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师范大学校长孟东方:在2021届毕业生毕业典礼暨授位仪式上的讲话
1771
2021年
保持“静气”,执着追求
从容拥抱人生的挑战与未知
在2021届毕业生毕业典礼暨授位仪式上的讲话
重庆师范大学校长 孟东方
(2021年6月25日)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耳畔是熟悉的旋律,心中是别绪的离愁。六月的重师校园,理想与梦想齐飞,欣喜与离别交融。在喜迎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之际,我们庄严聚会,举行2021届毕业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共迎伟大历史时刻,一同见证你们人生的高光节点。此时,我和你们一样激动,我谨代表曾礼书记、全校师生员工,向2021届1387名研究生、5821名本科生毕业表示衷心的祝贺,祝贺你们磨砺了意志、锤炼了品格、丰富了知识、开拓了视野、结下了情谊、收获了成长。转身,你们即将搏击长空,展翅翱翔;回望父母的奉献付出,师长的传道解惑,同伴的守望相助,自己的勤耕不辍。我提议,让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感谢那些站在背后,为我们默默付出的亲朋,给予我们无私帮助的良师,真心陪伴我们的同窗和努力向上的自己。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初入重师,你们身穿迷彩,军歌嘹亮,英姿飒爽,对逐梦大学充满期待;毕业之际,你们身披学位服,踌躇满志,意气风发,对逐梦未来充满期待。
“立教无类、以文化人”的办学理念,厚植了你们独立自信的文化基因,孕育了你们的家国情怀;“厚德笃学、砺志创新”的重师校训,涵养了你们高尚豁达的品格情操,激励你们向上向善;“自强不息、躬行师道”的重师精神,塑造了你们朝气蓬勃的青年模样,让你们光彩闪亮。你们这一届,产生了开展社工积极服务全市广大妇女儿童的“全国三八红旗手”,涌现了市级创新创业先进个人和就业创业优秀人物,荣获市级优秀班级和先进班集体标兵,在全国各类赛事屡获大奖……你们用学识和才干成就了自己,用汗水和泪水收获了成长,感谢你们用奋斗续写“重师”和“重师人”的故事,用实力唱响“重师”和“重师人”的旋律,扎牢“重师情结”,永远携手同行。
从你们成为“重师人”的那刻起,我们一同见证了重师的发展,开放的重师主动顺应新形势,奋进的重师不断呈现新气象,变革的重师持续展现新作为。近年来,学校不断加强内涵建设,特别是第三次党代会以来,围绕本科教育振兴、学科引领联动、文化建设、全员参与等内涵式发展五年行动计划,全面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突出核心竞争力,营造“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自信和谐的文化氛围,不断提升知名度、美誉度和社会影响力,据中国校友会网最新发布的2021中国大学排名,我校位列第177位,6年来排名提升81位,特别是近两年提升了38位,我校高水平综合性示范性师范大学建设之路越走越坚定,越走越开阔。
同学们,过去的一年,我们国家众志成城,共克时艰,取得了疫情防控重大战略成果,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们即将迎来建党100周年,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历程中,始终不忘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咬定青山不放松,在苦难中铸造辉煌,在转折中开创新局,带领中华儿女,“开天辟地”建党、“改天换地”建国、“翻天覆地”富民、“惊天动地”强国,不断将革命、建设、改革和复兴事业推向前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贯穿百年沧桑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沉心静气、坚定不移和接续奋斗,这是伟大的战略视野和政治定力,是一种“静”的品格和力量,这是国运兴衰带给我们的启示。我们生逢其时,有幸参与并见证了众多载入史册的伟大时刻,我们身处最好的时代,也面临更多的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寄语广大青年:要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面对历史大势和时代要求,我们以什么样的心境面对未来,这是人生的必修课,也是修行的基本功。在2020届毕业典礼上,我曾勉励毕业生要弘扬“学气”,在新征途上饱览人生美丽风景。
今天,我想勉励学子保持“静气”,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拥抱未来,挑战未知,在身、心、情、行等方面加强“静”的修为。如果说“学气”是引领你们探索新世界的钥匙,那“静气”则是助力你们行稳致远的锦囊,关于保持“静气”,我有四句话想与重师学子共勉。
第一句话:“静以修身”——修炼“身静”的人生基本功,要有“坐观守静”的定力,勤学善学,以静广博。
静以修身
诸葛亮《诫子书》有言:“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要求他的儿子恬静以修善自身,俭朴以淳养品德,每临大事有静气。要修炼“静气”,我们首先要做到“身静”,就是要有坐得住、静得下的功夫,只有安静下来,才能更好的学习,实现海纳百川、博采众长;只有安静下来,才能更好的思考,实现沉淀、反思和升华。司马迁受宫刑之辱,依然坚持在牢狱里安静著作,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马克思几十年如一日,在大英图书馆静心学习研究,以坚强的恒心和毅力,促成了《资本论》的问世。我校中文系退休老教师,如今已92岁高龄的董味甘教授,克服失聪、心衰、视力模糊等身体障碍,用近于严苛的要求,专注诗赋研究,其创作的博望亭楹联激励着每一位重师学子逐梦前行,也成为写下《中国路赋》《重庆赋》《重师赋》等多篇经典名赋的高产作家。
