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校为主导,促家校共育
2020年12月,XX中学正式挂牌成立家校共育咨询室。历经三年的实践与探索,咨询室通过系统设计,健全机制,创新方式,充分发挥学校育人的主导作用。学校不断改进共育咨询室的工作方式,变被动为主动,从十几人团队到网络化全员参与,建立常态化的家校共育三位一体的服务体系,促进家校协同育人,取得初步成效。
构建育人体系,健全协同育人机制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构建以“协同育人”“组织制度”“课程教学”为三大支柱的全面育人体系,实现“成就每个人的价值”办学追求。二是改革协同育人组织结构,搭建“一个中心、两个平台、三级委员会、四维联动”的组织结构。三是完善协同育人制度,制定《全员家访制度》《一家一导师制度》《家校协同工作评价制度》等保障家校协同深入推进。
创新协同育人方式,多渠道开展指导一是创新建立家校对话机制。依托“校长对话家长”育人共同体,传播办学理念、交流家教方法、密切家校关系,促进家校共育。对话过程中做到主题明确,重点聚焦手机管理、作业负担、课后服务、心理健康等家长学生热切关心的问题。针对不同主题,邀请学科名师、食堂经理、心理老师等各领域专业人员参与对话。同时做到点评专业,校长作为主持人和主讲人给予专业性、针对性指导。自2017年至今,学校累计组织开展对话活动45场,家长逾千余人次参与。
二是突破工作瓶颈,拓展咨询服务形式。
创设网上申报平台。针对有特殊需求的家长,学校开设预约小程序,方便家长申请家庭教育咨询。2021年至今,共提供个体咨询服务近100个家庭。同时针对特殊心理学生,单独聘请心理专家给予辅导,咨询人数达40人。
建立对话记录打卡机制。2021年借助北大资源团队,共同研究开发《父母手账》指导家长每日打卡,记录与孩子的对话,引导并带领家长改善亲子沟通的模式,实现亲子间的有效沟通。
实行家长进校陪餐制。积极创设轻松环境开展共育服务指导。邀请家长进校陪餐。由班主任、心理教师或家庭教育团队成员陪伴用餐,解决特殊学生家长不主动咨询的问题,进一步推进咨询指导的有效性。
加强专业指导,提高协同育人效果
通过开展专业培训、开发家教课程、组建专家团队,为家长、教师提供科学系统的指导。一是开展分层分类培训。建立干部、班主任、全体教师“三类”培训体系,开发通识与专业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家庭教育培训课程,并把家庭教育成效纳入工作评价体系。二是开发家教指导课程。通过家长大讲堂、网络微课等,满足多元化家庭教育指导需求。2019年至今,已开设家长大讲堂80余场,推送家庭教育微课程53讲。三是聚合专家资源。组建家教指导专业团队,采取“专兼结合,专业引领,内外结合,以内为主”策略,聘请北大、北师大专家、退休老教师、老教授以及街道社区家庭教育志愿者等作为家校共育指导团队,加强家庭教育指导的专业性、实效性。
发挥“五老”特长优势,助力共育平台
充分调动离退休老教师在育人方面的经验和自身的学科特长,请他们回校为新任教师和学生们讲述学校的发展历史;学校老领导孙世泉,持续十五年带领学生们给社区居民写春联奉献爱心;魏敬然老师开设经典文化《论语》课程;长期聘请退休老师和心理专家,为家长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得到学生和家长的高度评价。
下一步,学校将以“家校社共育咨询室”平台为契机,进一步健全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将持续在专业队伍建设、人工智能支撑、家校共育课题研究、发掘家教资源等方面作出新的探索,充分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作出新的贡献。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