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三组矛盾”,以教学改革助推思政课高质量发展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要求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为了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在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指导下,XX大学作为全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以下简称“概论课”)教学改革组长单位和牵头单位,聚焦制约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三组矛盾”,以“问题式专题化“教学改革为抓手,助推思政课高质量发展,促进思政课讲深、讲透、讲活,不断增强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聚焦“课堂教学单一供给与学生需求多样的矛盾”,持续改进教学设计。针对课堂教学单一供给和学生需求多样的矛盾,以“问题式专题化”团队重组教材内容,持续改进教学设计与实施方案,形成了基于共建共享的“问题导向+专题呈现+活页补充”新教学内容体系,促进学生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
(一)重新组合教材内容,以“问题式专题化”呈现。在“问题式专题化”教学改革过程中,通过学生座谈会、调查问卷等方式,了解学生在思想、学业和生活等方面的需求和困惑,并把学生困惑点分成四类:是什么的问题、为什么的问题、与现实关联的问题和认识误区的问题,统筹教学共同体力量,构建具有启发性的递进逻辑关系问题链,以此提高教学质量。如为什么要弘扬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什么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全人类的共同价值是中国版的普世价值吗?在突出问题的辨析性中提高专题的思想性。以及面对社会上出现的各种思潮,积极培养学生具有反思、批判性主体性思维和学习方式,增强专题现实关切性。另外,学校作为“概论课”组长单位,及时根据2023版教材内容的修订,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概论课”中分离出来,将原来的14个专题修订为8个专题,供全省共享。
(二)通过活页优化教学内容。及时回应理论、社会热点和学生所思所想,以活页形式处理教材内容变与不变的关系,解决党的创新理论及时“三进”的要求和现实针对性的问题,形成“教材+活页”的教材内容体系。民法典颁布后,挖掘民法典中的思政元素,打造了民法典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法典植根中华文化彰显民族智慧、民法典绿色理念护航生态文明建设、民法典弘扬优良家风践行家庭美德等4个活页教学专题,丰富了法治教育的内容。党的二十大召开后,举办全省跨校集体备课,以线上方式聘请中国社会科学院朱继东、中国人民大学郝立新、同济大学陈大文、东北大学田鹏颖等专家指导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实现了课程内容与时俱进。
二、聚焦“思政课要求高与教师个体知识有限的矛盾”,注重“共同体意识”,强化团队协作。针对思政课内容丰富与教师个体知识有限的矛盾,创新教研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实现了从单兵作战到团队作战的转变。
(一)推动“有组织教研”制度化常态化。按照“省委教育工委抓总、组长单位统筹、牵头单位推进、秘书单位实施的工作机制”,组织实施“一专题一备课”计划,推动“有组织教研”常态化。学校统筹各牵头单位力量,通过团队协同攻关,加大教学研究力度、拓展教学思路、鲜活教材内容,提升教师对教材的深度把握,产生了较强的优质师资聚合力、教研活动辐射力和联动效应,实现了优质资源共建、优质师资共享,协同备课的有效场域,为全省提供了共享“问题式专题化”教案。校内,注重平行课程联动,在以系部为单位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实行院长领衔的跨课程集体备课制度,强化各门思政课集体备课的联动,防止课程交叉内容重复。近3年累计开展跨校集体备课38场。
(二)采用“名师示范+教师展示+学生评教+专家指导”一体化推进的方式提升教师教学能力。2020年以来,学校坚持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与“问题式专题化”团队教学改革同步推进,形成了“名师教学示范+教师教学展示+学生评教+专家指导”一体化运行的培养机制。邀请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比赛特等奖获得者北京大学张会峰教授,首届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特等奖、全国高校优秀思政课教师、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年度影响力人物东北大学任鹏教授,首届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展示比赛一等奖、第五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一等奖获得者华南师范大学张永刚教授等15位名师示范教学,教学共同体教师每场3-5名现场教学展示,中央马工程专家、教育部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教材编写组成员郝立新、陶文昭、王柄林、田鹏颖、佘双好等20多位专家对展示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的全面指导。此外,创新学生评教方式,将学生课后评教提前到集体备课中,使得教师在课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要求和思想困惑点,在教学相长中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这一评教方式获得了教育部社科司徐青森司长的肯定。
(三)牢固树立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理念,推动建立校内主体协同机制。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学工、团委等联动协同,选派部分思政课老师担任团委研习会导师、参与青春思政课活动,安排学工处处长、创新创业学院老师参加集体备课,将学工的“一生一方案”、团委的成长路上好青年、感动昌航等典型案例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实现日常思政工作与思政课程同频共振、同向同行。
(四)对高职、民办高校进行师资“1+1”结对帮扶,推进区域师资均衡化发展。以郭莉名师工作室为依托,精选业务骨干,对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江西信息应用职业技术学院和江西应用科技学院等3所高职、民办高校开展对口帮扶。采取“专题1对1结对帮扶”方式,加强对帮扶院校青年教师的指导。通过到被帮扶院校听课、上门指导、优质资源共享、集体备课、教学法活动、教研课题共研等,促进被帮扶高职院校和民办院校思政课建设质量的提升。据江西应用科技学院统计,经过帮扶,该校教师课题立项数增长5倍,学生对思政课教师满意度增长了15.7%、对思政课授课方式满意度增加了12.3%、对思政课的满意度增加了11.7%。