“运动”和“静止”看似对立,又相辅相成。如果说延长生命的长度在于运动,那拓展生命的宽度则在于静止。静能生慧,静能开悟,面对纷扰复杂的万千世界,我们一定要为自己腾出时间来学习思考,培养静下来勤学善学的能力,不断拓展知识边界,不断提升眼界思维,以静广博。
第二句话:“静以养心”——习养“心静”的人生大智慧,要有“心无旁骛”的稳力,深耕细作,以静专一。
静以养心
心静乾坤大,心安理数明。成大事者,往往都耐得住寂寞,受得住孤独,心无旁骛,专一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行。未来世界,由无数变量组成,我们须用开放包容的态度,主动拥抱并适应变化与未知,就算被动地“干一行”,也要主动地“知一行”“研一行”“爱一行”;应保有内心的安静,远离浮躁,学会独立思考和学习,沉心静气,雕刻时光。年轻时的毛泽东,刻意要求在长沙最繁华的闹市读书,培养自己的定力和不为外界干扰的能力;现代作家路遥将自己关在煤洞数年,在寂寞中耕耘着精神家园,创作出不朽经典《平凡的世界》。我校2013级特教专业校友谭婷,克服巨大障碍,大学毕业后从零开始,潜心备战司法考试,两次挫折后依然咬牙坚持不放弃,终于通过司法考试,踏入聋人世界遥不可及的法律领地,成为中国首位聋人律师。
心静则清,心清则明。唯有静下心来,才可以沉淀思想,倾听内心,在冷静的观察中审时度势,做出理性的判断。人生的高级状态,不是在喧闹中随波逐流,而是保持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头脑,以心无旁骛的稳力,深耕细作,以静专一。
第三句话:“静以怡情”——追求“情静”的人生好修为,要有“淡泊明志”的魄力,开阔胸襟,以静立志。
静以怡情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淡然地看待身边的一切,静静体会人生的酸甜苦辣,思索人性的真谛与奥秘,这是我们东方文化中重要的人生智慧,也是“情静”的境界。情绪稳定,平和豁达,精神自然通透明亮,意念亦可辽阔久远。
情静,不是远离红尘凡世,而是于灵魂深处修篱种菊,淡泊名利,做到得意时淡然,失意时坦然,这样,我们才能集中精力,将自己极大的热忱和关注,持续投放到真正热爱的事情上,关注值得关注的,热爱值得热爱的,这也是一种选择的智慧。我校已逝著名学者张文京教授,一生淡泊名利,潜心研究,带着对教育特别的领悟和使命,开创我校特殊教育专业,成为重师特教灵魂人物,其学术成果和为人风范也对中国特教界产生持续影响。近日,我校校友王红旭老师,以倔强的正义感,英勇救起两名落水儿童,自己却不幸遇难,他以高尚的道德品质践行了见义勇为的大爱精神,他的英勇壮举彰显了人民教师的光辉形象,感动了一座城市,感染了整个教育界。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我们要追求“情静”的人生修为,在浮躁和喧嚣面前,保持平和与淡然,悄然蓄积力量,寻得人生的热爱,不为一时挫折而沮丧,不为一点成绩而傲慢,面若平湖,胸有惊雷,无惧风雨,无畏前行,以静立志。
第四句话:“静以笃行”——锤炼“行静”的人生高境界,要有“水滴石穿”的毅力,静笃善行,以静致远。
静以笃行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行静”是内心安定后在行动上的定力、毅力和执行力,所有的成功都是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努力的结果。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面对工作,我们想清楚,说明白,就坚决干;面对人生,我们选择好方向,就不要顾盼迟疑,抱怨焦虑,用坚定的行动力,不遗余力地做下去,专注而极致,这就是“行静”的力量。
一代伟人邓小平,一生三落三起,但从未动摇过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总方针,带领中国迈开了关键的一步,成为改革开放总设计师。习近平从少年接触群众,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并毫不动摇的一路践行,将其贯穿治国理政始终,为国家治理指明了目标与方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行动指南。再回望我们重师的发展历程,办学67年来,始终坚守教育报国初心,恪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持续深耕教育事业,才取得今天的办学成绩和长足进步。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我们必须锤炼“行静”的人生高境界,要有水滴石穿的毅力,排除一切干扰,克服万难,静笃善行,以静致远。
同学们,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的国际格局正在演变形成,新工业革命正在加速推进,新的全球问题不断涌现,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唯一确定的就是“未知”,我们唯有保持“静气”,执着追求,才能从容拥抱人生的挑战与未知。同学们,我们正处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进程中,你们青年一代的理想、才能和担当,将成为国家、民族的希望和力量。行而不辍,未来可期,望未来的你们,秉持重师精神,饱含重师气质,以静广博,以静专一,以静立志,以静致远,在广阔的人生新天地中,努力作为,成就自我。
人生本是一段路,有缘才能同迈步。同学们,望未来的你们,无论身处何处,境遇如何,都不要忘了与“重师”和“重师人”结下的这份良缘,这里曾经是你们心灵的港湾、精神的乐土,未来它将永远是敞开怀抱等你回来的家园,常回家看看!
山一程,水一程,母校为你送一程。祝鹏程万里,平安幸福!同学们,再见,咱们换个赛道再相见!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