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校长汪明义:在2024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致辞
在2024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致辞
四川师范大学校长汪明义
(2024年9月14日)
亲爱的2024级本科新同学们,各位老师,各位嘉宾:
大家好!
得天下英才而育之,是大学的使命,更是大学的光荣。在这金秋送爽、满怀希望的季节里,巍巍狮山又迎来了朝气蓬勃的小狮子,汤汤龙湖也迎来了风华正茂的新主人,美丽的遂宁校区更是充满了青春与活力。在此,我谨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向成功考取四川师范大学的11000余名青年学子表示最诚挚的祝贺和最热烈的欢迎!向含辛茹苦养育你们的家长和亲人,致以最真挚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谢!
从2009年担任大学校长以来,每年我都要花很长的时间来思考:在毕业生的最后一堂课和新生的第一堂课上应该讲点什么,才能帮助大家顺利启航。今年六月,在你们师兄师姐的毕业典礼上,我鼓励他们勇于担当,为服务祖国和人民而走出去。今天,当你们迈入大学,站在人生新起点时,我希望大家一进校就树立远大理想,确立奋斗目标,在服务新质生产力的时代重任中拓宽视野、增长知识、提升智慧,做新时代的奋斗者、创新者和思想者。为此,我想与你们交流五个问题:何为大学?为何要上大学?川师大是一所什么样的大学?新质生产力的时代需要你们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成为这样的人?
第一个问题,何为大学?
世界著名教育史学家瓦尔特·吕埃格(Walter Rüegg,1918-2015)在《欧洲大学史》“导言”中指出:“大学一直是智力的机构,它的使命是研修和传递所有得到精心研究的知识领域的知识瑰宝。”
英国教育思想家约翰·纽曼(John Henry Newman,1801-1890),在《大学的理想》中指出:“大学是一个推动探索,使各种发现得到不断完善和证实的地方,是使轻率鲁莽也变得无伤大雅,使错误通过思想与思想之间、知识与知识之间的碰撞暴露于众的地方。”
英国著名科学家、哲学家、教育家怀特海(Alfred North Whitehead,1861-1947),在《教育的目的》一书中指出:“大学是实施教育的机构,也是进行研究的机构。但大学之所以存在,主要原因并不在于仅仅向学生们传播知识,也不在于仅向教师们提供研究的机会。大学存在的理由是,它使青年和老年人融为一体,对学术进行充满想象力的探索,从而在知识和追求生命的热情之间架起桥梁。”
可见,大学是知识和智慧的机构,因知识而展开了三个方面的工作:第一,批判现存的知识;第二,探索新的知识;第三,传递深奥的知识。近千年来,大学因此获得了越来越多的美誉。例如,大学被誉为人类的知识之轮:因为她为人类提供思想和观念、科学和技术、人才和组织,引发文艺革命、思想革命、科技革命和组织革命,解决社会难题,扩展人类心灵,为人类存在立心。大学被誉为人类的价值之源:因为她澄明人类存在的共同价值,显示人类命运共存的指标,照亮人类向自由人联合体前进的道路。大学被誉为人类的友谊之桥:因为她消除世界文化间的冲突和隔阂,寻求人类文化互解的最大公约数,破译人类和解的文化核心秘密。
第二个问题,为何要上大学?
可能有同学会问:既然中学和大学都是研修知识和传递智慧的地方,那中学与大学又有何分别?对此,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中还谈到:人的成长是一个有节奏的生命过程,在这一生命展开过程中,其接受学习总是要从幼儿与小学浪漫阶段,然后经历中学的精确阶段,从而进入大学的综合阶段。
不同于小学阶段对知识产生兴趣,中学阶段注重知识的精确性和系统性,大学则主张从普遍到具体,探索知识和建构知识体系。体系构建是大学相对于中学最鲜明的特征。所以,“大学的理想与其说是知识,不如说是力量,大学的任务在于把一个孩子的知识转变为一个成人的力量。”因此,当进入大学后,你们必须从中学的那种“伏案专心于自己的课业”的学习状态迅速转向大学的“站立起来环顾周围”而“引颈眺望”,必须从对“具体知识”的热衷转向对“一般概念”的关注和对“普遍原理”的真正理解。因为大学“真正有价值的教育是使学生透彻理解一些普遍的原理,这些原理适用于各种不同的具体事例。……大学的作用是使你摆脱细节去掌握原理。”
从原理入手探索、建构的知识,才是成体系的知识;只有成体系的知识,才可以转化成人的力量和智慧。你们之所以愿意进入大学且乐意接受这种原理训练,其目的只是一个:大学能够将你们作为孩童的知识变成“成人的力量”。因此,大学不是输送文凭的地方,而是探索原理的知识,构建知识体系并以此积聚成人的力量和智慧的智力机构。
第三个问题:川师大是一所什么样的大学?
