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红”“活”“大”课程群 推动思政教育一体化走向纵深——延安实验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实践做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3月18日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时指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在这个根本问题上,必须旗帜鲜明、毫不含糊。这就要求我们把下一代教育好、培养好,从学校抓起、从娃娃抓起。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
新时代新征程上,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系列重要论述,贯彻落实两办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已成为学校教育的核心任务。
作为延安市教育局直属的延安实验小学,承担着示范引领全市教育改革创新的任务。近几年,在党组织工作、教书育人、课程建设等方面探索出适合小学教育的实践路径,获得各级表彰奖励100余次。特别在推进大思政课建设中,坚持用“擦亮红底色”“用好活资源”“突出大课堂”的思路构建思政课程群,推进思政教育一体化走向深入。现就学校的做法做一简要分享,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擦亮红的底色,用新时代创新理论武装头脑
习近平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中央两办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小学阶段重在启蒙道德情感,引导学生形成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的情感,具有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美好愿望。”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基于此,我们在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将筑牢与擦亮“红的底色”作为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首要任务,构建起“1234”红底色理论课,一是指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二是指“文化熏陶”与“课堂渗透”两条实施路径,三是指“革命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社会公德”三项教育内容,四是指“升旗、队会、课堂、广播站”四个教育阵地。通过四条党、团、队、延安精神红色文化廊,82个可展示劳动、红色革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诚信、优秀传统文化等内容的班级文化墙、36块时代金句的宣传标语为“红底色”营造浓郁氛围;通过升旗仪式、班队会、红娃娃广播、电视台、红娃娃在线抖音等平台讲述革命故事、英雄故事、时事政治、社会公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教育内容,为“红底色”配置精神食粮,厚植“红底色”;通过道德与法治、语文、数学、英语、科学、体育、音乐、美术等学科课堂,开展常规性思想教育与红色基因传承等工作,为“红底色”擦亮原色,凸显“红色”。
思政课在学校课程体系中起着政治方向引领和价值观引领的作用,只有树牢全员思政、全学科思政的大思政教育观,才能够满足学生健康成长发展需求。我校的“1234”红底色理论课程,便是坚持让各个学科都种好学科思政的责任田,用新时代理论思想武装师生头脑,朝着“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同向同行,形成协同育人效应。
二、开发活的资源,用新课程培养目标立德树人
在教育部等十部门“关于印发《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的通知”中有这样的要求:“坚持开门办思政课,强化问题意识,突出实践导向,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和资源,建设‘大思政’、搭建‘大平台’....”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明确提出“义务教育要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使学生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基于此,开展大思政教育,除了课堂教学主渠道,还要立足校内外,开发实践性较强的教育资源。
身处红色革命圣地的延安实验小学,依托在延安这片红色土地上孕育而生的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这一教育资源,开发出“2+3”实践活动课程。二指“为党育人与为国育才”两个目标,三指“延安精神教育、校园活动教育、社会实践教育”三个载体。以延安精神教育为载体,开展延安精神专题读书会、革命故事情景剧、延安精神手抄小报、走进革命旧址点参观学习,感悟革命先辈的奋斗精神;以校园活动为载体,通过“三节一会”、读书分享、重大纪念日主题教育、学科素养展示等活动教育学生学会审美健体,学会做人做事,学会创新实践,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情趣、乐观的生活态度,增长独立生活的能力;以社会实践为载体,开展“尊老助老”“为城市净身美容”“劳动实践研学”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筑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全面发展的学生,不仅要依靠课堂,更要依托活动。只有开发出适合学生特点的丰富的活动课程,提供成长锻炼的平台,才能让学生在参与与体验中茁壮成长。
三、突出大的课堂,用新媒体网络平台培根铸魂
“红底色理论课”与“活资源实践课”是学校安排在课时之内的必修课,而“大网络宣讲课”则是思政课程的选修内容。两办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初中、小学阶段开设‘道德与法治’必修课程,可结合校本课程、兴趣班开设思政类选修课程。”“小学阶段重在开展启蒙性学习”。基于此,我们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将有限的课程学习内容放在无限大的网络空间中,形成思政课程的选修内容。选修内容按照“123”教学策略保障课程的顺利实施。“123”分别指“一个目标、两条路径、 三个阵地”。
一个目标——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各学科的拓展内容按照“学科+思政”的教育思想进行开发设计;两条路径——是在课程落实过程中,开辟“线上+线下”“文本+音频”两条教育路径,全方位多维度实施课程内容;三个阵地——是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依托“学校、家庭、社会”三个阵地,通过学校课程的引导组织、家庭教育的渗透熏陶、社会生活的辐射影响,使网络课程内容与课程教育效果得到广泛宣传与推广。如语文组的“校园晨读”,每日学生到校之后,利用校园广播播放晨读内容,利用微信公众平台进行推广,利用家庭亲子诵读巩固课程教育效果,达到课内课外、学知学史、教书育人一体化。再比如,学校在建党百年时开发的100节毛泽东诗词微课,便是最好的思政课教育选修内容。
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培根铸魂育时代新人。延安实验小学“擦亮红底色理论课、开发活资源实践课、突出大网络宣讲课”的思政课程群,通过理论讲解让思政课“红”起来,通过活动实践让思政课“活”起来,通过新媒体网络让思政课“大”起来,有效拓展了思政教育的宽度与深度,为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实践路径。
五年来,学校在思政教学实践中,涌现出了一批有价值可推广的教育成果,德育教育课程建设《用延安精神立德树人‘向阳红’课程构建与实践》荣获2022年国家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小学段地方课程《我爱延安》,被认定为陕西省中小学精品课程;作业案例《明理悟道 启智润心》荣获2023年陕西省义务教育作业设计评比三等奖。培养出一大批根正苗红的接班人,张力文同学荣获2018年新时代好少年称号,并受邀参与2019年国庆庆典;在每年的省市级思政课教师“大练兵”主题活动中,3名教师获得陕西省思政课教学能手称号,3名教师获得陕西省德育教学标兵称号,3名教师获得延安市思政课教学能手称号;在陕西省三级三类骨干教师培养中,有4位陕西省教学名师,4位特级教师,13位省级学科带头人,56位省级教学能手。
今后,我们会在摸索中不断前进,在前进中不断总结,面对新形势,迎接新挑战,继续探索大思政教育一体化实施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机制,让孩子们的双翼更加丰满有力,真正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