风险管控,各级党的组织及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本部门经费使用的监督管理,确保廉政管钱、廉洁用钱。公开透明是财务管理、经费使用有效的监督形式之一,学校和各部门的财务管理和经费使用情况每年都要以适当方式在一定范围内公开。各归口部门管理经费的分配要有明确公开的分配管理办法和标准,分配结果也要在一定范围内公开。

10、增强财务工作的服务意识,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计财处要按照学校“放管服”综合改革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减化优化财务管理制度和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计财处要进一步强化财务管理的统筹协调职能和管控监督职能,加强财务工作的业务指导,下大力气提高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将财务服务做为学校民生工作的重要内容抓出成效。

财务工作是学校的关键性工作,经费使用是管理工作中的重大事项,管好用好经费是学校各级干部和领导的共同责任,是学校实现内涵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证。我们一定要以本次财务工作会为契机,不断增强财务管理意识,改进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提升各级干部的经费管理能力,确保学校经费有效高效使用,以财务管理创新推动学校改革的深化、推动学校事业的快速发展。

谢谢大家。

天津大学校长致辞

海河之畔,渤海之滨,诞生了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天津大学。这是一所有使命的大学。诞生于甲午战败、国运衰微的晚清时期,她高擎的“兴学强国”大旗,是中国大学精神的元始。“自强首在储才,储才必先兴学”,学校以兴学强国为办学宗旨,穷究学理,作育人才,传承文明,振兴中华,塑造未来,始终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世界文明进步做出重要贡献。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质高等教育需求,是当今中国大学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担当,天津大学始终将一流人才的培养放在核心位置,从探索工程教育改革到引领“新工科”建设,坚持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三位一体”,致力于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卓越人才。

这是一所有作为的大学。从为培养国家急需人才而进行的学门设置,到20世纪早期作为“科学建国的堡垒”开展科学研究,再到历次爱国革命运动中师生的奋勇向前,为新中国高等教育体系的建立发挥“孵化器”作用,对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的孜孜探索,乃至为国家培养高层次人才的竭忠尽智、建言献策,提出引领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先进思想……在各个历史阶段,天津大学总能站在时代前沿,用行动诠释爱国的承诺。进入新世纪以来,学校提出“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聚焦世界科技发展前沿,扎根国民经济主战场”的科技工作方针。坚持汇聚校内外各种创新要素,提升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服务社会,支撑行业和产业的发展。

这是一所有理想的大学。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锚定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天大品格的社会主义大学,坚持正确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服务国家、改革创新,树立自信、保持特色,为服务国家战略培养所需的各类人才,并在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合作交流方面作出更大的贡献。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任重道远,面向未来,我们要培育卓越人才,用精神、文化和优秀传统去引领学生,引导他们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形成高尚的人格和远大的理想。我们要聚天下英才,让他们在自由、包容、信任的文化氛围中各展所长。我们要鼓励前沿探索,让师生参与解决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和社会治理方面的重大现实问题。我们要建立现代大学制度体系,让所有的规则都在对人的内在价值和尊严的认识中产生,让所有的制度都服务于人的成长和发展。

这是一所有精神的大学。120余年的淡定笃行,凝聚塑造了天大品格,兴学强国的使命、实事求是的校训、严谨治学的校风、爱国奉献的精神、矢志创新的追求已经深深融入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类进步的伟大事业中,成为感召师生校友的强大精神力量和行为准则。这种精神力量,是中国特色现代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在引领社会文化繁荣发展、推动民族文化创新传承中发挥重要作用。

砥砺奋进正当时,现在天津大学校长的接力棒传到了我的手中,我愿意和全校师生员工、广大校友齐心协力,让学校能发展得更好,让师生们都能学习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让校友们为天津大学倍感自豪。让我们携起手来,肩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自强不息、锐意改革、脚踏实地,再创新的辉煌!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本文链接:https://aaghb.com/?id=6696

分享给朋友:

“高校校长讲话汇编(30篇)” 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