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材料 > 正文内容

总结历史经验+奋力开创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新局面

2025-01-03682

总结历史经验 奋力开创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新局面

同志们:

教育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基石,教师是教育基石的奠基者,直接承担着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时代重任。高等教育是教育强国建设的“龙头”,是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环节,而高校教师队伍是这个关键环节中的关键主体。长期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1985年设立教师节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的标志性事件,切实提高了人民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和职业地位,逐渐形成了全党全社会尊师重教的风尚。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统筹部署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全面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许多历史性成就,创造和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高校教师队伍整体面貌发生了格局性变化。近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发布,意见对造就支撑教育强国的教师队伍作出了全面系统部署,为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借此机会,由我为大家作一堂*课报告,与同志们共同探讨交流。

一、提高认识,充分认清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历史性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一系列历史性的理论成就、制度成就和实践成就,进一步夯实了教育强国建设的根基。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成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显著标识,也是实现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

(一)形成了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师队伍建设重要论述为核心的创新理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殷切希望和全面要求,提出了关于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根本在于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师队伍建设重要论述为指引。

一是深刻阐释了教师工作的重要性。从“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强教必先强师”,到“教师承担着最庄严、最神圣的使命”,到“教师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职业之一,也是最伟大、最神圣的职业之一”,再到“教师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薪火相传、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深刻阐明了教师对于国家发展、民族振兴、教育改革、人才培养的特别重要性,始终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来抓。

二是不断深化对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从“四有”好老师到“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从“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到“努力做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脉相承、内涵丰富的教师职业标准,深化了对教师队伍成长规律的认识,把新时代对教师队伍的要求提到了新的高度,为进一步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行动指南。

三是系统凝练提出了我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2023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提出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并从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育人智慧、躬耕态度、仁爱之心、弘道追求六个方面对教育家精神的内涵意蕴作出深刻阐释。广大高校教师大力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全面展示了新时代教师群体的共同价值追求和自律自强自觉自信的精神风貌。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师队伍建设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什么是好老师、为什么要尊师重教、怎样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等一系列根本性、全局性、方向性问题,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理论界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师队伍建设重要论述为指引,深刻理解、系统阐释其科学内涵、核心要义、丰富价值,对新时代全面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二)构建了以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专项计划为基础的现代高校教师管理制度体系

教师管理制度体系建设是关系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性、全局性、长期性工作。新时代高校教师管理制度改革具有许多新内涵新特征新成效,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更加凸显制度建设的主线,不断强化高校教师工作的法律法规、政策文件、专项计划的系统性建设。总体来看,基本建成涵盖高校教师工作的全方位、全领域的政策框架,涉及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重要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高校教师队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一是高校教师管理的根本性法律法规更加定型。1993年,我国教育史上第一部关于教师的单行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以下简称教师法)正式颁布,对教师的资格和任用、权利和义务、培养和培训等做了明确规定,并在2009年修正后,为我国高校教师队伍制度化建设提供了根本性法治保障。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教师资格条例》、199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199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200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等法律法规在新时代重新修订,标志着我国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法治化取得了巨大成就。

二是高校教师管理的基本性政策文件更加完善。进入新时代,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的顶层设计和系统推进。2018年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深刻系统回答了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2020年,教育部等六部门发布《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2024年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部署提出了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综合性、引领性政策框架。

三是高校教师管理的制度更加成熟。新时代高校教师管理改革着眼于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对制度设计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求更强。比如,中央层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等政策,相关部门配套制定《高校教师职称评审监管暂行办法》《关于深化高等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关于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等文件。这些中央和相关部门印发的政策文件构建了涉及高校教师考核评价、职称评聘、薪酬待遇等重要领域的制度体系。

(三)造就了一支有力支撑世界上最大规模高等教育体系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校教师队伍取得一系列历史性成就、发生一系列历史性变革,高校教师规模不断扩大,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一是高校教师队伍实现量质齐升。在规模数量上,去年全国共有高等教育专任教师207.49万人。其中,普通本科学校134.55万人;本科层次职业学校3.08万人;高职(专科)学校68.46万人;成人高等学校1.41万人。在结构素质上,2022年的统计数据显示,职业教育专业课教师中“双师型”教师占比超过50%,普通、职业高校专任教师中研究生学位教师占比77.5%,比2012年提高15.1%。高校硕士生导师从2012年的22.9万人增长到2022年的42.4万人,博士生导师从2012年的6.9万人增长到2022年的13.2万人。这支规模宏大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成为支撑世界上最大规模高等教育体系的“大国良师”。