从上周四集中报到至今,几天来,你们一定瞻仰了伫立在狮子山校区中轴线上的孔子像;你们也一定参观了藏书量被誉为四川省第三的图书馆;你们也一定对川师大的新校区有了更直接的认知;你们也一定知道了所学专业的基本要求和培养目标。在你们形成对川师大的初步印象后,我希望大家更进一步明白你们所站立的大学究竟是一所什么样的高等学府。
——川师大之大,大在有大学者。四川师大有三大主要的源头。抗战胜利后,内迁到绵阳三台的国立东北大学回迁沈阳。1946年留川的300多名川籍师生在东北大学校址创立的川北农工学院,这是第一大源头;第二大源头是1943年创办的南充西山书院;第三大源头是1940年创立的中国乡村建设学院。这三个源头的创始人不仅学识渊博、思想深邃,而且高度关注人类命运和社会进步。川北农工学院的创始人李季伟早年就读于法国巴黎大学,深受这所著名学府深厚学术底蕴的熏陶,建校时主张以“造就经济建设所需之高级技术人才,以图川农工生产事业之现代化”为办学宗旨。南充西山书院的创始人伍非百,是我国著名的墨学家,为书院确立了“教融中外、学继为先、开启民智、作育英才”为理想追求。中国乡村建设学院的创始人晏阳初,早年毕业于耶鲁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主张以“建树诚朴仁勇之学风,以转移社会动向,为新中国确立重心;发扬光大本国固有之讲学精神,致勉于师生人格之感应;置重实习力行,使学术与行动融合为一”。1943年在纪念哥白尼诞生400年之际,晏阳初与爱因斯坦同时被评为影响世界的十大伟人之一,他既被誉为世界平民教育之父,又被誉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践行的先行者。正因为有如此深厚的学术根基,学校润育了一大批著名学者,如我国最早运用现代科学的知识和方法实地考察和研究藏区的著名学者李安宅;我国教育心理学重要创始人之一、杰出的人民教育家刘绍禹;著名语言学及楚辞学专家汤炳正;著名的文献学专家屈守元;著名的训诂学专家刘君惠;著名凝聚态物理学家赵敏光;著名拓扑学专家刘旺金;著名的非线性分析专家丁协平;著名哲学家及心理学家罗忠恕;著名的语言学家冉友侨等等大批著名学者。这些伟大先贤和著名学者不仅成就了学校厚重的历史底蕴,也必将为你们的成长之路铸就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川师大之大,大在有大追求。面对中国式现代化对高等教育的强烈呼唤,学校确立了“引领区域教师教育、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国家重大需求、传承创新中华文明”四大使命,致力于在教师教育领域,把学校建设成为“人民教育家诞生的摇篮、优秀校长成长的基地、优秀教育教学成果转化的平台、国家和四川教育的高端智库”的四大追求。这些庄严使命和不懈追求不仅汇聚起学校前行的不竭力量,也必将为你们的成长之路激发出强大的精神动力。
——川师大之大,大在有大梦想。学校把建成为“在国内有重要影响在全球有一定知名度的高水平综合性师范大学”和“在校师生与校友心中的精神家园”作为自己的双重愿景,长期致力于彰显师范大学报国担当、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推经济社会全面进步。这些美好愿景和宏伟蓝图不仅描绘了学校奋斗的远大梦想,也必将为你们的成长之路提供广阔的缤纷舞台。
——川师大之大,大在有大格局。学校践行“24356”办学治校体系,坚持“学生中心、教师主体、引领社会”办学理念,一切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构建起“培养目标、教育理念、教育制度、培养模式、教育评价”的五位一体人才培养体系,通过课程及课程体系的构建、成才氛围的营造,让大家的潜能浮出水面、个性得到张扬。学校培养的40余万名优秀校友中,先后涌现出5位院士、4位将军、多位长江学者和国家杰青、多位省部级领导,特别在教师教育领域,川渝地区乃至西南地区30%的重点中小学校长、30%的地方教育局局长、一半以上的中小学骨干教师都是你们的师兄师姐。这些育人理念和骄人成绩不仅成就了学校矢志教育的永恒初心,也必将为你们的成长之路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
第四个问题:新质生产力时代需要你们成为什么样的人?
