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材料 > 正文内容

乡村学前教育“五重构”,让城乡娃共享同品质教育

2025-01-03196

优先发展乡村学前教育事业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容之一,也是推进乡村教育共富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温州市将持续推进乡村学前教育振兴放在突出位置,以高质量打造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为目标,通过重构规划图景、重构教育空间、重构学教方式、重构育人群体、重构治理方式等维度,创新乡村学前体制机制改革、加强乡村幼师队伍建设、推进乡村园教育内涵发展、优化乡村学前教育生态系统。让“每一个乡村娃都能享受与城里娃同品质的教育”成为现实,不断增强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满足感,为浙江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贡献温州学前教育力量。

一、重构规划图景,加速优质资源扩容。一是共建共享学前教育资源。率全省之先出台《温州市高质量建设未来乡村教育场景的实施意见》,编制相配套的《温州市未来乡村窗口园建设标准体系(导则)》。按照“大村独建、小村联办”原则布局幼儿园,村域型不足2000人的片区和周边村庄共建、共享学前教育资源,加速打造15分钟幼教服务圈,实现乡镇(村)公办园全覆盖。二是多措并举扩容公办资源。连续五年将新改扩建公办园列为市民生实事项目,持续掀起公办园建设热潮,累计建成乡村公办园195所,新增公办幼儿学位5.88万个。同时,支持鼓励公办园覆盖面较低的区县改革创新、深挖资源,通过以租代建、回收盘活闲置资源,转型成“公办园”。平阳、苍南、龙港等地登记设立公办园121所,提供公办学位约3.2万个。按照一生一学期节约2000元计算,可为老百姓三年减轻1.28亿的费用,让更多的老百姓享受到普惠且优质家门口幼儿园。截止到目前,乡村公办园覆盖面达62.09%。三是升等创优加速资源迭代。通过“撤并一批、改造一批、提升一批”的方式,助力乡村园补短提质。两年期间,对乡村存有的206所薄弱园实施全面整改,其中撤并157所,改造10所,等级晋升39所。全市乡村优质园覆盖面达到了84.15%,与市均(84.26%)水平相当。老百姓在乡村就能享受到高品质教育成为现实。

二、重构教育空间,打造无边界学习场域。一是以“破”打通室内外环境“最后一米”。破除教室“围墙”,班级区域与室外走廊场景融通;班级种植区与户外生态场域融通,实现室内外环境畅通无阻。乐清市龙凤桥幼儿园是一所小学改造园,运用加减平衡、多元组合、架起空间、内外链接的方式,破除隔断,小空间变大场景,顺利通过省一评审、市优秀装备园评定。二是以“拓”打通园内外空间“最后一百米”。盘活村里的人、物、境等资源,将园门打开,支持幼儿的学习空间无限拓展,与邻里互动、与文化对话,创新构建“一个村就是一所园”的美好样态。永嘉县枫林镇中心幼儿园座落在千年古镇,从幼儿园步行100米、500米、1000米,名人故居、文化遗址等尽在身旁,形成了幼儿园就是无围墙的博物馆、村庄就是幼儿园研学基地的教育场景。三是以“联”打通城乡互动“最后一公里”。利用乡村数字资源创设开放、融合、创新的云空间,积极探索城乡幼教云共体,实现优质资源共建共享。

三、重构学教方式,助力儿童真体验生长。践行陈鹤琴“活教育”理念,以发展乡村儿童适应未来社会核心素养为目标,让儿童在真实情境中开展真实学习。一是体验式玩学。基于乡村独有的生态、文化、产业元素,带领幼儿走进乡村,在实地寻访、调查、探究、合作中实现多元学习。泰顺县三魁镇中心幼儿园坐落于百家宴发源地,教师与幼儿共同发起了《“好戏”百家宴》活动,师幼共同走进百家宴文化广场,通过“走进百家宴-体验百家宴-玩转百家宴”,支持幼儿深入感受百家宴民俗文化。二是创生式玩学。在野外,幼儿会有更多教材外发现问题的机会,依据幼儿的好奇和兴趣,教师经价值判断后创生出新的课程内容。平阳县南雁镇第一幼儿园的孩子们在乡间小路上,发现了苔藓,对苔藓“是不是植物?怎么养护苔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师基于幼儿的问题链判断价值,创生了主题《一起趣探“藓”》。三是循证式玩学。信息化技术给了未来乡村园“循证”施教的基础与保障。教师通过收集幼儿行为数据—即时评价分析—形成数字画像—做出个案支持等步骤,更为科学地支持幼儿个性化的学习与发展。

四、重构育人群体,加码教育力量赋能。一是推行“政策优待”的用人机制。率全省之先出台《关于加强教师礼遇优待工作的实施意见》,对考核合格的现任乡村教师给予津贴补助。2023年,全市乡村教师津补贴总投入3亿元,其中学前段为1461万元,受益幼师2532人。同时,降低乡村幼师申报晋升职称条件,在乡村幼儿园任教满15年和30年,表现优秀且仍在乡村任教的教师,申报职称可不占所在幼儿园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二是实施“千万基金”的培优计划。设立1000万基金开展乡村幼儿园园长“远航计划”培训活动,通过课程定制、跨界跟岗等方式,三年内培育500名优秀乡村园长。现已开展4期,200名乡村园长走进上海、深圳、南京等幼教先锋地,接受理念的洗礼、专业的拔高。三是形成“能人赋能”特色群体。借鉴瑞吉欧社区教育理念,充分利用家庭和乡村资源,建立“涟漪式”育人圈,以儿童为中心,从“园内教职工”拓展到“课程共建合作者”,如农耕基地里的养殖人员等;再从“课程共建合作者”拓展到“社区各类人员”,如政府人员、村民等。形成家校社育人共同体。

五、重构治理方式,促成村园共富效应。一是帮扶结对,走出城乡融合发展的“教共之路”。建立健全“城镇园+乡村园”联盟发展机制,组建幼教“城乡帮扶共同体”,推行以城镇优质园为引领、乡镇中心幼儿园为核心、村级幼儿园为补充的教共梯队,助力城乡学前均衡发展。两年期间,创成省一级乡村园27所,现代化幼儿园3所。二是园村合作,走出园村融合发展的“和美之路”。制定园村一体化发展实施方案,组建“童萌观察团”,通过“资源共享、价值联动、协作发展”的实施路径,孩子走进村庄为村容村貌出谋划策。如平阳县凤卧镇中心园的孩子是村里的小导游,为红色文化代言;如瑞安市曹村实验幼儿园建立“童言团”,教师与孩子们一起去和镇里的书记谈判,用最为廉价的租金租用了园旁边700平米的-块空地,打造出了生态户外野趣场。三是多方合力,走出政企园一体化发展的“共富之路”。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推动力、企业单位的公益力、幼儿园自身发展的内驱力,实现外部管理与内部治理的有机融合,实现共富。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本文链接:https://aaghb.com/?id=3801

分享给朋友:

“乡村学前教育“五重构”,让城乡娃共享同品质教育” 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