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优秀毕业生代表陈一笛:在心理学院2022年毕业典礼上的发言
4006
2022年
在心理学院2022年毕业典礼上的发言
博士优秀毕业生代表 陈一笛
(2022年6月22日)
尊敬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博士毕业生陈一笛。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作为毕业生代表发言,谈谈我在园子里这5+1年的体会。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的手机总是提示我空间不足,请及时清理。因为手机里储存着我科研、工作的信息和照片,我的电脑里,也有一个PKU的文件夹,建于2016年9月,里面除了有我做过的研究,有存了又存的毕业论文终版以及终版final和这真的是终版final_final,还有实验室的项目,博士班、党支部、夜大授课和学院服务的内容,这个文件夹现在已经有500多G。这些照片和记录,也像是我对这段时光的坚守。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大四那年,我通过保研进入现在的临床与健康心理学实验室,学习到的第一件事就是“未来取向”。在甘老师的言传身教下,早字早已入行、入脑、入心。甫一进组,甘老师就开始催促我早日确定毕业论文的选题,培养科研思维,尽快写论文、发论文。而彼时刚刚入学的师兄,已经硕果累累,开始计划毕业,身体力行的为我进行了一场生动的未来取向教育。甘老师也分阶段对我进行科研训练,先是让我阅读同领域有影响力的论文,练习写review,过了半个学期,开始让我指导夜大生的论文,这些科研训练大大提高了我的科研技能,在能够“照猫画虎”之后甘老师开始让我尝试开展自己的研究,并尽快写出论文投稿,我的第一篇文章在入学前的暑假就投出了,这不仅让我提前熟悉了投稿的过程,还磨炼了我的心性,让我知道科研就是不断完善的过程,所以后来即使被拒稿20几次,我也甚少气馁,换一个期刊从头再来。在实验室的耳濡目染让我理解到未来取向不仅体现在目标和计划,还体现在预先的行动上,我逐渐学会在千头万绪的学习和工作中,评估事项的紧急性和必要性,提早开始,打出提前量。蔡格尼克效应指出,人们对未完成事情的往往比已经完成的事情记忆深刻,正是在这一心理过程的驱使下,在面对困难任务的时候,我会告诉自己先尝试去做5分钟,哪怕只是打开文档,畏难的情绪就会转化成一种内驱力驱使我完成挑战。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几年找到合适的研究方向是我遇到的主要困难。我最初做的是未来取向在基因、环境、文化上的塑造,但是这个研究问题似乎不太聚焦,机缘巧合之下,我做起了医患信任的研究,探究中国医患尚且不信任的影响因素,但是在即将开题之前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中国的医患信任变好了,我一边安慰自己,这个戏剧性远比不上研究了四年的小行星在毕业前夕被撞毁,一边梳理现状,当时的我面临着两个选择:一个是探究疫情下信任转好的原因,二是换一个全新的题目重新来过,我一度陷入纠结中,也跟甘老师讨论了这个问题,最后在甘老师的建议下决定换个题目!那时距离开题只有两个月不到了,我一边设计实验,一边确定想法后迅速开展预实验,顺利完成了开题,这一切都离不开甘老师的指导和同门的帮助,还有我的父母、家人、朋友对我一如既往的鼓励和支持,这也让我体悟到社会支持的力量。
熟悉我的人可能会了解,我是一个“非典型”博士,科研与学生工作在我生活中都占据了重要位置。经常有人问我如何平衡这二者,我的答案是热爱无须平衡,作为学生骨干,班团会议、党团日活动、班级学术交流会等的策划和组织填满了科研的缝隙,也练就了我见缝插针的本领。有时遇到紧急安排,谢老师会鼓励我们不要害怕困难,把一个复杂的任务分解成小的步骤去落实,还有我们的学工老师一直坚守岗位保障我们的生活,也许在我们看来微不足道的事情,已经在他们脑海里演练过无数遍。还有结识到的一个个无我、忘我的心院人、北大人,他们成为我言行上的榜样,正因如此,才有1041名师生现场献礼建党百年,而我也有幸成为其中一员,才有肖家河的临时党总支,让党旗在疫情防控第一线高高飘扬,提醒我不忘北大人的担当。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园子里的五年,对心理专业的自信也逐渐增强。我常常想心理学带给我们了什么呢?我们把回忆过去畅想未来叫做心理时间旅行,在想要“卷起来”却躺平时喟叹一句认知失调,我们把乐于奉献、隐姓埋名参加科研项目的人叫做被试,还有,我们在看到创伤后看似情绪稳定的个体不会放松警惕,而是知道接下来的时间TA才更需要陪伴,还有我们对待不同的人和事时更强的同理心……心理学是助人自助的学科,基础心理学用大脑设计实验研究大脑,发展心理学告诉世界人类发展的规律,工业与组织心理学告诉我们人在群体中是怎样的,临床与健康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类是如何获得幸福的。让我们幸福的道路从来都有两条,让自己变好和改变看待世界的方式。在压力的大潮下,既可以自我肯定让自己充满效能感,也可以意义建构把压力化成动力。研究表明,压力实际上带给我们的危害远没有压力有害这条观念带给我们的危害大,与其减少压力,不如和压力做朋友,这也是我毕业论文的结论。心理学教会我做研究是为了落地,让更多人受益,我们要讲好故事,传递心理人的声音。
时光匆匆不回头,还想再听方院的普通心理学,听谢老师讲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听苏老师告诉我们儿童典型发展是怎样的,听甘老师1.5倍速的统计操作指南,听韩老师关于“自我”与“无我”的论述,跟刘老师做一次正念,在哲学楼再做一次主试,在静园草坪再听一次音乐会,再参加一次心理论坛,千言万语汇成一句感谢与不舍。“莫道秋江离别难,舟船明日是长安”,离别是为了更好的重聚,同学们,此去山高路远,我们江湖再见!
最后祝各位心院的毕业生毕业快乐,前程似锦!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