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邓辉:在2022届毕业典礼上的致辞
4030
2022年
锤炼出“撑起一片天”的力量
在2022届毕业典礼上的致辞
校长 邓辉
(2022年6月23)
亲爱的同学们:
预期中的分别再次来临,纵有不舍,终需远行。今天,我要衷心祝愿你们“毕业快乐”;今天,我要诚挚祝福你们“未来可期”;今天,我还要再次嘱托你们“有以自觉而奋斗”!
过去的四年,我们共同经历了太多值得铭记的历史瞬间,建国70周年的慷慨激昂、建党百年的庄严辉煌、圆梦冬奥的壮志豪情,以及建校95周年的欢欣鼓舞……家国同欢正是一代又一代如你们般的青年矢志奋斗的结果。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寄语广大青年:“青年犹如大地上茁壮成长的小树,总有一天会长成参天大树,撑起一片天。”是的,每个人头顶都有自己的一片天,每个人也都要顶起自己的那片天。而每一位中华儿女都撑好自己的那一片天,中华民族就能稳稳地撑起伟大复兴这一片最大的天。同学们即将走出校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片最大的天就是任由你们驰骋的广阔天地,当然,她也期待着你们能够成为她的一根根擎天柱。告别之际,我知道,你们赖以出发的地方也许看起来无足轻重,但我要冀望你们,即便在这样的地方也要稳稳地撑起自己的一片天。我相信,总有一天,你将对自己第一份所谓不太好甚至有点糟糕的工作心存感激,因为真正的成长就是在“不起眼”的地方干出“瞧得上”的业绩,真正的成功就是从“看不起”的地方出发抵达“看不见”的远方。
撑起自己的一片天,需要力量。这种力量从来不是从哪里找到的,而是锤炼出来的,并且是从自已身上锤炼出来的。我学习和领悟中华文化,最受感动和教育的就是“自”文化。儒家讲“反求诸己”,道家讲“自在”。自古以来,面对未知与不可能,我们强调自强不息;面对封锁与打击,我们强调自给自足;面对失误与挫折,我们强调自律自省。这种“自”文化的品格已经深深镌刻在我们的基因里,使我们的治学、为人、处世善于向内发现,自内生发,然后向外生长,向外变革。就有如今天的你们,从大学走向社会,即将面临很大的环境改变,具不具备在陌生环境中撑起自己的一片天的力量,从根本意义上仍旧取决于自己,取决于自己对自己而不是对环境的征服。这让我想起庄子在《齐物论》中有“吾丧我”的表述,庄子在这里将理想状态下作为“真君”“真宰”“真人”“至人”的“吾”与现实环境中作为“人我”“物我”的“我”分别开来。庄子的这一智慧是高明的,自由的人生就是要突破现实之“我”去领悟理想之“吾”,同时又要以无所纠缠之“吾”、透彻之“吾”去匡正形态之“我”、情态之“我”。今天的语境之下,我们说要以理想之“吾”匡正现实之“我”,可能并非庄子提出“吾丧我”的本意,但固本培元、激浊扬清的深意是一样的,摆脱困境、追求自由的用心也是一样的。然而,崇尚逍遥自在之自由的庄子不可想象当代之中国,当代中国之自由已是共同富裕之自由、伟大复兴之自由、人类解放之自由、大同世界之自由。当代青年,在如此宏阔的理想之下,又该如何妥处“吾”“我”关系呢?显然不可能再是单向的“吾丧我”,而应是“吾”“我”之间的相互锤炼,即以理想之“吾”引领现实之“我”,又以现实之“我”淬化理想之“吾”,而在“吾”“我”之间相互锤炼过程中激发和凝聚起的向上的力量定将帮助我们稳稳地支撑起属于自己的那一片天。
我知道,临别的嘱托过于理性其实并不合时宜,但前面的调门已经吊得很高,委实下不来了。现在我能对你们说的最动情的话也只能是,希望理想之“吾”能读懂这个时代,自觉于这个时代;希望现实之“我”能奋斗于这个时代,自强于这个时代。
如何读懂这个时代?时代不是空洞的,读懂一个时代,首先要读懂这个时代的人民,并且与这个时代的人民共情。走上社会,我希望你们首先认识到的是,重要的不是词,而是事。希望你们能抑制住思考宏大话题和重大问题的冲动,更关注切身的事情,更关注幸福的问题。希望你们能抑制住希望马上改变身边的人和事的冲动,在改变环境之前先改变自己的态度,学会耐心地用心地感受他(它)们。希望你们能顺着生活的需求而不仅仅是治理的需要去观察社会,顺着百姓的想法而不仅仅是知识的逻辑去理解幸福。有些人有些事,即使有时候它可能似块石头,握在手中尚且硌手,但请握紧它,以同理之心触摸它,用血肉之躯温热它,我相信,久而久之,你的情感会更加淳朴,而思想会更加犀利。
