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材料 > 正文内容

夯基筑本 优质均衡 赋能“善得”教育新生态——学校特色建设报告

2025-01-03469

XX小学是一所文化底蕴深厚又充满时代活力的公有制小学。学校创建于2004年9月,占地65亩,建筑面积43320平方米,绿化面积达12000平方米,配套设施齐全,有教学楼3栋、餐厅综合楼1栋。

学校以“善得”教育为办学特色,以“一路向善,成就未来”为办学理念,构建以“一明四善”为核心要素的“至善”课堂,以独具特色的“四季豆”课程为路径,全力打造厚德善教的教师,培养“向上、向善、向美”的XX阳光学子。

一、特色发展历程

多年来,学校以“日行一善”德育特色活动为基础,以培养“仁爱、守则、尚和、幸福”的健康少年为使命,植根于传统文化的肥沃土壤,凝练出 “善得教育”特色,全面推进学校特色发展。

迄今为止,学校已进行了四轮特色创建工作。

第一轮创建:(2009年——2011年)打造“日行一善”特色项目。2009年学校积极倡导“日行一善”德育活动,以XX小学爱心品牌团队志愿服务实践为依托,以崇善、学善、行善为行动路径,积极打造德育特色项目,不断丰盈特色活动课程,让师生的生命成长渐染善的底色。

第二轮创建:(2011年——2015年)确立善文化学校特色。2011年学校将“日行一善”特色德育活动,逐步拓展到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各个领域,不断渗透到教师、学生和家长各个层面,明确提出把“善”作为学校的核心价值和文化精神,把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善待社会、善待自然“四个善待”作为善文化的行动路径,不断丰富特色课程建设,初步确立了“以善文化引领生命成长”办学理念。

第三轮创建:(2015年——2018年)确立“善得教育”学校特色。2015年学校结合文化底蕴和多年实践,明确提出“善得教育”的特色创建目标,从学校的善文化中提炼出“仁爱、守则、尚和、幸福”的核心价值观,将“行善——育德——成人”作为“善得教育”的育人路径,将培养“仁爱、守则、尚和、幸福”的健康少年作为“善得教育”的育人目标,将“善己善人、奠基幸福”确定为校训,积极构建乐善课程、至善课堂、善爱教师、和善管理、美善环境,初步构建了XX小学“善得教育”特色发展体系。

第四轮创建:(2018年——2023年)“善得教育”提档升级。

我校以“一路向善,成就未来”的办学理念,凝练出 “善得教育”办学特色,进一步探索为学生提供向善、向上、向美行进的路径,更好地履行新时代的育人使命,全面推进学校的特色发展,为每个孩子的终身发展和幸福人生奠基,全力办成一所植根传统、自主创新、面向未来的XX学校。特色理念系统进一步完善。

二、学校特色理念文化体系

学校建立“善得”理念文化的目的是引领生命成长,鲜明特点是崇尚仁爱、遵循规则、追求和谐、奠基幸福。

育人目标:培养向上、向善、向美的XX少年

教育理念:一路向善 成就未来

课程理念:一路向善 成就未来

校 ???训:一路向善

校 ???风:求真 尚和 拼搏 创新

教 ???风:厚德 善教

学 ???风:乐学 善思

三、建设美善校园环境

优雅大方、充满灵爱的校园,既是知识的殿堂,又是精神的氧吧。校园环境建设力求彰显“善美”主题:赋楼房以“善”名,本善楼—上善楼—至善楼,极具特色的“尚善之路”,秀美如画的“嘉善园”、大气恢弘的 “善石”、“爱的教育”长廊,善美教师笑脸墙,“办学愿景、善爱教师誓词、向善学子誓词”重新凝练,处处渗透着善美文化的气息。教师工作理念,榜样在身边—善爱教师风采墙,激励全体教师在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上更好、更快地成长。学生文化墙,体现学校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和合格加特长的培养方向。

