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教师工作改革创新 促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我们认为:教师强,则教育强;教育强,则城市兴;老师教好,学生就能学好,学校就能办好。我市坚持把培育好全市15万名教师作为办好3800多所中小学(幼儿园)的重要基础,实施强师兴教的改革创新之举,努力为185万名中小学生提供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一、完善教师培养体系,增强基础力量
坚持师德为先、能力为重、业绩为本,加强培养体系建设,引导教师终生学习,为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固本强基。
(一)突出立德,抓实师德师风建设举措。坚持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维护教育形象、推动立德树人、促进民生福祉的重要工作来抓,引导教师以德立教、以德育德。一是加强党建引领。在实现中小学校和幼儿园“五化”党支部全覆盖的基础上,稳慎推进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确保党对教育和教师工作的全面领导落到实处。开展“双培养”工作,把骨干教师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骨干教师,全市卓越教师、名校长工作室中党员占比分别达72%、95%以上。实施党员教育“三百计划”,评选100堂优质课、讲好100个先锋故事、创建100个现场教学点,引领教师砥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二是加强教育引导。坚持以活动渗透代替简单说教,每年七一前夕举办“先锋故事会”,以多种形式生动讲述一线党员教师和党员教师群体的感人事迹,形成了“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的生动局面。大力实施教师读书工程,全面建设书香校园,举办读书征文等读书活动数十场次,丰富和充盈教师的精神世界。每三年开展一届“感动星城·魅力教师”评选表彰活动,选树和宣传了一批可亲可敬可学的师德楷模,去年更涌现出了全国教书育人楷模郭晓芳、中国好人胡巧萍等先进典型。三是加强监督惩处。制定规范性文件,把在职教师违规补课、替民办培训机构招揽生源、收受学生家长礼品礼金等行为列入“高压电禁区”,获得国务院官微和《人民日报》点赞。推行教师违规“码上举报”,实现指尖上的监督全覆盖。3年以来,查处违规补课教师237人,较好发挥了警示作用。
(二)聚焦优质,建立名优教师培养梯队。有一流的师资,才会有一流的教育。为了培育一流的师资,并构建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我们联合市财政局、人社局共同开展名校长和卓越教师建设工作。遴选20名首席名校长、41名名校长,学科带头人、优秀骨干教师、教学能手1067名,每人每年分别给予10000元、8000元、5000元等补助;实施三年一任期、定期高端研训、年度考核、动态管理等制度,确保其辐射、示范、引领作用有效发挥。要求区县(市)同步开展这项工作,打造了合理有序的卓越校长教师培养梯队。2023年我们又启动优秀教育人才遴选工作,并纳入长沙人才新政,每年选拔20名教育专家、100名长沙名师、100名长沙骨干教师,连续实施5年,并一次性分别奖励5万元、3万元、1万元。
(三)着眼未来,探索智慧教师培养范式。一是强化信息素养培训。我市依托全国首批“智慧教育示范区”、教育部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区,启动实施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至2022年,已完成了61000多名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2.0培训,完成人数和比例均居全省第一。研制并出台《长沙市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方案》(2022-2024年),遴选试点区6个、试点学校14所,投入试点经费1000万元。二是加强创新平台建设。成立省级“名师网络教研联盟”31个,区县级在线网络名师工作室276个;启动“未来教师培育计划”和“未来教师教育实践基地”“人工智能体验学习中心”建设,分批分层分级开展人工智能+教师队伍培训。三是建立培训激励机制。成立智慧教育专家团、讲师团,研究未来教师培育体系和评价体系,开展智慧教育创新应用的教学观摩、教学培训和教学竞赛,定期评选“未来教师标兵”,提高教师利用人工智能教学创新和跨学科融合教学能力。
(四)抬高底部,完善乡村教师培养体系。实施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策略,着力培育“下得去、教得好、留得住”的乡村教师队伍。在师资调配上,按照“专业对口、定校引进”原则每年为农村学校招聘400名以上新教师;每年选派100名城区骨干教师到定点的农村学校支教;近两年定期轮岗交流义务教育校长教师2215名,其中骨干教师704名,占交流人数的31.8%;近4年定向为农村学校培养公费师范生1593名。新招聘义务教育教师岗位须有30%以上设在乡村学校,服务年限一般不得低于5年。在专业培训上,遴选132所优质学校作为网络联校主校,与392所农村薄弱学校互联互通,实现同堂听课、同时备课、同步研训,有效解决了农村学校音体美等学科专业教师紧缺难题;设立市级名师(特级教师)农村工作站76个,已有3000余名骨干教师进站学习,辐射乡村教师14000余名。搭建城区名优教师送教下乡、城区优质学校对口帮扶农村学校、长沙教育学院师训骨干团队定期到农村学校开展培训活动三大平台,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乡村教师。在职称评审上,推行基层中小学岗位乡村教师职称制度和资深乡村教师职称评审制度,2021-2022年,全市689名乡村教师获评高级职称。2022年我市乡村教师资源均衡指标位居全省一类地区前列。