自人类社会进入工业革命以来,大学便逐步与生产实践活动紧密融合,与社会生产力的提升协同互撑。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得英国大学从纽曼的人文性质的大学转向了曼彻斯特大学等6所直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红砖大学,这些大学催生了一大批后来与社会产业密切融合的学科和专业,直接支撑了其工业生产力的发展。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更是敏锐地洞察了教育与产业之间耦合关系等特点,直接提出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等光辉论断,这一论断也成为了我党教育方针的核心内涵。到了19世纪50年代,美国工农业发展的迫切需要更是直接推动了以威斯康星理念为代表的美国高等教育史上著名的赠地学院运动,直接支撑其工农业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各个国家为了在建设创新型国家洪流中立于不败之地,对其大学实施了一系列工程或计划:日本推行了COE计划,德国推行了精英大学计划,韩国推行了BK21工程,英国推行了科研水平和教学水平的卓越评估,我国也先后实施了“211”“985”工程以及“双一流”建设……这些事例充分说明了每一次社会生产力革命都会为大学的发展注入新的动能,因而也为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学生成长提供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第四次工业革命已悄然发生,人类社会进入数智文明时代。这一场席卷世界的社会大变革,其核心是新质生产力的培育与提升,目标是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其来势之猛、范围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高校作为教育、科技、人才的集中交汇点,更应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展现更大作为。
同学们,新质生产力时代,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新质生产力代表着先进、创新,你们则象征着朝气、活力。作为川师大的一员,你们不仅要传承学校的优良传统,更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增长知识和智慧,努力成为这个时代的奋斗者、创新者、思想者。
——新质生产力时代需要你们成为充满激情的奋斗者。马克思说,“思想本身不能实现什么东西。思想要得到实现,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你们作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行动主体,要走在科技发展前列,投身科技创新大潮,持续向上攀升、开拓深耕,以更加艰巨的付出、更加艰苦的努力、更加充分的底气与更加坚定的自信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不竭的源头活水。
——新质生产力时代需要你们成为不断探索的创新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你们将成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先锋力量,要打破思维定势,充分发挥创新思维,摆脱路径依赖,借鉴“老路”而不盲从“老路”,汲取经验而不迷信经验,形成靠创新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内在动力,矢志不渝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不懈探索,创造新的奇迹。
——新质生产力时代需要你们成为拥有智慧的思想者。?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要在现实层面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更要在思想层面树立新的生产力理论。这就要求青年一代紧跟时代的脚步,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一个伟大的时代,离不开思想的引领;一个伟大的国家,离不开精神的支撑。”“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应该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希望你们利用自身锤炼本领与增长才干的黄金期,不断地探求真知、追求真理,传承文明、引领社会,成为这个时代的思想者。
同学们,新时代青年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中坚力量,是最具活力与最富创造性的群体,拥有着千载难逢历史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更加广泛的社会期待。我认为,这样的人才应具有共同的心理品质是:高度的责任心、持续的进取心和强烈的好奇心;应具有共同的行动能力是:创新能力、表达能力、和谐能力及实践能力;具有共同的核心素养是:专业技能与职业操守相结合、创新实践与批判性思维相结合、社会担当与健全人格相结合、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相结合、历史眼光与全球视野相结合。希望你们在大学不断追逐自己的梦想、丰富自己的知识、增长自己的智慧,最终把自己锻造成为具有“三心、四能、五结合”的高素质复合型、创新型、智能型、生态型人才,像你们的师兄师姐一样,在将来毕业时为服务祖国和人民而走出去,成为新质生产力时代的奋斗者、创新者、思想者。
第五个问题:如何为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而增长知识和智慧?
