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华传统经典阅读在当代校园“活色生香”
2023年3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实施方案》,提出实施“典耀中华”主题读书行动,引导青少年学生热爱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由此可见,加强中华传统经典阅读是当前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江苏省盐城市力行小学自建校以来,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追求阅读“有宽度”“有厚度”“有温度”“有活度”“有效度”,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里活色生香。
一、“有宽度”:设计立体多维的阅读内容
传统文化底蕴丰富,博大精深。为系统性拓展学生阅读视野,学校在完成国家课程计划外,设计传统文化阅读系列。一是设计年段梯级阅读系列。结合统编语文教材要求,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身心特点,按年段科学编排阅读书目。低年级以“童谣”“童话”为主,如《读读童谣和儿歌》《小巴掌童话》等;中年级以“寓言故事”“神话故事”为主,如《中国古代寓言》《山海经》《中国古代神话》等;高年级以“民间故事”“四大名著”为主,如《中国民间故事》《西游记》《三国演义》等。二是设计区域文化阅读系列。学校挖掘开发盐城区域内优秀传统文化形成校本教材,并示范辐射区域学校。为了让学生更深入了解盐城区域节日文化,学校组织教师编写《盐城“节日”》系列校本读本,图文并茂、深入浅出地介绍盐城传统节日、民风民俗以及相关诗文等,并在相应时段开展跨学科阅读,让学生在读、诵、画、演等真实的生活体验中与传统文化阅读建立密切联系,焕发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情。三是设计“经典诵读”系列。学校精心选择古代经典内容,适度放宽选择范围,在教材规定的古诗文外适量增加一部分经典诗文。截至目前,学生背诵古诗文数量最多的已超过600首。通过大量经典诗文背诵,学生逐渐感受到古诗文中蕴含的音韵之美、节律之美、情致之美、思想之美,进而提升认知水平,丰富审美情趣,涵养童真心性。
二、“有厚度”:采用科学有效的阅读方法
与现代白话文相比,中华传统经典阅读对学生来说更加有挑战,但经典可以为学生夯实文字和思想表达的基础,因此学校要想办法让学生不惧经典阅读、喜爱经典阅读。一是开展沉浸式阅读。为营造阅读氛围,学校精心打造了具有“书香诗韵”的阅读空间。建筑风格以传统徽派建筑为主,辅之以花香树影,丰富校园图书馆,建设若干“微小阅读台”,设计刻有经典文化常识的文化墙,展示角持续展出学生创作的经典诗画、书法墨宝、陶艺作品等,“班级图书吧”让学生就地取材、信手翻阅,逐渐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二是开展探究式阅读。探究式阅读提倡严谨、细致的阅读方式,更加适合传统经典阅读。为此,学校在阅览室为每个学生配备字典和古诗文集注等工具书,帮助学生快捷查阅不懂的问题。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充分利用思维导图等阅读策略支持学生探究阅读,如为《三国演义》设计人物图谱,为《西游记》设计取经地图等。学校还通过组织“微探究”阅读征文比赛等活动增进学生对经典阅读的探究兴趣。三是开展思辨式阅读。学校组织学生进行名著思辨讨论,比如《西游记》阅读中“谁是小说的主角”。这类开放式思辨讨论引导学生提出和分析问题,进而促进学生的思考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有温度”:找准阅读多主体角色定位
学校希望建构“有温度”的阅读场域,让学生领略传统文化中人际交往的要义,提升学生交流合作能力、认知判断力、思辨力等素质能力。首先,实现阅读过程中学校职能的转变。传统文化教导人要自立、自强、自信、自勉,为此学校应当成为学生阅读的“守护者”,为学生自主阅读、合作阅读、愉快阅读提供充实的保障和条件,而不是采取强硬单一的手段迫使阅读成为学生的一项任务。其次,实现阅读过程中教师角色的转变。学校明确要求教师做学生阅读的“指导者”,指导儿童制订阅读计划,合理安排阅读时间,同时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策略,帮助学生建立阅读信心、丰富阅读体验、培养阅读能力。在课堂的阅读实践中,教师要依托统编教材不断对学生进行“预测”“提问”“批注”“比较”等多种阅读策略的应用训练,多形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教师要成为阅读过程的“伴读者”,与学生随时随地“聊书”,加强阅读的互动与支持,善于发现学生阅读的独到见解,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组织学生互动分享。再次,实现阅读过程中学生相处关系的转变。“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要激励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经典中同辈互助合作的精神,在阅读和学习过程中合作交流,共同进步。对于一些阅读能力稍显薄弱的学生,学校专门成立了“帮帮团”和“导读组”,通过小伙伴的助力、鼓励和关注,提升阅读能力薄弱学生的专注度、阅读兴趣和阅读动力。
四、“有活度”:利用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
一是丰富阅读实践平台,让学生读得进、写得出。学校设计形式多样的优秀传统文化阅读活动,穿插在日常教学活动之中,让学生经历活动化阅读历程,引导学生在活动中遨游书海,增强文化底蕴。例如,学校坚持每年举办校园读书节,这不仅是一场阅读展示和一次阅读评价,更成为了全校师生期待的一场盛典;同时,学生在古诗词歌唱比赛中“唱经典”,在古诗文配画、经典诗文书签制作、经典诗文手抄报中“画经典”,在经典故事课本剧展演中“演经典”,在经典文学作品读后记中“品经典”;此外,每年学校的“古诗文考级活动”常态化进行,引领学生在日常学习中不断积累,其中有班级近40名学生在学校古诗文考级中获得十级,古诗文积累量超过200首;“我爱古诗词”校园诗词大会等活动更是精彩纷呈、比拼激烈。在一场场诗词盛宴中,学生感受着诗的温度与力量,更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二是丰富国学体验活动,让学生懂礼仪、知美德。学校在国学长廊墙壁上设计“图说古代礼仪”系列图画,引导师生共同学习礼仪范式,开展礼仪教育。在悠扬的古琴声中,师生身着汉服在舞台上齐声诵读《三字经》《千字文》《论语》等国学经典名篇,琅琅书声,余音绕梁。在“力行大讲堂”,学校还开展了以传统美德、行为礼仪等为内容的教育活动,学生“身临其境”与先贤对话,陶冶性情,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五、“有效度”:合理分配阅读时空资源
为避免增加学生负担,学校严格坚持以学生身心健康为标准,科学合理安排学生阅读时间。每天清晨,教师组织学生开展20分钟的经典诵读,通过大声诵读童谣、儿歌、古诗、古文等,开启学生一天美好的学习时光。中午午休后,学校会组织40分钟的午读时光,促进学生与经典对话,整个校园沉浸在愉悦的书香气息中。傍晚放学前,每个班级轮流邀请学生作为“分享者”,利用5分钟时间进行个性化讲、读、演等活动。学生睡前30分钟,根据教师推荐的经典书目,或自主阅读,或与父母一起进行每天的“夜读”时光,与好书交友,与大师对话,让阅读的视野更加宽广。此外,学校利用阅读走廊和班级读书吧等阅读空间,安排学生用课间等碎片化时间开展“微阅读”,各班级经常在学校图书馆组织多样化的阅读活动。根据课时分配,学校每周还安排一次40分钟的阅读课。这些阅读时空和内容的巧妙穿插设计极大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效率。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