教学楼内分别以“快乐阅读 润泽生命、奇思妙想、艺海扬帆、放飞科学梦想”为主题的楼层文化,辅之以学生的照片、绘画、书法、漫画等艺术作品,无一不在提示启发、引导教育学生从小善做起,养成善习、善行。心灵之窗、心语心愿、月度善行之星、善言即时贴、“善行好少年”榜样台、以“善”为主题的黑板报、创意小盆栽等让教室内外多了几分个性。师生国旗下讲话、手抄报展评、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红领巾广播节目等等都围绕“善文化”主题开展;学校还将“善文化”与教育教学契合,无论是学生活动还是教学工作使得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无处不在,校园里的每一处风景都沐浴着美而善的气息,供师生们随时浏览,时时诵读,细细品味。

三、构建善得课程体系

根据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围绕学校育人目标,遵循学校教育思想和“善得教育”办学理念,基于学生发展需求,确定学校课程总目标为:经过五年的培育,学生将成为“向上、向善、向美”的XX少年!围绕这一育人目标,学校课程目标发挥国家课程标准的统领作用,开齐开足国家课程,面向全体学生,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

我们根据学校的实际,遵循教育规律和儿童成长规律,构建完整的“善得”课程体系,通过学校课程整体的结构性变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成育人目标。

(2)加强校本课程实施

站在儿童的立场,我们依托人文素养、运动健康、艺术审美、科技创新四大课程群,建构了符合校情的“四季豆”课程体系。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聘请上海专家多次入校指导,从种子教师到骨干团队到全员培训,全面提升教师的课程研发力和实施力,撰写了4万字的学校课程方案,编写了38门课程纲要、汇编了《善得课程优秀案例集》,打造了12个校级精品特色兴趣小队和49个班级兴趣活动小组,实行双向选择和走班制,运用项目化学习等方式,开启学生的学习、实践、体验之旅。每年以“校园文化节”、“善得课程展示节”为载体,分五个主题、六大篇章全面展示课程成果。

四、完善制度保障 ?

学校的发展需历经人治-法治-文治的历程,我们遵从这个规律,关注价值引领,用课程的理念统领学校的一切工作。每项工作都有明确的目标、可操作的内容、实施的方法和最终的评价,实行闭环管理。并把经过实践检验的做法提炼为学校的制度章程,在建章立制过程中,领导教师共同参与,自下而上形成价值认同。

1.科学制定学校章程

学校成立包括学校领导、法治副校长、教师、家长代表等成员组成的章程修订领导小组,广泛征求师生、家长意见,多次修订完善《XX小学章程》,并通过教代会审议通过。修订后的《章程》涵盖了学校的主要办学宗旨、内部管理机制、财务活动等重大的基本问题,引领学校的改革与发展。

依据章程,制定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学年、学期工作计划,规范引领学校办学。依托教职工议事会、家校恳谈会,广泛调查吸纳民意,对学校“一日常规、规范教学、五项管理、信用实施、课后服务、家校共育、校园安保、疫情防控等”等落实细节,进一步制定《XX小学一日常规》《规范办学细则》《工作量考核标准》、《善得团队评选要求》《善行好少年评价标准》(以上各种制度的图片)等规章制度,将学校各项工作流程化、规范化,明确检查与反馈程序,形成价值认同,内化为自觉行为。

2.全面推进管理信息化

学校利用办公管理智能化,助推教育现代化。学校成立信息化领导小组,从硬件建设和软件提升两方面入手,有序推进智慧校园建设。

作为XX第一批网络升级改造学校,硬件上我们实现万兆光纤入校,千兆电脑终端,教学办公区域无线网络全覆盖,校园网络监控无死角,满足了管理、办公、教学的需求。软件上,创设了基于校园网的协同办公环境,依托钉钉平台,实现办公、家校沟通自动化,智慧考勤、办公服务、教学管理、专用室申请、线上教研等无纸化办公。在威海智慧教育云平台上为每位学生和教师开通了账号,网络平台人人互通,教育资源区域共享。我们每年对全体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技能专项培训,进一步提高教师智能化教学、办公手段。通过信息化链接,密切了教师间联系,节省了管理的时间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五、建设教师成长梯队

优质的教育呼唤优秀的教师队伍。学校整体规划教师成长周期,开展科、研、训合一的“研训一体化”活动,形成个人研习、教研组专题研讨、学科大组统整研究的“三阶”研训组织架构,完善了全员普适、段组分层、个性梯队的三维校本研训体系,形成了“量化多维”教师培训考核制度,夯实了研训实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梯队建设。

