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材料 > 正文内容

人无精神不立 国无精神不强——在学校体育艺术节开幕式上的讲话

2025-01-03300

老师们,同学们:

在秋风吹拂的今天,我们迎来了建校以来的第23个运动会。

为什么要举行运动会?答案有很多,和平、运动、拼搏、交流、文化等等。但是,如果一定要找一个核心词,那一定是两个字:精神。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

运动会是人类勇于拼搏、挑战极限的舞台,也是展现身体素质、民族精神的舞台。所以小到一所学校甚至一个村庄,大到一个国家一个世界,都要通过运动会展现精神、交流文化。

还记得去年,我们把运动会的主题与宋韵文化结合了起来,当时我问过大家,一个似乎被贴上“懦弱”标签的大宋王朝,尤其是苟安江南的南宋朝廷,能与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运动文化匹配吗?

答案是能的。因为,在宋朝的诗歌中,爱国因子是最最普遍的。不要说“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不要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更不要说“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了,单是千古才女李清照的“至今思项羽,不可能过江东”就足以让她的丈夫赵明诚因为抗金不力郁闷而死……

宋诗还有一个特点,与体育精神更加吻合,那就是坚韧。“宁可枝头抱香死,可曾吹落北风中”,“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环境恶劣,遭遇不幸,但宋朝的诗人们毅然决然地选择坚守,选择拼搏和斗争。

运动会,是一种传承,也是一种发扬。

今年,我们把运动会主题与衢州的人文精神结合了起来,崇贤有礼、开放自信、创新争先,我们看到了各班都有精彩的诠释。

我这里想说的是,能文能武,揖礼千年,是衢州人的精神密码。

我们大家都知道,南孔圣地,衢州有礼。其实“衢州有礼”要早于“南孔圣地”。衢州作为地名,始见于唐初。据传,开国名将尉迟恭是衢州城的监造官,他领兵万人来衢筑城,建成后他亲自在城门外迎接恩师进城。这番礼贤下士的美谈,也为如今衢州府城的正南门挣得了名字——礼贤门。尉迟恭的故事或许只是后人附会,但从建城伊始,衢州就与礼搭上了关系。

对于“礼”,衢州人似乎有一种近乎执拗的追求,以至古城里的名胜,不少都有“礼”的故事,守着西城的水亭门也不例外。站在城门楼上远眺,滔滔衢江水急卷过城外码头水坪上的木亭,却在城门外徘徊而过。老衢人自此便有了 “水亭门,水停门,这衢江水也是懂礼的,知道见门而返”之说,即便城外江水汹涌,水亭门依然保得城内风平浪静。

893年前,金人袭破开封,孔子第四十八世嫡长孙、衍圣公孔端友下定决心,背负起代代相传的孔子夫妇楷木像、先圣遗像等镇庙珍宝,率族人南渡。次年,宋高宗定都临安,在辅郡衢州城内唯一一座小山——府山上,为孔氏传人们选定了家庙的新址。从此,崇学重教之风吹遍江南,衢州书院数量跃居全国前列。南宋二十余所知名书院衢州就占两所——柯山书院和清献书院。明朝杭州万松书院成立,还曾聘南孔后裔主持书院祭祀,延续近450年不中断。从朱熹到陆九渊,从阳明心学到事功学派,以衢州为中心,鸿儒名家不断涌现。浙江出状元29位,衢州占到5位。衢州的礼像一粒种子,播撒万方,润泽后代。

孔氏南迁为衢州带来了儒风熏陶,但衢州不止能文。

“控鄱阳之肘腋,扼瓯闽之咽喉,连宣歙之声势”,从唐代筑城起始,衢州就成了兵家必争的咽喉之地。当年,东南强酋耿精忠,明朝开国虎将常遇春,太平军名将石达开、李秀成都曾率军攻衢,除了少数好运者,衢州坚固的城防都曾让挑战者铩羽而归。面对石达开的十数万大军,衢州军民上下一气,逼得围城三月的石达开只得悻悻而归,最终成就了“铁衢州”的美称。

