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材料 > 正文内容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校长万书辉:在2023届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2025-01-03767

6454

2023年

致敬不平凡的青春

在2023届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校长 万书辉

(2023年6月26日)

亲爱的2023届毕业生同学、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风暖人间草木香,一笺清浅入夏来”。六月,空气中浸润着黄桷兰的香味。我们又一次站在送别的路口,与即将远行的2023届同学话别。

前段时间,翻看各高校陆续举行的毕业典礼,一所大学的专题片很吸引我,只一开篇,我就被深深打动。如果故事的主人公是咱们自己,它就是这样开头的:“故事开端,南山学府。那个夏天,我们没什么不同,回首才发觉,已然走过了不平凡的青春。”

回首这不平凡的青春,满是奋斗的足迹。今年毕业的4175位同学,有投身乡村教育的全科教师,有志在基层的西部计划志愿者,有奔赴各大企业的建设者,也有前往各大院校的研究生。其中,广告学专业郑青原同学考取复旦大学新闻与传播学研究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李桂宏同学,专科参军入伍,专升本考取咱们学校,毕业后又将赴西南石油大学攻读研究生;应用化学专业蒲红争同学,大一加入教师科研团队,发表SCl论文3篇、EI论文2篇,参与申请发明专利6项,主持国家创新创业项目,获“挑战杯”市级特等奖,成功考取重庆理工大学研究生。这样的例子还有许多,大学四年,同学们刻苦钻研、奋勇拼搏,度过了一段难忘的岁月。在此,我代表全校老师向同学们致敬,为同学们点赞!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走出校门,我们该如何延续这不平凡的青春呢?带着这个问题,我和大家做三个方面的交流:

一、欣逢盛世当不负盛世

我们是不是常常听到一个词,叫欣逢盛世?或许有的同学一下子还说不出原因来。但是,只要回顾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国家所发生的革命性变化,就不难理解了:想想我们用八年时间,彻底消灭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想想这些年政治、经济、外交、国防等领域发生的深刻变化;想想这些年科技领域不断涌现的重大工程:载人航天、探月工程、高温超导、深海探测、中国空间站;想想这些年复杂的国际形势,我们与美西方不间断的斗争,以及我们所持的立场与姿态……我们就能清楚地知道,欣逢盛世不是愿景,伟大时代不是幻象,而是我们今天所处的现实。我们所处的时代,正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

任何时代的发展都离不开个人的积极参与。以个人的眼光看时代,我们总会觉得自己十分渺小;但从时代的角度看个人,则每个人都是时代大厦的建设者。毋庸置疑,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将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得以实现,我们正是奏响时代强音的参与者。蔡元培先生说,“大学以教授高深学术,养成硕学闳才,应国家需要为宗旨。”毕业之际读这句话,更要读出投身国家建设、服务国家需要的含义。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那样,不断增强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和底气。2021年7月,西安交通大学王树国校长以此为题寄语广大毕业生。他说:志气是对国家对民族的忠诚,就是心中有家国心中有人民;骨气是自信,一个没有自信的人没有骨气,软骨头永远挺不起民族的脊梁;而一个人的底气则源自他的能力、贡献和作为。讲得真好!

但是,同学们可能会说,这些话对985高校的同学讲还合适,我们不过是地方本科院校的普通同学,哪有这样的志气和底气?其实我们不必妄自菲薄,更不能逃避属于自己的社会责任。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史蒂文?温伯格讲过一个典型现象,叫“确信的失败”,他说:“在物理学的世界里,这是常发生的事情——我们并不是错在太把自己的理论当回事,而是错在太不把自己的理论当回事了。”同样,在发展的问题上,我们并不是错在太把自己当回事,而是错在太不把自己当回事。青年人只要记住两句话,就不会自轻自贱了,一句是:夫能受尽言,将来成就,不可限量。第二句是:倘再进一步,则我中国未可限量。两个不可限量,望同学们反复揣摩领悟。

二、身处变局当直面变局

习近平总书记说,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看到,这样的变局已经引发全球震荡和种种非理性行为:新冠病毒夺去数百万人生命,美国的霸权主义似乎不需要理由,俄乌冲突让无数人失去生命,无数人流离失所。变化同样发生在我们国家内部,2017年以来,我国出生人口连续6年下降,去年还首次出现负增长;2013年以来,我国结婚人数逐年下降。这些变化都是我们不愿看到的,但更麻烦的是,疫情之后,全球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仿佛再也回不到从前,经济复苏乏力,就业需求增长,地缘冲突升级,生态环境恶化。甚至,这些变化可能成为更大变局的导火索。

大变局之下,世界正在经历一些不受控制的改变。当和平之梦被意识形态对抗撕碎,当发展共识被保护主义壁垒阻隔,那些战乱频仍和发展落后国家的百姓,其生命如草芥,其尊严如飘絮。身处这样的时代,每个国家和个人都可能遭遇一些无法预料的变化。当我们的触角深入底层群体,就能清楚地感受到,疫情以来的焦虑还在蔓延:一些人即便拼尽全力,生活可能依旧难如人意;一些人感到无所适从,不知道该干什么和能做什么。我们知道,大学毕业生同样不能幸免。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时间,但首先需要我们挺起胸膛,直面变局。习近平总书记说,“重大的历史进步都是在一些重大的灾难之后,我们这个民族就是这样在艰难困苦中历练、成长起来的。”既然灾难总是孕育着进步,我们要做的,就是锤炼自己“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勇气,在变局中发现和把握属于自己的机会。