1.注重人才吸纳

学校为吸引优秀青年人才,推行“四重”机制(重价值、重环境、重文化、重感情):重视为新教师搭建成长平台,实现从任务驱动到价值驱动;重视团队建设,创设一种积极向上的教育大环境,吸纳教师积极参与;重视树立“不做容易事,做正确的事”的文化主张,真正让教师在专业素养、文化功底上得到全面提升;重视人文关怀,全面实施为教师办实事的“暖心”工程,聚焦教育主责主业,为教师减负,从生活上和工作上,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

2.凸显梯队发展

学校以构建教师梯队(即新教师、骨干教师、名优教师三个梯队)差异发展为目标,寻找最近发展区,成立教师成长共同体,引领教师发展。5年内新教师的“青蓝结对工程”,骨干教师的“课堂教学赛课”和名优教师的“示范引领工程”,形成了多点发力、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

3.深化教学研究

校本研修工作中始终坚持“统筹规划—科学选题—多维并进”的行动路径,采取教育专家专业引领、教师集体同伴互助、教师个人自我反思等形式,提高教研实效,达到助力教学“提质增效”的目标。近年来,聚焦教师专业发展中的短板问题和共性需求,统筹推进大单元教学、项目化学习、新课标学习、情境教学、双减背景下作业设计等研究项目。通过请进来、走出去,以及线上线下的专题培训、读书交流、组长论坛、课例研讨、我的教学主张微论坛等形式,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4.坚持科研引领

学校始终以课题研究引领教师专业成长,以小课题研究为切入点,形成校级滚动课题,逐年择优推荐上级评选,以市局的“小革小新”为抓手,总结经验、提炼成果。我们先后申报威海市级以上课题6个,培育微成果16个,形成“人人参与教育科研”的良好局面。

5.改革教师评价

修订《善得诚信教师评价标准》,将师德建设作为评价教师的重要标准,把国家、社会对教师的要求体现在评价准则中, 并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加以具体化和操作化;突出教育教学实绩,提供教师改进工作的反馈信息,帮助教师反思和总结教学中的优势和不足, 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全面评价教师,发现和发展教师的特长, 每学期从不同侧面评选“善得教师”及“善得团队”,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帮助教师确立自我发展的目标和未来专业发展方向;完善教师绩效考核办法,绩效工资分配向班主任倾斜,向教学一线和教育教学效果突出的教师倾斜,促进教育公平。

六、 践行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发展

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三个根本问题,党的二十大提出:育人的根本任务在于立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读懂国家意志,落实“五育并举”,一直是世小教育的基本要求。我们在坚守常态优质、落实双减政策、规范办学行为的前提下,面向全体学生,通过评价引领素质教育,因材施教,从源头和根本上回应“人”的全面培养,关注和接纳学生差异,让不同的学生都获得不同的发展。

1.德育培根铸魂

学校以德育工作为先导,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以日常行为规范为抓手,寓德育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实现全环境育人,打造“看得见的德育”。

①课程育人——建构一体多元的德育课程

以“至善少年”为挈领,从“我与自我、我与他人、我与社会、我与自然”四个维度设计德育课程体系,注重学生基于真实生活的体验和实践。

以“生命教育课程”为例,学校以“生命·成长”为主题,形成了“六岁开蒙礼”、“十岁成长礼”、“十二岁毕业礼”序列化课程,鲜明地体现了“一致贯通”的课程特点。再比如爱国教育课程,以“童心向党”为主题,以建队日、建党日、国庆等重大节日为节点,开展主题鲜明的系列活动,厚植爱国情怀。

②活动育人——形成知行合一的育人模式

基于学生的认知规律与成长需要,立足学生的真实生活,开展沉浸式、体验式的德育主题实践活动,让我们的活动守正又守真,走新又走心。在实施过程中,深挖学科德育内涵:举行“思政大讲堂”,进行红色研学实践,使爱国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抓住时令节点,探究节日的起源、习俗,传承传统文化;开展爱心义卖活动,捐助身患重病的同学,将爱心传递到社会,将善得文化落实于行动;拓展活动载体,充分利用社区、少年宫、博物馆等社会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开阔眼界,提高实践能力。

