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大学校长赵丁选:在燕山大学2023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6163
2023年
与时偕行守正创新
在燕山大学2023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燕山大学校长 赵丁选
(2023年6月8日)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亲友们:
大家上午好!六月的燕园,喜悦和离愁交织,欢乐与伤感并存。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2023年本科生毕业典礼,庆祝6296名本科生顺利完成学业并即将踏上新的征程。首先,我代表学校,向你们致以最热烈的祝贺!向一直以来悉心指导、陪伴你们的老师们、亲友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同学们相逢于四年前的金秋九月,离别于当下的初夏六月。大学期间,你们把时间涂上色彩,在校园留下回忆,你们的点滴努力,都汇聚成燕山大学蓬勃发展的强大合力。四年来,燕山大学捷报频传:学校在新一轮学科评估中取得重要突破,ESI全球排名前1%学科增至4个;新增“长江”“杰青”等国家级称号人才40余人;成功获批我国定位最高、资助力度最大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中心项目;在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建设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我校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数量达到2个;先后获批成立欧洲学院、西里西亚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连续2年斩获“互联网+”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主赛道金奖;圆满完成冬奥会、冬残奥会志愿服务任务,在世界舞台展现了燕大学子的青春风采和责任担当。当然,大家感受最为直观的还有干净明亮的新图书馆、高大庄重的万吨水压机雕塑、宽敞大气的西校区新校门……,所有这些新成绩、新面貌、新变化,都是包括你们在内的全体燕大人,用拼搏和汗水得来的,在这里我要向大家道一声:辛苦啦!
今年毕业的同学们,应该是史上最为特殊的一届毕业生。入学仅半年,新冠疫情骤然爆发,四年时间里有三年,大家同全国人民一道,经历了艰苦卓绝的历史大考。大战大考炼真金,面对疫情,同学们看到了有的国家选择“躺平”,用数以百万计人民的生命换取与病毒共存,而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强烈的历史担当和强大的战略定力,成功避免了致病力较强、致死率较高的病毒株在我国广泛流行。我国因时因势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在较短时间实现了疫情防控平稳转段,新冠死亡率始终保持全球最低,创造了人类文明史上人口大国成功走出疫情大流行的奇迹。非常时期,作为“90后”“00后”的你们,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识大体、顾大局、明大义,积极配合国家和学校的疫情防控要求,共同打赢了校园疫情防控遭遇战。同时,你们与全国广大人民群众一起,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共同取得了全国抗疫斗争的伟大胜利,三年抗疫的伟大实践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充分展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力量。
疫情过后,国际的大变局加速演变,国际环境风云诡谲,地区冲突、能源与粮食危机等多重因素叠加,大国之间的制度之争、国力之争和影响力之争,极有可能进一步升级加剧。而在国内,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擎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全国人民阔步走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了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并对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行部署。把握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需要充分发挥创新的关键作用;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更要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无论世事如何变化,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国家与个人皆是如此。同学们在结束本科阶段学习后,或走上工作岗位,或选择读研深造,都将面临工作、生活、学习的新命题,日新月异的变化速度大大缩短知识的保质期,唯有创新思维能够让同学们立于不败之地。临别之际,我有三点关于创新的感悟和大家分享。
第一,要清醒认识守正与创新的关系。守正不是墨守成规、一成不变,而是尊重客观规律、坚持根本原则不动摇;创新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而是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二者相辅相成。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众所周知,汽车产业是现代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几年前,国内汽车市场还是外国品牌的天下,而比亚迪,一个立足传统、坚持在商标上使用中国王朝名字的民族企业,它在品牌文化上向内求索,吸取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文化;在产品研发上推崇“技术为王,创新为本”,相继推出刀片电池、超级混动、易四方、云辇等一系列颠覆性技术。现如今,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已经连续2年成为全球销量冠军,而且正向着整个汽车行业的领导地位狂飙突进。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追梦路上,既能守住初心、坚持原则,在正确道路上按规律、规则办事,又能保持求新求变、敢于突破的精神,做到守正不渝,创新不止。
第二,要理性处理当下与未来的关系。不谋万世者,一时不稳;不谋一时者,万世成空。未来是现在的延伸,我们的任何创新思维如果不能立足当下,就会成为空中楼阁、镜花水月。科学家已经用实践证明,只有与时代同行、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才真正有意义。同时,创新还应具有前瞻性,需要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谋划未来。今年上半年,以ChatGPT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浪潮席卷全球,其强大的自我学习能力和更新迭代速度令人惊叹。虽然包括马斯克在内的1000多名人工智能专家和行业高管联名呼吁暂停AI训练,但已无法阻止人类进入通用人工智能时代,我们的社会生活将自此发生巨大且深远的变革。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很多职业会被人工智能取代,所以我们在谋划自己未来职业生涯时要尽可能避开人工智能所能够替代的领域。那么人工智能暂时或永远不能做的工作有哪些呢?首先是创造性思维,除此之外还包括感知和理解人类情感、自我意识与自主判断。所以,希望同学们能以一种更为远大的时空观去理解创新,在新一轮的科技浪潮中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地做好创新工作,为国家和人类进步作出自己的贡献。
第三,要深刻理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新年贺词中指出:“今天的中国,是紧密联系世界的中国。”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更需要中国。我们时常强调,当代中国青年要有全球视野,我们的创新要为全人类的进步服务,但我们也深知“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自2018年美国单方面发起贸易战以来,中美经过了多回合激烈博弈。美国不仅在政治、经济、军事领域持续对华施压,更是在科技领域加紧“绞杀”遏制,截至目前,我国已有639家企业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科技自立自强不仅仅是党中央作出的战略部署,更是我们国家彻底摆脱路径依赖,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所在。而我们燕大人的血脉里,一直流淌着“科研报国”的基因,燕大人每每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披荆斩棘。万吨水压机、模锻压机、板坯连铸机等一个个国内“首台套”,就是燕大人在科研创新领域为国家攻坚克难、闯关夺隘的证明。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岁月里,继续传承燕大人“心系祖国、服务社会”的家国情怀,为国担当、勇于创新,把个人的前途命运同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通过出色的创新活动使自己的人生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彩。
新故相推,日生不滞。历史在时间的年轮上,刻下了中国人、燕大人探索求新、追求卓越的足迹。5月28日,国产大飞机C919顺利完成商业航班首飞;5月30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这两项成就都包含了燕大智慧和燕大力量。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你们也会做出让国人骄傲、令世界瞩目的成绩!
同学们,前程漫漫,回首可望渤海;岁月悠悠,梦中犹见燕山。无论你们身在何处,走向何方,母校始终在牵挂着你们、关注着你们、支持着你们,也欢迎你们常回母校看看。
同学们,用创新精神照亮征程前方的星辰大海,向着蕴含无限可能的未来出发吧!
再见!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