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材料 > 正文内容

深入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教育强国重要讲话精神的政治性、思想性和战略性

2025-01-03857

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5月29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围绕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发表重要讲话(简称“讲话”)一周年。讲话系统总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特别是党的二十大以来我国建设教育强国的进展和成就,全面分析了新时代新征程上建设教育强国面临的形势和需要解决的问题,科学回答了我国建设什么样的教育强国、怎样建设教育强国这一重大课题,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是继2018年9月全国教育大会后又一篇指引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献。重温讲话的思想内容,深入理解其政治性、思想性和战略性,对于进一步学习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的自觉自信、扎实推动教育强国建设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从国之大者的角度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教育强国重要讲话精神的政治性

“国之大者”是习近平总书记的“高频词”。早在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及违章建筑对秦岭的生态破坏问题时就强调:“要自觉讲政治,对国之大者要心中有数,关注党中央在关心什么、强调什么,深刻领会什么是党和国家最重要的利益、什么是最需要坚定维护的立场,切实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落到行动上,不能只停留在口号上。”[1]?在这一论断中,习近平总书记立足讲政治的高度赋予了“国之大者”的基本内涵。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又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要对“国之大者”领悟到位,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2];“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3];等等。就教育领域而言,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强调我国高等教育要“心怀‘国之大者’,把握大势,敢于担当,善于作为,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4]。从这些论断中不难看出,“国之大者”即关乎国家根本利益的大事、要事及关键之事,质言之,只要事关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时与势、人与事、情与理,都是国之大者。而“心怀‘国之大者’”,即体现为要立足党和国家长远发展、社会有序稳定、人民安居乐业、民族兴旺发达的高度,在想问题、办事情时自觉讲政治、顾大局。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人才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5],而人才培养的最主要途径便是教育。然而,教育作为一项专业性比较强的实践活动,人们又极容易陷入到就教育谈教育的狭窄视野,仅仅把教育事业发展看成是教育系统的内部要求,从而难于把握教育发展同国家发展的内在关系。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纵观人类历史,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世界强国无一不是教育强国,教育始终是强国兴起的关键因素。”[6]?可以说,在今天没有哪一项事业像教育这样影响甚至决定着接班人问题,影响甚至决定着国家长治久安,影响甚至决定着民族复兴和国家崛起。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高度,在尊重教育规律的同时跳出教育看教育,充分认识教育的政治属性。

党的二十大着眼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需要,吹响了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进军号角。时隔半年后,习近平总书记准确把握教育强国在现代化强国建设全局中的优先发展地位,亲自为教育强国建设擘画蓝图。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明确提出,“我们要建设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因此必须“以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为核心功能”,“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以教育之强夯实国家富强之基,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7]?这些重要论述进一步明确了教育强国建设的发展方向。中国式现代化是党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取得的重要成果,内蕴着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最符合中国人民利益、最契合中国社会实际的发展路径,是中国发展的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的必然选择,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教育强国建设发挥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功能,就是要坚守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价值取向和政治担当,在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中,不断满足政治、经济、社会、科技和国家安全等领域的人才渴求。

从“国之大者”的角度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教育强国重要讲话精神的政治性,就要坚定政治立场、提高政治站位、树立全局观念,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出发深入思考“强国建设、教育何为”的重大课题,始终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确保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后继有人。

