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区教育局:把握“三度” 做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的黄山区答卷
“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是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建设教育强国、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支撑。为了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黄山区始终坚持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作为教育优先发展的首要任务,以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区)”为驱动,加快推进全区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推动实现政府保障全面落实、教育资源全面均衡、办学品质全面提升。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区挤农村空的情况逐渐凸显。“近年来,黄山区始终抓住扩充优质教育资源和稳定农村学校师资两个‘牛鼻子’不松手,把握好‘三个度’,推动城乡教育公平优质发展,全力促进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提升。”黄山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局长汪雷春表示,“优质均衡是基本均衡的迭代升级,要从根本上解决优质教育资源总体不足与‘上好学’之间的矛盾,进一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群体之间的教育差距,补齐农村地区教育短板,切实兜住底线、抬高底部,不搞削峰填谷。”
一.筑牢均衡之基 让教育保障有“力度”
严格落实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政策。统筹考虑各级各类学校发展状况、规模等因素,严格落实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政策,2023年落实资金1755.58万元;精准资助区内各学段困难学生。重点保障原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学生、特困供养学生、孤儿、烈士子女、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及残疾人子女等特殊困难群体。2023年全年共资助2325人次,落实资助131.63万元;持续建立控辍保学动态监测机制。重点摸排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情况。全区适龄残儿63人,其中安排特校就读7人、随班就读37人、送教上门19人。全区适龄儿童少年无失学辍学;不断充实师资队伍。全年认定教师资格114人,通过人才引进、省统一招考、市事业单位招考等多种方式和渠道补充新教师23名,并实施 “青蓝工程”师徒结对活动,帮助新教师迅速适应角色转变;深入推进“县管校聘”改革。今年,义务教育阶段共交流轮岗187人次,其中,校长交流轮岗18人,教师交流轮岗169人,占全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总数的20%;骨干教师交流轮岗36人,占交流总数的 21.3%。
二.厚积优质之本 让教育资源有“温度”
优化义务教育资源布局,为统筹解决“城镇挤、农村弱”问题,该区提前预测预警义务教育阶段学龄人口变化趋势,将扩大城镇学位供给纳入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开展办学条件评估,整合城区教育资源,今年秋季增加义务教育阶段学位465个;提升乡村学校硬件水平。今年实施建设了新华学校公寓楼、汤口学校运动场、三口学校食堂扩建、太平湖学校校舍维修等项目,共投资700万元,进一步改善了该区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全覆盖。目前,已建成 80个智慧课堂、更新200余套多媒体教室班班通设备,1个数字实验室、1个数字图书馆、1个创客实验室,同时为全区初中学校及九年一贯制学校更新计算机教室。
三.夯实行动之源 让教育质量有“深度”
深层次推动“校长进课堂上思政”活动。思政课是铸魂育人的关键课程,上好大思政课,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近年来,该区积极探索大思政课教育方式,成立由教育工委书记任组长的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领导小组,组织书记、校长带头上思政课,分学期召开“大思政课”建设推进会,开展中小学思政课联合教研活动,打破思政课学段分割壁垒,着力解决思政课各自为战、衔接不畅等问题。在黄山市首届书记、校长上思政课评比中,该区校长获全市第一名,并在全省思政课展示中获得好评。2023年3月东片六校活动中,7位校长走上讲台,分别执教一节《道德与法治》课,并推荐一位校长参加市级评比。今年秋季学期,该区开展书记、校长同讲一堂思政课,全区16位校长参与活动。
全方位深化集团化办学。深化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机制改革,持续推进城区小学教育联盟和新华片寄宿制教育集团建设,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辐射范围,统筹城乡教育一体化均衡发展。2023年8月,黄山区城区教育联盟进入“2+1”模式,把耿城中心学校纳入联盟学校,统一挂牌,实行每校有牵头项目,各校有特色活动,统一行动,共同发展。耿城中心学校2023年秋季学期实现了生源增加近50人的良好招生形势。新华片教育集团继续以寄宿制为特色,生源持续稳定。东片教研共同体常态化开展工作,教育局班子成员联系学校制度,有力地推动了校际特色的互补和联通,为集团化办学提供了连横合纵共同提升的有力保障。
