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在新进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
校长在新进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
亲爱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 欢迎大家加入**大家庭,这是一所怎样的学校了? **是**区的一所公办学校,和同区域学校相比有很多相似之处,有**教育的很多烙印。每所学校又有其独特的地方,**是民乐特色?是田径特色?是项目化?是整本书?一个个独立的工作或特色内容并不构成一所学校,一个个特色累计或叠加也不能代表一所好学校。所以,今天我试着从文化的视角向大家介绍**这所学校。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何为文化?余秋雨先生说文化就是集体人格,人格就是行为和精神的统一,即文化就是集体行为和精神的统一。例如**人喜欢吃辣椒,如果只是某一个城市或某一个群体喜欢,或只是被逼无奈的喜欢,都没有达到集体行为和精神的统一,当**人觉得吃辣椒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甚至成为必不可少的食物时,就可以称其为辣的饮食文化,且这种文化是经过非常长一段时间自然或受环境影响有意设计而形成的。那么**集体,从行为和精神层面相对统一的有哪些?他们又是如何形成的了? 1.“阅读”是**如此独特的基础。从几个人的阅读、到一小群人的阅读、到一大群人的阅读,这个过程可以说从萌芽,到2016年被发现、到专业推广、到专业机构的成立,最终形成具有文化味道的专业阅读群体,历经近至少五年的时间。阅读逐渐形成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一种工作方式,一种生活方式。为什么要阅读几乎成了一个傻问题,我们的认知系统里,更多的是为什么不阅读?我们可能习惯通过阅读来解决难题,阅读是我们和孩子交流的一种工具,阅读是我们更接近新时代儿童的捷径,阅读是我们工作与生活的一部分… 2.“研究与改革”是学校发展的根本路径。当阅读成为基础,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我们接受的信息不再是依赖别人的经验,经验虽然很好,很实用,毕竟是非常有限的,且迁移价值并不强,在一定程度上只限于经验传授人。阅读给我们庞大的高质量信息,我们就会不自觉的想去用这些信息,或这些信息会自然的出现在工作中,当你发现有更好的东西是绝对不会屈从过去,我们就想怎么样可以更好,当我们想更好的时候,就一定会改变原来的“规则”。经验型的改变容易变成为了改变而改变,而专业阅读型的改变更容易守正创新。所以,研究与改革文化是在阅读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是伴随着阅读文化萌牙与成长的。所以,**会给大多数人一种总是在变的假象,不愿意变或跟不上的人就会觉得很累。我们回首,当变化的方向是正确的,这种正确的信念又来自于丰厚的阅读时,会有一种很强大的精神力量支撑我们去改变。往后的工作,你们也可以从我们的研究、改革及具体教研文化中感受到这种变化的力量,可能也是一种压力。 3.“分享”文化是发展循环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当研究与改革文化形成,也就会自然的进入到分享当中,因为老师们在研究与改革中有了很多的收获,当人有收获时也会特别愿意将这种强烈的成就感受或体验感分享给他人。又或者说,如果没有分享文化或相应的环境,改革与研究文化会没有“市场”,就慢慢的会泯灭。大家在以后工作中,你们会发现分享文化在我们会议、我们的年级组团队、我们的教研组团队均有体现。 4.“有计划的使命”是一个团队的价值与方向。**的使命在这**年当中,不同时期使命不同,这也是学校非常独特的地方。****至****年,这是一所新学校,她要像别的学校一样成为学校,所以,我们关注别人比关注自身要多。****至****年,这几年我们关注自身,确立了雅文化,这个雅字源自于校训。怎么样让这种文化不停留在口号上?这三年我们的使命定位在“学生至上”,学生至上背景下就出现了很多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活动,例如志愿者、少代会、跳蚤市场、主题升旗仪式、十岁成长礼、入学礼、毕业礼等等,一切与学生有关的、孩子们喜欢的活动都系统的应运而生。从****年起,准确的讲是我们校长参加**省校长论坛那一次起,我们的使命定位走向了“教师至上”,阅读工作室、班主任工作室、家庭教育工作室都在这几年成立,我们的教研组每周错开时间,相对固定的开展教研活动,各种学科特色的教研模式形成,特别是****年的项目化开放,****年整本书阅读等,还有****学校*位聘任制教师都相继考上备案及其他区县教师,我想这是多年来“教师至上”的集中爆发。 那么,**接下来的使命是什么?我们好像走向了“学习至上”的一条艰难道路,教师、学生都离不开学习,教师如何在课堂改变原有的学习方式、改变自我,我们如何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不断突破自身的局限,将会是我们**新的使命,这正好契合双减时代的学校新使命。 希望各位新老师,能了解并融入我们**文化中,能够真正的感受到这股文化的力量。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