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编写与作业编制的若干要素透视——在XX2024年春季学期中小学作业教案展评总结会上的交流发言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教案作业展评”活动,这是深化推进教育系统督导督查的有效举措,也是一次展示我们教育教学成果、交流教育心得的聚会。
?按照活动安排,我主要参与了文科类教案作业的交流评比,观摩了其他学科的教案作业,在学习的过程中,收获丰厚。刚刚聆听了四位评委组长的交流发言,他们谈的很细,针对性很强,指出了问题,给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因此,我的发言,将不再谈这些具体的问题,打算围绕教案编写与作业编制中的一些基本要素,或者说需要关注的点,给出基于我的经验和认知的一些看法,可能存在着偏颇,权作抛砖引玉。给这个发言,起了个题目,叫《教案编写与作业编制的若干要素透视》,说是“透视”,有方法论的一点意味,但我不一定能说的多明白,请谅解。
?“教案编写”部分
?关于“教案编写”的这些交流,基于两个方面,一是对一位老师一学期以来教案编写的整体认知;二是对某一位老师的一份学科教学详案的要素化分析和考察。
?要素1:实备课时。
?关注“实备课时”是在为教学质量做保底,也是基于数量层面的一个指标。
?要素2:简案占比。
?我们的想法,对一位认真负责、自我追求上进的教师,教龄在3年以内,要全部写详案,此后,教龄每增加一年,简案占比增加10%,即:简案份数=应备课时*(教龄-3)*10%。如此考量,一是充分尊重教师的成长和经验,再就是适量地减轻教师工作量。我们相信,对一位认真负责、自我追求上进的教师来说,13年后,专业发展和课堂教学,已基本不需要行政力量来督促。
?要素3:教学内容。
?我们反复强调的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从这里,可以看到教师对教材内容的把握程度、再加工水平,以及背后的教学立意。
?要素4: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一般不得超过3个,多了便可能出现伪目标的情况。教学目标的确定是基于教学内容的、基于课标的、基于学生实际的、指向核心素养达成的。教学目标的表述,其主体是学生,具体的、可检测到的。
?要素5: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指的是要学习的重点内容,即便不同层次的班级,其重点是相同的。教学重点的确定,是准确的、适宜的。
?要素6: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指的是学生在学到某一内容时,存在的困难,不同层次的学生其遇到的困难是不同的。因而,难点的确立(预设),在班级授课制下,理论层面应该是分层的。在这里,不仅要预设可能会出现的困难,还要预设解决这一困难的路径。这里,应该写得更详细。
?要素7:教学资源。
?关于教学资源的利用,真正利用了就有,没利用就没,不要为了“资源”而“资源”,这是其一。其二,多媒体只是辅助手段,不可以被多媒体“绑架”,声光电充斥其中,而忽略了学科特性和学习特点。其三,现阶段,基础教育领域要不可忽视地关注到AI技术,利用AI技术,又要反思AI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要素8:教学方法。
?关于教学方法,请参照李秉德先生关于教学方法的分类来选取,不可以自己创造一种教学方法。一节课,我们认为,选取一种教学方法即可,不宜多,多了就没方法了。
?要素9:学科活动。
?我们的想法是将学习内容设计为学科情境下的学科活动,教师做好直指教学目标达成的活动预设,做好活动的指导,让学生在活动中动手、动脑、体验、感悟、思维、表达。活动不宜过多,最好不要超过三个。活动设计多了,不利于教和学的充分展开,学习的深度将会受到影响。
?教师做好了活动的设计,同时也要预设好这些活动如何去推进,就是方法化——也可以说是步骤化或程序化——的问题了,就是学生如何去学的步骤和程序。学的方法化,要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如何去学,理想的预设是有备用方法(方案)。
?要素10:“学历案”。
?我们学校于2023年4月,编制了“学历案”。学历案是学生经历“学什么——如何学——何以学会”的方案,强调的是“大概念”“大单元”“大任务”,强调的是“让不同的学生经历不同的学习”,是一种助学方案,重心在指导学生如何“学”,而非“面对一个班级学生集体”的施教方案。
?此前编制的各学科的“教学设计稿(有效教学框架)”是施教方案,强调的是教师如何“教”,与“学历案”相结合,两种“案”交互使用,以实现“素养导向、学生立场、学为中心”的新课改方向。
?我们认为,不论哪种教学方案,都应该把重点放在不同层次的学生如何学不同的内容,并且能够学会上,而不是一些基本知识的罗列。
?要素11:关于“待优生”。
?“待优生”就是我们常说的学困生,换了个名词,寄托了一种对学生的期望,而不是对学生学习现状的静态描述。班级授课制大背景下,特别在农村学校,每一学科的待优生大量存在。因此,在常态课中,备课时,必须要考虑到这部分学生如何来学并且学会这节课的内容,这首先是立足于教育公平的考虑。更为迫切的是,对单纯的学科学习来说,特别理科类的学习,因其知识逻辑是呈直线上升的,如果对这部分学生关注不够,他们将永远跟不上,而且待优生的面会越来越大。另外,简单提一句,班级授课制下,教师的最大化价值,应该更多地体现在这部分学生身上。
?要素12:板书设计。
?以我所在区域来看,实际情况是,板书越来越被弱化,甚至要被认为是优质课的课例,没有板书。重提“板书设计”,因为那是教学思路、知识重点、逻辑框架、内容加工、教学创意、学的引领、书写示范等等。我们认为,理想的板书设计是,教师预设架构,留有生成空间,师生一起完成,因为“教学活动是双边活动,从教学主体、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到教学情境均具有二重性”(王鉴.课堂研究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314-319),当然也包括板书设计。
?要素13:课外作业。?