二、从基本学理的角度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教育强国重要讲话精神的思想性

思想理论是对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认识,通常表现为由一系列具有内在联系的概念、原理组成的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观点体系。因此,从学理角度讲,任何一种思想理论本身须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原创性品格。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教育强国重要讲话精神,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的延续和发展,是着眼新时代新征程需要回答教育强国之问的科学思想,具有思想的科学性品格。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聚焦“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反映当今时代和世界范围内教育发展的前沿热点,植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的生动实践,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继承了中华民族重教尚学的优良传统和党领导中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历史经验,在指导和推动教育实践发展中彰显出真理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教育强国重要讲话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的新发展,不但进一步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还因应新时代新征程的形势发展需要,将这一根本问题创造性地看作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并作出更为明确的方向指引和更具针对性的思想动员,深刻揭示了在中国式现代化征途上加快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基本规律,具有鲜明的思想性。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讲话精神聚焦我国要“建设什么样的教育强国、怎样建设教育强国”这一时代命题,业已构建起较为系统的思想体系。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集中概括为“九个坚持”。“九个坚持”构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理论体系的“四梁八柱”,也为我们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教育强国重要讲话精神的思想性提供了基本认识视角。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讲话明确指出,我们要建设的教育强国“必须以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为根本保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根本目标,以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重要使命,以教育理念、体系、制度、内容、方法、治理现代化为基本路径,以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为核心功能,最终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8]?这七个方面分别回答了教育强国建设的根本保证、根本任务、根本目标、重要使命、基本路径、核心功能和目的归宿,系统诠释了教育强国建设的内涵组成,并与“九个坚持”前后照应、相互印证,一方面更加强调教育强国建设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需要、更加强调建设教育强国对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另一方面又使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的基础概念、重大命题、核心观点、基本理论、基本方略和实践成就等各个逻辑单元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更为完善,体现出严谨而开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认识论与实践论相统一的鲜明特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讲话中提出的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认识,使我们对教育的理论认识达到了新境界新水平,具有思想的原创性品格。讲话从教育与科技发展的关系、教育公平与社会公平的关系等角度阐述了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意义,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9];讲话将人才培养的目标指向与素质规格结合起来阐述了建设教育强国的目的,强调“就是培养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一代又一代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确保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后继有人”[10];讲话精准把握我国教育发展的现实状况,强调“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是一个系统性跃升和质变,必须以改革创新为动力”[11];等等。这些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中国化时代化发展作出了原创性贡献。

从基本学理的角度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教育强国重要讲话精神的思想性,就要坚持系统思维,把讲话中的新理念新观点新论断看成一个有机整体,进而指导教育强国建设;就要着力揭示规律,特别要从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角度,努力探究贯穿这些论述之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努力将这些道理、哲理落地转化为教育强国建设的实绩、实效。

三、从顶层设计的角度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教育强国重要讲话精神的战略性

“顶层设计”是习近平总书记领导和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方法论,重在强调整体推进和战略设计。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相互交织,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已经进入到愈进愈难、愈进愈险但又不进则退的关键阶段,不确定难预料因素日益增多,特别需要在战略层面加强统筹从而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号巨轮行稳致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12]。教育既连着国计又涉及民生,既服务党和国家发展大局又关系个人成长成才,一旦出现问题,就是全局性的。因此,必须着力认识教育的战略属性,从顶层设计的角度“不断使教育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契合、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13]。

在强国建设总体布局摆位上,突出从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的大战略上建设教育强国。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工作独立成章置于“高质量发展”这一重要内容之后,并赋予“教育、科技、人才”共同承担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的地位作用,彰显了党和国家在现代化建设上的战略思考。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进一步强调:“当今时代,人才是第一资源,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具有内在一致性和相互支撑性,要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一体统筹推进,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倍增效应。”[14]?当今世界各国科技力量强弱对比正不断改变世界政治格局。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哪个国家能在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上先行一步、棋高一着,哪个国家就能够拥有引领未来发展的主动权。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始终以宽广视角洞悉世界发展变化,坚持从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角度统筹部署教育强国建设,强调通过优先发展教育,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为科技自立自强、创新引领驱动、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有效支撑。

在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上,以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着力彰显教育对高质量发展的大局贡献度。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把服务高质量发展作为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任务”,并强调“要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各级各类教育的生命线,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以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15]?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必须紧紧抓住“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这两个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端口,不断凸显它们在教育体系中的战略价值。同时,习近平总书记还特别重视职业教育、继续教育、数字教育和终身教育等多种教育形式的统筹发展,不断提升人力资源开发水平;强调要持续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指出要以深化教育改革创新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指示要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等等。这些战略举措必将 “全面提升教育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能力”[16],促进教育强国建设向纵深发展。

在体制机制安排上,要加强党对教育强国建设的全面领导,引导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办好教育强国事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任务。”[17]?教育强国建设不是短期市场行为,而是一项需要多方参与的长期系统工程,需要稳扎稳打、久久为功、战略考量。这就要求在领导体制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不断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格局,确保党履行好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领导职责,始终成为教育强国建设的“定海神针”。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也要密切配合、同向发力,积极投身教育强国建设实践,共同营造有利于青少年成长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健康环境。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本文链接:https://aaghb.com/?id=284

分享给朋友:

“深入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教育强国重要讲话精神的政治性、思想性和战略性” 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