二是高校教师队伍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战略科学家和领军人才群体稳步壮大,全国超过40%的两院院士、近70%的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都集聚在高校。2023年两院院士增选133人,新增选的两院院士中超半数来自高校。这些高层次人才队伍通过高水平科学研究培养高质量创新人才,为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提供了重要人才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获得了一半以上的国家科技三大奖,获得了60%的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和90%的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的国家科技三大奖累计突破1000项。2023年度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当中,高校教师牵头的占到三大奖励总数的三分之二左右。高校教师成为我国高水平科技创新的主体参与力量。

三是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不断壮大。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高度重视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为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加强教师队伍和专门力量建设。截至2024年1月,全国高校思政课专兼职教师达14.5万人,其中专职教师达11.3万人,比五年前增长94%,思政课教师中党员占比达90.6%,队伍素质持续提升,师生比总体达到国家规定标准,整体结构明显优化,一大批优秀思政课教师被评为时代楷模、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最美教师”,进入各类高层次人才项目。

二、总结经验,进一步坚定推进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信心决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创造和积累了许多改革的宝贵经验,需要在高等教育改革实践中持续丰富和发展。

(一)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高校教师是国家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中处于十分关键的战略地位。一是加强和改进党对高校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这是做好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根本保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关于人才的重大方针政策,健全党管人才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凸显人才第一资源战略地位,强化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引领,推动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和国际竞争力的高校人才制度体系,为提升高校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造就了一大批人才队伍。二是加强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引领。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直接关乎青年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党组织政治功能持续增强,不断完善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组织管理体系,充分发挥高校党委教师工作部在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和师德师风建设中的统筹作用。积极推动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纳入高校党组织和教师理论学习内容,将其贯穿教育教学和人才发展全过程。三是高度重视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把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纳入教育事业发展和干部人才队伍建设总体规划,在师资建设上优先考虑,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在资源配置上优先满足。思政课教师已经成为高校教师队伍中铸魂育人的中坚力量。

(二)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教育是强国之基,教师是强教之本。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新时期,高校教师承担着更加重要的育人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始终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以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助力教育强国建设。一是强化保障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优先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确立了教师队伍建设在整个教育事业中的“三个优先”地位,即优先谋划教师工作、优先保障教师工作投入、优先满足教师队伍建设需要。高校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和职业地位得到巩固提高,为教师队伍成为高校第一资源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持续推进系统集成和问题导向的综合改革。过去一段时间,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各领域短板不足问题集中显现,改革关联性和互动性明显增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持续深化,统筹推进编制岗位管理、职称评聘制度、薪酬待遇保障等领域的综合改革,着力破除队伍素质和考核评价的堵点淤点,强调相关改革举措的系统联动和同向发力,坚持以系统思维和问题导向整体推进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工作。

(三)坚持把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作为核心任务。教师队伍素质直接决定着高校办学能力和水平,其中教书育人能力是高校教师的核心能力。全面提升教书育人能力是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内在逻辑,也是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一是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高校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针对师德师风建设发表重要讲话,对新时代中国好老师的形象进行了精准描摹和完整画像,为我国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当前,师德师风建设已经成为高校常抓不懈的工作,既有紧密衔接的制度规范、政策保障、法律约束,也有相互结合的教育、宣传、考核、监督与奖惩等工作机制,更加注重宣传教育、示范引领、实践养成相统一,进一步体现了新时代高校师德建设的规律特点。二是不断完善高校教师发展支持体系。当前,我国构建了国家、省级、高校三级教师专业发展平台,各地各高校制定了覆盖职业生涯全周期的培养培训、职称评聘、考核评价、待遇保障、教学督导等制度,健全了高校教师发展组织体系。积极应对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等新科技对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挑战,深入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积极举办世界数字教育大会,打造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有效提升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改进教学的能力。