读懂一个时代,一定要读懂这个时代的趋势。一个流行的观点是,当今世界正在进入一个深度不确定的时代。尤其是在疫情影响的当下,这个观点有了更多的拥趸。但我认为其实不然。世界潮流,浩浩荡荡。对一个时代的发展趋势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其走向最终是由理论的真理性和道路的正确性决定的。就此而论,这个时代的发展趋势并没有任何不确定性可言。当然另一个方面,这个时代外部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确实明显加深加大加快,但是当前外部环境变化总的趋势是“东升西降”,社会发展规律发挥作用的环境其实更为有利,世界格局和社会体制进步的进程其实反而进入了加速期。所以,用大历史的视野放眼望去,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于我们而言,正是一个拥有巨大机会和无限可能的时代。
青年对一个时代的自觉必将激发起勇毅的奋斗之举。一百年前,是青年们的自觉,让他们最先发出了救亡图存、民族独立的时代强音,同时也以巨大的牺牲书写了中华民族浴血奋战、百折不挠的壮丽史诗。一百年后,同样是青年们的自觉,让他们响亮发出了“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并以奋斗者的姿态拥抱这个伟大的新时代。时代自觉之下的奋斗,之所以能凝聚起磅礴的力量并取得最终的胜利,不在于奋斗者的特殊力量,而在于时代的自觉作为一种先进的思想发挥了杠杆的作用,从而把社会上无数的力量撬动并凝聚起来了。认识到了时代自觉之下的奋斗的这一制胜奥秘,我们对它的其他方面就会看得更清醒。时代自觉之下的奋斗,是为理想之“吾”的奋斗,也是基于现实之“我”的奋斗,既是理想主义的,也是现实主义的。为理性奋斗的人更当理性地奋斗,这是理性原则一以贯之的要求。为理想而奋斗的人最大的危险就是失去现实的理性。现实之“我”不能因为“吾”理想之光荣而寄望自己是幸运的,或者无根据地认为自己更加聪明或者更有能力,否则“我”之奋斗结果只会令“吾”之理想蒙尘蒙羞。奋斗者若是真正对理想负责,就应当置理想的“安危”于奋斗的“成败”之前,就必须在现实不允许做的事情面前,立起一堵墙,而不是一扇门。
说起奋斗于这个新时代,我首先想到了一位模范人物,她就是“燃灯校长”张桂梅。她在青年时期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在当地创办一所免费女子高中,点亮贫困地区孩子们的梦想。她把自己获得的30万元首届云南省“兴滇人才奖”奖金捐献修建教学楼,推动创建了全国第一所免费招收贫困女生的高中。她是一颗参天大树,撑起了1800多名贫困女孩的天,让她们走出了大山,改变了三代人的命运!我还想起我们学校的一组数字,今年有34名同学应征入伍,27名同学参加了“三支一扶”计划。他们是一颗颗小树,但是也以自己闪亮的品格和艰苦的工作为国防建设和偏远农村基层民生急需撑起了小小的一片天。什么是奋斗,这就是奋斗!奋斗是具体的,奋斗者是平凡的。从他们身上,可以看到,唯有奋斗的青春,方不负曾经为梦想跨过的山海。
好了,讲到这里,仍觉得言语浅薄,远不如人意之深。最后,郑重地感谢你们,你们将江财之名带往五湖四海,恰如一颗颗恒星,为江财照亮更多广袤的星空。今天过后,纵使关山千里、天涯路远,你们与这里也不过是一个转身的距离。在座的还有专程赶来参加典礼的2021届同学们,欢迎你们回来,母校始终与你们同在。
同学们,“浩淼行无极,扬帆但信风”。临行之际,衷心祝愿你们眼底常有山河,胸中满怀事业,无论桃李春风,甚或江湖夜雨,皆无违初时之约,无忘来时之路,永记“有以自觉而奋斗”,常修理想之“吾”,磨炼现实之“我”,在新时代凝聚起“撑起一片天”的江财力量!
谢谢!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