?魏书生曾有一个观点,统一的作业对两类学生来说,是没用的,对学优生来说是重复的体力劳动;对待优生来说,是无法独立完全完成的。我们赞同这一观点,所以认为,课外作业编制,应该本着“跳起来摘桃子”的原则,可以分三层,对学优生应该重在拓展应用,对合格生应该重在能力提升,对待优生应该是查漏补缺、逐步合格。
?要素14:教学反思。
?建议在课上完后,及时完成教学反思,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判断自己的教案优缺点在哪儿,提炼出教案编写的经验,想一想缺点如何改进,做详细记录,这是其一;其二,课堂效果是否达到了预设的效果,如果没有,原因在哪儿,是谁的原因,教师还是学生,还是其他因素,等等,把这些再想一想,那教学将会更成熟一点。
?要素15:单元整体设计。
?单元整体设计是一种教学方式,它强调对整个教学单元进行系统的规划和设计,以确保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估等各个方面的协调性和连贯性,旨在提高教学效果。作为相对单一内容设计的一种补充,我们可以尝试。
“作业编制”部分
关于“作业编制”的这些交流,也是基于两个方面,一是某一学科全班学生一学期以来作业情况的整体研判;二是对某一科作业的个案分析和考察。
?要素1:作业本数。
?作业本数与学生实际人数比较,查看是否有学生长期不交作业的情况,教师是如何监管的。这里还有一层设想,随机抽取某一次的作业,进行横向比较,看是否是教师“免作业”式的奖励,还是有学生不交作业,同时可以看到是否在落实分层布置作业。
?要素2:作业“外貌”。
?从作业的整洁度,看养成教育的落实。养成教育是需要支点的,也不全是班主任的责任。
?要素3:作业“正确率”。
?之所以要关注作业整体的“正确率”,因为“正确率”的背后可能会出现一些情况:可以反映出布置的作业的难易度;可以反映出布置的作业的层次性;也可以间接地看到态度,包括教师的态度,学生的态度,是否存在抄袭。
?从错题的数量可以看到课堂教学的效果,从教师对错题的指导上,可以看到职业道德。对待错题,教师要给予方法的指导,或者,委派学习同伴来帮助,何种方式,一定要消除,否则,“断裂”将会越来越大。
?学生更正是必须的,想啥办法都要让其更正,并且要真正地理解了。如果说一节课,是一个闭环,这是最关键的的一处,否则就有了决定性影响的缺口。
?要素4:书写水平。
?以我所在区域来看,学生的书写水平不够理想的。请允许我岔开说一点,目前,我国的师范教育的一些做法是值得商榷的,比如对准教师基本功的训练与强化,又比如,学科课程论和学科教学论被公共化对待。我们的要求,所有学科教师均有义务也必须关注到学生的规范书写,设这一指标,来考量这一要求的落实情况。
?要素5:数量和内容。
?作业布置的数量,按义务教育阶段“双减”对作业的要求,这是不可逾越的底线。内容上要体的层次性,即对学优生应该重在拓展应用,对合格生应该重在能力提升,对待优生应该是查漏补缺、逐步合格。作业的编制上,不可以为作业而作业,内容设置上,应该是基于巩固、训练、拓展、提升、发展思维、导向学科素养的。
?同时,还要关注作业形式与学生兴趣、质量的关系。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同理,一个知识点的获得,一种能力的训练,方式有很多种,智慧的方式是,和学生的兴趣点相焊接,且最有效化,即,三者之间是最优化的一种结合方式,强调的是三者之间,那就有可能会在“兴趣点”上做出适度的牺牲,但最终的目标,是不可以因关照兴趣,而裁剪内容或削弱质量。
?要素6:作业评价。
?常态化的、被广泛应用的是教师批阅。教师批阅应侧重于方法的指引,评价准确、学生看了知道应该怎么优化或怎么修改,不可以简单地以“对”或“错”终结。
?我们可以探索作业评价的多主体。第九轮课程改革,“不是一次修修补补,而是试图深度改革当前的课程结构、教学形态、评价方式。”(张华.2022年课堂改革年度观察.中国教师报,第919期)
