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个优化”为抓手,破解农村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难题
自2023年优化义务教育资源配置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南城县以优化教育资源分配、优化办学服务水平、优化闲置资源利用为方向和抓手,顺利完成8所教学点优化配置,妥善安排就读学生94人,调配专任老师45人,稳妥有序破解农村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难题。
一、谋势而动,畅通优化教育资源分配主渠道。一是科学谋划,确保资源分配合理。按照“一地一策、一校一案、一生一档”原则,对全县50名学生以下的学校进行全面梳理,建立学校网点布局台账,并对拟优化撤并的学校从地理位置、交通状况、人口分布、办学效益、学生教师分流意向、学校财产处置等方面进行全面精准摸底,进行综合分析研判,制定出学生及老师安置、交通出行、食宿用餐、闲置校舍处置等方案,科学妥善分流各教学网点学生,优化整合教师队伍及各小学教学设备。二是科学动员,确保群众心无顾虑。在试点工作开展过程中,采取上门走访、座谈交流、媒体宣传、公开听证、撤并公示等多种方式,广泛听取各方意见,主动回应社会关切,耐心细致做好宣传引导,消除各方顾虑,积极争取各界支持和教师家长配合。三是科学推进,确保师生衔接顺畅。根据教师意愿及学校编制等实际情况,对8所撤并学校共计45名专任教师和94名学生进行合理分流,并采取接收学校教师与撤并学校教师、接收学校教师与撤并学校学生、接受学校学生与撤并学校学生结对帮扶的方式,一对一或一对多结成帮扶对子,密切关注教师的工作、生活情况,让撤并教师在新的学校能够安心、舒心、放心;密切关注撤并学生的学习情况、心理健康、思想状况,确保学生“好上学”“上好学”。
二、承势而上,唱响优化办学服务水平主旋律。一是提升校车服务,保障好出行安全。根据撤点并校乡(镇)学生上下学交通需求、道路路况、站点设置等情况,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安排专用校车接送,精准制定校车接送路线,加强校车联合执法检查,保障好学生上下学需求和交通安全。2023年,共对4所有需求的学校学生安排校车接送,每辆校车每年由县财政补助12万元,使学生每人每学期乘车费降至400元。二是提升用餐服务,保障好用餐生活。加强接收学校餐位供给及配套设施建设,实施“互联网+明厨亮灶”建设,投入资金62万元对3所接收校食堂进行厨房设备采购和改造,并由县财政对学生用餐进行部分补贴,在保障学生营养均衡的前提下,实现每人每餐不超过5元。同时,对贫困生用餐实行免费,切实保障好学校师生用餐需求。三是提升办学条件,保障好教学设施。投入59万元完成对接收撤并校生源的6所乡镇学校的教学楼、功能室及运动场等设施进行统一改造,优化农村学校办学环境,缓解城乡教育资源差距矛盾。
三、顺势而为,打造优化闲置资源利用主阵地。一是属地优先,便于闲置资源再整合。制定《农村义务教育资源闲置浪费问题整治方案》,明确属地优先原则,对于产权明晰、手续齐全的闲置校园校舍,由县教体局分别和属地乡镇签订闲置校舍管理使用协议,理顺闲置资源归属权、使用权,便于乡镇进行灵活整合再利用。二是教育优先,便于教学资源再回收。按照“物随生流、合理调配、集中使用”原则,对被撤并学校(教学点)的图书资料、教学设备、仪器等教学资源进行梳理建册,根据实际需求将30余套班班通教学一体机、10000余册图书、100多套课座椅,总价值约80余万的教学资源转入布局调整后长期保留的学校。三是公益优先,便于公共资源再利用。对优化后的农村闲置校舍进行分类施策、合理处置,充分考虑改造可行性、安全性和便利性,整合相关部门和社会组织服务资源,建设包含有助餐、文体活动、巡访关爱、精神慰藉等功能的“一老一小”平台,让农村老人老有所养、留守儿童幼有所托。目前,8所闲置校舍中,被改建为“一老一小”平台、乡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村委会办公点、村办企业办公点各1所,其余4所全部出租给企业,无一闲置浪费,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