三、聚焦“课程教学封闭性与育人开放性的矛盾”,注重“社会大资源”,强化“开门办思政”理念。针对课程教学封闭性与育人开放性的矛盾,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的要求,坚持“开门办思政”,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和资源,打造了“主课堂+拓展课堂”立体化新教学网络,实现从“立足课堂”到“超越课堂”的转变。《“问题导向+团队协作+多课同向”思政课教学改革与实践》获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一)用好社会“大师资”。从2019年开始,学校结合教学内容,先后邀请红色后代红一军团长杨上堃将军之子杨国兴、江西省林业厅郭英荣、井冈山革命博物馆讲解部黄俊峰、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讲解员甘婧、“一带一路”工作人员王为民等进课堂,在夯实“上好思政课”力量的同时,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形式,实现“一师一课”向“一课多师”转变,打造“双师同台”“师生同台”新型教学模式,力求建好“大师资”,同时用实践中生动鲜活的故事打动学生、感染学生和影响学生。
(二)用好社会“大资源”。一是充分用好社会大资源,打造“三色”“三同”“一线课堂”。“三色”即根据江西地域特色和自身办学特色,着眼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江西生动实践的典型样本,聚焦“红、绿、蓝”色。“红色”即倾听红色故事、探访红色遗存、感悟革命历史、领悟革命精神;“绿色”即聆听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故事,考察脱贫村巨变,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蓝色”即聆听航空报国故事、实地参观航空企业、感受航空报国文化、体悟航空报国精神。“三同”即师生通过“同开发、同讲述、同实践”,共同挖掘一线故事中蕴含的价值追求、理想信念和家国情怀,撰写一线纪实、设计教学专题、形成系列微课,体现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统一的同时,将思政小课堂连上时代大课堂。截至目前,共有教师60人次、学生270多人,组成10余支小分队分赴各地探访。此外,结合一线故事和一线探访,组建了由6位指导教师、10余名研究生组成的“知行”宣讲团,将一线课堂挖掘的经典案例、感人故事打造成精品课程,丰富课堂教学资源,促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协同和融合。“三色”“三同”“一线课堂”获批省思政工作精品项目(重点)。二是立足江西在“四史”上的独特地位和丰富的史料资源,打造江西特色的“四史”教育内容。“四史”主要立足江西地方特色历史文化资源,将红色文化和航空文化融入课程,用数字博物馆赋能“四史”教育。目前课程主要分为四个板块,20个教学视频。其中两个专题“走进江西余江,弘扬伟大抗疫精神”“走进瑞金华屋,弘扬苏区精神”入选江西省“一线课堂”优秀微课,“四史”获省一流课程。《南昌中山路380号红色记忆》获第七届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展示活动三等奖。截至2024年3月12日,“四史”点击量2189万,累计互动次数49.2万次,选课院校54所。
(三)用好网络“大平台”。一是通过网上虚拟教研室,拓展教研空间,增强辐射效应,不仅本校教师受益,其他高校教师同样受益,在线培训参与人数最多达1300多名。二是构建专题+融媒体资源教学网站,创建自主学习线上微课堂、云游数字革命纪念馆、数字博物馆等特色课堂。新华网、人民网、学习强国、江西教育网、大江网等十多家媒体以《云游数字博物馆学党史——XX大学创新党史学习教育方法》为题,对教学改革进行了报道。其中新华网单日点击量超过一百万,产生了比较好的辐射效应。“思想道德和法治”课教学团队精心打造49个15分钟左右线上微课,截至2024年3月12日,线上浏览总量3887.8万人,互动次数34.6万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四史”课选择经典文献、纪录片、专家讲座、学术著作等资源,为学生提供一站式延伸阅读资源,满足学生随时学习和查阅资源的需求,促进了思政课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深度融合。立足本校航空特色,打造航空特色线上专题微课——《理想信念的力量》,通过大学生讲航空故事传承航空报国精神。三是做优做强“江西思政”微信公众平台。受省委教育工委委托创建“江西思政”省级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聚焦重大热点事件、发布思政权威资讯、展示思政工作最新成果、传递江西思政好声音,为全省思政课建设提供交流平台,也牢牢把握网络舆论主阵地的话语权。公众号阅读量和影响力在全国逐年提升,截至2024年3月12日,共推送发布文章3856篇,总关注量达到9566人,阅读量达1059504人次。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问题式专题化团队教学”改革三年多来,XX大学思政课教学质量不断提升,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协同育人成效显著,形成了可推广借鉴的教学改革做法与经验。调查结果显示,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教学热情和教学投入度明显增强,90%以上的青年教师认为“问题式专题化团队教学”改革在重难点热点问题的掌握、课程内容的优化,问题意识的增强,与学生互动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例如,“概论课”和“四史课”获批省一流课程,郭莉名师工作室团队获批省本科高水平教学团队,“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获省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团队。学校党委书记和校长等在全省问题式专题化团队教学集体备课会上多次作典型发言。教学改革成果获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获批省思政课教学协同创新中心、“双师同堂”示范课和“一课多师”示范团队各一个。教学改革成效显著,得到了省级领导的肯定,时任省委书记易炼红于2022年教师节前来到学校,看望高校思政课郭莉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勉励大家坚持推动思政课改革,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改革永远在路上。XX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将以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聚焦“三大矛盾”,继续推进“问题式专题化团队教学”改革,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助推思政课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