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化发展调研报告
教师专业化发展调研报告
XXX中学
为了扎实推进学校的教师专业化发展,关注新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加强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引领,尤其注重教师的专业理念、专业理论、专业素养、专业情感,注重教师的师德师风等建设。我们开展了一次开放式问卷调研,选择了不同学科、不同职称、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100名教师进行了此次调研。其中学科方面文科50人、理科33人、体育等17人;职称方面高级30人、中级39人,初级40人;年龄方面50岁以上7人、36-49岁37人、35岁以下56人;性别方面男49人、女51人。
一、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
XXX中学现有专任教师(含实验员)628人。
就学历而言,博士学位教师1人;硕士学位教师41人,占6%;本科学历教师544人,占86%;专科学历教师12人。
就职称而言,中学研究员、特级教师14人次,占2%;中学高级教师175人,占27%;中学一级教师133人,21%;中学二级教师230人,36%;无职称的年轻教师(含实验员)78人,占12%。。
就教龄而言,教龄在5年以内的教师273人,占43%;教龄在6-11年的教师124人,占19%;教龄在12-29年的教师197人,占31%;教龄在30年以上的教师34人,占5%。
可见,我校教师至少有两个特点:其一,全校教师的入口学历高,说明教师的整体知识水平高,学习能力和在学习能力强;其二,青年教师比例明显增加,教龄在五年以内的教师将近一半。
学校为此,在校长的直接领导下,成立了分管教学、科研的三位副校长为副组长,教科处主任、教研室主任为成员的教师专业发展工作组,负责教师专业成长。并以每年7月10-24日为期两周的校级新教师上岗专项培训、定期(原则上一月一次)举行专家“巴蜀讲坛”,每年轮派教师参加市教委组织的教师轮训,每年派英语教师参加市教委的各项培训、每年派英语教师到国外交流进修,每年所有教师参加市教委的继续教育活动,每学年开学前的教师培训会、常规的每周一次的教研组活动、常规的教师优质课竞赛、常规的教师论文大赛,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等等方式,引领、保障、促进所有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健康、快捷、全面、可持续发展。
二、教师专业化发展取得的成效
1.教师的教育理念得到极大提升
教育理念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具有直接的最大的影响。从问卷调查可见,广大教师有积极的自我提升意识和良好的自我学习习惯。问卷“在您所教学科中,对您影响最大的专业著作有哪三本?”教师在回答中,95%的教师填写了此项。说明广大教师有自我阅读教育教学专著的经历,且能将这些教育教学专著的思想应用于教育教学行为中。更令人欣慰的是,教师在回答“在您的了解中,本轮新课程改革最大的创新点有哪三点?”时,99%的教师认为,新课程倡导“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创新,教学过程“学生主体化”、重视“培养学生合作品质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这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学校举办教育部专家刘坚教授、应俊峰教授的新课程专项报告培训会的成效,更让我们相信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行为与新课程、与时代、与社会是合拍的。
2.教师对师德修养有了极高认识
众所周知,师德是教师的灵魂。只有对师德修养有正确认识的就是才能称得上优秀教师,只有对师德修养有极大共识的团队才能成为优秀的团队。在此次问卷中,广大教师对“您认为教师最重要的师德有哪三点?”有极大的共识。“爱心”出现频率95%以上,“尊重学生”出现频率90%以上,“爱岗敬业”出现频率80%以上。可见广大教师对师德有清醒明确的认识。我们在设计问卷时,将“教师最重要的师德有哪三点”和“优秀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那三点”列为两个问题,看教师的回答有多大的相似点和差异度,结果我们发现两个问题的答案惊人相似,在我们参与问卷的各层面教师回答中,将“优秀教师最重要的素质”等同于“师德”,可见我们教师具有超出教书匠的认知,有了教育家的理念和认识。
3.教师的育人技能普遍科学高效
教师“以育人为本”的理念容易被人接受,但化为教育教学行为,形成有激励作用的“教育赠言”和有教学效果的“教学经验”,就非一日之功,就非有理念、师德的引领不可,就更是优秀教师的特质。通过此次问卷,在广大教师群中,我们看到了希望。在回答“您对学生的教育赠言有哪三句”时,多数教师的赠言为:“做人比学习知识更重要”“失败是成功之母”“金子总有发光的时候”。教师注重学生的人品、意志、自信等非智力因素的养成,有助于促进学生科学、终身发展。在回答“您最好的教学经验有哪三条”时,绝大多数老师指出:“激发学生的兴趣”“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关注了学生的兴趣、方法、情感,就助推了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特别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增强。
