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实施劳动教育 协同共育 “五好学生”——XX实验学校劳动教育开展情况汇报
XX实验学校是一所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九年一贯制学校,建校于2015年4月,办学过程中,学校确立了“为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宗旨,推进“党建引领、文化立校、质量强校、特色兴校”办学思路,实施“学为中心”课程与教学改革,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学校以专项任务为驱动,以课程建设为切入点,以素养评价为导向,开发了2+N套餐式劳动教育课程,构建了立体化、多元化的劳动教育体系,让学生于劳动实践中充盈内心,在文化审视中感受劳动的价值,最终收获幸福生活的能力。
一、深度明晰劳动内涵,使劳动教育有标可循
新时代加强劳动教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任务、新课题,学校深化和推进劳动教育,在不断的学习、实践中,把劳动教育作为育人的突破口,突出强调劳动教育在“五育并举”中的重要性,引导教师在实践中更注重“五育融合”,培养学生劳动意识、劳动精神,并把它作为立德树人的一个基本要求,也是生存生活所需。学校根据《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秉承“为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宗旨,在劳动教育中充分“体现时代特征”,面对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在劳动教育中注重“劳动+教育”的深度融合,关注创新能力的培养,突出劳动教育的时代特色,让学生在劳动教育中感受劳动的时代之美,提升综合素质。
二、着力构建劳动课程体系,使劳动教育有据可依
学校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从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四个方面细化劳动教育课程目标,采用“必修+选修”的方式,打造了2+N套餐式劳动教育课程,其中,“2”代表学校和家庭两个教育阵地,“N”代表学生所需养成的劳动技能,“2”始终贯穿于“N”中,即将劳动文化贯穿于劳动实践全过程。学校以劳动文化统领劳动实践,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在多样化、情景化、真实化的劳动实践中感知劳动魅力。同时,学校围绕家务劳动、生产劳动、服务劳动,开发了劳动课程群,解决了劳动教育“教什么”的问题。孩子是天生的艺术家,创意手工劳动则是激发孩子艺术潜能最好的途径,为此学校开发了剪纸,编织等主题课程。以社团活动的形式开展,每周三、周五下午第三,四节课下午进行。学校的劳动教育除了与常规学科融合,还与拓展课程、主题活动课程进行融合。比如九年级进行了山楂采摘,收起来后做成糖葫芦、山楂罐头、山楂糕等食物,请全校师生共同品尝,美术组依托劳动实践基地进行了“种葫芦-养葫芦-摘葫芦-画葫芦”项目化的专题活动,让学生经历从无到有的过程。学校的劳动教育课将语文,科学,美术,品德等学科相互融合,以期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的育人目标。
三、打造多彩劳动实践活动,使劳动教育有声有色
学校利用上课的时间进行劳动素养的学习和培养,开展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等专题教育,在课外、校外安排学生劳动实践,通过劳动体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一)劳动教育进课程。一是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与劳动教育相结合;将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与劳动教育相结合,让每个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规范自我言行。学校以“给学生实践体验的舞台”为理念,通过岗位历练,管理实践,建构以习惯养成为主的“学校百岗”德育习惯培养体系,通过开展学习用品分类整理比赛,引导学生学会整理书包、书桌,有条不紊地摆放学习用品;学校组织参与校园垃圾分类活动,争做垃圾分类的践行者,激发学生积极的内心体验,自主养成好习惯,实现全面和谐发展。二是校园爱绿护绿活动培养师生的劳动意识和情怀;学校除了教书育人、服务育人、制度育人、管理育人,还不能忽视劳动育人。在每年的植树节,我校开展?“爱绿护绿”主题系列活动,借植树节之东风,带领学生开展别开生面的活动——为校园花草树木挂“名片”。“我是绿色小卫士”——同学们用“火眼金睛”搜寻着草丛中、树丛中、花坛里各个角落的垃圾和杂草,在生活老师的带领下, 在学校花匠的指导下,同学们为校园树木“美容”——修枝剪叶。“爱绿护绿”主题活动的开展,让原本就灵动的校园更是花香四溢。“一花一草皆生命,一枝一叶总关情;一言一行彰文明,创文创卫我能行”,同学们积极参与“爱绿护绿”活动,用行动装点出春意盎然的美丽校园。三是帮厨体验活动感受传统文化教育;学校积极开展“巧手做家务,快乐展技能”活动,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创设了不同年级的家庭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引导他们自觉参与劳动、热爱劳动,逐步成长为劳动“小达人”。低年级以“洗”为主,如:洗自己的红领巾、夏季校服、袜子等。中年级以“理”为主,如:整理房间、餐桌、客厅等。高年级以“餐”为主,如:做简单的菜、熬简单的粥、参与做面食等,实现?“从书本育人到生活育人、从课堂育人到实践育人”的模式转变。此外,学校以月主题拓宽课程领域,引导学生“亲近传统文化,感受节气之美”,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和自豪感。四是生活技能大赛促进劳动教育;每学期,学校根据各年级学生特点,设计丰富多彩的主题劳动活动,例如寒暑假能根据家庭成员身体健康状况、饮食特点等设计一日三餐的食谱,制定一家人的生活计划。主动参加四季劳动,在劳动过程中会解决遇到的问题。熟悉当地传统农业特点,分析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的区别,选择适合自己的农业劳动方式。对家用电器进行熟练的拆卸、清理、维修等。