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校长王希勤:在清华大学图书馆建馆11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5010
2022年
在清华大学图书馆建馆11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清华大学校长王希勤
(2022年11月19日)
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图书馆的各位同事,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在全国上下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之际,我们相聚于此,共同庆祝清华大学图书馆建馆110周年。首先,我代表学校向图书馆全体工作人员和离退休职工表示热烈的祝贺!向长期关心和支持图书馆以及清华大学发展的社会各界和广大校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左图右史,邺架巍巍。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清华大学图书馆诞生于建校之初,前身是1912年设立的小规模的“清华学校图书室”。1916年,“清华学校图书室”改为“清华学校图书馆”并开始兴建新馆舍。1928年,清华学校改为国立清华大学,图书馆也相应地改称为“国立清华大学图书馆”。1937年“七七事变”后,图书馆随学校南迁,在战火硝烟中继续为广大师生服务。1948年底,清华园获得解放,图书馆自此改名为“清华大学图书馆”。改革开放后,图书馆加快建设步伐,西馆(逸夫馆)、美术图书馆、李文达医学与生命科学图书馆相继落成或迁入。学校进入新百年后,人文社科图书馆、金融图书馆、北馆(李文正馆)、法律图书馆新馆相继开馆运行,昌平远程书库开工建设,现已建成由总馆及六个专业图书馆组成、馆舍总面积近8万平方米的图书馆系统,图书馆电子资源总量在国内高校居首。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图书馆及时调整资源访问方式,增加电子教参供给,做好电子资源校外访问准备工作,为学校线上教学顺利进行提供了重要支撑。走过110年岁月的图书馆,是清华大学蓬勃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
百十年栉风沐雨,百十年砥砺奋进。110年来,图书馆以服务学校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为使命,开拓创新、锐意进取,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110年来,图书馆为一代又一代清华师生提供了潜心读书、埋头学问的场所和资源,给师生留下了珍贵美好的记忆。这里有钱锺书先生为博览群书而“横扫图书馆”的奕奕风采,也有曹禺先生创造话剧名篇《雷雨》的孜孜身影。杨绛先生曾深情地说:“我在许多学校上过学,最爱的是清华大学;清华大学里,最爱清华图书馆。”季羡林先生曾真切地讲:“我一想到清华图书馆,就有一种温馨的回忆,我永远不会忘记清华图书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图书馆是国家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滋养民族心灵、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场所。高校图书馆是校园文化和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具有教育和信息服务的职能,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党的二十大对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文化强国提出了新要求。学校第十五次党代会对努力开拓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作出了新部署。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希望图书馆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学校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勇于担当、主动作为,积极响应学校发展需求,瞄准图书馆行业前沿,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和管理模式,努力建设研究型、数字化、开放式的世界一流的图书馆。
希望图书馆坚守文化传承和文化育人初心使命。进一步加强对古籍善本、少数民族典籍及文物、历代地方文书与地方志的收集、保存与保护,扩展古籍文献电子资源库,为师生理解感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进文化自信搭建平台。举办更多精品读书文化活动,通过阅读推广、读书讲座与分享会、真人图书馆、专题展览等多种形式,使师生在阅读与交流中启智润心、涵养品格,使文化在阅读与交流中薪火相传、保持活力。打造更具文化内涵的图书馆特色空间,将文化元素更好地融入到馆舍建筑之中,使师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熏陶、提升内在文化气质。
希望图书馆加强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认真分析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图书馆带来的发展机遇,推进新兴技术与图书馆传统业务的融合,积极探索数据驱动的管理创新与服务转型,增强图书馆系统自我调整与自我决策的能力,全面提升师生利用图书馆空间、资源、服务的体验,强化个性化资源精准供给能力,努力建设智慧图书馆。
希望图书馆不断提升资源保障服务水平。根据学校学科发展规划,建立馆藏动态优化模式,重点推进特色馆藏资源建设,形成特藏集群优势,为师生提供全方位的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服务。
老师们、同学们,回顾过去是为了更好地开创未来。新的征程已经开启,衷心祝愿清华图书馆越办越好、不断铸就新的辉煌!
谢谢大家!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