三、教师专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1.部分教师的专业理论著作的学习意识不够
作为一名教师,其学科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提高是必要的,但学科专业著作的学习更是引领一个教师理念先进、理论充足、行动正确、成效显著的必然。我们的问卷将学科教师学科专业著作的阅读情况放在第一问,一是检查了解现状,二是指引教师方向。结果来看,绝大多数老师阅读过专业著作。但体育、信息学科有教师此项调查为空白,英语、语文学科有教师只填写两项,近5%的教师在填写中填成了《班主任之友》《绿色通道》《圣经》《班主任最需要什么》等教育类著作。
2.对家庭教育、家校合作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年龄差异
教育是社会性的。它受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的影响,受家长素质、教师素质的影响。为了增进家校合作,为了让所有教师在教育学生中对家长起一定的积极的牵引作用,我们此次问卷中设计了一个“优秀家长素质有哪三点”的问题。结果显示,不同年龄段教师差异较大。年龄较大的教师认为,优秀家长“能以身作则,重言传身教”,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中年教师普遍认为,优秀家长“能积极配合学校、老师”,畅通家校合作交流渠道,形成教育合力;年轻教师则认为,优秀家长首先是,“了解孩子、尊重孩子”,蹲下身来看孩子的世界,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全面发展、身心健康发展。实际上,我们认为,真正的优秀家长,其素质应该是前面三项素质的整合。
3.对“3C”学生的教育策略存在较大的学科差异
近来,有关专家将以前的所谓“双差生”,改为了“三差”,即行为习惯差、学习成绩差、心理素质差。在这里,我们将其简称为“3C”学生。
一个学校的影响,体现在优生的成长发展上,体现在差生的教育转化中,尤其体现在领导、老师对“3C”学生的教育策略上——那是理念,那是行动,那是方法。在此次问卷调查中,教师对“3C”学生如何教育,我们设计了三个问题。绝大多数老师的回答,让我们欣慰,因为对“3C”学生的教育,本质上,是“习惯的养成教育”,长远看,须“学生自主、自信”。
但由于学生是“以学习为主”的群体,所以其行为习惯、学习成绩、心理素质,大都与成绩相关,进而与学科教学、学科差异有关。所以,此次调查显示,不同学科教师对“3C”学生的教育策略有较大差异。在主要学科内,理科教师,多数采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加强与学生沟通”“加强针对性”“夸大成绩”等策略;文科教师,多数采用“成立互助小组”“注重方法引导”“分层次设立目标”“允许反复、不放弃、不放任”“公开鼓励、私下批评”等策略;而一些非主要学科和非升学考试学科,如体育、信息、音乐、美术等学科教师,则大多采用“取得家长的支持”“利用学生群体规范”“言语上及时提醒”“引导纠正”“(教师)以身作则”等策略。相对而言,体育等老师注重行为约束,注重实效;理科老师注重教师的说教与督促学生落实;文科老师侧重创设环境,提供方法,更倾向学生自主合作等教育技巧。当然,我们认为,也许三方的融合是更完善的策略。
四、对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建议
1.进一步加强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统筹领导
除每年的“新教师上岗培训”“老带新结对子帮扶”外,学校可要求每个年级有专人负责此项工作,直接对教师专业化发展领导小组负责。要定期召开教师专业发展工作部署、分析、研究、总结会,制定各阶段规划,调整各阶段措施,总结各阶段经验,表彰先进,激励后来。
2.进一步增进各种类型教师的合作与交流
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学科、不同职称的教师,对同一个问题,有不尽相同的理解,是很正常的。但教育教学的公平性原则,要求我们不能因为教师的差异,产生对学生教育教学策略、方式方法上的差异,进而产生效果上的差异。为此,我们要重视对所有教师的培养和关注,尤其重视不同年龄、相同学科教师,相同年龄、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在注意力集中年轻教师的同时,关注中高级、特级、研究员级等有潜质的教师的再发展。
3.进一步倡导教师专业发展的课题化研究
以问卷、座谈等方式,了解学生、家长、社会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以专家讲座、论文交流、优质课竞赛、自学教育教学理论专著等方式,促进教师自主合作式成长;以课题研究中的“选题”促发现问题,“研究”促思考问题,“总结”促反思自我,“交流”促共同进步。让广大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在理论指引下,在“问题解决”中,其专业化水平得到最快捷、最大程度的发展。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