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教研活动课程化,助力区域教育品质提升
虹口教育高度重视教研工作,坚持以教研引领课程教学改革。近年来,积极推动“教研活动课程化”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具有虹口特色的实践经验,助力了区域教育教学品质实现显著提升。
一、找准存在问题明确探索路径
自2013年2月,基于教研品质提升的专业期待,同时为回应教师参加教研活动与职务培训分离而产生的工学矛盾,虹口区教育局踏上了探索“教研活动课程化”的征程。针对教研痛点与实践难点,先后聚焦教研活动课程化的“顶层设计”“评价研究”以及“基于教师PCK提升”“基于学情分析提升学科育人价值”“‘双新’‘双减’背景下聚焦课堂关键问题”的教研活动课程化等主题展开系列研究,进一步明确了“教研活动课程化”的基本内涵是教研员为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基于教师发展需求,与教师合作开发的具有明确目标、适切内容、有序实施和恰当评价的教研活动课程行动。
二、注重顶层设计加强制度建设
我区集专家意见、经反复研讨后,制定了“教研活动课程化”的实施框架:即“需求评估——建构框架——组织实施——评价反馈”的“四环相扣”教研机制。需求评估包括教师需求和教研课程资源的评估;建构框架包含确定教研目标、拟定教研主题;组织实施包括培训课程知能、申报教研课程、审议发布教研课程、学员选课及教研课程的实施;评价反馈包含对课程方案的评价、对教研员的评价和对教师的评价。为确保“教研活动课程化”的有力落地、有序实施,我区建立完善了该项工作的运行机制:一是明确职责分工。区级层面设立课程评审委员会,成员包括基层教师代表、高校及市级层面课程专家、学科专家和课程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共同对教研活动课程纲要进行品质把关;校级层面结合校情、学情,制定校本化实施方案,确保相关要求落实落细、见行见效。二是加强规范运行。通过明确课程流程管理的七个环节,即“课程申报—课程立项—学员报名—学员审核—课程实施—学分申请—学分认定”,确保教研活动课程化在实施过程中的制度化、规范化。
三、盘点工作成效明晰未来方向
“教研活动课程化”自开展以来,以课程视角重构传统“教研”,各教研员围绕“五大研究主题”,紧跟教改趋势,聚焦“六大内容”(学科一般知识、教学理论知识、学情分析、任务设计、过程测评和行为改进),开发教研课程近三百门,形成了学科教研课程群,推动了区域教研课程体系的建设,区域逾万名学科教师从中受益,课堂教学生态明显改善。通过对上海市绿色指标测试中“教学方式”指标的纵向数据比较,2012-2022年间,虹口区小学、初中分别进步三个等级,其中,小学已达最高级别九级。与此同时,教研员队伍也得到了极大成长。据统计,过去10年来,我区40余名教研员中,有9位教研员先后被评为上海市特级教师或正高级教师。
教研活动课程化的实践探索积极回应了国际教师教育学有关教师学习的三大定律——越是扎根教师的内在需求越是有效;越是扎根教师的鲜活经验越是有效;越是扎根教师的实践反思越是有效。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