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材料 > 正文内容

获奖教师代表何建宇:在清华大学2024年教师节庆祝大会上的发言

2025-01-03133

在清华大学2024年教师节庆祝大会上的发言

获奖教师代表何建宇

(2024年9月10日)

亲爱的各位老师、同学们:

下午好!

很荣幸作为“刘冰奖”教师代表在第40个教师节的庆祝大会上发言。“刘冰奖”旨在奖励曾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一线做了些贡献,即将投身科研或管理工作的教师身份辅导员,以及在指导和参与学生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一线教师。我曾开玩笑说,我获了个“退休奖”。但退下的是只是学生工作岗位,作为一名教师,退不下来的是对教书育人的热爱和责任。

我是1993年进入清华大学学习。进入清华,最先烙在我脑海中、影响我终生的就是“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育人传统。读书期间,除了张孝文校长、王大中校长、方惠坚老师、贺美英老师等校领导在各种大会场合跟我们反复讲清华传统;在机械系,田芝瑞、曾大本等一批老师给予的教导和关心让我们如沐春风;在课堂上梁国珍、范钦珊老师等一大批老师深入浅出的教学为我们打下了坚实的知识基础,浸透在他们思想言行中的人民立场、爱国情怀、奉献精神更是潜移默化地感染和塑造了我们。

在座的多数老师和同学可能没有听说过梁国珍老师,她是我大一的时候教高等数学的老师,每次上课的时候她都只带一个从来不打开的教案,课上行如流水的板书和挥汗如雨的讲授让我们一分钟都舍不得走神。我查到了梁老师在1983年时候发表的一篇文章,题目是《谈谈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问题》,她写到:“数学教学在培养理工科大学生过程中占有重要位置,我们在数学教学中既要传授知识又注重培养能力,启迪学生树立正确的治学之道和在科学上诚实与献身的精神。”梁老师做到了,30年过去了,我们都常常想念梁老师的高数课。

此外,还有历任辅导员,他们不是理论家、也不口若悬河,但以自己在科研学术中的卓越表现、以“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身先示范,如兄长一般成为人生中亦师亦友共同成长的引路人。在这么一种优秀的氛围和传统下,2006年我博士毕业时只投了唯一的一份求职简历,那就是回清华,成为一名清华老师。

2007年初,我如愿以偿地回到母校,成为了一名思政课教师。至今,我仍然清晰地记得,我第一次走上讲台时的紧张。回想起来,这份紧张不仅源自于初出茅庐、缺乏经验,源自于清华讲台的神圣,同时也源自于对所教思政课的特殊性。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关键课程,清华的探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从老一辈的林泰老师、刘美珣老师、朱育和老师开始,优秀的思政课教师们影响了一代代清华人。

改革开放以来,思政课遇到的挑战也是最大的,怎么以最彻底的理论讲清楚最快速的发展、最复杂的现实,怎么面对一次又一次社会思潮的论争、怎么在引导学生跨上“三个台阶”时发挥“价值塑造”关键一课的作用,都是很不容易的;虽然是一门必修课,但与专业关系不大,也常常被学生认为是一门“水课”。因此,我很想凭自己粗浅积累,以学术讲政治,把思政课讲成一门硬课。

然而,前两年教学效果并不如意。上讲台不紧张了,但听讲的学生并不多;讲道理也充分,但没有说到学生心坎上去。教学督导胡天赐老师、金丽华老师一起跟我反馈听课意见时,一句话启发了我。他们讲到,他们年青时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享受与辅导员同等“待遇”,在本科生宿舍时有床位,为的就是思政课教师只有走进学生中,与学生交朋友,才能真正听到学生思想上的困惑。确实如此,回想本科时自己有思想困惑时最愿意求教求助的就是辅导员,本科毕业时我也曾向往成为一名辅导员,因为专业变化的原因没能实现这个梦想。

现在我有了比较丰富的知识,但与学生的思想之间却有了较大距离。于是,我主动开始承担班主任的工作,后来又担任学院研工组长,学生工作副书记,通过这些身体力行的工作,我跟学生走近了,成了不少学生亦师亦友的好朋友,也对学生的思想状况、理论困惑有了最一手的了解。让我在成为一名一线教师的同时,成为了一名教师身份的辅导员,从而有了与“林枫奖”“刘冰奖”的缘分。近年来学校在建立书院时倡导“从游”文化,其实,教学相长,从游不仅是大鱼前导、小鱼尾随,从游之间也是老师了解学生、向学生学习的过程。由此,立德树人才能扎根深处,生生不息。

刚刚度过第40个教师节,我的从教之路也正由青年期步入中年期,在“心之所向”的教育家精神激励下我会继续努力,担当起教书这第一等职业所应有的责任。

谢谢大家,也祝各位老师教师节快乐!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本文链接:https://aaghb.com/?id=6445

分享给朋友:

“获奖教师代表何建宇:在清华大学2024年教师节庆祝大会上的发言” 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