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材料 > 正文内容

聚焦育人方式变革 深化课程教学改革 构建优质均衡的高质量教育体系

2025-01-03225

2023年5月,教育部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对深化育人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改革、转变育人方式作出了重要部署。北京市XX区积极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不断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加速提升区域中小学教育教学水平,构建优质均衡的高质量教育体系,做有温度的XX教育,努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XX教育的高质量篇章。

一、立足首善,深入分析,明晰课程教学改革方向

XX区深入分析教育发展现状,厘清区域优势,找准发展瓶颈,愈加清晰认识到课程教学领域仍存在亟待突破的重难点问题。

一是在课程建设方面,核心素养导向的学校课程一体化建设仍有待加强,课程标准理念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转化落地还不彻底。二是在学科育人方面,学科核心素养深化落地程度仍待进一步提升,教与学方式变革不够。三是在评价体系构建方面,仍需进一步发挥多样化评价的正确导向作用,数字化支持精准评价方面仍待优化提升。四是在教科研支撑方面,以数字化赋能教科研、助力学校教学质量提升的方式还较为单一。

二、整体部署,聚焦关键,全方位推进课程教学改革

(一)顶层设计,精心构建课程教学改革行动方案

1.加强整体规划,制定区级“双新”方案。XX区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牢牢把握首都功能核心区的战略定位,办好“红墙边的教育”,形成了党政引领、专业支撑、学校实践“三位一体”整体推进课程教学改革的长效机制。区教委结合区域教育特色和学校办学实际,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相继制定并颁布《XX区义务教育课程实施办法》《XX区中小学推进<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实施方案(2023-2026年)》,整体规划区域课程教学改革方向,推动新课程、新课标理念的全面推广与深入实践。

2.狠抓部署落实,督促学校研制“双新”方案。区教委坚持目标导向,积极行动,通过教育教学工作会、教学干部工作会等深入解读文件,全面部署工作。同时,指导学校依据“一校一案”“一校一策”原则,制定校级《推进<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实施方案(2023-2026年)》,从课程改革、课堂提质、研修助推、评价改革、课题引领等方面整体规划学校课程教学改革路径与举措。区教委成立专项工作小组,研制并依据审核标准对学校方案逐校审核,选取典型学校进行案例交流,分享优秀经验,为学校提供借鉴参考。

(二)多轮驱动,加速推进方案转化落地

1.坚持培训先行,提升学校课程建设力。区教委组织召开区域学年课程建设研讨会,明确学校“育人理念和目标、育人图谱、特色课程、关键教育创新”四大课程建设核心要素,共享课程建设优秀案例,共研课程品牌建设策略,推动学校课程建设持续改进。利用XX区“教育科研月”,由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指导学校梳理课程建设成果,持续探索精品化、特色化实施路径。由区教育研修学院开展新课程系列培训,利用区域教研活动开展课标解读讲座、大单元教学培训、课例分析和教法指导,帮助教师把握新课标;通过专项视导和入校调研,指导学校打造核心素养导向的高效课堂。

2.坚持闭环管理,持续规范课程管理。健全区级课程备案制,研制《学校课程实施方案评估标准》,按照“专题培训引领、行政牵头备案、专家审核反馈、学校修改优化”4个步骤,指导学校完善课程实施方案,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校本化实践。3.设立“双新”专题项目,攻坚课程教学改革难点。区级层面,以教学改革问题解决和实践导向为原则,在义务教育阶段设立“新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实施”专项课题项目,组织学校聚焦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一体化建设、跨学科主题学习等10余个重难点问题开展研究。

4.注重课题带动,持续推进教育教学评价改革。以北京市“十四五”规划办课题“区域研究共同体支持下的小学形成性评价校本化实践研究”“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区域推进的实践研究”“提升中小学教师项目式学习设计与实施能力的教学改进研究”等三大课题为引领,汇集区域教科研人员及专家力量,为学校课程改革、课堂实践、开展形成性评价等提供方向指引、智力支持与策略支撑。

(三)植根实践,扎实推进教学方式变革

遵循“一二三五”的工作路径,扎实推进教学方式的变革。

1.打造一批校本教研及新课程实施基地校。成立北京小学、北京第二实验小学、西师附小、161中、13中等五个首批校本教研基地,依托基地校成立校本教研共同体,探索新课程推进的有效做法,形成一批有推广价值的课程实施典型经验与成果。