③管理育人——优化以人为本的管理体系

在日常管理中,借助“六好习惯课程”强化优秀习惯的养成与内化,引领“至善少年”健康成长。同时,通过红领巾自治管理,注重学生的自我建构与自主发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内驱力,为成长赋能。加强责任落实和安全培训,有效增强师生的防范意识和自救技能,重视风险、隐患的排查和治理,抓实学生安全教育和安全演练,为推动优质均衡“平安校园”建设提供保障。

落实“全员育人导师制”,把“不放弃每个孩子”作为工作的准则,以师生双向自愿选择为主,指导师生建立导育关系,通过思想引导、学习辅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生涯指引等方式,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助力学生快乐成长。

④评价育人——构建多维多元的评价体系

学校坚持以德为先、全面发展的原则,构建科学民主的“至善少年”综合评价体系,评价内容涵盖德智体美劳,并关注学生个性化的成长经历,通过卡证章积分,善行银行兑换等方式,激励孩子“向上、向善、向美”的价值追求。

2.智育提质增慧

①深耕课堂 ?务实增效

课堂是师生生命共同成长的地方。多年来,我们致力于情意共生的“至善”特色课堂的打造,每学期都举行全员参与的“至善课堂节”展示研讨活动。学校统一制定活动方案,根据展示性质和实际需要将教师按教龄、学科、年级分组,按“发现问题——统筹规划——主题培训——观课议课——评价反思”的行动路径,分阶段深化了“基于学生学习力提升的至善课堂”系列研究,完成了“至善课堂”基本范式的构建,提炼出“至善”课堂(明德、倾听、思考、表达、创造)五项核心要素的课堂操作要点、评价支架、观察量表,实现了向智慧课堂的转型。

②融情入境 ?深度教学

我们以深入推进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情境教育实践应用”为契机,课堂教学突出三个重:重情境创设,引领学生深度学习;重素养提升,夯实学生知识基础;重反思研究,提升教师研究能力。开发并实施了“致敬劳动者,童心话躬勤”“紫藤长廊下”等二十多个跨学科的主题式、项目式学习课程。英语学科借力真实情境,将“微剧”引入教学中。每学期,举行全员参与的“英语微剧展演”和“英语文化节”,在英语微剧创编时,将表演内容与学校“善得教育”特色充分融合,以 “真—善—美”为主线,在真实的情境中将英语学习、品德教育融为一体。

③创新评价 ?激发成长

深入贯彻《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完善教学评价机制,以课程标准为基点,从不同的维度,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进发展性动态性评价。

课堂评价重反馈,探索全息观议课模式,在课堂研究中,运用开发的观课工具对至善课堂核心要素(包括教学目标的设定及达成、以生为本教学理念的体现、课堂效能、学习力的提升、学习习惯的养成等),进行全方位的观察分析,以获更全面、真实、客观的信息,问诊和改进课堂教学,促进师生生生之间和谐共生的良好课堂样态的形成,从而实现强课提质。

学业评价重发展,根据《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考试管理的通知》精神,我校全面落实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对学业评价方法、实施途径等进行改革。重视过程性评价,创新发展性评价。例如,期末质量检测从儿童的角度出发,改变固化的试题形式,组织实施“主题情境表现性评价”,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设计闯关游戏,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难度,尤其关注后20%的学生,注重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并以“五角星、大拇指”代替冷冰冰的分数,累计过关奖章数量评定学业等级,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3.体艺固本润心

①丰厚艺体教育内涵

我校提出“1+1+N”的艺体教育培养计划,即“素养+特色+特长”,其中体育为“一个好体质+一手好足球+一项体育特长”,音乐为“基本艺术素养+班班有合唱+一项艺术特长”,美术为“基本艺术素养+一副主题创作+一项艺术特长”,着眼于学生素养的全面提升。