第一,树立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苏格拉底说:“世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周恩来的理想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钱学森的理想是“为中国人争气,为祖国争光”;雷锋的理想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袁隆平的理想是“让天下人都吃饱饭”;黄文秀的理想是“带领乡亲们摘掉穷帽子”;张桂梅的理想是“帮助更多女孩走出大山”。当前我国正处在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开启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篇章。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新时代最大的政治,投身中国式现代化是青年最大的舞台,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是你们最大的机遇。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征程上,需要你们迎难而上、挺身而出、奋斗担当。希望你们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信心,胸怀忧国忧民之心、爱国爱民之情,在劈波斩浪中开拓进取,在披荆斩棘中奋勇向前,在攻坚克难中创造业绩,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第二,明确奋斗目标,激发内生动力。王阳明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培养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体现在科技和产业的创新驱动上,同时也彰显在思想和智慧的力量迸发上,要通过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技术观和创新观的迭代升级,从而指导形成新的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生产力质态。只有把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转化为内心坚定不移的自觉追求,才能真正汇聚起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内生动力。在过去十余年的求学生涯中,考上心仪大学曾是你们最重要的奋斗目标。但在进入大学后,就要以更高远的视野确立人生方向,要以学术大家、教坛名师为人生目标,以创造价值、服务人民为求学理想,聚焦国家发展战略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以真才实学服务人民,以创新创造贡献国家。希望你们牢记出发的诺言,走好前行的路径,认真学好每一门课程、灵活用好每一个理论、耐心做好每一次实验,在实现一个个“小目标”的过程中拾级而上、笃行致远?,用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持之以恒的努力让一粒粒种子努力发芽,茁壮成长。
第三,制定可行计划,绘制美好蓝图。同学们,没规划的人生叫拼图,有规划的人生才叫蓝图。一个国家的发展要有规划,一个地区的发展要有规划,一个单位的发展要有规划,一个人的发展更要有规划。从18岁到22岁,你们将在大学度过最美好的岁月,如何走好这段人生道路,写好这段人生历史,将对你们一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我们对大学生活做出科学合理的规划,充实大学四年生活,为未来人生奠定坚实基础。比如,大一要重视基础课程,明白专业目标;要积极参加社团活动,拓展兴趣爱好。大二要深入学习专业课程,积极参加学术讲座,提高学术能力;要思考未来职业方向,进行职业规划,为将来的就业或深造打下基础。大三大四要结合自身兴趣、能力和未来发展,参加科研项目,提升研究能力;要明确就业或深造方向,积极参加实习实训、认真准备继续深造,圆满完成大学学业。
第四,坚持脚踏实地,秉承实干笃行。为帮助你们度过充实的大学时光,学校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十个一”养成教育读本,希望你们积极开展“一个总结、两封书信、三个场地和四项活动”。具体而言,就是希望你们每学期在班上公开地进行自我总结,提炼自己的收获和不足,从而训练自己清晰而又准确的表达能力;希望你们每年给老师和亲人写一封信,向老师讲述自己的点滴进步,向亲人传达自己的浓厚感情;希望你们定期到报告厅里聆听教诲、到图书馆阅读经典、到运动场强健体魄;希望你们在每一次科技活动中受到启迪和激励、在每一次社团活动中感受友谊和力量、在每一次公益活动中奉献爱心和善举、在每一次社会实践活动中感悟民众所急和所需。最终通过四年的成长进步,把自己锻造成为有远见和情怀、有责任和担当、有作为和成就的一代新人。
第五,无惧艰难险阻,敢于“自讨苦吃”。学会吃苦是青年成长的第一课。习近平总书记在不满16岁的时候,来到陕西梁家河大队插队,种地、拉煤……在梁家河,身为知青的习近平几乎什么活儿都干过,什么苦都吃。正如他所说:“我对自己的首要要求就是‘自讨苦吃’。”本科的学习生活,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一定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坚定目标,无惧风雨,在失败中不断反思,在挫折中不断总结,最终找到适合自己的正确方向,把今天受过的苦、吃过的亏、担过的责、忍过的痛,最后变成照亮你们前行道路上的那束光。希望你们明白,爱走捷径的人终会无路可走,爱抄弯道人的最易弯道翻车,“自讨苦吃”是实现人生层级跃升最低成本的路径。所有的进步都来自于不断地坚持和努力,无论做任何事,都没有捷径可走,都需要高度的自律和坚持。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的师大成长之旅于今天正式开启,全体老师将陪伴、支撑着你们的学习和成长。未来几年,希望你们在师大校园里继承和践行师大精神品格,让重德、博学、务实、尚美的文化之光照亮你们做新质生产力时代的奋斗者、创新者、思想者的前行之路!
最后,我将哈佛大学图书馆的“训言”送与你们,并与你们共激励:
此刻打盹,你将做梦;而此刻学习,你将圆梦;我荒废的今日,正是昨日殒身之人祈求的明日;觉得为时已晚的时候,恰恰是最早的时候;勿将今日之事拖到明天;学习时的痛苦是暂时的,未学到的痛苦是终身的;学习这件事情,不是缺乏时间,而是缺乏努力!
谢谢大家!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