2.形成两种教学干部培养机制。建立中小学教学干部专题研究机制,集结全区教学干部,形成涵盖课程、教学、作业、评价等不同专题的研究组,开展专题研修活动,提升教学干部的课程建设力与领导力;建立两年一届的中小学教学管理案例评选机制,引导干部深化课程教学研究,提升管理水平。

3.提出“三加联动”,即“课堂+作业+评价”的研究模式。牢牢抓住“作业”这一育人关键环节,扎实推进“作业质量提升工程”,在探索与实践中厘清作业的内涵与外延,形成明晰具体的作业观,构建知识图谱与作业图谱,以作业改革撬动课堂变革。4.利用“五类杯赛”提升教师育人能力水平。“五类杯赛”分别为市级“启航杯”“京教杯”,区级面向骨干教师、中青年教师及新入职教师的“金秋杯”“XX杯”“风采杯”。通过每年一“杯”,三年一“轮”,以赛促研,以赛促教,持续带动区域内学校主动探索,积极实践,形成了百花齐放、特色彰显的课堂教学生态。

(四)项目牵引,深入推进数智赋能教育教学改革

积极探索“互联网+教育”的课堂教学实践,以数字化、信息化手段赋能教育教学改革,加速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

1.充分利用年度暑期大实训,以信息化、网络化赋能教师专业发展。依托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北京教师学习网、XX数字学校等平台,面向全区干部教师,开展主题培训、话题研讨、案例撰写、集中考核,赋能教师专业发展与学校梯队建设。

2.实施“数智学习”项目,以数字化、智能化赋能教学方式变革。探索利用智慧纸笔采集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作业等高频教与学场景的过程数据,深化建设常态化数据采集体系,优化数据支撑下的“教-学-评-管”应用服务。

3.建立优秀课例资源库,以优质化、贯通式资源提升教学效能。资源库中的课例涵盖道德与法治、语文、劳动、心理等13个学科,从区域层面指导学校和教师结合新课程的实施,充分利用线上课例资源开展个人研学与校本研讨,深化课程教学方式变革,实现课堂减负提质。

三、巩固改革成果,推动改革纵深发展

1.着力课程建设,筑造课程品牌。推行学校课程建设的“一案一库”机制。备好“一案”,对全区小学课程实施方案逐校批注反馈意见,指导学校修改;建好“一库”,开展课程领导力课程库建设。开设84门区中小学校长课程领导力培训课程,搭建校际优质课程建设经验交流平台,促进学校干部提升对新课程的理解和课程建设能力。2.深耕课堂教学,打造高效课堂。组织开展面向不同教师群体的区级杯赛活动,推动课堂教学优秀经验的凝练共享。2023年至今,XX区小学第二届青年风采展示活动说课阶段评选出一、二等奖共计640人;课堂教学阶段共评选出一、二等奖225人。XX区第十五届“XX杯”课堂教学评优活动区级说课评优阶段共评选出一、二等奖671人;课堂教学阶段共评选出一、二等奖268人。3.数字赋能教学,促动质量提升。开展基于智慧纸笔的“数智”学习项目,集结11所小学、10所中学开展试点工作;2023年9月,在项目研究推进过程中,集结教研团队力量,组成学科联盟,至今已组织开展6场校际联合教研活动。加速建设XX区优秀课例资源库,2023年10月至今,先后上线优质课例资源600余个,指导学校用好线上课例资源,充分开展教学研讨。4.优化培训体系,助力教师成长。构建“三全”培训网络,覆盖教师专业发展全阶段、基础教育全学段全学科、学校教育教学全岗位;依托“研修一体”课程体系,为全体教师供给研修课程1607门;组织骨干教师国际化高端培训,覆盖本区所有市、区级学带和骨干教师3千余人;建立了区校组三级联动的“以课育师”典型范式,形成8类较成熟的课例研修模式。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本文链接:https://aaghb.com/?id=557

分享给朋友:

“聚焦育人方式变革 深化课程教学改革 构建优质均衡的高质量教育体系” 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