?在我校构建的“指向核心素养的学生评价体系”中,我们倡导:见证了孩子的成长和发现了孩子的优点的,人人都能够参与评价;我们追求:校内校外的活动中,孩子的成长和进步,都能够得到肯定和认同。
?基于此,依据我们的实践,我们就学生一般作业的评价,提出“四位五星”评价方式,即:
?自我评价:☆☆☆☆☆
?同伴评价:☆☆☆☆☆
?老师评价:☆☆☆☆☆
?家长评价:☆☆☆☆☆
?“四位五星”评价方式,旨在多视角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给出指导和建议,进而落实作业评价的多主体。
?要素7:作业的功能:从判断走向增值
?随着新一轮学习革命的发生,我们应该重新思考作业的功能,判断学生对知识是否获得和获得的多少,已然成为最低的功能,应该赋予其更多的功能,即“增值”。表现在:
?1.对学生思维的拓展;
?2.对学生协作的支撑;
?3.对生活世界的理解;
?4.对未知领域的介入;
?5.对教学内容的调整;
?6.对教的方式的反哺;
?7.对人际关系的塑造;
?8.对对话路径的探索;
?9.对精神世界的丰富;
?10.对成长记忆的素描;
?……
?要素8:作业编制应该追求个性化
?我们理解的个性化是宽泛的,其内涵包括着:
?1.建立在学生发展区间内的——保证了有效性;
?2.指向一个个鲜活的个体的——立足于全员性;
?3.关注到了不同学生的兴趣——指向学的动力;
?4.多路径致力于最后的完成——探索学的方式;
?5.其中强调着内容的趣味化——强调内容创编;
?6.必然有内容的整合化处理——强调知识融合。
?要素9:探索跨学科的作业编制
?对一门学科的概念公式的简单记忆或解题运用,往往是解决不了溯源于生活中的一个真实问题,那就要求我们从学科逻辑走向生活逻辑,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学科或已确立的领域中的观点和思维方式整合起来解决问题。
?跨学科作业能够促进学生对一个主题的基础性和实践性理解,而该理解已然超越了单一学科的范围。跨学科作业要求学生能够将信息、资料、技术、工具、观点、概念和源自不同学科的理论加以整合,以创造产品、解释现象或解决问题等为主。
?如:考察家乡的一处景点,制作一份图文并茂的导游图册。
?要素10:编制需要合作完成的作业
?随着课改理念和实践的深入,合作学习方式被广泛地运用。但这种广泛性只体现在课堂教学中,课外学习和完成作业时却仍然是传统的一套,其典型特点表现为“各自为阵”地展开。
?我们不否定这种学习方式,也不可能不采用这种学习方式,其依然是主流。但这种“各自为阵”的作业完成方式,有一定的局限性。这种局限表现为以下四点:
?1.不利于合作意识和行为的高质量养成;
?2.不利于方法论层面的互相借鉴与启迪;
?3.制约了教师对课题式作业的编制探索;
?4.制约了学生对跨学科作业的有效完成。
?基于此,我们提出:
?教师根据学习内容适宜地、编制一部分需要学生有效地合作、才能有质量地完成的作业。这种需要合作完成的作业,不是“单独完成”的作业补充,而是并列关系,其中“合作完成的作业”约占作业总量的30%。
?就初中段语文学科的课外作业,我曾提出:
?语文学习中,对一些开放式的讨论题,让学生在课余,自由组合成合作团队,每个团队选出负责人和记录员,自由选择时间和地点,就某个作业进行讨论,记录员可遵循“凡言必记”的原则、亦可记录发言要点,既达成初步的共识,又保留个体的思考,再整理成书面材料提交,以此完成对问题的解决。(参见我个人微信公众平台“悠悠涛声”《语文课外作业的设计方式:“讨论记要”》一文)。
?以上就教案编写与作业编制的若干要素做了简明的不成体系的解释说明,不一定合适,真诚希望得到各位的批评指正;同时,因时间关系,没有举例佐证,请包涵,期待以后有更多的交流机会。
?谢谢大家!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