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材料 > 正文内容

扎实推进扩优提质行动 主动应对义务教育入学高峰

2025-01-03144

受人口周期性增长和生育政策调整影响,北京市未来10年中小学学位需求呈波次递进,面对学龄人口变化带来的新挑战,北京市教委在教育部和北京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推进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坚持减量发展的思路,主动适应新质生产力和高质量发展需要,更好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的美好向往。

一是坚持“盘活存量”与“扩充增量”双向发力,让好学校真正办在“家门口”。我们将集团办学作为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有力支撑平台,促进教育供给由单体学校向集团、学区供给转变,在全市集团化办学覆盖率已超过70%的基础上,统筹全市各区有效扩大集团办学覆盖面,探索学区、集团内教师使用效率提升和学生联合培养、贯通培养新机制,加快推动一批新优质学校成长。实施新一轮365对城乡学校“手拉手”结对,覆盖全市所有乡镇义务教育学校,促进课程、活动、师资、教研、管理等教育要素和优质资源有序流动共享,聚焦学生实际获得,使城乡学生共享教育改革发展成果。坚持“新建即优质”的原则有效扩增中小学优质学位,2021年起连续三年提前超额完成市政府重要民生实事项目,新建、改扩建和接收配套学校共计89所,新增学位11.2万个。在“三城一区”等重点区域规划建设17所优质中小学校,目前已建成7所,累计形成优质学位2万余个。优化并落实建设用地、校舍建筑、体育场地等办学条件标准,为入学高峰留足空间。

二是整体构建基础教育大资源观和环境观,形成资源调配的“潮汐效应”。在学前阶段,统筹资源优化布局,巩固提升公办率,促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积极推动托幼一体化,在充分满足3—6岁儿童入园需求的基础上,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提供托育服务,将托育工作作为儿童成长链条和教育培养链条向前延伸的重要载体,进行一体化设计。在义务教育阶段,进一步优化教育集团类型结构,强化集团内和学校间人、财、物等各类资源无障碍流动,实现现有资源错峰统筹,探索应对学位压力的新路径。在高中阶段,积极鼓励核心区和中心城区学校到“多点”地区、生态涵养区办学,在缓解核心区和中心城区学位紧张压力的同时,为郊区引入优质教育资源,构建集约高效的空间发展格局。

三是深化“五育融合”,建立健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长效机制。在德育工作方面,积极推进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开展全市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基本功培训展示活动,将新的素材选择和情境创设引入课堂,提高思政课针对性和吸引力。以首善标准打造实践育人品牌,组织开展“七个一”活动,带领学生走进国家博物馆、抗战纪念馆、首都博物馆、党史陈列馆等场馆,引导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在科学文化素养培养方面,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研制印发了义务教育阶段全部15个学科的教学指导意见,在全市中小学统筹开展“质量月、评价月”活动,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启动了全市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持续推进“有组织的阅读”。在体育美育工作方面,研制加强学校体育美育资源条件保障三年行动计划,为不同个性禀赋学生的充分发展创造条件。印发了新时代中小学校心理健康工作行动计划,培养学生身心俱佳、相互促进。在劳动教育方面,大力建设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构建因地制宜的劳动教育课程实施体系,把劳动教育作为学生基础素养的培养基底,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融合渗透到素质教育的底层。

四是创新教师人力资源配置方式,提高教师资源高效集约利用效率。开展“教师队伍建设年”活动,聚焦教师队伍建设重点难点问题,全链条一体化推进教师思想政治、师德师风、育人能力各项工作上台阶。打通区域学段、学科界限,改变教师在单一学校、单一学科供给的结构,在集团、学区等场域内实现跨校、跨年级、跨学段、跨学科的教学融通,鼓励和培养教师承担融合课、项目学习、大单元教学等,助力教师优质服务属性及资源要素在更大范围、更多元的合作组织和共同体内共享共用。打通人力资源管理体制机制壁垒,建立“法人统筹型”教育集团和城乡共同体或多法人联合体,实现“多校一长”,集团、学区内实现编制、招聘、职称、岗位设置等资源要素的统筹、动态管理。落实交流轮岗若干措施,通过制度支持和激励机制,引导教师有序流动,进一步提升交流轮岗质量。统筹考虑小学、初中、高中在校生波峰梯次推进的情况,采取每年保持一定数量新入职教师同时控制增量规模的策略,激发队伍生机活力,保持教师队伍平稳发展。

五是创设人工智能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应用场景,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将智能化作为教育变革的重要引擎,积极探索以智助学、以智助教、以智助研。实施北京市中学教师开放型在线辅导,助推教师智力资源线上流转。2023年,近1500名中级及以上职称教师为全市1万余名初中学生开展在线辅导交流答疑,共计辅导近15万次,郊区学生占比76.7%,使数字教育成为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支撑。建好用好北京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已建设覆盖小初高3个学段、12个年级、15门学科的9000余节数字课程。着力推进200个“双师课堂”学校试点,3000余名教师成为双师主讲,以常态化“双师课堂”教学实践促进优质资源共享。积极打造智慧教育示范区和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探索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积极推进基础教育数字化赋能学生学习。

六是发挥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主导作用,健全协同育人机制。加强顶层设计,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把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明确家庭教育的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构建家庭教育新格局。启动研制《中小学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工作指南》,指导学校按照小学低年级、小学高年级、初中、高中等不同学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家长实际需求,提供精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深入推进家校合作组织建设,目前北京市中小学幼儿园建立家长学校和家长委员会的比例达到100%。建立家长培训体系,开发了从入幼儿园前到高三毕业后各学段各年级成体系的96节家长培训课程,依托市民终身学习平台“京学网”“京学”微信公众号和抖音号,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持续加强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建设,资源单位数量达到700余家,涵盖党史、国情、科技、体育、艺术等多个领域,每学期为学生提供2000多个活动课程,充分发挥了社会教育资源的育人作用。

下一步,北京市将坚持首善标准,全面落实好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工作任务,全力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整体提升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水平,努力夯实教育强国基点。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本文链接:https://aaghb.com/?id=5726

分享给朋友:

“扎实推进扩优提质行动 主动应对义务教育入学高峰” 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