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材料 > 正文内容

县教育局:县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136”整体推进模式

2025-01-03834

一、现状与问题

2023年,教育部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提出坚持因地制宜“一地一计”、因校制宜“一校一策”,把国家统一制定的育人“蓝图”细化为地方和学校的育人“施工图”。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建设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过程中,XX县面临城乡教师专业水平不够均衡,课堂上“满堂灌”教知识记技能,“分数至上”评价方式单一等问题。为破解这些问题,XX县委、县人民政府力抓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努力把国家的育人“蓝图”细化为县中教育的“施工图”,精准实施“一个引领、三项计划、六大工程”的“136”模式,助推县域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走深向实。

二、行动措施

(一)“一个引领”——高站位打造学校党建“新阵地”XX县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把党组织工作融入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行动的各项工作之中。精准制定并实施《XX县关于建设“教育强县”的实施意见》《XX教育现代化2035》等一系列文件,以政治建设、机制建设、制度建设、组织建设为基础,持续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完善科学决策体系,进一步提升学校党组织领导学校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效。目前,全县86.2%的中小学已实行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县委教育工委向民办学校派驻党组织书记和党建指导员覆盖率达100%。

(二)“三项计划”——高效益提升教师队伍“新能力”1.实施“1135”进阶式师资培养计划。在扎实落实XX县教育系统“凤雏”师资培养基础上,实施“1135”进阶式教育师资培养计划。基于教师生涯发展阶段特征,针对新入职教师、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等不同类别教师的不同需求,实施靶向精准培养。评选“十佳教学能手”,为青年教师搭建专业成长的平台;遴选100名“名家名师”、100名“高专人才”、300名“闽榕英才”、500名“凤雏新秀”,实施高端培训工程,建立成长奖励机制,完善成才关怀机制,逐步使之成为教育领航领军人才。2.实施“三名”领航计划。大力实施“三名”(“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培育工程,采取“后备资格培训—现职提升培训—名优卓越培养”的路径培养名校长,采取“新师合格培训—全员升格培训—名优风格培训”路径培养名师和名班主任。完善名优骨干教师绩效管理体系,严格年度考核,落实聘期奖励性绩效工资。优化各级名师工作室管理,发挥好名师工作室在促进中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带动薄弱校学科提升、解决重点研究任务等方面的引领辐射作用。

3.实施“双师带教?浸润成长”新教师培养计划。发挥“一核两翼”(教研员为“核”,学科中心组成员和名师工作室为“翼”)的专业优势,为每一位新教师聘请“双导师”,形成“1+1+N”指导机制(教研员导师+一线骨干教师导师+多个新教师)。每年根据新教师数量指派相应数量导师,组成全县各学段“新教师学习共同体”,开展为期一年的“双师带教”,在个人发展规划、集备教研、课堂教学、教学反思、课题研究等方面对新教师进行全方位指导,为其从“合格”向“升格”的“浸润成长”奠定基础。

(三)“六大工程”——高质量擦亮基础教育“新名片”自上而下,从面到点,从全局到局部,通过开展教学管理机制创新工程、“小班化教学”改革工程、数字赋能提质工程、集团化办学工程、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工程、高中多样特色发展工程等“六大工程”,抓住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要素,着力以关键行动来促动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持续深化。1.以区域联动教研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县教育局和教师进修学校以“做实教研”为目标,以“校本研修”为载体,将全县中小学划分为12个教研片区,依托优质片头校带领5至7个成员校,融合教研员“分片包段”工作机制,建立“县域引领”“片域联动”“校际互研”“上下联动”“左右互学”的省市县片校五级教研模式,通过日常教研工作推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及各学科课程标准在课堂教学中转化落地,实现管理共治、资源共享、课程共习、学业共长,带动农村学校共同发展,逐步形成校本化、多模化的区域教研新态势。2.以“小班化”变革学校课堂教学模式。在14所农村初中学校(全县共有33所初中)实施“小班化教学”改革。制定《关于加强农村初中“小班化”教学管理的实施意见》,每年安排教改专项资金500万元支持学校“小班化教学”工作。在“小班化”教学中,以“小组合作化”模式对小组成员进行分工,构建预学、互学、对学、大展、小展等课堂活动环节。目前“小班化教学”改革已带动县域内“小班化学校”,构建了“学案导学、合作探究、情感激励、分类推进、当堂达标”的课堂教学模式,形成“学、议、展、导、练”的“五环”教学策略,并在县内外学校推广研究成果,带动县域内外中小学教学方式变革和教学评价改革。

3.以数字技术赋能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一是抓实硬件装备设施。与相关机构合作,高起点建设“XX教育云平台”“XX县教师远程研训中心”“XX县中小学信息奥赛中心”“XX县创客教室”,建设黄如论中学等四所“智慧校园”,装备187间“智慧教室”,建成29间精品录播教室。二是抓好信息化教师队伍建设。成立由教育局局长为组长的XX县中小学信息化教学领导小组,指导教师在全县开展教育信息化与课堂教学高度融合的实践探索。三是实现信息教育应用融合。依托远程录播系统和移动直播设备,大力开展县城—乡镇—村庄“三校联动”和优质课堂“三级传送”,让农村学校也能够同步享受到优质学校的资源,实现县域内薄弱学校与优质学校教育资源的共享。

三、成果成效

(一)学生:五育融合,全面发展

德育为先。成立“XX县学校德育工作研究中心”,创建“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平台”。在全省率先启动“女童保护”一校一讲师工程,认证讲师75人。XX县入选福州市“学校家庭教育试点县区”。智育为重。各级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学生学业水平均呈现良好态势,校际差异稳定在15%以内。XX县教育局连续4年获评“福州市初中办学综合效益优胜单位”,在福州市初中办学质量综合效益通报会和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做教育质量典型发言。体美为要。出台《XX县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十六条措施》,持续推进体艺“2+1”项目,全县共有47个体育项目基地、13个艺术项目基地,共计1660人次获得国家、省、市比赛奖项。劳育为本。印发《XX县全面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开展劳动课题研究,目前在研劳动课题中有8项获省市特色项目,3所学校入选“福州市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二)教师:外引内育,多元发展

2021年以来,招聘教师652名,引进硕士研究生、“双一流”高校毕业生等117人。2022年委托培养公费师范生10人,聘请高层次人才1人。仅2021年至2022年两年时间,认定市级以上名优骨干教师174人,占全县现有市级以上名优骨干教师的41.5%。2022年以来,入选市级以上骨干教师培养对象229人,探索了教育人才几何式增长的新模式。

福建省教科研协同创新基地(校)、福建省首个“教科研共同体”挂牌,教育部领航工程林珊名师工作室、省级名师工作室设立工作站。

(三)学校:品牌彰显,一校一特

依托学校章程修订,引导学校贯彻落实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从规范化办学向精细化、科学化办学方向发展。目前,XX一中“古榕文化”、三实小“和乐教育”等一大批校园文化品牌凝练形成,示范引领全县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四)改革:成果彰显,稳步推进2021年以来,先后获得“第三批全国智能研修平台综合试验区”“福建省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等荣誉,承办省市大型活动12场。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改革新模式,目前形成以XX农村初中14所联盟学校的“小班化教学改革”,黄如论中学“城乡一体化联片教研模式”、华侨中学“127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验小学“星级评价制度改革”等为代表的系列教学改革项目。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本文链接:https://aaghb.com/?id=3826

分享给朋友:

“县教育局:县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136”整体推进模式” 的相关文章