②创设艺体教育氛围

学校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创设“个个爱锻炼,人人好艺术”的氛围。体育方面开设轮滑、滑板、平衡车、无人机、武术、等二十多个艺体兴趣小组,常年举办吉尼斯挑战赛、各大球类班级联赛、体育节、足球节、传统游戏展示等活动,做到月月有活动,班班有特色,人人有特长。音乐方面开发了基于提升音乐素养的课间名曲欣赏铃声,让上下课的铃声也能濡养孩子的艺术气息,每年举办班级合唱节、校园艺术节、艺创、舞台剧等校园艺术活动,校园内搭建方便学生展示的炫彩小舞台,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当主角来秀自己的特长,或歌舞、或综艺、或特色,可以尽情展示潜能,体验快乐;美术教育以“认识美、鉴赏美、创造美”为目标,将艺术教育融入生活,每月举办主题画展,让每一位孩子的美好都有被看见被欣赏的可能,让每个孩子都拥有发现美的眼睛,欣赏美和创造美的心灵,让他们自信地在艺术中行走。

③构建艺体评价机制

学校制定1+1+N艺体考级和星级评价机制,按照基本素养占比50%,特色和特长各占25%的评分比例以达到“素养提升,特长凸显”的目标。

体育学科建立日常参与、体质监测和专项运动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查机制,将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作为教育教学考核的重要内容,客观记录学生日常体育参与情况和体质健康监测结果,定期向家长反馈。

艺术教育则把学生学习音乐、美术、书法、特长等艺术类课程以及参与学校组织的艺术实践活动情况纳入学业评价,促进学生形成艺术爱好、增强艺术素养。

多年来,我校艺体教育效果凸显。学校为首批全国足球特色学校,班级联赛机制完善,学生参与率高,校级足球社团成绩斐然,连续7年获XX小学足球联赛第一名,2021年男足获威海联赛冠军;学生体质连年攀升,市级运动会体质测试第一名,舞蹈、大合唱、校园舞台剧、器乐合奏等节目多次在中央电视台及省市级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中获奖,学生的美术作品多次获得国家级、省市级奖励。

4.劳育强能立身

劳动教育旨在让学生在深度参与中理解和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劳动习惯。

①构建劳动教育体系

我校劳动课程主要立足劳动教材,依托“善耕园”与校外劳动基地,以“常态+特色”为主要模式,构建“三岗+”劳动体系,从“家庭岗”“学校岗”“社会岗”三个层面,自低年级到高年级螺旋式落实“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并开发“中医药”特色劳动课程,全面开展劳动教育。

②创新劳动课程实施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依托劳动教材,深研劳动课堂,以“激发劳动兴趣、强化操作技能、弘扬劳动精神”为目标,把劳动教育落到实处。

家庭岗中,我们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将家务劳动课程分为两个梯度:低年级开展自理型家务劳动课程,高年级开展助理型家务劳动课程,肩负起家务劳动的责任与担当,成为父母的小帮手。

学校岗中,我们设立了餐厅服务岗、红领巾服务站、班级卫生岗、图书管理员、书包柜整理员等岗位,学生以轮岗的形式参与到不同的岗位上锻炼自己的能力、履行自己的职责,培养能力,体现担当。我们还以“善耕园”劳动基地为依托,以项目化学习的形式开设了“土豆的种植与食用”“玉米的一生”等课程,引领孩子们经历每种农作物从种植到收获的全过程,体验生产劳动的辛苦,见证生命的成长历程,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社会岗中,通过志愿服务的形式,引领学生参与到养老院、干休所、社区和社会各大志愿服务团队中,进行孝老爱亲服务、文明停车劝导、环境卫生维护等活动,培养学生养成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的良好品质。

中医药课程是我校的特色劳动项目,我们将课堂内容与课外活动进行有效融合,开发了“XX本草”中医药文化课程、“小蔬菜大药用”项目化学习课程、“马大哈营养餐的调查研究”等跨学科特色主题活动,引领学生劳动中传承文化、提升素养。

③健全劳动评价方式

为了促进劳动教育有效开展,我们开展“劳动争章”活动:家务劳动孝心章、校内岗位服务章、志愿服务爱心章的设置,激发了孩子参与劳动的积极性,学生对照争章内容进行实践活动和达标练习,家长和老师把孩子的争章表现记录在劳动任务清单上,期末以奖状、证书作为年终奖励,学校还开展劳动技能大赛、劳动小达人、劳动才艺大比拼、巧手整理我能行等评比活动,激励参与、激发潜能,有效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提升劳动素养,促进了劳动教育的落地实施。