学校还将劳动教育与研学旅行相结合,强化研学课程和劳动教育课程的关联性和协调性,统筹研学旅行实践基地和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实现资源互通,优势互补。如消防演练,灾难应急,群体安全事件应急逃生等应急救援培训以及实景体验式训练内容的应急救援体验活动;还有在不同的传统农耕基地进行农作物种植、生物观察、传统手工、果园采摘等学农及手工艺制作的体验活动。通过劳动实践体验活动,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培养真挚的劳动情感、掌握必备的劳动技能和训练创造性的劳动思维,培养形成崇尚劳动、尊重劳动、乐于劳动、解决问题、激发创造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勤劳奋斗、乐于奉献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
(二)劳动教育进基地。学校积极探索并思考环境育人,利用校园内的空地,因地制宜开发了占地近10亩的学农实践基地。每个班级名下都有“三垄地”,每垄地都落实播种的农产品品种,挂设班级、责任标牌。各年级、各班安排学生利用劳技课时间,轮流到学农基地开展活动;学校安排技术人员负责基地的日常管理和示范指导;老师们则指导学生记录农作物生长情况、开展课题研究、撰写学农心得。在学农基地,同学们通过近距离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学习知识,体验劳动的快乐,并学会熟练管理班级农田。实践基地建成以来,同学们先后在基地栽种了黄瓜、包菜、白菜、小番茄、枸杞、金银花、西瓜等几十种常见农作物和药材。劳作之后,参与种植的学生还能得到最新鲜蔬菜的奖励。同学们把奖励带回家,完成另一项劳动作业“学做一道菜”。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加学农实践活动,在辛勤劳作的过程中,既增强了“三农”意识提高了自己的劳动技能,也培养了自己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爱惜劳动成果的优秀品质。
(三)劳动教育进公益。学校还将劳动教育与公益志愿服务活动相结合,不仅引导学生参与垃圾分类、植绿护绿、卫生清洁、图书义卖等校内志愿服务活动,而且鼓励学生到校外积极参与创建文明卫生城市、扶危济困、交通疏导、公益植树、公益演出”等活动,不断提升他们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一起为精致城市的建设贡献力量。一是爱心义卖,增强劳动职业体验。义卖现场,各班店铺精心打造,各类图书、玩具等商品琳琅满目,一经亮相,就立马被热心的“拍客”拍走了。为了吸引“顾客”,招揽“生意”,“店员们”各显神通:现场弹唱,火热开舞,玩偶们流动叫卖销售,更有数字华容道对弈、罚球赛等,富有创意,热闹无比。爱心义卖活动成为学校?“学雷锋活动月” 的最具影响的大型校园活动,引导全校师生用奉献爱心的实际行动弘扬和践行雷锋精神,引领校园文明新风尚。二是志愿者公益活动,校外劳动助力环境建设。我校的劳动教育不仅局限于学校之内,还涉及家庭、社会等多种场所,为让劳动展开更具规范性和高效性,逐步形成项目管理措施来保障劳动教育落地。主动参加社区疫情防控,文明社区、校园创建宣讲,公共场所管理及卫生清洁等。这些活动,增强了学生公共服务意识,培养他们具有为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付出辛勤劳动的意愿,养成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态度。培养劳动自立意识和奉献精神,实现了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协同教育,为学生的劳动实践保驾护航。
(四)劳动教育进家庭。一是学校在新冠肺炎疫情学生居家学习期间,通过组织以我为父母做道菜”为主题的“学厨活动”为载体,锻炼学生的烹饪能力,培养家庭责任感,丰富居家生活情趣,激发家庭主人翁意识,增进亲子感情,懂得感恩孝亲。学校通过设计学生居家课程,让他们分担家务劳动。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或自己整理床铺、书包、书桌,或参与洗碗、洗衣、扫地等家务劳动,帮助学生养成基本的劳动习惯,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二是学校利用“家长学校”“家委会”等渠道,充分利用家长、家庭的教育资源,以“阶段性劳动技能竞赛”等方式促进家庭劳动技能指导,唤醒了家庭劳动教育的新劳动观,更新了家庭劳动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从基础家务劳动、个人家庭生活入手,将常态化的劳动教育内容转化为服务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家庭教育资源,提升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于漪老师指出:劳动教育,让孩子拥有幸福生活的能力。我校将继续探索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实践方略,?凝聚学校、社会和家庭各方面的力量,进一步深入开展劳动教育,提高劳动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开启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全方位育人新格局。通过加强劳动教育在学科课程、德育课程、实践课程等已有课程资源中的渗透作用,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因地制宜拓展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突破时空限制,开设更多有特色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参与劳动的意识,促进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积极的劳动态度的养成,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爱惜劳动成果等优秀品质,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幸福夯实基础。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