立体式推进“双减”工作。坚持“五育并举”,探索建立“双减”政策下学科教学基本要求、作业设计与实施办法,举办中小学教师单元作业设计大赛和小学教师命题说题基本功大赛,以操演促实战,强化作业设计的质量意识,在增效上做文章。在全省首届单元作业设计大赛中,该区获省级奖12个。落实“五项管理”和“校内提质减负措施”规定,持续开展学科类违规隐形变异培训整治,开展监管巡查256人次,严防“假注销、真运营”。推动课后服务不断转型升级,开展“5+2”课后服务“1+N”模式,立足“一校一品”,打造轩辕滚车等130余种精品特色课程。义务教育阶段课后服务参与率达99%,参与服务教职工1128人,占相应学段教职工总数的90%。
联动式建设研学实践基地。今年,由教育、文化、旅游、农水、林业5个部门协作,紧扣优秀传统文化、革命传统教育等6个类别的7个区级中小学研学实践基地正式建成。截止2023年6月底,该区已拥有3个省级、2个市级和12家区级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各研学基地接待研学总人数约7万余人。
全过程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系列主题教育。组织各校生动开展“我们的节日”等活动,把德育实践作为思政课教学的延伸载体,把校园打造成“沉浸式”的思政大课堂;鼓励广大未成年人积极参与学校、社区和公共文化设施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强化奉献意识;开足开齐劳动教育课程,丰富劳动实践形式,组织学生参与校内外劳动实践,发挥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作用。今年劳动宣传周,该区各校共开展劳动实践集体活动180次,劳动成果展示70次,主题集中宣传活动20次,参与家务劳动主题活动1.5万余人次。
多角度加大智慧信息化培训力度。组织3人参加安徽省中小学教育管理者信息化领导力提升研修班;组织2人参加 2023年全省局长、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和中小学骨干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依托“智慧徽师成长计划”,组织17名校长、130名教师参加2023年黄山市智慧徽师成长计划培训,全面推进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和教师智慧教学能力;组织参加2023年黄山市中小学智慧学校智慧课堂应用能力线上研修活动,共787名中小学在职在岗教师通过本次研修。
下一步,该区将以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区)为契机,实现从短板提升到整体提优、从硬件均衡到管理均衡、从师资均衡到学校特色发展,确立一体化发展理念,推动全区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迈向高位优质均衡。
校一体化建设发展,消除城乡教育二元结构壁垒。在办学规模上缓解“乡村空”“城镇挤”的现象,在教学质量上解决“乡村弱”“城镇强”的问题。在全区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全面达标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布局,适度稳定乡村生源,大力提高乡村教育质量,均衡配备师资,进一步提高乡村教师待遇,推动城乡校长教师交流特别是名校长骨干教师的交流,建立健全乡村教师荣誉制度。
(二)进一步统筹公、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发展。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民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能缺席。下一步,该区将把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纳入教育均衡发展规划,通过办学审批、年审和办学水平评估,推进民办学校全面改善办学条件,逐步达到国家基本办学条件标准。督促民办学校规范办学行为、制止乱收费、落实国家课程计划、扎实开展素质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把民办学校师训工作纳入统一安排,民办学校教师在评先评优等方面与公办学校教师享受同等待遇。
(三)进一步深化教育人事改革,完善师资均衡机制。加大“县管校聘”改革力度。盘活现有教师资源,使交流轮岗工作常态化、长效化。加强艺体、心理健康教师的招聘和培养,加大优质师资供给力度,实现师资均衡配置。加强校长队伍建设,进一步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激发校长办学活力,支持、鼓励校长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提高管理水平,形成办学风格,逐步形成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中小学校长队伍。
(四)进一步提升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水平。高位推动教学教研,抓好青蓝工程建设、高级职称教师示范引领、专兼职教研员深入教学一线等重点工作,持续跟进推门听课、幼小衔接、语言文字三项工作,扎实做好业务指导、活动平台搭建、名师工作室建设、课题研究、评价研究五项服务。
(五)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与公正。教育公平是推进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的根本目的。让每个孩子的潜能都得到发展,让每个孩子的个性都得到展示,不仅是素质教育的根本理念,也是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追求。该区将以“教育公平”为目标,统筹安排特殊群体的教育发展,持续开展控辍保学动态监测,开展学生返校和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核查工作,确保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少年无失学辍学;落实留守儿童关爱管理建设专项经费,完善留守儿童关爱体系;以学生资助和教育脱贫攻坚工作为平台,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帮扶力度。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