我们应该还记得,海明威笔下那个拼尽全力最终仍然一无所获的老人告诉我们,“人不是生来就要被打败的,他可以被消灭,但不可以被打败。”同学们亲身经历了与疫情的漫长斗争,相信大家更能明白,无畏的勇气、坚强的意志和抗争的精神才是应对困难的法宝。未来,遭遇困难的时候,同学们不妨去唱唱那首歌,歌中这样写道:活出个样儿来给自己看,千难万险脚下踩,啥也难不倒咱。只要你的心中有情又有爱,风里走,雨里钻,刀山雪岭也敢攀。活出个样儿来给自己看,苦辣酸咸全咽下,啥也难不倒咱。

直面变局,就要放弃幻想,拥抱现实。在全球经济持续低迷,百姓生活受到巨大影响的情况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诗和远方大抵是不太现实的,经历严酷现实的反复考验倒是非常可能。那种情况下,我们应当对照的,是那些跌入人生谷底,或遭遇重大变故的人,从中悟出唯有勇气和坚持可以抵御外部风寒的道理。其次,放弃对生活不切实际的幻想,拒绝啃老,拒绝躺平,要从找一份可以养活自己的工作做起。像25年前从这里出发的四十多位浙江校友那样,即使背井离乡、无所依靠,仍然不退缩不放弃,脚踏实地一步步成长。25年过去,他们终于在浙江闯出了一片教育事业的新天地。

三、知行合一当知先于行

说到知行合一,我们假定的前提是我们已经有所知,欠缺的只是行。然而,在王阳明先生看来,知和行是分不开的,知即是行。他说:“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发动处有不善,就将这不善的念克倒了。”所以,要检视我们的观念,想法不对就要马上制止,“须要彻根彻底不使那一念不善潜伏在胸中”,而这正是阳明先生著书立说的宗旨。

王阳明“知行合一”的思想告诉我们,要想有所作为,首先要改造我们的思想,保证想法不能出问题。比如看到当前就业困难,就得出没有什么适合自己去干的结论。或者即便有机会,又认为自己读了四年本科就不应该去做这样的工作,这就是典型的“不善的念”。因此,比起解决行动上的问题,我们更应优先解决好观念上的问题。那些不利于积极生活、积极行动的想法,我们连想都不要去想,想了就错了。

变局中的知先于行,要求我们多去发掘生活中的积极力量。诗人顾城说:“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喊出了一代人的艰难,喊出了从迷惘到觉醒的一代青年的心声。我们身边的积极力量其实并不少。前几天,学校举行“自立自强优秀学生事迹报告会”,从演讲题目就能看出同学们的积极态度,比如:直面更多的失败,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追寻梦想的每一天都是缤纷的,总有一束光照亮我,在艰辛中拥有纯粹的快乐,向前向前勇敢向前!我希望,未来,无论社会给予大家的是广阔的舞台,还是逼仄的空间,同学们都能保持对生活的热情,始终怀揣希望,保持善良,恪守公平正义,努力在平凡的生活中实现自我超越。

知先于行当然不是不要行动,恰恰相反,有了正确的想法就要立即付诸行动。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曾经送给青年科研工作者一个成长秘诀:“书本里长不出水稻,只有田里才长得出水稻”。同样,费孝通先生和同事们曾在云南研究中国社会问题。他描绘当时的工作环境是,“地板踩上去嘎吱作响,墙缝里藏着小虫,叮得人浑身发痒。”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里,他们也从来没有想过放弃。他们的经历告诉我们,要想有所作为,就要牢记“行胜于言”和坚持不懈的道理。

知行合一还要注意培养坚持做事的习惯。亚里士多德说:每天反复做的事情造就了我们,然后你会发现,优秀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习惯。是的,优秀就是坚持做事的习惯。要养成这种习惯就得克服自己的惰性。朱光潜先生曾说:人也有惰性,要想他动,也必须有动力。人的动力就是他自己的意志力。他还说:我们如果要测量一个人有多少人性,最好的标准就是看他对于环境困难所表现的意志力。把亚里士多德和朱光潜的话结合起来,说的就是:用意志力克服惰性,并使之成为习惯,人就能变得优秀起来。其实,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评价最看重两点,其中之一就是不怕苦不怕累的意志品质,希望大家牢记这一点。

亲爱的同学们,汽笛声声,告别在即。此时此刻,我的耳畔突然响起多年前的那首歌,歌中唱道:“为何一转眼,时光飞逝如电,看不清的岁月,抹不去的从前。”是啊,大学生活时光飞逝,转眼就抵达终点。回首过去,这里有影响我们一生的导师,有结下终生情谊的同学,有温暖和感动我们的无数瞬间,这正是母校留给我们的永不褪色的记忆。展望未来,风云变幻,道阻且长,我们定会遭遇许多不确定、不如意。当那时,希望同学们保持“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勇敢姿态,希望大家相信:只要在自己这小小的花园里一直挖呀挖呀挖,哪怕是种小小的种子,也会开小小的花。而最后,我们一定能种特别大的种子,开特别大的花。以此祝福2023届全体同学!

谢谢大家!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本文链接:https://aaghb.com/?id=4863

分享给朋友: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校长万书辉:在2023届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