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三聚焦”“三破除”全面深化教师评价改革
四川外国语大学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教育评价改革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决策部署,着力破“五唯”立“多维”、破“数量”立“质量”、破“一元”立“多元”,全面推进深化教师评价改革,切实树牢教书育人第一职责、实绩评价第一标尺、服务发展第一要务。
一、聚焦“三全”抓师德评价,破除重教书轻育人现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抓实师德评价考核,弘扬军大传统,赓续育人初心。全链条加强师德把关,成立党委教师工作部,建立跨部门协同机制,落实二级学院主体责任,制订师德失范行为处理办法,构建师德师风建设“1+N”制度体系,将师德师风评价考核贯穿招聘引进、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表彰奖励等全过程、各环节,严格实行“一票否决”。全课程做实师德考核,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全面推进,将课程思政纳入教师评价、教改立项和团队选育,有力推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版本“三进”工作覆盖22个语种,严格落实师德考察考核制度,优化思政课教师评价考核,实现职称“单列评审”。全方位强化师德传承,制订专门建设方案,构建师德师风建设“五个以”工作体系,充分利用红色校史资源,积极融入教师培养评价激励各环节,注重入职青年教师、海归教师和高层次人才的教育引导浸润,定期评选“教书育人楷模”“感动校园人物”等先进典型,不断砥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以教师评价改革为牵引,成功承办第58·59届高等教育博览会·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教师评价改革论坛,牵头成立西南地区高校外语教师发展联盟,努力打造辐射西部、影响全国的教师发展创新示范区。
二、聚焦“三为”抓实绩评价,破除重科研轻教学现象。突出教师第一身份、教书第一工作、上课第一责任,健全教师评价体系。以实绩为重,严格教授为本科生上课规定,修订系列文件规定,增设教学为主型职称序列,聚焦教研教改、教材建设、学生培养成效,评选部分“教学型”教授,稳步提高教学实绩在职务晋升、职称评聘、绩效分配、评优评先中的比重,有效激发教书育人内生动力。以质量为本,改进“学生-同行-督导”三方评教,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淘汰“水课”、打造“金课”,获批国家级一流课程15门、XX市一流课程81门;推动职称分层分类评价,针对学科专业差异确定评审标准,支持一流专业、关键语种师资建设,新增泰语等11个关键语种;稳定外专队伍,提升外教质量,在全市高校中首创外教职称评审、导师聘任制度,长期聘请外籍教师64人,在全市高校中数量最多,外教先后被表彰为“感动XX十大人物”“XX友谊奖”等。以能力为要,搭建海外培训研修平台,鼓励教师赴外读博进修、挂职锻炼,先后获批和设立“一带一路本土教师提升项目”、全英师资培训等10多个项目,有效提升教师队伍国际化能力。加强海归优秀人才引进,在职称评审中开辟相应通道、绩效考核中划拨单独经费、部门考核中设立专项指标,人才引进数质量大幅提高。
三、聚焦“三力”抓分类评价,破除重理论轻实践现象。区分类型群体建立分类评价标准,全面覆盖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考核激励实现“简单化”向“多维度”转变。强化语言社会服务能力,修订表彰奖励办法,支持教师发挥语言优势服务社会,高标准完成XX市政府委托的“公共场所外语标识标牌规范化设置项目”,长期为环球网、华龙网和《XX与世界》《中意西南》等提供多语种翻译,助力学校22个外语语种外文门户网站上线运营,先后为XX智博会、中国共产党与世界对话会、成都大运会等150余场国际大型会议和外事活动提供翻译、联络等服务,疫情期间翻译的18个语种《儿童COVID-19管理快速建议指南》在全球推广应用。强化国际传播能力,改革科研评价,突出学术贡献与社会贡献并重,引导教师积极服务国际传播等重大战略。开展中华外译项目,出版《中国城市故事丛书—雾都XX》《理解当代中国》系列丛书,联合XX国际传播中心翻译及配音制作的8个语种版本《山水XX,中国桥都》《轨道上的XX》宣传片,在全球60多个国家广泛传播,外网总浏览量达2.13亿次。强化决策咨询能力,打通智库成果认定障碍,纳入科研成果奖励范围,鼓励教师开展应用研究、提供决策咨询,成立区域国别研究院、当代中国研究院等20余个应用研究平台,联合47家中外智库成立西部陆海新通道智库联盟,牵头成立成渝地区高校区域国别研究智库联盟,积极为西部陆海新通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咨询,先后出版《联合国研究》《看见拉美》等著作及蓝皮书等20余部,上报重大咨政报告和信息专报100余篇,被中宣部、全国政协、教育部等采用30余次。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