八、建设成果

在“善得教育”特色建设和优质均衡教育的推动下,学校以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促进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社会认可度日益攀升。

(一)强化监督 保障质量

1.社会力量监督办学

学校设立社会监督电话和意见箱,并由办公室设专人管理;建立学校领导与社区联系制度,听取和了解所在地区群众的反映与意见,对群众的来信、来电、来访专人负责,落实群众诉求“1324处理机制”和问题“回头看”机制;设立校长开放日、校长信箱、微信公众号咨询建议栏、公布学校监督电话和邮箱,每学期召开家委会座谈会,征求意见,切实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落到实处。

2.专业督导指导办学

教体局安排2名经验丰富的校内教育督学,驻校办公,对学校的各项工作进行专业的监督、指导的活动。同时教体育设置局领导作为联校干部,不定期对学校行使检查、督促的职责,掌握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协助学校改进工作,提高教育、教学和管理质量。

(二)家校共育?和谐共生

近年来,我们做实家校工作,从“请进来,走出去”两条路径做了大量工作。“请进来”的重点是办好家长学校。仅2022年,学校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活动10多场次,讲座5场,家庭教育沙龙3场,推送家教经验和微课近30节。成立家长读书导航群,近百个家庭参与读书成果交流,1000多个家庭受益。“走出去”的重点是讲师团、志愿者深入社区宣讲,达20多次。家长们通过各种平台写感谢信、赠送锦旗,对学校的办学质量、师德师风、教学水平表示感谢,形成家校社和谐共育的教育生态。

(三)内涵发展?品质提升

在“善得教育”特色润泽下,教师厚德善教,爱岗敬业;学生乐学善思,快乐成长。学校先后荣获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全国航空特色学校、山东省绿色校园等40多项荣誉称号;涌现出众多省市县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优秀教师;多名学生获省市级奖励。

(四)特色成果?广泛推广

在学生层面,向善学子比以前更可爱、更快乐。开展“日行一善”德育活动,善行银行积分评价,50多个社团和丰富多彩的主题实践活动,搭建了学生快乐成长舞台。各级美德少年、优秀少先队员、善行好少年、最美孝心少年层出不穷,600多名学生在各级特长大赛、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

在教师层面,善爱教师比以前更亲切、更自信。160多人次获得各级师德标兵、优秀教师、教学能手、名师、优秀志愿者等荣誉称号,180多人次在各级优质课、课程资源中获奖,20多位善爱教师的典型事迹在XX教育局微信公众号、中国文明网等媒体进行宣传,获得学生、家长、社会的高度好评。100名注册教师志愿服务团队活跃在社会的各个角落,积极开展安全监护、课后托管、家庭教育讲座、图书义卖、社区绿化、关爱老人等爱心志愿服务,活跃在社会的各个角落,为创建文明XX贡献自己的力量,向社会传递善美教师的正能量,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口碑。

学校发展层面,《小学德育教育的研究与探索》《以“善”导行,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等多项课题成果在省地级获奖并出版发行。由师生共同捐助成立的冠名基金“XX小学善小爱心基金”已救助了多名患病师生,师生每年通过义卖、捐助等方式继续注入基金。学校携手社区多次开展 “圆梦微心愿”活动,让近百名学生实现了自己的微心愿,大大提高学校的品牌知名度。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足球特色学校、威海市特色学校,全国生态文明教育特色学校、全国航空特色学校”等多项荣誉称号。

2020年7月,我校的特色成果在全市进行展示,德国航模专家团、陶行知基金青少年足球发展项目领导、统战部领导、全市中小学校长观摩团等先后到我校参观。山东电视台、山东美育+等各级媒体先后报道了学校特色实施情况。

站在新起点、凝聚新共识、转换新思维、开启新行动,学校将继续紧紧围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促进教育公平”的战略目标,抓住优质均衡创建发展机遇,每一个个体都有机会享有优质教育资源,都有得到发展的机会,都能成为有用之才。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本文链接:https://aaghb.com/?id=6275

分享给朋友:

“夯基筑本 优质均衡 赋能“善得”教育新生态——学校特色建设报告” 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