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核心素养 创造性使用小学语文新教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简称“课程标准”)突出学科特点,坚持以文育人、以文化人,提炼了语文课程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设置了语文学习任务群,以此引领教学变革。统编小学语文新教材依据课程标准编写,突出时代性、实践性、系统性、综合性和适宜性[1],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以语文学习任务群为基础,调整优化了教材结构和教学活动设计,加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强化了幼小衔接,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同时,新教材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要求,需要教师认真学习课程标准、研究新教材,在教学实践中创造性使用新教材,切实改变教学方式,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落实核心素养,把握语文育人的新高度
语文课程具有独特的育人优势。课程标准提出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等核心素养要求,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集中体现了语文课程的育人价值,内涵更明确,整体性更强。新教材通过更新内容、调整结构、优化呈现方式,强化课程育人导向,落实核心素养要求,发挥语文学科“以文化人”的独特价值。教师使用新教材,要从学科育人的新高度,根据核心素养形成和发展机制,落实学科育人的新要求。
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积累建构并表现出来的。学生思维、审美、文化等多方面素养,也正是在这样的学生个体语言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表现出鲜明的情境性、实践性和综合性,而且需要长期修习、日积月累、潜移默化。
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积累语言经验,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形成自觉的审美意识,培养高雅的审美情绪,积淀丰厚的文化底蕴,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和认识,全面提升核心素养。”这既概述了语文课程的多重育人功能,也阐明了语文学科育人的具体路径。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形成和发展机制的研究,从目标设计到教学评价都应坚持素养导向,发挥课程教材的综合育人价值。
统编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是“识字”,教师如果就是一个字一个字地认一认、写一写,那只能是简单认识这几个字而已。如果教师先研究教材编写的意图,思考教材为什么把这些字编成几篇课文、组成一个单元,研究这些学习资源组成一个单元之后,其整体效应和育人价值是什么,那就会生发出新的教学思路。比如,教师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时,可以提炼出“我是中国人,我学方块字”的单元主题,把学生带进天地人的真实而又自然广阔的情境。先通过游戏、朗读儿歌,引导学生认识“人”和“口耳目手足”等有关人体的一些字,认识“你我他”,认识自我与同学;再通过听盘古开天地的神话,欣赏课本插图,认识“天、地、人”;进而,认识与天地有关的“金木水火土”“日月山川”。这样调整教学顺序之后,形成了新的教学结构,学生运用多种方式试读生字,正确书写汉字,激发了学生对汉字学习的兴趣。
二、加强幼小衔接,教学设计注重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
新教材注重幼小衔接和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依据课程标准减缓坡度、降低难度,识字写字、汉语拼音、背诵、作文等方面学习内容都有所调整。实施新教材要注重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的教学设计,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新教材识字坚持零起点、低年级多认少写、先认先写基本字等原则。识字单元的内容安排,综合考虑了汉字构造的规律和与生活的关联,配有情境图和相应的识写活动,阅读单元的识字写字教学也做了合适的安排。教师应认真研究教材编写意图,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综合运用随文识字、集中识字、注音识字、字理识字等方法,创设丰富的学习情境,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等现代教学手段,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和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中学会,而不是单调、机械地训练。还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写字,学会积累和梳理,建构自己的汉字图谱,学会独立识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新教材的汉语拼音内容通过改变单元结构比例,增加了集中学习拼音的教学时长,分散教学难度,加强情境图和活动设计,优化呈现方式。教师应善于用好情境图,把汉语拼音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语言经验联系起来,把学习汉语拼音与学习汉字、学说普通话联系起来。利用生活中各种标牌、票证、媒体等鲜活资源学习,在日常口语交际、课堂朗读与对话等真实情境中学习,在用汉语拼音帮助正音、纠正方音的过程中学习,改变反复、机械就拼音学拼音的方法。
新教材还在“语文园地”栏目安排了“写话”的学习活动,并加强了听、说、读、写之间的横向联系。在教学实践中,要控制写话的难度,不能随意提高要求。重在激发学生写作兴趣,采用先说后写、以说引写等方法,鼓励学生把能说的话写下来,把看到、想到的事写下来。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写想象中的事物,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三、小学语文任务群教学要突出情境性、实践性和综合性
