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数字教学资源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高校思政数字教学资源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了“构建共同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大格局”的时代课题。新时代构建思想政治工作大格局,突显了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和目的,展示了党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全面领导,创新了思想政治工作资源优化配置的实际原理,指明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特别是数字化资源体系建设发展方向。高等教育外部环境变化和内部育人体系创新要求我们不断优化专业人才培养资源体系。
一、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现实困境
近年来,数字化资源建设发展迅速,但还存在诸多现实问题。
1.数字化资源开发应用价值目标偏差。从资源管理层面看,管理者虽然注重加强数字化资源开发应用管理,却未能充分兼顾大思政育人格局,难以保障数字资源开发与思政育人之间的有效衔接,存在重数量规模、轻质量水平,重开发建设、轻应用管理的现象,引致数字化资源开发应用目标价值偏差。从教师层面看,一是过于关注自己所授课程资源的开发应用,忽视人才培养定位整体目标衔接;二是在资源开发应用过程中过于重视知识单元分解设计,致使知识碎片化,影响了思政元素挖掘应用;三是利用现有数字化资源时拿来主义明显,忽视现有数字化教学资源内化处理与专业人才培养实践的有效耦合。从学生层面看,由于外部过程管理缺失和教师现场监督不足,学生应用数字化资源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难以有效保障数字化教学资源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便捷性的初衷。
2.数字化资源开发应用能力不足。一是课程知识转化加工能力不足。部分教师因学习经历、知识背景约束,特别是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技术不强,致使教师难以将专业课程知识转化为数字化教学资源。二是数字化资源再加工能力不足。因技术平台刚性约束和课程教学资源相对固定化、模式化,致使部分教师难以对现有资源进行再加工处理,而教师自身教学需要与现有教学资源也难以实现有效衔接。三是数字化资源与思政育人衔接能力不足。有的教师在进行课程知识数字化处理时,没把握好专业课程知识与思政元素结合点,造成数字课程知识教学与数字思政脱节;有的教师没有把数字化专业课堂教学知识点与数字思政元素精准呼应,思政价值导向不强。四是学生使用数字化资源能力不足。学生在使用数字化资源过程中,存在疲于应付、流于过程、急于留痕等不良倾向,缺乏对数字化资源精准把握和自觉应用的能力,影响资源使用效益。
3.数字化资源整体质量水平不高。一是数字化资源开发不够深入。在实际中存在整体设计软弱化、知识处理碎片化、教学场景模式化、教学实施粗放化等不足,根本在于数字化资源开发深度不够,知识单元设计与课程教学整体谋划协同不够,理论讲述与实践应用脱节,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间缺乏有效衔接。二是数字化资源体系不够完备。数字化资源建设应包括课件库、案例库、视频资源库、网络课程、数字化图书馆、教师教学网站、专业课程资源库等,而目前,教师更多关注网络课等资源建设应用。三是数字化资源衔接不够紧密。财务管理专业数字化资源建设中,由于外部指导和内部协调供给不足,致使专业课资源与思政课、公共基础课资源之间衔接不紧,综合育人合力不强;专业课教师个性发展与整体协同不足,专业育人合力掣肘;知识教学单元设计与课程整体逻辑衔接不严谨,课程育人能力削弱;校内数字资源与校外资源利用对接不够深入,协同育人效果受损。
4.数字化资源评价激励体系欠缺。第一,评价指标体系缺失。一是对教师自主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缺乏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重视立项建设,忽视前期支持;重视获奖结果,忽视成果培育,缺少系统规划、遴选培育、自我评价整体设计。二是对教师获取使用现有数字化教学资源缺乏有效激励,特别是对教师在教学中自适性改造应用缺乏评价依据和可量指标。三是在现有以浏览人次数和点击率为重点的实际评价指标体系中,缺少学生实际受益评价。第二,评价结果应用不清。一是对于数字化网络教学资源开发评价,大多是依据数字化资源最终获得立项或奖励结果判定的,而大多数没有获得立项或奖励的资源易被忽视,更谈不上评价结果应用。二是对已获得立项或获奖的数字化教学资源评价结果能否作为年度考核、职称评审、职务评聘等事关教师长远发展利益的评价评审依据,给予怎么样的评价、怎样转化为可比可量的评价结果,大多缺乏明确界定。
二、科学选择数字化教学资源体系建设路径
坚持以大思政育人格局为指引,全面推进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健康科学发展,可以从多个方面着手。
