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师范大学提升教学研究水平助推教育高质量发展
XX师范大学深入学习贯彻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坚持教学学术是第一学术的教师发展观,构建师生“教与学的共同体”,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服务XX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贡献教育力量。
一、健全教学学术激励机制,增强教师教学动力
夯实教学学术岗位基础,实行教师分类发展制度,设立教学为主型、教学科研型等教师岗位,畅通各类教师职业发展通道。一是建强教学学术支持平台。成立教学评估与教师发展中心,打造教师教学咨询、教学诊断和教学辅导的专门机构。构建“3+1”教师教学能力培训体系,开展项目式、体验式、案例式培训。组建教师发展师团队,组织获得ISW资质的教师指导新教师培训、竞赛教师训练、信息技术课堂。二是建立教学过程评价指标体系。评审教师课程设计、教学基本材料、教学实施等环节,形成效果评价、诊断评价、过程评价、毕业生调查、教师自评、专家评价的“六维评教系统”。三是畅通教师职业发展通道。采用教学学术成果计分方式,对各类教学业绩等按标准赋分,纳入职称评定,取得标志性教学成果者申请直接认定相应职称,排名后20%的终止当年职称评审。
二、构建教学学术生成机制,提升教师教研能力
一是规划教学学术成长路径。实施新进教师“启航计划”、青年教师“扬帆计划”、卓越教师海外研修“远航计划”、优秀教师培养“领航计划”、教师国际化发展“师行万里”计划,组织专业带头人、模范教师“传帮带”,发挥名师工作室“头雁效应”,从课程教学理念、目标要求、课程考核等方面撰写6000多门次课程实施大纲,引导教师钻研课程、钻研教材、钻研学生。
二是打造教学学术交流平台。建设161个基层教学组织,开展集体备课、联合备课与教学研究,创新教研活动主题“6+X”模式,鼓励实施跨序列、跨学院、跨学校教研活动。开展基层教学组织示范建设,打造虚拟教研室、专业教研室、公共教研室、思政教研室等四大类共25个示范项目。
三是推进专业课程改革创新。组织教师以“双万计划”为引领,系统推进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内涵建设,突出“小学分、精课程、高聚焦、跨学科”特色,探索微专业培养模式,以一流本科课程建设为引领,推进课程改革创新,建设专业核心课程、顶点课程、专创融合课程、“四史”教育课程。
四是鼓励教师参加教学竞赛。构建学院—学校—省级—国家四级教学竞赛参赛体系,以竞赛为任务驱动,形成赛训结合教学提升模式,聘请专家团队指导教案打磨、微格演练、试讲磨课,帮助教师提炼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升华教学艺术。
三、完善成果转化机制,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一是纳入决策参考。注重运用教师教学研究成果,吸纳采用于“五位一体”人才培养体系、学科专业结构、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等方面。
二是打造教学共同体。组织师生“同课异构”活动,遴选教师和30余名本科生组成课程咨询委员会,采用“五早”模式鼓励学生参与教师教学改革、课题实验、田野调查项目,组建“卓越教师‘种子’计划”联盟,汇聚100余位基础教育教师、大学教师、本科生,建立协同联动育人机制。
三是设立实践平台。以创新创业与学科竞赛为切入点,从课程、平台、竞赛三个维度,构建“意识培养、能力训练、项目实践”一体化模式,依托学科竞赛、国家级众创空间、省级大学科技园等领域助推师生项目孵化和成果转化。
四是促进学术交流。建设教学案例和在线课程,在中国大学MOOC等平台上运行课程75门,建设SPOC课程600余门,超过35万人次选修。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