(四)坚持以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力量,青年人才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源头活水。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在完善政策体系、培养青年科技人才等方面积累了成功经验。一是完善高校青年教师全方位支持政策。中央和相关部门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和使用的若干措施》等文件,全力支持青年教师成长,解决青年教师后顾之忧,培育高等教育事业生力军。二是造就规模宏大的青年科技人才。青年科技人才是支撑我国高水平科技自主创新的重要力量,对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赋能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通过构建支持担纲领衔的政策、完善接续贯通的培养制度、健全鼓励创新的评价机制,营造安身立业的环境氛围,促使青年科技人才规模快速增长,在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实施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展望未来,不断汇聚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工作合力

今年9月10日是第四十个教师节,也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后的第一个教师节。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需要锚定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战略目标,聚焦支撑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按照新时代强教强师的建设部署,继续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持续完善相关法规政策体系,以教育家精神引领高校教师队伍建设。

(一)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全面领导。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必须以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根本保证。建立健全理想信念教育和教师定期理论学习制度,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将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作为高校的基础性工作。健全党全面领导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将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纳入各级党委议事日程,充分发挥党在领导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中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作用。抓好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引领和意识形态工作,坚持把高校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统筹相关资源定期开展教师思想政治轮训,建强党委教师工作部和教师党支部,推动高校党的建设与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深度融合。完善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工作机制,确立高层次人才引领高校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地位,继续发挥国家重大人才工程的牵引作用,加大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努力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高校人才队伍。

(二)持续完善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法规政策体系。坚持依法治教,做到改革实践和法规政策相统一,重大改革于法有据,及时把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成果上升为法律制度、体现为具体政策。面对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领域的格局性变化,施行30年的教师法修订工作已列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第一类项目和国务院2024年度立法工作计划。加快推进教师法修订工作,需要结合法律实施中困扰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性问题进行制度突破,推动全面提升高校教师素质、优化队伍结构、健全培养培训体系、强化权益保障,筑牢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法律基础。优化高校教师管理和资源统筹制度,完善符合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求和高校办学特点的教师招聘制度,优化高校教师学科专业、职称层级、岗位类型的结构比例,强化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队伍配备管理。健全全方位、多渠道的高校教师发展保障政策,优先保障教师工作投入,优先支持补齐教师队伍建设短板弱项,全面推动强师惠师政策举措落地落实。完善高校教师荣誉表彰制度,进一步扩大表彰覆盖范围,合理提高荣誉表彰待遇,增强荣誉表彰影响力,整体提升高校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和职业地位。统筹教育、科技、人才资源,强化高校教师工作力量建设,培育一批新型高端智库,专门开展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关键问题研究,为重大法规政策制度和重要改革探索提供支撑。

(三)以教育家精神引领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教育家精神赋予了新时代人民教师崇高使命,为高校教师队伍综合改革提供了指引。未来一段时期,要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整体构建高校教师高质量发展体系,开发教育家精神系列课程教材,健全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机制,着力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推动教育家精神全方位融入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各方面和职业发展全过程。统筹推进高校教师编制岗位管理改革、职称评聘制度改革、教学科研工作改革、薪酬分配改革等,破除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体制机制弊端,实现由局部突破向整体推进的转变。要更加关注和破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全局性问题、前瞻性问题,根据不同岗位、不同学科、不同层次的教师特点和职责,开展分类型分层次评价,认可教书育人、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多元化工作成果,进一步破除评价中的“五唯”顽瘴痼疾。面对数字化转型、人口结构变化新趋势,实施好数字化赋能教师发展行动、国家银龄教师行动计划、教育人才“组团式”支援帮扶计划、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等,优化高校教师资源配置,将博士后作为高校教师重要来源,强化高素质教师培养供给。注重依靠高校教师主体推进改革,完善青年教师全链条培养制度,强化青年教师多元补充、重点支持机制,给予青年教师更大信任、更多倾斜、更好帮助,营造让青年教师安身立业的环境氛围。

同志们,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定信心,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高校教师队伍,为推动我我国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谢谢大家!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本文链接:https://aaghb.com/?id=4734

分享给朋友:

“总结历史经验+奋力开创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新局面” 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