二、创新教师激励机制,增添内生动力
教育现代化建设中,人始终是第一位的因素。只有唤醒和点燃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才能占领教育事业发展的制高点。我们坚持依靠每一名教师,努力搭平台、抓实事、提待遇,激励他们创造性的工作。
(一)创设三大平台,让教师在事业上更有成就感。为了让广大教师在教学上勤练内功、展示风采,每两年举办一届“星城杯”教学竞赛,大赛选拔出的优秀选手,由教育局颁发优秀教学能手光荣称号,由市总工会颁发市级五一劳动奖章。近两年从“星城杯”教学竞赛遴选的12名优秀教师中,有3人在第一届全国教师教学竞赛中获奖,21人在第一、二届省青年教师教学竞赛获奖。为了让广大教师在专业上有成果,我市先后组建五届十三批共89个市级名师工作室,2700余名学员在工作室学习提升,每个工作室每年安排经费10万元;还带动各区县(市)建设340多个名师工作室。为了让每位教师有成长和出彩的机会,全面推行“从入口看出口、从起点看变化”的发展性评价,指导教师明晰优势与不足,充分挖掘发展潜能,不断成长进步。
(二)抓好六件实事,让教师在岗位上更有幸福感。坚持把教职工关心的小事作为我们的大事来抓,持续实施教师幸福工程,提高广大教师获得感。一是成立困难教职工帮扶中心,近5年募集资金1000多万元,精准帮扶2300多人,实现了困难教职工“动态清零”。二是建设“拎包入住”教师周转房11000多套。三是支持学校建设融学习、休闲、健身于一体的“职工之家”420多个。四是支持学校建设“儿童之家”,解决教职工子弟“三点半”问题。五是搭建大龄青年交友平台,帮助他们解决“婚恋难”问题。六是指导学校通过聘请心理专家,打造教师“心灵驿站”,解决教师心理亚健康问题。
(三)强化两项措施,让教师在社会上更有荣誉感。一是不断浓厚尊师重教氛围。我市坚持把尊师重教作为城市名片来打造,市委书记每年主持召开庆祝教师节座谈会;市委市政府每三年、市教育局和各区县(市)每年举行一次优秀教师表彰大会;依托教育基金会,仅市级层面就设立了24个奖教项目,年总奖金额366万元。二是逐步提高教师待遇水平。我市义务教育教师年人均工资福利达15.87万元(五险一金和社保除外),高于我市公务员人均工资5767元。根据乡村学校地理位置,按照每人每月900元、700元、500元的标准发放乡村教师生活补贴;边远乡镇学校教师市财政每人每年再发放1200元补贴。
三、改革教师管理机制,突破发展瓶颈
好的制度设计才会产生好的效果。我市坚持围绕师资供给、交流调配、督导考评等关键环节,不断优化教师管理工作的制度设计,着力破解制约教育现代化发展的瓶颈问题。
(一)推行备案制管理破困局。针对近年我市中小学生人数迅猛增长(3年净增33万多人)、编外教师人数逐年递增的问题,我们推行公办学校教职工备案制管理改革:对现有中小学编制数达不到按省定编标准应配编制数的公办学校,由市委编办核定备案制的员额数,备案制教职工除缴纳企业社保外,与在编人员“同岗同级同酬”。同时,允许符合条件的编外教师通过择优考核方式转聘为备案制教师,允许符合条件的备案制教职工通过择优考核方式转聘为在编教师。两年以来,招录备案制教师420名,通过考核转录153名备案制教师入编,建立了教职工身份转换的绿色通道。
(二)推动无障碍交流促竞争。为了激发教师队伍活力,增强学校办学自主权,我市编办、教育、人社三部门联合印发《长沙市优秀在编教师市内跨区域交流办法》,文件规定:市教育局直属学校与区属公办学校在编教师,年龄在50周岁以下的、获得市卓越教师称号、在原学校服务三年以上、无违反法律法规等情况的教师,可无障碍跨区交流。近两年,31名优秀教师按政策实现无障碍跨区交流,激活了教育人才流动的“一池春水”。
(三)实施全方位督评抓落实。将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纳入“两项督导评估考核”、区县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评估、中小学(幼儿园)素质教育督导评估、开学工作专项督导、责任督学经常性督导、区县(市)教育局年度绩效考核、学校年度绩效考核等督导评估和考核的范畴。通过督导评估和考核倒逼,促进区县(市)政府、各相关部门、学校依法保障教师权益,逐步提升教师队伍素质。
推动教师工作改革创新,培育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我市提高教育质量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不断推动教育现代化发展和教育强市建设取得新成效。近几年,我市培育了中小学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4人,首批中小学国家级领航校长2人,国家级名师名校长领航工程培养对象3人,教育部基础教育学科领军教师培养对象9人,湖南省名师名校长培养对象34人,省芙蓉教学名师12人。我市名师工作室建设、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师德师风建设等多项工作在全国、全省推介;被教育部遴选为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区。
下一阶段,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大力实施基础教育强师计划,推动教师工作改革创新,促进区域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