这股军事戍守文化,为多山的衢州引入了一股尚武的彪悍民风。难怪金庸会说,衢州人“温雅豪迈”,在整个浙江都有独一份的城市气质。

抗日战争中,这里更是传唱了多少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1942年4月18日,美国飞行员杜立特带领一队勇士驾驶着16架B-25轰炸机,对日本东京、名古屋、大阪等地进行了轰炸。日本本土“绝对安全”的神话破灭了。

“杜立特行动”后,日本军方对其本土的防空能力开始产生怀疑,而他们认为以中国衢州机场为代表的浙赣航空基地是威胁日本本土防空的最大障碍。于是,日本军部决定发动以摧毁衢州军事机场、打通浙赣铁路为主要目标的“浙赣战役”。

5月15日,浙赣战役打响。6月1日,日军多路人马向衢州城发起全面进攻,守卫衢州的86军官兵与敌浴血奋战。6月3日午后,日军组织两股突击队,在炮空火力掩护下,冲进衢州城内。防守核心阵地的86军16师46团团长谢士炎,立即组织反击,打出去一股日军。另一股日军冲到设在大南门的指挥所附近,46团连长高远举率全连官兵在瓮城与敌展开肉博、拼刺刀。高远举一马当先,手握刺刀,挑死好几个日本鬼子,但他自己也多处负伤,最后阵亡。

日军三面进攻衢城受阻,便集中优势兵力向城南进攻,还丧心病狂地使用了毒瓦斯弹。当时守军没戴防毒面具,遭毒气袭击,部分官兵丧失了战斗力。但一批官兵倒下了,后续部队马上跟进,如此前赴后继,中国军队始终坚守阵地。

如果说,大南门的战斗是激烈,那么水亭门前发生的一幕,更是悲壮。

1944年,抗日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日本侵略者欲作垂死挣扎。当年6月,龙衢战役爆发,这也被称为衢州第二次保卫战。6月14日,日军兵分三路向衢州发起进攻,与当时驻守定南线的国军105师313团,在缸窑、寺前、旺吴、东山一带发生激战,火力甚猛,枪炮声日夜不息。6月25日上午,在飞机、大炮的火力掩护下,日军对衢州城东门外机场发起攻击。中国军队打退日军五次进攻,毙敌200余人。在打退日军第五次进攻的时候,国军第21军第145师435团上校团长刘一壮在肉搏战中牺牲。6月26日凌晨,衢州一带被浓雾所笼罩,日军利用浓雾向前运动,同时又集中炮火猛轰城东北角和古城大南门,城东门被炸出一个缺口,日军随即从缺口冲进衢州城。尔后,城内发生了激烈的战斗,中国军队伤亡极大。战斗中,435团副团长沈清源负伤数处,犹坚持战斗,后因流血过多,为国献身。78团守城官兵,经过一天的战斗,伤亡过半。这时78团三面受敌包围,弹药又得不到补充,被迫退到水亭、西安门附近城外一带。

当时衢江水涨,西安门外江面上浮桥己撤去,舟筏也很少。敌军越逼越近,越来越多。守城将士剩下的1000多人,谁也不愿作俘虏,纷纷跳江。因水急浪高,许多人被江水吞没。看到中国军人跳江,日军在城墙上架起机枪,疯狂地向落水者扫射,还派出三架飞机,低空盘旋,反复沿江面扫射。一时间,衢江上浮尸蔽江,鲜血染红了江水。整个78团官兵,除少数幸存者外,大多壮烈牺牲。

千人跳江的壮举激励了其他军人,6月27日,中国军队展开反击,将入侵衢州的日军实施三面包围;6月29日,日军撤退;6月30日,衢州光复。

老师们,同学们,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衢州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古城,更是一块崇文尚武的精神高地。

凭着这股衢州精神,越来越多人的梦想在衢州交汇,在这片热土开花、结果。作为衢州的少年主人,作为衢州发展的接力火炬手,我们理应传承并发扬能文能武,揖礼千年的精神密码,让我们牢记并践行崇贤有礼、开放自信、创新争先的新时代精神。

最后预祝田径运动会暨体育文化艺术节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本文链接:https://aaghb.com/?id=181

分享给朋友:

“人无精神不立 国无精神不强——在学校体育艺术节开幕式上的讲话” 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