为落实核心素养,新教材切实加强实践性、系统性和综合性,强化内容关联,倡导单元整合理念[2],体现了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基本原理和要求。语文学习任务群是根据语文学习的规律和核心素养形成与发展的机制而设置的。语文学习任务群统筹学科逻辑、学习逻辑和生活逻辑,改变了按照单一学科逻辑把语文学习内容切分成若干知识点线性排列的弊端,综合考虑课程组织的连续性、顺序性和整合性原则[3],兼顾“课”“课题”和“单元”,合理安排课程的底层结构[4],从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的顶层设计入手,改变教师大量讲解分析的教学模式,开创语文教学的新局面。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习任务群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新教材按照单元结构编写,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增强教学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变革,发挥教材单元的整体育人价值。
一是情境性。要求教师以生活为基础,加强语文教学内容与生活的联系,搭建学生所处的日常生活实践与学校课程领域之间的桥梁[5],让学生在真实生活情境中学习和运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新教材安排的学习内容基本都与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有关,教师要善于发现这些关联,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生活经验,有利于学生语言经验的积累、建构与发展。虽然文学作品是虚构的,与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学生不容易进入作品、理解作品,但文学作品都是生活的反映,与生活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善于发现这样的联系并设计学习情境,就会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二是实践性。要求教师突出以学生的学习为主线,以任务为载体,综合运用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在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在探究中创造性学习。
三是综合性。要求教师以单元主题为引领,整合单元内容的人文价值与工具价值,设定教学目标;以任务为载体,整合情境、内容、方法、资源、评价等多种单元要素,形成新的整体性单元结构,综合安排语文实践活动,形成新的、连贯的、有逻辑有意义的学习流程。
四、关注教学领域的新拓展,有效实施整本书阅读与跨学科学习
整本书阅读与跨学科学习是课程标准新设的两个语文学习任务群。由于这是两个新拓展的教学板块,更需要教师深入研究和认识两个任务群的价值和特点,根据其特点创造性实施教学。
整本书阅读,无论从学习语文的角度还是从人的发展的角度看都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整本书阅读积累阅读经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整体认知能力,丰富其精神世界。作为专门的学习任务群,需要在课内安排整本书阅读时间,统筹课内课外的阅读活动;需要高度关注与单篇教学的不同之处,努力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指导学生学会制订阅读计划,能够静下心来自主阅读、通读全书,指导学生学会综合运用精读、略读、浏览等多种方法阅读,学会圈点、批注等方法,养成爱好读书、认真读书、终身读书的良好习惯,发展学生的综合思维与整体认知能力,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需要设计多种读书活动,组织学生借助多种方式分享阅读心得,交流研讨阅读中的问题,还应注意考查和评价学生阅读的过程和阅读的收获。除了新教材安排的整本书之外,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自己的阅读经验,向学生推荐古今中外的优秀读物,也应该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
跨学科学习是《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的新要求,是为了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缺乏整合的现状,加强学科与学科之间、学科与生活之间、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关联;改变学科教学过于注重知识传授与能力训练的倾向,开展活动体验、问题解决、合作协同、探究性创造性学习,倡导主题学习、项目学习、任务学习,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改变分科教学对学生认识世界方式造成的局限,让学生逐步学会全面、多角度认识真实和完整的世界。语文跨学科学习应努力体现这些价值,“注重课程内容与生活、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注重听说读写的整合,促进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6] 引导学生“围绕学科学习、社会生活中有意义的话题开展阅读、梳理、探究、交流等活动,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7]
课程标准在小学阶段安排9项学习内容,根据这9项学习内容,可以安排若干主题学习活动。新教材也相应安排了跨学科学习或综合性学习活动。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统筹考虑、精心安排和设计,保证课程标准和教材安排的跨学科学习的落实和高质量实施。此外,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资源,从某个单元或某篇课文出发,开展跨学科学习;也可以在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中,设计一次跨学科学习活动。值得注意的是,不能把跨学科学习做成学习某个内容之后的一个拓展性活动,更不能把“做中学”变成“学了做”,从而变成一种验证性学习。
跨学科学习开辟了新的学习领域,也带来了新的学习方式,需要积极探索、大胆实验。学校可以把跨学科学习与本校办学特色和文化建设结合起来,或通过跨学科学习整合原有的校本课程,还可以制定分年级的跨学科学习整体规划,一些农村学校可以充分发掘和利用乡土文化资源开展跨学科学习,等等。
总之,教材是重要的教学资源,但并不是可以照本宣科的教学脚本。落实新课程标准,用好新教材,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需要广大教师创造性实施教育教学,让生机勃勃的儿童学习血肉丰满的语文,让他们在这样的学习中感受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美好,提高语文素养,增强文化自信。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