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总校长李远:在苏州阿德科特学校庆祝第38个教师节典礼上的讲话
4581
2022年
我们的工作不叫“教书”
在苏州阿德科特学校庆祝第38个教师节典礼上的讲话
集团总校长 李远
(2022年9月13日)
亲爱的老师们:
在第38个教师节和中国传统中秋佳节来临之际,我代表集团、胡总祝大家节日愉快!集团已经给大家送上了胡总亲笔签名的贺信,今天,我带来了集团送给大家的中秋月饼,会议结束我们就一起尝尝!
张朝霞校长邀我在今天典礼上讲几句,前两个教师节都讲了话,这次要是不讲就好像“不够意思”了。“无三不成礼”,谢谢大家让我一而再,再而三地讲。
近年,校长在开学、毕业等典礼上的讲话很火。究其原因可能是,站在一场时不我待的社会变革和教育转型中,在学校关键的教育现场,大家都想听听校长的思考:在“人”与“未来”之间的教育究竟该是什么模样,我们如何守护日常、奔赴愿景,如何看见生命、扛起使命......
对教育,我的思考不深,今天就简单讲讲我们今天庆典的主题——“我们的工作不叫‘教书’”。
01
我们要做“大先生”!
前两天宋凯老师联系我,请我帮忙想想我们教师节庆典的主题,我想起了叶圣陶先生的一篇文章,在文章中他写道——
“我如果当中学教师,决不将我的行业叫做‘教书’,犹如我决不将学生在学校的事情叫做‘读书’一样。若有人问我干什么,我的回答将是‘帮助学生得到做人做事的经验’,我决不说‘教书’。”
这是叶圣陶先生在1941年写下的对教育的理解,时至今日仍然令人深思: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因此,胡总给大家贺信题为《做雅力的大先生》。全体雅力人要牢记“国之大者”,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主动适应新时代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成为本土化国际教育前锋。
做雅力的“大先生”,就是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勉励,成为学生的“四个引路人”:
01
锤炼品格的引路人
02
学习知识的引路人
03
创新思维的引路人
04
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坚持“四个相统一”:
01
教书和育人相统一
02
言传和身教相统一
03
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
04
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
这也是是新时代对师德师风建设的四个基本要求。
02
如何理解对教师的要求?
首先,这是新世纪科技发展的要求。李泽厚先生说,21世纪应当是教育学的世纪。科学技术极大地提高人类的物质生活质量,使人类往前跨了一大步。但是科学技术也使许多人变成它的奴隶。例如,智能手机让我们进入移动互联的时代,带来了极大方便,但我们也成了手机的“奴隶”,好像一刻也离不开它。这恐怕是人类21世纪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
未来,智能网络越来越廉价、普及,所有的学习者将都能够非常便捷地通过智能网络与世界建立广泛的连接,学习者可以几乎零成本、无延迟地获得信息与学习资源,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唯一提供者,教师与学生共同享有资源空前丰富、廉价、便利的知识市场。那我们老师和学校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呢?
大家都切实体会到新冠疫情的危害,疫情近三年来,全世界死亡人数640多万,大家可否知道,每年世界上近80万人自杀。生命都不存在了,哪里还有幸福、成功?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人是有感情的。在教育即将迎来“人机共教”的格局下,我们一定要从“教书为主”转向“育人为重”。不仅让学生的情感、精神、心智、身体、情绪都参与到学习中,还要让技术和人工创造出的心智成为外脑和新感官,增强和扩展学生的生命体验。当前,国家特别强调要注重学生体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保证学生健康的身心,这有着切实的时代背景,我们要深刻领会,坚决落实。
其次,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用短短的几十年时间从漫长的农业社会迅速工业化,成为全球信息化程度最高、在线人口最多的国家,在人工智能领域已处于全球领先地位,比任何国家都更有条件率先迎接智能社会的到来,但,国家统一、民族复兴正受到全球严苛审视、面临严峻挑战。
大国崛起、中国创造、社会进步、区域振兴、民生改善,家庭幸福、个人成功都需要教育的支撑、助推、拉动。教育,承载更多期望,肩负更大责任。中国当代教师,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将会面临“怎么折腾都不满意”,“怎么努力都还不够”的状态,但这些并不是我们可以抱怨的理由,而恰恰是我们需要努力改变的动力!
03
如何做雅力“大先生”?
首先,一定要有“教学生3年想学生未来30年”的意识。蔡元培先生说“教育者,非为既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一定要”站在未来理解今天,中国需要怎样的当代教师?
从“传道授业解惑”到学习行为设计、情感关系构建、多元心智协同……教师的本质未改,但具体的分工、所需的技能、思维与行为模式已因时而变。未来教师的形象已隐约可见,但仍然不够清晰,需要我们共同创造答案与路径。
其次,要继承优秀的传统经验。2021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1届大会期间,面向全球发布了《共同重新构想我们的未来:一种新的教育社会契约》报告,探讨和展望该组织眼中面向未来乃至2050年的教育。
报告指出,学生、教师和知识构成了经典的教学三角,通过教学,学生、教师和知识得以相遇。在一个新的教育时代,教学法、课程、教师功能、学校愿景和教育时空等都需要同步革新。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抛弃过去优秀的教育教学经验,相反,我们要在继承好的传统的基础上革新教育教学模式。我们要通过专家引领、同伴互助、个人反思,掌握专业的教育学知识,对教师的身份、作用与价值有准确而深刻的理解,具备研究、反思能力,培养专业态度与专业技能。
第三,与学生共成长,这是雅力核心价值观也教师发展的基本路线。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单向的教与学关系,而应是共建共生的学习共同体。与学生共成长要发展“三大领地”:
现实生活是教育生长的“大地”。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杜威在1899年出版的的《学校与社会》不仅提出了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观念,还构想了20世纪的学校的形象:学校是与家庭、社区、社会、学术机构等各种社会活动联系在一起的学习共同体,学生们不是围坐在黑板和讲台周围,而是站在操作台旁操作工具进行创造性、探究性活动。但是,杜威的一百多年前的这种构想并未在20世纪充分实现,我们就进入了21世纪。现在,我们进入终身学习的时代,我们的社会正在迅速而全面地泛学校化,而我们的学校则需要在杜威所描述的场景基础上更加积极地社会化。
课程教学是教育的核心“阵地”。课堂是我们习练教学基本技能、教师基本素养的阵地。我个人的体会是课堂将是连接学校与社会、学习与实践的核心节点,教师则是设计和建设这个节点的核心角色。课堂里有教师学生、教学设施、学习资源、学习环境、教学活动、学习活动、评价活动、认知过程、情感情绪、课堂文化、学习结果等。就教师而言,又可以细分为很多的角色:编剧、演员、主持人、导演、导师、朋友……课堂是我们的基础阵地,是教书育人的主渠道。
现代科技是教育创新的“高地”。我们要不断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神经科学等最新知识,理解学习产生的过程、情感道德生成的机制,这样才能做好老师。
亲爱的老师们!
教育走向高质量发展,中小学校的最大难题,不是方向感,也不是方法论,而是教师的成长能否同步。
在这个高速变化发展的VUCA时代,看见问题的人太多,找到方法的人太少,我们还没有学会把相遇的一切,顺势变为自我发展和学生教育的契机。今天所说这些也许太空、太大,但这确实是我们与真正教育的距离。
让我们携手同行,大步向前!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