1.统筹规划,服务育人大局。一是学校统筹规划,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按照办学定位要求,加大学科专业资源统筹指导,促进学科专业之间数字化资源协同发展,夯实专业课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协同育人格局基础;按照“四个对接要求”,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汇聚校外优质教学资源,统筹公共数字化资源建设,促进校内校外资源协同融合发展;按照“全校一盘棋”思路,规划设计公共基础课程、院选课程、第二课堂数字化资源建设,完善专业数字化资源建设体系,形成专业思政育人合力。二是专业统筹规划,协调课程资源建设。按照大思政育人格局要求,统筹规划利用好校内外公共数字化教学资源,加强专业教学资源与公共教学资源间的有机衔接,促进资源共享共用;按照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统筹规划各种类型和各门专业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促进专业课程之间、专业教学各环节之间紧密衔接,形成专业育人合力;按照校企合作育人思路,统筹规划利用校外优质育人资源,构建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校企合作开发、共享机制。三是教师统筹规划,提高课程资源质量。教师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统筹规划好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之间、现有各类型数字化课程教学资源之间、前置和后续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之间、专业知识教学与思政育人之间、课程知识点处理与课程整体逻辑之间的关系,不断提高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应用质量,提升课程教学效果。
2.抓住关键,提升育人能力。教师是办学第一资源,教师队伍建设水平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一是学校重视人才,加强引导。学校党委要贯彻党管人才要求,重视和加强高层人才和教师队伍建设,形成良好的人才成长发展氛围;要加强理论武装,增强教师教书育人责任感使命感,形成良好师德师风和价值追求导向,鼓励支持教师自觉融入大思政育人格局之中提高教师教书育人本领和行动自觉。二是专业聚合人才,加强协作。各专业要加强教研教改,明确培养目标要求,牢固专业育人理念,提升教学改革研究能力水平;要发挥“传帮带”教育作用,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以及课堂教学设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应用和数字化资源开发应用能力;要加强教学科研团队建设,提高教师团结协作意识和能力,增强专业育人合力。三是教师自我成长、追求卓越。各专业教师要对照“四有好老师”标准,按照《教师数字素养》行业标准要求,践行教育初心使命任务,不断提高数字化资源开发应用和教书育人能力。
3.突出重点,完善育人体系。为提高专业课程数字化资源开发应用质量水平,要优化教学环节,深化课程思政,完善专业育人体系。以财务管理专业为例,一是按照“业财融合”要求,做好专业课程数字化教学设计。充分利用财务数据库、案例库等数字化资源,着重强调财务管理部门与业务部门互动协作,妥善处理防控风险与业务发展关系,训练学生风险防控思维,提高其价值创造能力。二是按照场景再现思路,组织专业课程数字化教学。财务管理专业知识政策规范性强、实践应用要求高、程序化内容多,难免枯燥乏味,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综合运用数字化技术手段,再现企业经营业务场景,促使政策理论性问题教学实景化、形象化、具体化,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升学习质量与育人效果。三是按照课赛一体化模式,促进专业教学课内外结合。按照课赛一体化模式,将学科竞赛与课程教学内容有机融合,设计成为数字化专业实验实训项目,实现学生将课内学习与课外活动有机结合,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训练学生团结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四是完善产教一体育人模式,促进专业教学校内外融合。深化产教融合,建构校企合作育人模式,搭建数字化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实习就业基地、师资培训基地和创新实训教学平台,促进校内外资源融合共享,增强校企合作育人合力。
4.科学评价,激发育人活力。客观界定评价标准,科学运用评价成果,对于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数字资源育人价值导向、浓厚教育教学改革氛围,十分重要。一是科学分类评价。根据数字化专业教学资源不同类别,从开发建设和应用两个体系,教学与技术融合,制定具体评价指标体系。二是创新评价方式。创新评价工具,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探索开展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应用全过程纵向评价、专业育人全要素横向评价;探索推行学生、家长、同行专家、社会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三是强化结果应用。探索推行把教师数字化素养和数字化专业教学资源开发应用综合评价结果纳入教师年度考核、评先评优、晋级晋升、职称评审等评价体系,严格教师数字化素养和数字化专业教学资源开发应用评价考核,完善评价、激励、约束体系。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